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八)
编者按:
本次刊发的是查先生对《邻鹤斋琴谱》等14本琴谱所做的提要。更改指法谱字是琴谱在各时代都间有的习惯,然而由于尊古成性的认知,撰谱人视所作更改是渊源有自。《邻鹤斋琴谱》就有这种情况,且注明是从事实更改,即所谓“从质”。所改指法以改正形式写出,不似以前谱例含混不清。《二香琴谱》系苏州商人蒋文勋撰刻,他的琴师是韩桂与戴长庚。最初蒋文勋学律不通,戴氏把五行生克的道理和律吕相生结合起来,才使其“发明曲操之音调,著之于谱”,即此谱特点——以“正调”“正调避三弦”“正调避五弦”“紧五慢一”等术语代替琴谱标记音、调的传统形式。此外,书中还提到许多琴坛先辈和琴曲来源,以及他把自藏琴谱开列出来,并把过去及当时琴弦的包装刻印出来,都是很有历史价值的资料。
五十一、邻鹤斋琴谱
琴谱在各时代都间有更改指法谱字的习惯,但是都要诡称不是撰著人自己的更改,而都是说别人的指法来路不正,而自己改的却都是渊源有自的。这是由于我国以前尊古成性所致。道光十年(1830年),曾做过吏部右侍郎后来当琴师的诸暨人陈幼慈,公开而大胆地在指法方面,“从质”作了少量更改,据说是为了便于初学。北京韩惇说他“能持乎议论之正,扶乎理法之精,有益后进,不忝前徽”。但究竟这种更改,无关大体,又是少量,未受到重视。
《邻鹤斋琴谱》本是未刊印的稿本,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但已有抄本流传,存国家图书馆。书中有韩惇叙和陈幼慈的自序。次为琴论四十余条,都是说出他自己的一些看法,与传统琴论不同。并且也意图借助工尺谱帮助学琴。再次为指法,其中的更改,如将“
本编据查阜西旧藏抄本影印。
五十二、天籁阁选谱
这是大约在1957年以前在北京琉璃厂旧书店收得的一个精抄本琴谱。书名《天藏阁选谱》,抄书的人自己写了一篇序,自称他是蒙古人,号觉庵,袭五等爵,年过三十,才延请中州宋渭玉到他家教琴,胸臆顿开。后来四方大琴师、海内名公都到他家讲论。十余年中,中州、金陵、常熟、浙、闽、吴、西各派都偏执己见,选取生平所最爱的三十六曲汇成此谱。这篇序是在丁亥年夏月写的。从纸墨鉴定,是道光七年(1827年)。从序文来看,这是一个对传统琴曲有重点改编的琴谱。
原谱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本编据查氏抄本影印。
五十三、律话
戴长庚是梅花庵《二香琴谱》作者的老师。《律话》基本上是戴的笔记,主要是漫谈律吕,只是附带抄录了几个琴曲谱。琴曲谱内,一律称为某曲的谱释,并在谱旁注上律名和五声。尤其对于《佩兰》一曲,他说他发现此曲各段的旋律是描写整个赵宋时代各朝兴亡,可见是一种游戏文字。他本来没有刊印的意思,是在老年病重时由《二香琴谱》撰人蒋文勋怂恿之下,临时决定整理付刊的。因此,书中材料凌乱,有残缺不全的痕迹。
本编据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藏查氏藏本影印。
五十四、梅花仙馆琴谱
这也是周庆云原藏,后来由上海图书馆购存的“善本”抄谱,款署韩城女士师妙灵。谱著周氏《琴书存目》有著录。师妙灵其人则著见于周氏《琴史续》的胡相端(智珠)条,是智珠的琴和绘画的弟子。全书除指法外,只录了以下诸琴曲,而且《平沙落雁》以下诸谱已佚。
《良宵引》(德音堂)
《静观吟》(春草堂)
《春晓吟》(德音堂)
《秋江夜泊》(德音堂)
《平沙落雁》(宝晋斋)
《圮桥进履》(五如斋)
《碧天秋思》(二香琴谱)
《梧叶舞秋风》(二香琴谱)
《神化吟》(五知斋)
《昭君怨》(宝晋斋)
《水仙操》(二香琴谱)
《墨子悲丝》(二香琴谱)
这不是一个可传的谱,而且残佚,又都是从各旧本抄来。其中《平沙》自称从宝晋斋抄来,而宝晋斋从未见著录,因此本编将其收录。
现据上海图书馆藏周庆云藏本影印。
五十五、一经庐琴学
姚配中,号仲虞,安徽旌德人,一生未作官吏,在清道光间以治《周易》著名,《一经庐》是他著作的总名。他强调他自己对于古琴是无师之学,后来与友人共同研究,他不但于乾隆癸巳(1834年)在海陵(江苏泰州)著了这一部琴谱,而且有一些创作。他的琴友扬州梅蕴生,是当时广陵派杰出的琴家。杨傅第为姚、梅撰合传,说梅和他“料功虽殊,而比操则一,皆能左志右物,贵质贱文。夫古乐已没,同调为难,而两贤挺出,辉映异地,洵哉!一时人杰也”。
从此书的琴论和音调体系看,姚氏是以《自远堂琴谱》为中心的。所作《东皋舒啸》等九曲均自有解题,但无突出优点。
原谱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刻本,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本编据查氏旧藏抄本影印。
五十六、律音汇考
清雅乐家邱之稑(谷式)撰,道光十五年(1835年)刻本。据邱氏本人论证,将宋代对于唐代赵彦肃《风雅十二诗谱》的辩论,译成声字谱即工尺谱后,再根据工尺谱作成琴曲(见原书第八卷)。例如《鹿鸣》,他慢三弦一徽,取作太簇、夹钟均,又说用夷则南吕均作,而将《毛诗》原词直注谱旁。余十一谱同。他所称“太簇、夹钟均,慢三弦用夷则南吕均作”,便强使三弦能合于他那套雅乐器中的夷则,这已传为笑柄。他似乎主张或屈就乾隆皇帝的一字一音,但在四言诗的第三字,曼衍一声凑拍,也是“妄为”。
本编据查氏旧藏清道光刻本影印。
五十七、悟雪山房琴谱
琴谱不产于岭南,但也有例外,《悟雪山房琴谱》就是一例,而且它强调是理学家陈白沙弟子们《古冈遗谱》的继续。
黄景星,号煟南,广东冈州人。本来从家藏抄本《古冈遗谱》习琴,在嘉庆末又另从何洛书(号琴斋)学习,至道光十五年(1835 年)与其他琴友联作琴社,讲求音律,共订得五十余曲,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佛山杨锡泉付梓。光绪十三年(1874年)由汾江李宝光用另一稿本重刻。可能都是印行不多,两本都极少见到。黄氏所称《古冈遗谱》,只是指他家的抄本而言,在《悟雪》谱中收得极少,主要都是根据《春草堂》的理论讲音调,并用了一些《春草堂》所改编的琴曲。这可能是何琴斋的渊源。
本编现用李瑞旧藏云南倪氏(《双琴书屋琴谱》作者)抄录杨锡泉刻本影印,另将查氏旧藏招学庵寄赠容心言抄家藏数谱附列于后,作为参考。
五十八、乐山堂琴谱
这是清道光间的一个精抄本,是山西人陈梅鼎(古香)于癸已(1833年撰序),交陈钰书抄,除序文与指法包括琴学须知注解之外,计共抄十二曲。据序称皆《徽言秘旨》及《大还阁》所传,实则另有一二其他传谱,计有《复圣操》(有词)《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附词)《良宵引》《夏峰歌》(附词)《阳关三叠》(附词)《醉翁吟》(旁词)《静观吟》《陋室铭》(旁词)《极乐吟》(柳词六句)《普庵咒》(旁词)《归来曲》。书无重大要点。
本编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道光抄本影印。
五十九、琴谱正律
山东自从孔兴诱纂刊《琴苑心传》之后,二百年来在清代不但未见有其他琴谱出现,甚至没有著名的弹琴家。直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才出了个诸城的王雩门,写了这一部《琴谱正律》,也只是稿本,而未刊行。而且这一稿本,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研究诸城三王收集得来的。
此书计有:一,凡例;二,普通琴论十七则;三,左右手指法。此外即琴曲,共十三谱。从未见过的《长门怨》即在其中。指法有异点,但对于掐撮三声的注释不详,需要用他的弟子王宾鲁的释文校正(见《梅庵琴谱》)。
本编据查氏旧藏1961年张育瑾油印本影印。
六十、二香琴谱
在清代道光十一年(1831年),苏州商人蒋文勋撰刻了这一部梅花庵《二香琴谱》十卷,流传颇广。根据他的自序,他的琴师是韩桂,他的另一琴师,被他称为学“律”的老师是戴长庚。蒋氏在自序中说韩桂学琴于李玉峰(昆),李学琴于王泽山,而王就是康熙时的内廷供奉金陶(吾易)晚年的学生。王泽山和李玉峰都有著录材料。据此谱透露,蒋向韩学琴时,韩已有六十多岁,这是可靠的。自序强调,蒋是向戴长庚学“律”的。最初蒋学不进去,后来戴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的道理和律吕相生结合起来讲,才使他能够“发明曲操之音调,著之于谱”。因此,此谱不但在琴律方面占了两卷之多,而且在琴曲方面,把琴谱标记音、调的传统形式废掉,而改用“正调”“正调避三弦”“正调避五弦”“紧五慢一”“紧二五七”“慢一三六”“二五俱高”“正调两宫”等代替指示音、调,这是此谱的特点。但是在卷五和卷六两卷的二十七个“琴律管见”中,仍是些神秘和繁琐的论点,没有在律吕方面具体解决任何问题,也并未给他更改音、调提供任何依据。
书中共写了三篇自序和他给韩桂的祭文,提到许多琴坛先辈和他的琴曲的来源。他从韩桂学的十六曲中有十五曲是金陶的再传,另一曲是吴观星所授。另四曲得之文溥寰,另两曲得之冉性山,均详其第二篇序文中。在韩桂的祭文中,他透露见到著《虞山李氏琴谱》的李世则和《峰抱楼》的金光灿的经过。他还把他自己所藏的琴谱开列出来,并把过去及当时琴弦的包装刻印出来,都很有历史价值。
本编据清道光十三年梅花庵刻本影印。
六十一、行有恒堂录存琴谱
行有恒堂是清代宗室绵恩的别号,其后子孙袭称这一堂名。此谱是于道光庚子(1840年)的精抄小册,首有“行有恒堂主人识并书”的小叙,后为中国音乐研究所(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收存。全册仅录存八个琴曲谱,没有其他著述。据小叙自称:知音雅客中诸暨陈荻舟指法殊时,琴音臻妙。八个琴曲中,有些用“
该谱稿本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本编据中央音乐学院藏查氏抄本影印。
六十二、张鞠田琴谱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一个“年登大耋”的老人,在海陵写下这一琴谱稿本。它的特点是:把许多民间小调、花鼓、道情、昆曲之类,编成琴曲作为重点。撰者张鞠田自己强调意在按“时曲”推广工尺板眼,为古琴谋取“准则”。全书二十六个曲谱中,只最后十五曲为传统琴曲,其余如昆曲的《阳关曲》《写本》《板桥道情》《跌落》《五瓣梅》《花鼓》等十一曲列于最前,均按昆曲谱的形式注明工尺板眼。所有传统诸琴曲,亦均注工尺,但多不点板眼。据其弟子郑传羹自序称:“……得夫子循循善诱,渐摩日久,有得于心者,间尝于花前月底偶试一曲,正恐弦上作琵琶声,而一二知己每乐于闻焉”。郑的看法是,虽然是把时曲入琴,“恐弦上作琵琶声”,还是人所乐闻的。
本编据中国艺术研究院藏原谱稿本影印。
六十三、槐荫书屋琴谱
清道光二十五年庚子王藩抄本。卷前具自序、谱目及指法,指法末注“琼海云志高载青氏鉴定”,但谱内诸指法与《蓼怀堂》云载青的指法体系不符。谱内共收《秋风词》《风雷》《高山》《流水》《沧海龙吟》《平沙落雁》《南风歌》《越裳操》八曲。
本编据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藏查氏抄本影印。
六十四、稚云琴谱
道光末年起,四川弹琴的人渐多,现时四川琴人及著《天闻阁琴谱》的唐铭彝都说是曹稚云游幕在四川时所宣导的结果。曹稚云,名锫,浙江人,工琴及画,间有画本流传,但无琴的著述。我们收得这一抄本琴谱,无序跋,无谱目,有“道光己酉二十九年(1849年)抄于宾城得山楼上”的题记,各册内并题《稚云琴谱》字样,有“曹锜、稚云、西青、曹稚云、茶侬、隐桐书屋、稚云书画、曹稚云画、海琴横床”等印章,可见这是曹稚云手抄之谱,但与《天闻阁》所收曹稚云诸谱,不甚相符。
四川在唐代赵耶利时,就有蜀派之名。到清代广陵派出世后,直至道光以前琴谱文献都称“蜀派”。而现时川人都自称“川派”,据四川弹琴家说,就是从曹稚云以后,才改称“川派”。
该谱曹氏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原抄本现藏四川省图书馆,本编据查氏旧藏民族音乐研究所原抄晒蓝本影印。
本编据查氏旧藏国家图书馆藏清道光八年(1828年)稿本晒蓝复印本影印。
本文选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中华书局2010年。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