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精粹】李琛:关于作品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22讲(二)
2018年6月8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琛做客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二十二讲,于西南政法大学毓才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关于作品的几个基本问题”的讲座。
本次讲座由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重庆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易健雄主持,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张玉敏和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汇担任与谈人,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汪泽先生亦亲临现场。
本次讲座主要讲了四个问题:一是“选题原因”;二是“作品概念的内涵”;三是“作品定义要素的规范意义”;四是“作品和邻接权的对象”;五是“作品概念的外延”,六是“余论:对法律解释的建议”。因本次讲座信息量较大,我们拟分成两次推送。本次推送的是第四至第六部分,后续内容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主讲人:李琛
四、作品和邻接权的对象
(一)邻接权理论的逻辑困境
通说认为邻接权是传播者的权利,这意味着权利的对象是传播结果,但是传播结果跟作品不是反对关系。演绎、创作也是传播,传播结果本身也有可能是作品。我们为什么把它分开了,如果分开了,传播结果与作品的划分依据又是什么?现在有两种解释:
观点一:邻接权的对象不具有独创性。
这能解决它跟作品的区别是什么,但没有说明产生邻接权的依据。产生权利的依据必须是“有什么”,而不能仅仅是“没什么”。按此说法,它无法区分邻接权的对象和复制品,因为复制品也是没有独创性的。著作权法第10条,复制包括“以……录音、录像……等方式……”;录音制品的定义是有问题的:任何对表演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录制品。有个同学征得我的同意,对我的演讲录音,他就由此变为录音制作者了吗?这是录音制品呢还是对我口述作品的复制呢?
观点二:邻接权对象的创造性要低于作品。
但问题是表演是不是就一定比汇编作品创造性要低?是不是就一定比用一个傻瓜相机拍出来的摄影作品创造性低?不一定。此外这种观点最麻烦的是独创性没法量化,我们只能定性有和无,高和低没法来量化。如果我们在法律制度或者理论里面发现有一个东西是说不圆的,它就很有一种可能——历史原因。
(二)邻接权制度形成的非逻辑原因
邻接权制度形成的过程中有很多非逻辑原因,如作者权体系的作品观、利益斗争等。
(三)现有制度下的解释
邻接权的对象是在传播作品(忽略少数例外)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立于作品的结果(不是复制品),介于复制品与作品之间。
邻接权对象与作品的划分是法律强加的,由于法律的强加,尽管某些邻接权的对象在事实上有独创性,但在法律上被视为无独创性,取得权利的依据是劳动或投资。因此邻接权的存在,并没有在法律上划分独创性的高低。某些邻接权对象在事实上的独创性没有法律意义。
(四)录像制品
因为作品里没有表演作品和录音作品,所以法律对作品和邻接权对象的强行划分没有带来太大的麻烦。在邻接权的所有对象中,最麻烦的是视听表达,因为狭义著作权中有电影作品或视听作品,邻接权制度中又有录像制品。我国著作权法极大可能是受德国法的影响,德国法中规定了录像制作者权,实际上主要指电影制片人享有电影载体的制品权(我国将电影制片人作为著作权人保护)。我国采用了录像制作者权的术语,但定义却是: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以外的任何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连续相关形象、图像的录制品,这更像是抄了德国法另外一个条款:“活动图像”:未作为电影作品受保护的画面序列及画面声音序列。因此我国本意是借鉴德国活动图像与电影作品的划分,但又引入了“录制品”的限定,这就导致我们这个规定比德国法还要严苛。
(五)我国有无必要借鉴德国法增加“有独创性的视听作品和无独创性的活动图象”之分?
我们在图象的录制中,很自然有最低的取舍,这可能也是大多数国家不去制定录像制品的原因。
还有一个类比思路。与电影作品最接近的是摄影作品,一个是活动影像,一个是静止影像。伯尔尼公约里面用了“摄影作品和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和电影与类电影的表述很像。有的国家曾经区分摄影作品和普通照片,趋势是这种区分慢慢被取消了。我们对静止影像不做划分,只对活动影像划分,逻辑上也不一致。另外,德国法中活动图像的保护基本上是准用电影作品条款的,所以划分带来的实际麻烦也比较小。
邻接权的设置虽然不合逻辑,但目的是拓展保护,不能因其存在反而限制了作品的保护。
五、作品概念的外延
(一)作品外延类型化的意义
不同的条款里面类型化有不同的作用,如权利的类型化限定就比较重要,权利的类型化多大,义务的范围就有多大,这是一个社会契约。但是艺术发展这么活跃,一个新的艺术到底叫什么,归纳到什么作品里去不是很重要。
(二)作品的类型化是例示性,而非限定性
作品类型化,一是找法便利,二是便于与某些特别条款衔接。但是现在裁判里出现一个观点,认为它是限定式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如果找不到依据,解释不到法律列举的任何作品类型里面就不能保护它。
(三)寻找法律依据的技术
1.在现有类型表述中的弹性空间寻找:如类似方法、其他方式。
2.选择类型归属时,我们一定要结合它的规范功能,从规范匹配的角度去考虑。例如喷泉是什么作品,我认为应归到艺术类作品,因为要适应设置在公共场所艺术品的合理使用规则,这是从规范匹配和衔接的角度考虑的。
3.如果放不进作品的类型中,可以从“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可能解释入手。实施条例规定了作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实施条例认定为“其他行政法规”来解释。
六、余论:对法律解释的建议
(一)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我认为我们在司法解释的时候也应该秉持这样的立场,只要大德不逾闲,也就是不越界,小德出入可也,符合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才是首要的。
(二)不可过于强调立法本意的优先级
立法本意的价值往往是用于克服这个文意的僵化带来的不合理,但有时候这个本意也是很落后的,是不符合时代需求的,所以可能是一个不合目的的本意。我认为如果有一种解释是符合现实需求的,又能符合文义,这才是应当优先采用的解释。
谢谢大家!
(完)
编辑 | 蔡雅楠
本讲坛由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重庆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和重庆市知识产权研究会联合承办,西南知识产权集团协办,将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识产权知名人士,就知识产权基础性或前沿性问题作智慧分享,以助力我国知识产权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体系的完善。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22讲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21讲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20讲
【讲座精粹】汪泽︱商标法不能承受“恶意注册”之重:挑战与应对(一)
【讲座精粹】汪泽︱商标法不能承受“恶意注册”之重:挑战与应对(二)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9讲
【讲座精粹】北京大学法学院杨明教授:大数据时代用户数据的权利归属和利用——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9讲(1)
【讲座精粹】北京大学法学院杨明教授:大数据时代用户数据的权利归属和利用——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9讲(2)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8讲
中国著名知识产权专家吴汉东教授:知识产权国际发展态势与中国战略选择
【讲座精粹】吴汉东:强国发展谋略——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8讲(一)
【讲座精粹】吴汉东:强国发展谋略——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8讲(二)
【讲座精粹】吴汉东:强国发展谋略——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8讲(三)
主讲人:中国著名知识产权学者吴汉东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7讲
超凡研究院院长姜丹明: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的国际形势与中国对策
【讲座精粹】姜丹明:后TRIPs时代的知识产权国际竞争态势——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7讲(一)
【讲座精粹】姜丹明:中国知识产权基本形势和对策——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7讲(二)
主讲人:超凡研究院姜丹明院长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6讲
重庆市科委主任李殿勋:当代中国的创新驱动——基于重庆科技创新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讲座精粹】李殿勋:为什么要搞创新驱动——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6讲(一)
【讲座精粹】李殿勋:怎么来搞好创新驱动——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6讲(二)
主讲人:重庆市科委李殿勋主任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5讲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袁杰: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经济结构——挑战与机遇
【讲座精粹】袁杰: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经济结构之背景问题——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5讲(一)
【讲座精粹】袁杰: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经济结构之目标与机遇——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5讲(二)
【讲座精粹】袁杰:知识产权与创新型经济结构之挑战和机遇——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5讲(三)
主讲人:重庆市知识产权局袁杰局长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4讲
主讲人:中山大学法学院李扬教授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3讲
【讲座精粹】李顺德:对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思考——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3讲内容精编
主讲人:中国知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顺德教授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2讲
【讲座精粹】北大法学院张平教授:互联网开放创新的专利困境及制度应对——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2讲内容要点
主讲人:北大法学院张平教授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1讲
华为副总裁宋柳平: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企业创新及知识产权管理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1讲暨“两江讲坛”第4讲
【讲座精粹】华为副总裁宋柳平: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企业创新及知识产权管理——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1讲内容精编
主讲人:华为副总裁宋柳平
▪ 中国知识产权名家讲坛第10讲
【讲座干货】张玉敏 | 商标注册和确权程序改革的价值目标: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讲座回顾】张玉敏 | 商标注册和确权程序改革的价值目标: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主讲人:西政知产名誉院长张玉敏教授
▪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5讲
主讲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宿迟院长
▪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4讲
主讲人:上海高院丁文联副庭长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3讲
圆桌会议:司法助力中国知识产权共同体——以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为视角
【讲座精粹】何震:法院外部和法院内部对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价的差异——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3讲之讲座整理稿(一)
【讲座精粹】何震:法官不认同“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低”的十个维度——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3讲讲座整理稿(二)
【讲座精粹】何震:消弭对“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低”这种观点不同认识的路径——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3讲讲座整理稿(三)
主讲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何震院长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2讲
浙江高院应向健:中国现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的源流与变迁---以商标权司法保护为切入点
【讲座精粹】浙江高院应向健:我国现代知识产权司法政策的价值定位与变迁——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2讲之讲座整理稿(一)
【讲座精粹】浙江高院应向健:中国商标权司法保护政策的实证思考——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2讲之讲座整理稿(二)
浙江高院应向健:商标权损害赔偿的司法保护政策——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2讲之讲座整理稿(三)
主讲人:浙江高院应向健高级法官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1讲
江苏高院顾韬副庭长: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核心法益——“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确定性与模糊性”(一)
江苏高院顾韬副庭长: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中的类推与解释——“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确定性与模糊性”讲座整理稿(二)
江苏高院顾韬:知识产权犯罪的类型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确定性与模糊性”讲座整理稿(三)
主讲人:江苏高院顾韬副庭长副庭长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20讲
最高院周翔审判长:专利保护的逻辑与经验——从专利司法实践谈《专利法》第四次修订
最高院周翔审判长:“专利保护的逻辑与经验”讲座之重点读(一)——《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专利保护的路径选择”
最高院周翔审判长:《专利法》第四次修正之修法建议----“专利保护的逻辑与经验”讲座之重点解读(二)
最高院周翔审判长:专利侵权纠纷中警告函和合法来源抗辩的适用——“专利保护的逻辑与经验”讲座之重点解读(三)
主讲人:最高院知产庭周翔审判长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18讲
主讲人:最高法院王闯副庭长
▪ 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第16讲
主讲人:最高院李剑审判长
▪ 更多讲座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知识产权网站(http://www.xinanipr.com/)查看
知识产权共同体
官方网站:www.xinanipr.com
赐稿邮箱:xinanipr@qq.com新浪微博:@西南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