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士道》51 - 集谛(烦恼 -(四)烦恼的根源/(五)生起烦恼的因缘/(六)烦恼的过患)​

上师的召唤 行愿人间 2023-05-16

 

第三部分 三士道


第二章 中士道



第二节  集谛

 

一、烦恼



(四)烦恼的根源

    六根本烦恼等一切烦恼是由坏聚见和我执产生的。不同派别的认识也不一样,有些差异。

    唯识派认为,五蕴的本性不清晰的无明(此处非指无明烦恼)产生了坏聚见,坏聚见产生了一切烦恼。比如,傍晚天快黑时,看到一团绳子,误以为是蛇,由此产生了恐惧,这是唯识派经常引用的一个案例。在这里,五蕴的本性不清晰的无明,相当于看不清楚的绳子,坏聚见相当于蛇,因蛇产生的恐惧,就相当于坏聚见产生的烦恼。

    中观应成派认为,无明就是坏聚见,坏聚见是烦恼的根本。坏聚见又分为俱生坏聚见和分别坏聚见,其中俱生坏聚见中的“我执”,才是烦恼真正的根本。

    那么,什么是“我执”呢?当我们听到别人的赞叹时,心里会想:他们在称赞我,这时心里好像有个真实存在的“我”,因为有了这种感觉,就把它认为是“我”,并对它产生了贪爱。当受到别人冤枉时,心里会想:他们在冤枉我,这时心里好像也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我”在受委屈,因为这种感觉,就对害“我”的人产生了嗔恨心。这种执着于“我”的错觉,就是我执。

    烦恼是怎么生起的呢?心中一旦因为我执的关系,生起了自利排他的分别心,就生起了烦恼。法称菩萨在《释量论》中也说:

由我才分我与他, 由我他而生爱恨,

由于与此相关联, 诸种罪过相继生。

    就是说,有了我执的分别后,就有了我不同于他的心念,接着引发了爱我嗔他的烦恼,其他的烦恼就随之而来了。所以说,烦恼的生成源于我执的分别心。

    为了断掉烦恼,就要破除我执。


    执着现在的我就是有我执,这里说的我,就是我执的我。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还没有明白,真正的我是谁,我们一直认为的我,其实是不存在的,是假相的我。比如,如果问别人:“你说,我是谁?”有人会说身体是我,有人会说心才是我,还有人说眼耳鼻舌身合在一起是我。仔细想想后就会明白,这些其实都不是我,这些是“我的”。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我,一旦认识了真正的我,破了假相的我,就破除了我执。这时,心里就不会有我和他的分别,就破除了烦恼的根源,自然不会起烦恼了。

    我们已经明白了,坏聚见产生了贪、嗔、痴等六根本烦恼,众生因此造业,并且随业流转。由此可见,坏聚见无明俱生我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要想彻底断除烦恼,就要破除坏聚见无明俱生我执。而只有通达了无我的智慧,才能彻底地破除掉我执。

    在能够用无我的智慧真正破掉坏聚见无明俱生我执之前,要尽量阻止烦恼的生起,减少由烦恼引发的造业。这就需要能暂时压伏住烦恼,要坚持诵经、持咒、学修三士道;还要勤修烦恼的对治,比如修慈悲心,修忍辱、随喜等等。



(五)生起烦恼的因缘

    产生烦恼的因缘有六种,包括烦恼的种子、缘境、坏人的影响、外部言教、串习烦恼的习气、思念爱憎。 


1. 烦恼的种子

    烦恼的种子就是产生烦恼的根源,可以说,假相的我就是烦恼的种子,这就是根源,是生起烦恼的内在因素。我们贪财是为了我,发脾气是为了我,都是为了这个假相的我。

    只要有种子在,一有机会,就会生起烦恼。




2. 烦恼的缘境

    烦恼的缘境是指生起烦恼的外在因素。

    《俱舍论》中说:

未断除随眠,复与境近住。

起非理作意,烦恼因具足。

    烦恼的缘境是源于美、丑、平凡这三种。由于烦恼的种子还没断,看到美的东西会起贪心,看到丑的东西会起嗔恨心,看到平凡的东西会起痴心。内在的烦恼种子遇到了外在的缘,烦恼就随之而生起了。

    比如,在灯红酒绿的地方,容易引发邪淫等破戒之事;经常参加聚会,会有饮酒、生起嗔怒,甚至打斗等事发生。都是由于烦恼的种子遇见了缘境后,非理作意,随意造作而引发的。

    见不到外境,就生不起烦恼。所以,初学佛的人要和不好的外境保持距离,然后再想怎么对治。等到修行的程度好一点儿了,对治力也强了,就不必刻意远离烦恼的所缘境。有时甚至需要特定的缘境,来对治某种烦恼。


3. 坏人的影响

    跟坏人交往,受其影响,很容易产生烦恼。

    这里的“坏人”就是指恶友。指那些会妨碍我们修行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坏人。比如,喜欢吃吃喝喝,谈论是非的人等等,都属于恶友。

    恶友的言行容易引发散乱,或者让人重现世福报,轻于修行;或者使人陷入本来可以避免的烦恼,不能自拔,甚至破戒。所以,必须和恶友绝交或远离。最低限度,也不要听他们的话,按他们的想法做事。


4. 外部言教

    外部言教是指什么呢?听萎靡不振的声音,看不好的东西,甚至是邪书邪说、邪教邪法的东西。受到这些坏的影响,就容易引发烦恼。比如看包含色情、杀戮的书、电影、电视剧等等,这些东西看多了,贪嗔痴就越来越多。

    我们平时应该多阅读祖师大德的传记,多培植解脱的种子。看大德们是如何精进修法的,也会激励自己的精进心;看大德们怎么修忍辱的,自己在修忍辱上也会有长进。



5. 串习烦恼的习气

    烦恼的习气是指生生世世形成的,顺从烦恼的习惯性心理,每个人都有很多烦恼的习气。

    对烦恼的习气如果不有意加以对治,而是串习它,经常有意无意地强化对烦恼的习惯和顺从,烦恼的习气就会日渐加重,更容易生起烦恼,引发更大更重的业障。

    比如,如果对贪的行为经常放逸不管,贪的习气不断增长,就会贪心炽盛。这时,不一定需要出现贪的所缘境,也能生起贪心;嗔的所缘境一般是指不顺己意的人或事,但是,有些嗔恚心重的人,即使走路的人看了他一眼,都没说话,他也会很愤怒,甚至闹出人命。


6. 思念爱憎

    经常对某个贪、嗔的对象虚构地强化爱、恨等思惟,自然就容易生起烦恼。

    比如,对一件自己很喜欢的衣服,不断的思维这衣服颜色有多漂亮、质地多高档、做工多好,这样,一旦这件衣服破了,就会特别烦恼。再比如看见了某个讨厌的人时,如果不断地想此人曾经对自己的种种不好,又想到以后会不会更不好等等,就会很恨对方,由此就产生了各种烦恼。


(六)烦恼的过患

    我们已经了解到,烦恼是造成流转轮回的主因,危害极大。不仅如此,即便是对于现世,烦恼也有很严重的过患。

    《经庄严论》中说:

烦恼坏自坏他坏净戒,退损失利护法大师呵,

斗诤恶名他世生无暇,失得未得意获大忧苦。

    有了烦恼,不但会令自己今生和后世受苦,还会恼乱他人,败坏自他一切的善根福德,甚至破戒;不但使以前利于自己的因缘衰损退失,还会受到上师、护法的呵责训斥,各种功德难以生起;不但现世中会因官司、诤讼等事身败名裂,后世还会受生到无暇满的世界;不但常常会有患得患失的困扰,还会引发更大的愁苦。

    所有这些无边的过患都因烦恼引起,所以,《入菩萨行论》中说:

一切天非天,设与我为敌,

彼不能令我,入无间火中。

此大力惑敌,掷我于狱火,

须弥若遇之,亦不留灰烬。

    假使一切天神、阿修罗与我们为敌,也只能伤害我们的肉身,无法坏掉我们的心,所以没办法把我们送入无间地狱。但是,烦恼不但能轻易就能把我们送到地狱,即便是须弥山遇到烦恼火,也会被烧得连灰都不留。所以,烦恼是最险恶的敌人,应该时刻注意加以对治,噶当派先贤也说:“对烦恼,我们应该摆出搏斗的架势,尽力打击它们;对众生,应该开放我们的胸怀,尽力饶益他们。

    


往期连载:

《三士道》1 - 道次第的传承

《三士道》2 - 宗喀巴大师

《三士道》3 -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三士道》4 - 道次第的其他著述

《三士道》5 - 上师及传戒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6 - 大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7 - 密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8 - 亲近上师(如何亲近/供养侍奉功德-上)

《三士道》9 - 亲近上师(供养侍奉功德-下/虔诚信敬功德-上)

《三士道》10 - 亲近上师(虔诚信敬功德-下/塑造上师像功德/思念祈请功德)

《三士道》11 - 亲近上师(当佛礼敬功德)/不敬上师的罪业(身罪业/语罪业-上)

《三士道》12 - 不敬上师的罪业(语罪业-下/意罪业-上)

《三士道》13 - 不敬上师的罪业(意罪业-下)

《三士道》14 - 亲近上师的心态(念师功德 树立信心)

《三士道》15 - 亲近上师的心态(念师恩德 激发敬心)

《三士道》16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上)

《三士道》17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中)

《三士道》18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下)

《三士道》19 - 弟子的德相和要求

《三士道》20 - 暇满人身(什么是暇满人身)

《三士道》21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可贵性/得到暇满人身的条件)

《三士道》22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难得性/珍惜暇满人身)

《三士道》23 - 正确认识佛法心要

《三士道》24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一)人必定会死)

《三士道》25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二)死无定期/(三)死时除佛法都帮不上)

《三士道》26 - 人生无常(临终之相的差别/如何成就人生无常观)

《三士道》27 - 三恶道苦(堕三恶道的理由/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上)

《三士道》28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下)

《三士道》29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二)饿鬼道的苦(三)畜生道的苦)

《三士道》30 - 皈依(皈依三宝的因/皈依的皈依量-上)

《三士道》31 - 皈依(皈依的皈依量-下)

《三士道》32 - 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上)

《三士道》33 - 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中)

《三士道》34 - 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下)

《三士道》35 - 因果(认识因果-上)

《三士道》36 - 因果(认识因果-下)

《三士道》37 - 因果(十业道-十恶业的果报)

《三士道》38 - 因果(十业道-如何消除业障;八福德人生;下士道总结)

《三士道》39 - 中士道

《三士道》40 - 苦谛(认识苦 - (一)五苦-上)

《三士道》41 - 苦谛(认识苦 - (一)五苦-下/(二)八苦-上)

《三士道》42 - 苦谛(认识苦 -(二)八苦-下)

《三士道》43 - 苦谛(认识苦 -(三)三苦/(四)阿修罗道的苦)

《三士道》44 - 苦谛(认识苦 -(五)天道的苦)

《三士道》45 - 集谛(烦恼 -性质/危害/(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上)

《三士道》46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中)

《三士道》47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下)

《三士道》48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上)

《三士道》49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中)

《三士道》50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下)



三士道(下) 目录: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三士道是终生的修行,事部班之前最起码要看三遍,读三遍,对菩提道次第有一个印象,以后慢慢读得越多越会深入。三士道不仅仅是加行班,事部班时还是要读,到了般若班还是要读,到了密宗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时还是要读,是终生的修行。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法海宝藏(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