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布莱克诗歌6首

英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1784年,布莱克开始与著名出版商约瑟夫·约翰逊合作。布莱克与约翰逊的合作者玛莉·渥斯顿克雷福特很快成为了好友,并应邀为其作品创作插图。1788年后,他陆续出版了四本诗集。他的诗集《纯真之歌》(1789年)反对教会的禁欲观点,肯定生活和人生的美好,这与他反对专制、同情民主革命的思想是有关。他对耶稣和天使的歌颂,则是出于他虔诚的基督信仰。其诗集《经验之歌》(1794),揭露英国政府和教会对童工和青少年的摧残,其中还有对被驱作战的士兵的叹息和贩卖女子为娼者的诅咒。
18世纪70至90年代,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英国国内也展开了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这时期布莱克写了预言诗《法国革命》(1791年)和《亚美利加》(1793年)等,歌颂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痛斥封建专制,要求人类平等,后一首诗还抨击英国的殖民主义政策。
1804年的长诗《四天神》,揭露了英帝国的工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之上的。他把统治者描写为一个建造帝国的大工头,以工业支持殖民战争。工人们日夜劳动替工头建立一座拥有12间房子(象征一年12个月)的黄金大厦。工头在这座巨宫中白天从事战争,夜间朝拜来历不明的鬼神;无数人带着脚镣手铐在宫中呻呤。布莱克对砖窑工人的疾苦作了真实生动的描写。
尽管年轻时默默无闻,但布莱克的悟性、才华依然在当时的艺术圈光辉四射。在同时代人夏洛特·布利女士的日记中,记载了她第一次见到布莱克的印象。那是一次当时有名的艺术家聚餐会,其中包括当时的皇家学院院长劳伦斯,她这样写道:“除了劳伦斯爵士之外,在场的还有M夫人,以及另一位不太出名的艺术家,名叫布莱克。他不是一个常规的职业画家,而是一个酷爱艺术,以追求艺术为幸福的人。他充满了美的想像力和天赋。布莱克先生显然已经抛弃了世俗世界的所有关注。他看起来忧郁而温和,但在谈到他热爱的艺术时,他的脸上放出夺目的光芒。”“虽然他具有如此的天赋,但显然缺乏劳伦斯先生那样的世俗技能,即在世俗社会获得成功的才能。他所谈到的每一个词显示出他的艺术思想完美而深刻,对这个世俗世界的事物他是完全隔离的。”



羔羊


小羊羔谁创造了你

你可知道谁创造了你

给你生命,哺育着你

在溪流旁,在青草地;

给你穿上好看的衣裳,

最软的衣裳毛茸茸多漂亮;

给你这样温柔的声音,

让所有的山谷都开心;

小羔羊谁创造了你

你可知道谁创造了你;


小羔羊我要告诉你,

小羔羊我要告诉你;

他的名字跟你的一样,

他也称他自己是羔羊;

他又温顺又和蔼,

他变成了一个小小孩,

我是个小孩你是羔羊

咱俩的名字跟他一样。

小羔羊上帝保佑你。

小羔羊上帝保佑你。

杨 苡 译




沙子


嘲笑吧,嘲笑吧,伏尔泰,卢梭,

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劳,

你们把沙子对风扔去,

风又把沙子吹回。


每粒沙都成了宝石,

反映着神圣的光,

吹回的沙子迷住了嘲笑的眼,

却照亮了以色列的道路。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牛顿的光粒子,

都是红海岸边的沙子,

那里闪耀着以色列的帐篷。

王 佐 良 译




天真的预示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梁 宗 岱 译




摇篮曲


睡吧,睡吧,美丽的'宝贝.

愿你在夜的欢乐中安睡;

睡吧,睡吧;当你睡时

小小的悲哀会坐着哭泣。

可爱的宝贝,在你的脸上

我可以看见柔弱的欲望;

隐秘的欢乐和隐秘的微笑,

可爱的婴儿的小小的乖巧。

当我抚摸你稚嫩的肢体,

微笑像早晨偷偷地侵入,

爬上你的脸和你的胸膛,

那里安睡着你小小的心脏。

呵,狡计乖巧就潜伏在

你这小小的安睡的心中!

当你小小的心脏开始苏醒

从你的脸上从你的眼睛,

会突然爆发可怕的闪电,

落上附近青春的禾捆。

婴儿的微笑和婴儿的狡计

欺骗着平安的天堂和人世。

张 德 明 译




扫烟囱孩子


我母亲死的时候,我还小得很,

我父亲把我拿出来卖给了别人,

我当时还不大喊得清,“扫呀——扫!”

我就扫你们烟囱,裹煤屑睡觉。

有个小托姆,头发卷得像小羊头,

剃光的时候,哭得好伤心,好难受,

我就说:“小托姆,不要紧,光了脑袋,

打起来煤屑就不会糟踏你白头发。”

他就安安静静了,当天夜里,

托姆睡着了,事情就来得稀奇,

他看见千千万万的扫烟囱小孩

阿猫阿狗全都给锁进了黑棺材。

后来来了个天使,拿了把金钥匙,

开棺材放出了孩子们真是好天使!

他们就边跳,边笑,边跑过草坪,

到河里洗了澡,太阳里晒得亮晶晶。

光光的,白白的,把袋子都抛个一,

他们就升上了云端,在风里游戏;

“只要你做个好孩子,”天使对托姆说,

“上帝会做你的父亲,你永远快乐。”

托姆就醒了;屋子里黑咕隆咚,

我们就起来拿袋子、扫帚去做工。

大清早尽管冷,托姆的心里可温暖;

这叫做:各尽本分,就不怕灾难。

卞 之 琳 译




扫烟囱孩子二


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

“号呀,号”在那里哭哭啼啼!

“你的爹娘上哪儿去了,你讲讲?”

“他们呀都去祷告了,上了教堂。

“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

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他们就把我拿晦气的黑衣裳一罩,

他们还叫我唱起了悲伤的曲调。

“因为我显得快活,还唱歌,还跳舞,

他们就以为并没有把我害苦,

就跑去赞美了上帝、教士和国王,

夸他们拿我们苦难造成了天堂。”

卞 之 琳 译



什 么 是 后 现 代 性 ?

在考察何为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现代性(modernity)。
虽然研究现代性的理论进路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总是绕不过启蒙运动这个纽结,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性是由启蒙思想表达出来的。启蒙一方面构成了现代性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启蒙思想也是现代性的核心。那么,什么是启蒙?这是康德(Immanuel Kant)晚年提出并努力予以回答的问题。康德以理性作为启蒙的核心,并把启蒙和人的自由解放联系在一起,开启了近代启蒙哲学的先河。但他没有找到理性的合法化依据,因而其观念自身包含了不可克服的矛盾。康德以降的思想家们不断地对启蒙观念进行批判反思,对其进行修正、丰富和发展。法兰克福学派批评家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和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将启蒙观念泛化,指出启蒙具有自我否定和自我摧毁的特性,以此提出了启蒙辩证法;福柯(Michel Foucault)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来谈启蒙问题,在他看来,启蒙是一组事件,而现代性是一种态度。从康德到阿多诺、霍克海默到福柯,启蒙观念的辩证发展代表着人们对现代性的反思的轨迹。
由此可见,现代性从根本上说就是非常复杂的概念,其内部更是充满了矛盾和张力。卡林内斯库(Matei Cǎlinescu)在其《现代性的五副面孔》(Five Faces of Modernity , 1987)一书中提出,现代性作为西方文明史的一个阶段,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分裂。他区分了两种现代性:第一种现代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即科技进步、工业革命、经济与社会急速变化的产物;第二种现代性则是“审美的现代性”,即现代主义文化和艺术,它反对前一种现代性,这种文化现代性“是对资产阶级现代性的全面拒绝,是一种强烈的否定情绪”。(1) 换句话说,存在着这样两种现代性:启蒙的现代性和审美的现代性,它们分别代表了现代性的两个维度,即理性的维度和感性的维度。其感性的维度可以回溯至文艺复兴,强调的是个体性;理性的维度张扬的是主体性,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这里。
在这个意义上,甚至有学者——如米勒(J. Hillis Miller)和德里达——指出,后现代性是先于现代性而存在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狄奥尼索斯(Dionysus)精神,即酒神精神,是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回到原始状态的生命体验。审美的现代性或感性的现代性是对无限崇尚理性、秩序、主体、进步等观念的启蒙现代性的平衡,现代性的矛盾性也主要体现在这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后现代性也可以被视为审美现代性未竟的计划。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就认为后现代性是一种“新感性”,在她看来,不同于现代主义对深层、本质意义的推崇,后现代主义者坚信意义就在表层,根本不存在什么深层意义;如果说现代主义艺术需要理解和解释,后现代主义艺术则需要一种体验,一种新感性。(2) 从这个理路上来看,后现代性也可被理解为与现代性同源对抗的一种状态。
如果说现代性的驱动来自对“未思”(the unthought)的思考(福柯),后现代性的目标则不是将此未思之物变成完全可理解的和透明的。启蒙理性主义坚持意义的透明,后现代思想家则抛弃了未思之物可以被透明把握的想法。后现代性与现代性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看待“未思”的态度。与现代性不同的是,后现代性接受“未思”的存在,并不认为我们必须把握“未思”之物方能理解世界。后现代性认为并不存在单一的“未思”之物,也不存在单一的思考“未思”之物的方法。不同的后现代思想家对“未思”的理解也不一样,这就构成了不尽相同的后现代话语。美国学者哈桑以与现代主义相比较的方式罗列出“后现代”的33个特征,比如“反形式”、“偶然性”、“无序”、“缺失”、“反叙述”、“精神分裂”、“反讽”、“不确定性”及“内在性”等等。根据这些特点,他提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倾向是“不确定内在性”(indetermanence),其分开说就是“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和“内在性”(immanence)。所谓“不确定性”是指表现于整个西方社会政治、认识体系、情欲系统以及个人的精神和心理的话语领域中一种废弃一切的普遍意志;“内在性”与“超越性”相对,表示“人具有用象征符号进行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它能逐渐介入自然,通过它自己的抽象活动反作用于自身,而这一切又越来越直接地变成了它自身所处的环境”。(3) 哈桑从文学进入后现代,他的影响主要在文学批评方面。利奥塔以其《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将后现代主义推向整个西方知识界。利奥塔对后现代的界定是“对元叙事的怀疑”、“对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不可同约的承受力”。所谓“元叙事”就是指那些使西方科学或知识得以合法化的基本哲学理念,即启蒙运动以来所确定的那些理性主义法则,诸如“精神辩证法、意义阐释学、理性主体或劳动主体的解放、财富的增长等”。(4) 詹姆逊主要从文化角度界定后现代,认为后现代就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在晚期资本主义阶段,文化被纳入了经济的序列,因而必须遵从商品和资本的逻辑,必须是易于流通和消费的,这就造成了后现代文化的通俗化、平面化和无深度化。此外,还有福柯的主体为话语所建构、德里达的符号意义的“延宕”、博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符号的“增殖”和意义的“内爆”之说等等。英国文化研究、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后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等也都从各自的角度对后现代性进行界定和运用。不过,所有这些理论中,法国“后结构主义”对后现代的研究最为深入和具有原创性。




推荐阅读:

乔治.鲍威林诗12首

玛格丽特·罗斯诗10首

布尔·辛莱尔诗10首

迈克尔·翁达杰诗6首

塞弗尔特诗4首

约尔根·加斯里尔维斯基诗3首

奈兹瓦尔诗4首

瓦特·兰德《Istrovewithnone》

米沃什诗13首

萨福情诗选34首

琵雅·塔夫德鲁普诗3首

斯地格·拉尔松诗2首

西奥多·罗特克诗6首

卡特琳娜诗2首

安娜·哈尔贝里诗3首

金惠顺诗3首

罗斯玛丽·多布森诗20首

马克因·斯威特里茨基诗14首

库什涅尔诗8首

金惠顺诗6首

爱尔德里特·隆德恩诗5首

塞尔努达诗3首

约翰·厄普代克诗2首

西奥多·罗特克《插枝》

玛丽·施比斯特诗7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6首

简·凯尼恩《征战忧郁》

勒内·夏尔诗20首

乔治·塞菲里斯诗14首

奈莉·萨克斯诗15首

安娜·斯沃尔诗16首

杰克·吉尔伯特诗选18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12首

简·凯尼恩诗18首

勒内·夏尔诗14首

勒内·夏尔《三十三个片断中》

勒内·夏尔诗8首

勒内·夏尔诗4首

勒内·夏尔诗8首

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诗4首

简·凯尼恩诗10首

朱迪丝·赖特诗10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3首

曼德尔施塔姆《列宁格勒》

茨维塔耶娃诗2首

普希金诗6首

普拉斯诗4首

安妮.卡森诗7首

茨维塔耶娃诗38首

茨维塔耶娃诗5首

涅克拉索夫《诗人与公民》

普希金《自由颂》3个译本

普希金《安德烈·谢尼埃》


行当骑鹿芙蓉顶 长啸支矶玉女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