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六 诞辰习俗

2017-02-20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诞辰习俗


诞辰,俗称“生日”。它记录了人生的轨迹。我国历来对“过生日”比较重视,人人要过生日,年年要过生日,要以不同的方式庆贺生日。以一个人而言,过生日可分为三个段落:儿童时代为第一个段落;成人时期也即青壮年时期为第二个段落;老年时期为第三个段落。



儿童时代的生日,是由父母亲给子女过,过生日的内容就是祝福孩子顺利成活,健康成长。人们特别重视儿童时代的生日,尤其是周岁生日和十二岁生日更为隆重,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成人生日是自己给自己过,目的也只是牢记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成人过生日,一般不邀请亲友参加,只是家人团聚庆祝一番而已。主要是吃一顿油糕粉汤,取其步步登高之意。而今饭食更加讲究,酒菜更加丰盛,有条件的地方,还要买一个生日蛋糕,取意与吃油糕一样。过生日忌喝拌汤,以防临终时丢下小男碎女。



老年过生日不叫生日。60岁始称“做寿”或“过寿”、“庆寿”。祝寿活动一般由子女出面筹办,中心内容是祝福老年人健康长寿、增福增寿。特别是对60岁的“花甲寿”、70岁的“古稀寿”、80岁的“耄耋寿”更为重视,往往要请客人、办酒席、献寿礼、礼仪比较复杂。


男女寿诞称呼不同:男寿称椿寿,女寿称萱寿。


寿礼成因


长寿,是我国传统的人生信仰。


“五福”是五种人生理想。关于五福的解释,民间的说法是福、禄、寿、喜、财等。古籍的说法略有不同,《尚书·洪范》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不仅排在五福之首,而且其它几福也与寿密切相关。比如“康宁”指的就是健康平安;“攸好德”是指有好的修养与品德;“考终命”指岁数大,心态好。可见,人的一生,寿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人们十分重视延寿实践,如合理善食,适当运动,心态乐观,坚持各种养生手段,以求延年益寿。而且也苦心孤诣地在信仰、礼仪生活方面创造、应用长寿之术。所以人们创造了“做寿”延寿的庆寿礼仪——寿礼。



对于一个人来说,年龄到了60岁可谓是功成名就,船到码头车到站了。自己该办的事基本办完了,儿女成家立业,父母黄金入柜,自己将老兵衰,有创业之志,无创业之力,也该歇歇脚,享享清福了。但是节令不饶人,老死逐渐逼近,他们希望长寿,希望多享几年福,所以也特别看重自己的寿诞,这是形成寿礼的主观愿望。



对于子女来说,父母亲辛苦劳累一生,为抚育子女,建立家业,付出了巨大努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到衰老暮年,理应尽孝道,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所以通过举办寿礼的形式向老人祝福,并表示孝心,顺利接班。这便是寿礼形成的客观原因。


寿礼既体现了传统理念,也结合了主客观因素。

(待续)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四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二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一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