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四)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四)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也是拉开分数的关键!很多同学提起文言文就头疼,觉得很难,下面是文言文阅读做题的一技巧!


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倒装句


倒装分为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列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例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如:“东乡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例如: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 中心词+之+定语+者

例如: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例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覆之以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主语后置: (主谓倒装 )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慧)。 《愚公移山》〈列子〉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美哉,我少年中国。

固定句式

1."……孰与……"、"……何如……"

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2.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

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3.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荀子〉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逍遥游》〈庄子〉


7.“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8. "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9.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

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10.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11.岂……哉(乎)、独……哉 意思是难道……吗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 (《陈涉世家》)


12.与其……孰若……、与其……宁……

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13."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我是梅子老师,我专注于小学教育!


近期热点分享:

每日一字No.1~No.10 | 辟

【每日一字】No.11 ~No.20 | 颦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一篇给孩子梳理好!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赶紧给孩子收藏!

文言文翻译口诀

做文言文阅读题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一)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二)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三)


【文言文解读】之一:《论语》十一则(附译文)

【文言文解读】之二:学弈·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解读】之三:矛与盾·郑人买履

【文言文解读】之四:掩耳盗铃·杨氏之子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五):关尹子教射•画蛇添足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六):精卫填海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七):伯牙绝弦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八):揠苗助长·滥竽充数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九):鹬蚌相争·截竿入城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孟母三迁·曾子杀彘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一):常羊学射·次非杀蛟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二):高阳应造屋·竭泽而渔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三):功名·目贵明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四):自知之明·对牛弹琴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五):鳝救婢·铁杵磨针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六):画蛇添足·凿壁偷光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七):守株待兔·疑人偷斧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八):伯乐相马·对牛弹琴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九):望梅止渴·叶公好龙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朝三暮四·狐假虎威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一):名落孙山·画龙点睛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二):一箭双雕 ·自相矛盾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三):草木皆兵·朝三暮四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五):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六):江郎才尽·自相矛盾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七):郑人买履·熟能生巧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八):惊弓之鸟·按图索骥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九):黄香温席·鹦鹉灭火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犬救幼女·陆绩怀橘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一):孙泰·文徵明习字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二):智犬破案·狂泉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三):愚人食盐 ·水滴石穿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四):盗牛·雏燕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五):尔辈亦鹰犬·关羽刮骨疗毒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六):王戎早慧·欧阳询观古碑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七):邴原泣学·公冶长与鹞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梅子老师的教育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