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铁建故事 | 曹保义:可疑的“猪肉”

2017-03-22 曹保义 太原道

1971年春节过后,太原铁建兵团奉命挥师西进,修建狐爷山——古交钢铁厂的运矿专线铁路。我们一团十一连按照上级指令,驻扎于镇城底和白岸两地。

由于受当地自然环境所限,再也没有像在繁峙县西三泉村时那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此,我们连队食堂彻底告别了养猪的历史。每当连队需要改善伙食时,便随时派人前往附近村庄农户家中购回活猪宰杀。这点活计,对于我们连的杀猪能手“二老虎”来说,那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二老虎”杀猪的技术早已练得刀法娴熟,游刃有余了。


█ 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杀猪,图文无关


进驻白岸村之后,我们连的工地南与二团相毗邻,北与一团五连首尾衔接。连队战士们每天从驻地前往工地往返行程便是七公里。古交的地形特点是:触目便是耸立的群山,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所到之处,一眼望去,流水淙淙,草木繁盛,独特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成为各种飞禽走兽的欢乐王国。山间不时有狐狸缓缓而过,却丝毫没有怕人的样子。可惜看到的都是白色的狐狸,身上间或有些红色,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美丽动人。我们谁也没有见过红色的狐狸,据说能见到红狐狸的人是很幸运的事。山上石鸡很多,不时看到石鸡从灌木丛中敏捷地穿梭,眨眼间便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它的毛色已完全适应于大自然的变化,披上了一层天然的保护色。还有一群群野鸽子,在空中顺着山谷一圈又一圈,展示着它们自由飞翔的身姿。这里的山间谷地处处充满了大自然和谐生存的欢乐景象。

原平河由南向北,从山间谷地穿山越岭,一路直下,缓缓流淌,穿过美丽富饶的原平川,拥入滚滚的汾河母亲怀抱。

工地地形依山傍水,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地貌。原先那条紧靠西山根,并不宽畅,顺势而修的乡间土路,一下子要扩建为铁路、公路两用道路,陡然间增大了工程的难度和工作量。面对眼前特殊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环境,全连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克服种种困难,排除重重障碍,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合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持续劈坡取土、爆破取石、裁弯取直、筑坝填坑。战士们始终以高昂的士气奋战在工地上。工地上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响亮的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望着飞跃发展的工程进度,望着战士们挥洒汗水、艰苦奋战的身影,连队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增强战士们的战斗力,连队领导想方设法,不辞辛苦,多次购回大肥猪宰杀,以改进食堂饭菜花样品种,改善伙食服务质量,努力提高战士们的生活水平。

九月初的一天,连队又一次从附近村里购回一头大肥猪。“二老虎”早已磨刀霍霍,准备就绪。食堂的几位战士紧密配合,“二老虎”依然是大家所熟悉的英姿飒爽的身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刀向前,顺势一挺、一搅、一抽,几个连续动作一气呵成,眨眼间,干脆、利索的宰杀了大肥猪。


█ 女兵杀猪剧照,图文无关


接下来的后续工作,就更是有条不紊、轻松自如。然而就在进行到分解工作时,眼前出现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把所有在场的人全都惊得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只见猪肉中,特别明显的是在瘦肉中,出现了很多呈黄豆样、大小不等、乳白色、半透明的水泡,就像是肉中夹杂着的米粒。“二老虎”手下杀过多少头猪,可从来没发生过这种离奇古怪的现象。大家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就连见多识广,在公安战线上历经过各种风霜雨雪的副连长史全龙来说,面对这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同样感到一头雾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在客观现实面前,容不得史连长多加考虑。当机立断,委派会计张良安携带样品,急速赶往原相公社食品站,进行咨询了解,以求弄清眼前的事实真相。

公社食品站是古交基层的活猪收购集散点,活猪集中到一定数量后再运往古交食品公司,其职责只是一个临时中转机构。相对来说,这里条件设施简陋,也没有相关的检测设备,工作人员只能凭借平时所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来识别。据他分析、判断,样品的特征很像是“米猪肉”,目前看来,毫无安全保障,已无食用价值,只能作掩埋处理。如果需要得到准确结果,还需尽快前往古交食品公司做完整的鉴定。

对于这个结论,史连长从思想上实在无法接受。以往只是道听途说过有“米猪肉”,“米猪肉”似乎是遥远的、完全不可信的传说。可如今,好端端的,大肥猪一下就变成了“米猪肉”,眼睁睁地出现在眼前,怎不叫人心灵震撼,怎不令人焦急万分。假如事实真是这样的话,不仅仅是连队为此而造成多大经济损失的问题,万一这个结论不准确,那又是什么问题呢?越想问题越复杂。看来,只能留待召开连部专题会议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

傍晚,连队收工回来之后,可疑的“米猪肉”消息像无线电波那样,飞快传遍了整个连队。犹如平静的湖水边,猛然投进一块石头,激起阵阵动荡的涟漪,一下难以平静下来。一时间,人心惶惶、众说纷纭、谈猪色变,成了战士们议论的焦点。恐慌心理、好奇心理、迷茫心理交织在一起,促使战士们急于想了解这个说不清的谜团。个别战士对“米猪肉”虽然有着一知半解的肤浅的书本知识,在现实中同样感到一脸惘然和迷惑不解。

在连部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各位领导集思广议,经过慎重研究一致表示:首先一定要高度统一思想认识,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坚决以保障战士们的身体健康为根本原则,在澄清事实真相之前,暂时封存这说不清来历的猪肉,务必使全体战士们放心。同时,再次委派张良安前往古交食品公司进行鉴别,以取得完整可靠的结论。

不仅连队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在当时,当地交通条件也是十分落后,完全没有可乘坐的任何交通车辆,公路上难得见到有汽车驶过,唯有古交钢铁厂往返的运矿车不时穿梭而过。第二天一大早,张良安便风尘仆仆赶往工地,搭乘了一辆古交钢铁厂的运矿车直奔古交。

食品公司相关人员热情接待了他,这里机构健全,设施、设备比较完善。通过认真检测,很快便证实了所带样品确凿无疑是“米猪肉”,而且“囊尾蚴”个体的比例还比较高,已完全不可食用。要求连队尽快就地深埋处理。

他们不无惋惜地说:“这个问题如果出现在太原肉联厂,那是全省最大的肉食品加工企业,有着各种完善的检验设备和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还有一套严格健全的管理制度,那里还有着各种完善的加工设备,每天有大量的生猪进行宰杀,及时发现的“米猪肉”经过高温处理之后,便可加工后食用。可惜远水不解近渴,咱们古交这里又没有这套设备。因此,目前唯一安全有效的措施,只能采取深埋处理。

他们还以负责的态度,给张良安讲解说明了"米猪肉”的识别方法及其危害性,张良安回来后又给我们进行了普及,让我们都对“米猪肉”的危害,有了个基本的认识。“米猪肉”也就是猪患上了猪囊虫病,猪囊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出现这种病的特殊原因,是猪的食物中带有寄生虫卵,被猪食用后,虫卵在猪体孵化成虫,钻入肠壁组织,经血液带到全身,在肌肉里长出一个个象米粒一样的囊肿,形成猪囊虫病。俗称“米猪”。

人若吃了米猪肉,会得两种病。一种是绦虫病,会在小肠长出长达2———4米的绦虫,在粪便中排出一节节的虫子,叫寸白虫。另一种是囊虫病,误食了囊虫后,虫卵在胃液\肠液的作用下,孵化出幼虫,钻入肠壁组织,经血液带到全身,在肌肉里长出一个个像米粒一样的囊肿,囊虫可寄生在人的心脏、大脑、眼睛。长在眼睛就会失明,长在大脑引发癫痫,治疗很困难。

虽然“米猪”的出现比较少见,却无法避免出现。必须要有充分清醒的认识,才能避免产生严重后果。那个年代,农村养猪普遍是家庭圈养,但是有些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有随意散养的习惯,这就很难避免米猪的出现。

在听取了张良安汇报之后,连队领导时刻高悬着的焦灼心情终于一块石头落了地,坦然面对现实。一方面快刀斩乱麻,采取果断措施,派战士前往村外把米猪肉进行了深埋处理,彻底消除了隐患。另一方面,又及时派人重新购回一头大肥猪,这次宰杀工作一帆风顺。此后,“米猪肉”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领域各方面的飞跃发展,农村经济,包括养猪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观念改变。从落后的个体饲养,逐步转型为专业化、规模化的大型集体饲养。随着环境、卫生等各方面的整体加强和改变,安全防范措施的增强,还有卫生防疫部门的严格把关,从根源上有效地控制和杜绝了病猪的发生,使生猪的出栏率大幅提升,充分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城乡居民吃肉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肉联厂的高温塔在改革浪潮中也很快失去了它的历史作用,被遗弃,被遗忘,进而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谁会想到,“米猪肉”曾在我们身边发生,并产生了一段时间极其短暂,且有惊无险的曲折经历,虽然它只在我们铁建生涯中擦肩而过,却在我心中留下一个不为人知的淡淡的记忆。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铁建故事 | 广袤:青春的岁月——夜战

铁建故事 | 毛素民:煤油灯下的记忆

铁建故事 | 邓明:“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

铁建故事 | 范大喜:歌声里的记忆

铁建故事 | 邢保荣:想起那身绿棉衣

铁建故事 | 高升山沟与UFO

铁建故事 | 赵玉芬:拔火罐

铁建故事 | 广袤:青春的岁月

铁建故事 | 张素玲:难忘的病号饭

铁建故事 | 悠悠火炕情

铁建故事 | 为连里买土豆

铁建故事 | 战友情深

铁建故事 | 迟来的谢谢

铁建故事 | 1971年春节的那瓶带鱼

铁建故事 | 一瓶荸荠罐头

铁建故事 | 重返“京原线”的一点感受

铁建故事 | 一次难忘的古交行

铁建故事 | 难忘的1970年之夏······

铁建故事 | 铁建新鲜事,走路打瞌睡

铁建故事 | 想起那年那月……

铁建故事 | 悠悠小树林,为爱说道歉

铁建故事 | 珍藏在记忆里的泪

铁建故事 | 故地重游——古交行

铁建故事 | 报名遭遇顶替风波

铁建故事 | 天鹅湖畔遐思铁建岁月

铁建故事 | 岁月深处的山西铁建兵团

铁建故事 | 夜走大营镇

铁建故事 | 难忘的那年中秋节

铁建故事 | 六连的“秘密武器”

铁建故事 | 有这么一个地方

铁建故事 | 打针奇事

铁建故事 | 脸盆囧事

铁建故事 | 我当“伙头军”的日子

铁建故事 | 写给天堂战友的一封信

铁建故事 | 冬天来了

铁建故事 | 难忘的岁月

铁建故事 | 杀猪趣闻

铁建故事 | 炊食班的故事·火头军

铁建故事 | 在鹰厦铁路回望铁建岁月

铁建故事 | 隐忍与坚强,始于帐篷

铁建故事 | 京原线上的随想

铁建故事 | 古交铁建故事片段

铁建故事 | 给爱一颗感恩的心

铁建故事 | 古交山的春天

铁建故事 | 拆碑造夯记

铁建故事 | 那年,我差点见阎王

铁建故事 | 1972年古交春节纪实

铁建故事 | 大家喊我“二百二”

铁建故事 | 忆苦思甜会

铁建故事 | 那双白塑料底一带布鞋

铁建故事 | 笔记本的故事

铁建故事 | 我身边的铁建人

铁建故事 | 那些记忆的碎片

铁建故事 | 铁建生活二三事

铁建故事 | 铁建第一课

铁建故事 | 那年,我十八岁

铁建故事 | 我去铁建第一天

铁建故事 | 去铁建兵团的“上山下乡”背景

铁建故事 | 山西为何成立铁建兵团?

蒋言礼:恰同学少年,去当铁建兵

代号3201:铁建人重返京原线


太原道三晋文化微论坛开通,直接发帖,深度讨论,永久留存,全网互动,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