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云QingCloud:打造一体化ICT架构,整体交付方案降低上云复杂性 | 爱分析访谈

爱分析 爱分析ifenxi 2019-04-01


青云QingCloud致力于构建一体化的ICT交付体系,做到公、私、混、托,四位一体统一管理。其全模云的解决方案,助力传统企业核心业务上云。未来,青云将继续完善服务矩阵,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


指导 | 李喆

调研 | 李喆  张宏祥

撰写 | 张宏祥


在国内云计算领域,青云QingCloud是一家独特且充满野心的公司。

 

没有巨头的资金和流量支持,青云QingCloud的目标却不仅是云计算业务,而是致力于重构ICT基础设施体系,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于多条产品线。多年持续研发,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自研产品体系,为企业客户上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推出全模云,帮助企业核心业务上云

 

2017年,青云QingCloud比较重要的一项业务进展,是全模云的推出。

 

Gartner于2014年第一次提出了双模IT概念,IT工作模式可被分为两种,一种专注于可预测性,其目标是可靠、可用,适用于需求明确的工作,另一种是探索性的工作,更需要高扩展性和高敏捷性。

 

前者被称为稳态,更多用于传统企业的核心生产业务,后者被称为敏态,更多用于企业的互联网创新业务。全模云,即是从云的角度出发,可以同时支持企业的稳态、敏态和混合态业务。

 

目前传统企业在上云时,更多上的是互联网业务,而非核心生产业务。企业出于对高稳定性的担忧,不敢轻易上云。传统企业大量生产业务跑在Oracle等传统数据库上,简单地要求它们换成MySQL去上云,是不现实的。

 

鉴于此,青云QingCloud推出了Bare Metal物理主机、NeonSAN分布式共享块存储和RadonDB分布式数据库,为企业提供基于稳态和混合态的解决方案。

 

例如,客户可以不放弃已部署的Oracle数据库,上云后在Bare Metal物理主机上运行,并搭配NeonSAN,提高扩展能力,大幅降低新增存储的扩容成本。

 

青云QingCloud此前推出的产品,更多是提供适应互联网业务的基于敏态的解决方案。两者相结合,成为青云QingCloud的全模云。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自由选择更加合适的资源进行部署,并实现统一管控。

 

全模云使得青云QingCloud企业客户的核心业务也可以上云,对青云QingCloud意义重大。目前已经拥有了不少客户案例,比如泰康保险、华润创业等。

 

打造一体化ICT架构,为客户提供完整基础设施

                                      

 

青云QingCloud希望为客户提供一个更加稳定、易用的基础设施平台。一体化ICT架构,涵盖计算、存储、网络全面的资源层,并通过AppCenter完成面向客户需求的应用与功能交付。

 

青云QingCloud一直对各条产品线进行大量资金与技术投入,并逐渐收获成果。

 

IaaS层,在计算和存储方面,最新成果有上文提到的Bare Metal物理主机和NeonSAN共享块存储。

 

网络方面,青云QingCloud已建立起完整的骨干网体系, SD-WAN的小终端可以交付服务,客户使用SD-WAN的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秒级开通。已有某知名酒店集团采购了相关产品。

 

软件定义存储与超融合方面,青云QingCloud成功入围IDC《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及超融合市场跟踪研究报告,2017H2》,其超融合系统青立方,在2017年第四季度位列中国超融合市场占有率第四位。

 

PaaS层,数据库方面,青云QingCloud提供自研的RadonDB分布式数据库。考虑到企业客户更加关注的不再是IaaS,而是在某一具体场景下的上云问题,青云QingCloud不断推出新的PaaS服务,包括对大数据分析、物联网、AI的支持等。

 

但青云QingCloud的上层组件仅限通用型PaaS,比如大数据的Hadoop、Spark、Storm,基础数据库,物联网的通用消息接入服务、设备管理平台,AI的GPU主机和深度学习框架等,都是基础组件,没有行业属性。

 

像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这些具有行业性质的服务,青云QingCloud不会自己做,而是交给合作伙伴,实现多方共赢。

 

最后,应用交付与运营管理平台AppCenter,连接企业客户和应用提供商,帮助企业不再以资源为中心,而是以应用为中心来使用IT资源,应用提供商也可以快速开发和云化应用。

 

通过以上完整的基础设施体系,青云QingCloud实现了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托管云四位一体通过一套代码逻辑进行统一管理,为客户提供一致的服务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开源内部项目,建设行业标准

 

青云QingCloud在今年比较大的动作是进行开源,首批将开源两款产品OpenPitrix和RadonDB。青云QingCloud希望通过开源内部项目,推动相关项目进一步走向成熟,更好地成为行业标准。

 

OpenPitrix是青云QingCloud应用交付与运营管理平台AppCenter的开源项目。OpenPitrix作为一个多云应用管理系统,目标是实现将任意应用以任意规模部署在任意基础设施上,一站式管理企业各种类型的应用,让用户可以把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层。青云QingCloud在6月份会推出其Beta版本。

 

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RandonDB于5月10日宣布开源,RadonDB全面兼容MySQL,还能够实现容量与性能无限水平扩展,具备金融级数据强一致性。

 


近日,爱分析对青云QingCloud运营副总裁林源进行了访谈,他对青云QingCloud的发展情况、未来战略,以及云计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现分享部分内容如下。

  

Oracle数据库并不容易被替换,但仍有机会

 

爱分析:企业已经用于核心系统的Oracle数据库,是否很难被替换掉了?

 

林源:前一段时间,我们用NeonSAN替换了Oracle的数据库一体机Exadata。泰康保险在Exadata上已经跑了一些业务,业务量不断扩展,而Exadata的扩容成本和时间投入太大。于是泰康保险决心把业务搬到青云QingCloud的NeonSAN上,成本可以下降一个量级。

 

爱分析:ServerSAN属于存储部分,青云QingCloud发布的数据库产品,像MySQL Plus、RadonDB,能否替换Oracle数据库?

 

林源:如果客户想继续跑Oracle,青云QingCloud可以用物理机和NeonSAN去支持,客户的新业务,可以用MySQL,包括金融级单集群版本的MySQL Plus和多集群版本的RadonDB。

 

爱分析:青云QingCloud RadonDB使用的框架是MySQL 5.7而不是Google Spanner?

 

林源:RadonDB是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基于MySQL去实现的,而不是Google Spanner。考虑到要服务更多的严肃企业客户,它们对新数据库底层存储的稳定性要求会很高。存储不花费多年时间进行打磨,产品很难成熟,所以青云QingCloud在底层上仍选择更加稳定的MySQL。

 

爱分析:青云QingCloud的分布式数据库,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上,更倾向于哪方面的能力?

 

林源:青云QingCloud NeonSAN、RadonDB,最强调的是一致性,金融级别的强一致性,这对金融企业客户是最重要的。另一个强调的是可扩展性。

 

云计算厂商会压缩细分领域基础设施厂商的生存空间

 

爱分析:青云QingCloud刚刚发布了超融合产品,在SDN、SDS、超融合等领域,有很多细分厂商,如何看待云计算厂商与这些细分领域厂商的竞争?

 

林源:举个例子,CDN行业,传统厂商曾经很火,但云厂商发展起来后,它们变的弱势,传统IDC市场也是如此。

 

IaaS平台是刚需,当它以更便捷的方式去交付IT时,对很多行业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在IaaS上做容器、PaaS、CDN等业务,它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入口。

 

云计算厂商,尤其是公有云厂商,会逐渐吞并一些细分领域厂商的市场空间,这会是一个趋势。

 

青云QingCloud做的产品越来越多,但都是底层的东西。如果云计算厂商不做这些,会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例如,除了云平台,客户还需要网络,所以青云也做了SD-WAN的产品线。此外,青云还有存储产品、与边缘计算相关的框架等。

 

这些不会影响到青云QingCloud现有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做的是应用和相关的开发,青云QingCloud的目的是,帮助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应用更好地以他们期望的方式来运行。

 

爱分析:最近国内SDS行业发展很快,这个行业技术上的难点是什么?

 

林源:青云QingCloud在IaaS的投入里,SDS在占整体工作量的30%左右,SDN占50%,计算占20%。SDS需要投入很多技术,存储是基础,所有数据都需要落地。传统存储市场的份额会慢慢下降,SDS的需求在逐渐上升,这是一个趋势。真正做的好的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投入。

 

爱分析:SDN在IaaS研发中最难吗?为什么?

 

林源:是。云平台的开发者多来自互联网公司,对网络的理解,往往不如网络设备厂商。如何能够像思科、华为、华三一样,拥有很深的对网络的理解,同时能够在虚拟化的场景中,做出一个完全分布式的,可与虚拟机、容器、存储结合起来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

 

国内很多其他私有云厂商,SDN都依赖思科、华为、华三的硬件解决方案。而青云QingCloud拥有自己的软件SDN,经历过自己公有云的大规模运行。

 

爱分析:SDN领域细分厂商如何在竞争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林源:单独做SDN的公司很难,它必须要做到差异化,比如做monitor。单纯的软件SDN不能算一个产品,落地的话,必须要与云平台深度耦合,这是很难的。而硬件厂商交付的是硬件SDN设备,使用方式跟传统交换机一样,是标准产品,有着标准接口。

 

爱分析:青云QingCloud的骨干网建设情况如何?

 

林源:青云QingCloud拥有一个完备的全球骨干网,亚太节点已铺建好,SD-WAN的小终端已可以交付服务,客户可以使用SD-WAN的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实现秒级开通。

 

SD-WAN产品,客户可以触碰到两个组件,第一个是SD-WAN的管理平台,可以用青云QingCloud公有云的账户进行登录管理,另一个是分散在它每个机构的端。

 

青云QingCloud做云,是为了将IT以更便捷的方式交付给客户,做SD-WAN,是将CT以更便捷的方式交付给客户。

 

青云QingCloud骨干网的底层资源,有运营商的公网,也有专网。

 

爱分析:SD-WAN行业目前出现了不少公司,它们和青云QingCloud所做的产品,有很大差异吗?未来这个市场,会受到政策的很大影响吗?

 

林源:青云QingCloud其实是国内最早做SD-WAN的公司,去年已经有知名酒店集团客户使用我们的技术去管理它们的网络。

 

SD-WAN的确是比较敏感,但任何技术的诞生,都是由于客户的需求。运营商如果满足不了,客户一定会去寻找其他的方案。政策是不确定的,但需求一定是明确的。这个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大,边缘计算一定会发展起来。

 

爱分析:如果青云QingCloud做边缘计算的话,会像CDN厂商一样,铺设大量的边缘节点吗?

 

林源:不一定,也可以用服务的方式。IDC不是重点,设备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用软件调度一个轻量的云端平台来承载边缘计算上的应用。青云QingCloud的核心还是软件。

 

爱分析:青云QingCloud也做了云管理平台,云厂商自己来做的话,客户在使用时,是否会有所顾忌?

 

林源:青云QingCloud在3月份时发布了1.0的云管理平台产品,已经有客户开始部署。

 

云管理平台不属于任何云平台,它是一个独立的产品,用一个符合传统IT管理的方式,去管理所有的IT系统,不仅是云,还包括硬件设备。

 

云管理平台的选择权在客户手中,客户愿意使用哪个云,就会需要相关的支持。云管理平台只有能对接多家厂商的云,才有可能成功。

 

中国的云计算行业,与美国有一定区别,美国公有云行业会集中在几家很大的云厂商上,但中国,在地区和行业上,权力都是分割的,未来除了公有云,可能还会有很多行业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行业的领军企业,有很多都要做行业云,但它们没有基础,于是会来找青云QingCloud帮忙。

 

在国内多云的行业格局下,云管理平台会很重要。

 

爱分析:青云QingCloud的ARM服务器支持,目前做的怎么样?

 

林源:ARM服务器主要用在一些涉密军工企业的私有云上,这是硬性要求。青云QingCloud能够支持飞腾、高通等品牌。

 

青云QingCloud公有云上的ARM,还没有大规模的部署,仍在发展初期,主要应用于自己的PaaS业务上。客户暂时没有很多直接应用ARM的需求。

 

爱分析:在目前的实践中,ARM实际能降低多少成本?

 

林源:ARM性能成长飞速,但相比商用CPU还是弱了一些,成本优势还不够大,导致整体性价比不够高。

 

ARM架构的服务器,整个市场用量还是太少,生产规模不够大,因此成本优势与x86厂商相比并不大。

 

ARM服务器市场还处于早期,但会很快发展起来。

 

云计算行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行业云是中国独特现象

 

爱分析:去年不少公有云厂商的收入增速有所下降,是否可以认为更能接受云的互联网客户已接近上云完毕,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迎来传统企业的上云高潮?

 

林源: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增速放缓,可能是云计算厂商的技术储备不够。传统企业里没上云的是多数,但它们也是想上云的,云计算厂商能否提供一个合适的上云解决方案?你给不了,它们就上不了。这也是青云QingCloud的优势。

 

爱分析:客户在上云时的主要顾虑或挑战是哪些?

 

林源:传统企业一般会有好几个部门,运营部、云平台部门、业务部门或开发部门。传统IT运维人员会基于自身的利益抵触上云,业务部门可能暂时没法快速地做出改变。这是比较大的两个挑战。

 

爱分析:容器在客户的应用当中,已经是主流的技术了吗?

 

林源:去年下半年开始,每个客户都会谈到容器。之前会谈到docker,现在90%谈的都是Kubernetes。但在具体业务运用上,才刚刚开始,大家都还在尝试。

 

青云QingCloud所有的PaaS,都跑在青云QingCloud自己开发的容器里。客户自己的容器改造,一些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公司,走的会更快一些。

 

爱分析:青云QingCloud自己开发的容器的具体情况?

 

林源:青云QingCloud在物理机上能跑KVM的虚拟机,也能跑容器主机,容器是基于LXC做的。自行研发容器,是为了能跟青云QingCloud自身的平台融合在一起,进行深度整合。

 

但这个容器不能直接交付给客户,青云QingCloud会通过PaaS的方式交付给客户。青云QingCloud公有云业务,超过一半的主机是基于容器运行的。

 

爱分析:容器目前只能做到程序级的隔离,青云QingCloud是如何保证业务的隔离性和安全性的?

 

林源:目前只能靠容器的上云来解决。青云QingCloud不直接提供自己的容器给公有云客户,而是通过PaaS服务的形式来开放,只有私有云会直接开放容器。

 

爱分析:青云QingCloud之前很少考虑开源的事情,今年为什么开始做了?

 

林源:主要是时机问题。青云QingCloud之前提供的更多是IaaS平台,IaaS平台是个操作系统,开源没有意义。PaaS平台,更多是应用的管理,它需要跑在各种异构平台之上,它需要开源,才能够更好地成为一个标准。

 

爱分析:整体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趋势会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

 

林源:公有云的范围会越来越大,但混合态的部署会是很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在中国。

 

爱分析:行业云的产生,有技术上的因素吗?

 

林源:没有,技术和基础设施上都是一样的,更多的可能是商业或其他层面的因素。

 

爱分析:行业云的供应商集中度如何?

 

林源:目前只有青云QingCloud能交付行业云。OpenStack交付不了公有云,而行业云的最终运营模式是公有云。

 

目前比较大的公有云厂商,无法剥离出其产品,它们的重点也不在于支撑行业云,而是扩张自己的品牌,诉求不一样。

 

爱分析:借助OpenStack的框架,有可能搭出比较成熟的行业云吗?

 

林源:可以搭行业云,但不一定成熟。云交付的是服务、迭代的能力,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如果对底层核心组件没有掌控权,这件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有公司能用OpenStack搭建出很成熟的公有云,那一定是深度改良及优化的版本,而不是开源版本。

 

爱分析:目前公有云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厂商大打价格战,这是否会使得青云QingCloud在公有云市场失去先机?

 

林源:青云QingCloud想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托管云、骨干网、边缘计算,这些都缺一不可,都需要投入资金。

 

青云QingCloud在公有云上一定会持续投入,公有云的市场足够大,无论各厂商如何打价格战,依然会有差异化的市场,有客户会去选择中立平台,有一些场景只有某些特定厂商才能支持,这就是青云QingCloud要去做的。包括传统金融的互联网业务、互金业务、还有先前提到的行业云。

 

爱分析:从技术的角度,有没有哪些新技术未来会对行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林源:有很多,比如边缘计算、Serverless,传统企业现在也许还用不到这些技术,但未来肯定会用的,这些也是青云QingCloud会投入研发的。

 

爱分析:有哪些因素限制了目前边缘计算、物联网等行业的发展?

 

林源:很难说。物联网行业是项目驱动,项目很多,但整体来看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网络。物联网要发展起来,不能靠TCP/IP网络,而是需要符合万物互联需求的新网络。


上市计划已经启动

  

爱分析:之前,泛金融客户是青云QingCloud最主要的客户,其他行业客户的增长情况如何?

 

林源:从收入上来看,泛金融客户占比会越来越小,因为其他行业客户增速更快,比如教育行业、交通行业、工业、政企。教育行业有一些大的教育机构,交通行业是各省负责交通部门IT落地的企业,工业有本溪钢铁的集团云,以及一些工厂的物联网场景,政企是政府云。今年还有很多省在推“工业2025”,给了很多补贴去建设行业云。

 

爱分析:私有云的价格竞争明显吗?

 

林源:很明显,OpenStack厂商把价格压的很厉害。但青云QingCloud有自己的目标客户,会保持自己的定价。

 

爱分析:青云QingCloud云平台的交付周期大概是多长时间?

 

林源:如果客户只有机房,网络、设备全部得建的话,可能需要1个月时间从零搭建。另一种客户,网络和设备都有,只要做配置,那么1周就能交付,都是自动化安装。

 

青云QingCloud不光交付云平台,甚至会交付整个数据中心的设计。

 

爱分析:青云QingCloud现在整个团队大概多少人,结构是怎样的?

 

林源:现在团队共有近400人,团队扩张速度很快,今年会增长到450余人。

 

增长最多的是研发人员,因为青云QingCloud的产品线很长,基础件都是自己开发。此外,正在建设各地的分支机构,需要售前和销售的团队。

 

爱分析:青云QingCloud的上市计划的进展?

 

林源:VIE架构已经拆完,上市计划顺利进行中。





爱分析热文

新龙榜

新龙榜TOP125


新金融

互联网金融TOP100 | 互联网金融TOP50  

   互联网保险TOP35 | 消费金融TOP25       

  财富管理TOP42 |  投资机构TOP30

互联网支付TOP20 | 虎鲸榜TOP50       

   互联网保险TOP25 | 互金概念股TOP30  

创富人物榜TOP50 | 影响力50人         

 金融科技创新企业TOP60


企业服务

企业服务TOP100 | 企业服务TOP50  

   大数据TOP72 | B2B电商TOP50

    云服务TOP50 | 网络安全TOP30

   大数据影响力50人 | B2B电商影响力50人


其它

出行服务TOP50

人工智能TOP50

教育科技TOP50

语言教育TOP20

移动医疗TOP30

汽配维修TOP20

家居家装TOP36

汽车创新TOP64

新零售TOP100

汽车金融TOP25

Adobe | VMware | Salesforce

阿里云 | AWS | Atlassian

Tableau | Cloudera | Palantir

Zendesk | Hubspot | WeWork

Inovalon | MircoStrategy

个推 | 金山云 王育林访谈

Hortonworks | 容联云通讯

360企业安全调研  吴云坤访谈

UCloud调研 季昕华访谈 | 乐视

TalkingData调研 崔晓波访谈

纷享销客 罗旭访谈 | 北森

国双科技调研 祁国晟访谈

秒针 | 销售易 | 图森互联

数据堂 | 星环科技 | MuleSoft

明略数据 吴明辉访谈 | 环信

OneAPM | 听云 | 有云

昆仑数据 陆薇访谈 | 瀚思科技

信达泰和 | 猎上网 | 云智慧

小花钱包 | 徐工信息 | 青云

Veev | Zilliz | 云脑科技 | 小i机器人

云势软件 | 灵伴科技

DataHunter 程凯征访谈

Sensoro 赵东炜访谈

涂鸦智能  王学集访谈

美林数据 王俊杰访谈

Kyligence  韩卿 | Splunk

融云  韩迎访谈 | 每刻报销 魏强访谈

Chinapex创略 | 数澜科技

数起科技 | 远数据 | PingCAP

 淘金云客服 | 数据宝

云快报 | Smartshe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