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听经听完就完了,懂就懂了,不懂不要去想它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师主讲楞严经讲义下165
进退合明
这个真,永远是纯真,真不会变成妄的。妄是什么?从真起妄啊。妄是虚妄的,妄不是真的。但是这个妄要不能够勘破,妄妨碍了真,妨碍自己认识真,妨碍自己受用真。我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妨碍自己,不妨碍他人。他人证得的时候,不妨碍他人,只妨碍自己啊。由此可知,迷悟,与别人都不相关,与环境也不相关。诸位要能把这一点勘破了,你就不必看相、算命、看风水了。为什么呢?所在之处无不吉祥,那就是华严所讲的一真法界啊,净土里面所讲的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哪里有不好呢?!
那么由此可知,真正学佛人,无论是修学哪个法门,研究什么经论,要晓得,方向跟目标啊,只有一个,那就是破除妄想执著,这个就对了。如果要不能破除妄想执著,必然是增长妄想执著,那就错了。只要是增长妄想执著,这就是佛学,不是学佛了。这个佛学与学佛啊,界限就在此地。
经典讲到这个地方,说明了,真心随染净之缘,我们把他叫做圣者凡夫不同的称呼。可是凡夫无始劫以来,唯识里面所讲的,名言习气很重啊。就是执著名字相,一听说这个名字,又起执著了。不但不能破执著,不能离妄想,又增长执著,又增长妄想,这就叫迷啊。我们自己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的啊?所谓利根,他是什么?他不迷,他一听了之后啊,他就开悟了。真相大白,他悟了。给诸位说,悟是一心,一心就是清净心,二心就不清净了,所以叫你一心开悟啊,一心圆证呢。这个时候才晓得,整个的大宇宙,就是自己一个清净心而已,本觉常住啊,无关修证。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是华严经上的两句话,真有道理啊。为什么说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呢?那个聪明智慧的人,都是落在妄想执著里头,不解如来真实义啊。你拿经给他的时候,他字字都认识,句句他还都懂得。他真懂得吗?不是的。他是分别执著懂的,离分别执著他不懂的。那么佛法要有人说,什么人说呢?要那个清净心的人说,要那个一心的人来说。为什么呢?他的说,他的行,与性相应的,是一不是二。心里面还有东西的人,这个人来说,不是佛的意思。心里面空空如也,本来无一物的,那个人说,与佛就相应。那么诸位是仔细在大经大论里面微密观照,你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情?
请看下面经文,下面经文呢,则是讲到两种破解了。【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那么这一段呢,先说明他已经听过了佛讲过的这个道理,然后啊,再说阿难还没有听说过的。阿难前面曾经讲过,因缘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说心犹未开啊。未开就是没悟啊,心中有茅塞,求佛替他拔除开启。那么佛就同分见妄、别业见妄这两种妄见,重复破解因缘自然的两种执著。意思是说,阿难听了前面重重开示啊,毕竟是已经觉悟了。但是和合、不和合这个意思,依然是有一些疑惑。为什么呢?前面佛没有详细地说明。
什么叫和合呢?平常佛在经里面讲,真如与阿赖耶和合,这叫做第八识。但是诸位要记住,佛所说一切法,都是方便说啊。真实法,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禅家所谓是开口便错,动念皆乖。那么换句话说,佛所说的一切法,句句话都是意在言外,要你去悟,不能去想。一想就糟糕了,哎呀,佛说这个,这是什么意思啊?这就坏了。为什么呢?落在意识里头去了,所谓是死在文句之下。我这一想就悟了,那是假的悟,那叫狂慧,不是真悟。真悟啊,绝不是你用思维、用想象、用推理,“哦,这个事情我明了了,我悟了!”没那个道理。为什么呢?你那个能思维想象的根本就是个迷,迷只有愈迷愈深,怎么会迷,迷到后来会迷悟了呢?!呵呵,哪有这个道理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这个道理的。可见得,你要是不会的,不会的就愈迷愈深啊,没法子超越啊。悟的人怎么样呢?不用分别心。
所以我也常常教诸位,大家来听经,听完就完了。懂就懂了,不懂,不要去想去。愈想是什么?愈想是愈迷,愈迷愈深。听不懂没有关系,根本就不要理会它。为什么呢?还有第二遍,还有第三遍。遍数听多了,心愈听愈清净,心愈听愈不分别。只要用不分别心,机缘一接触到,就恍然大悟啊。这个是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啊,世间法就是用意识心,佛法不用意识心。佛法里面讲的智慧,是无分别智。离开分别,就是智;有分别,不是智,是识啊,是意识啊。
那么我说这些话呢,也是一再提醒大家,佛讲和合,讲不和合,是随顺众生的妄想分别方便说的,不是真的。是用这些方便话来诱导我们,使我们体悟事实的真相啊。那么这也是佛法难说难解之处。众生八识田中因为具有无始以来的见病,这个见病啊,就是邪知邪见呢。什么叫邪知邪见呢?就是对一切法,生起种种的见解。诸位要晓得,这个见解,就是病。为什么呢?见解就是分别,就是妄想,就是执著。
我再告诉诸位,佛与大菩萨,在一切法当中,没有见解,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所以你要说是我这个大乘佛法是从小乘佛法演变过来的啊,这个学说是从那些学说演变出来的,你要这样去看佛法,那佛真是摇头、流眼泪、喊冤枉啊,冤哉我也啊。为什么呢?佛没有知见,他有什么演变呢?!再说得明白一点,佛根本就没有说法,你还说这个思想从那演变过来的,这不是叫大冤枉啊!那么说这些话的人,正是他自己的头脑,从这个演变出那个,从那个再演变出那个,那愈迷愈深,于佛不相干。不但于佛不相干,我们拿六祖来看,就不相干。六祖心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都没有这些东西。那六祖都没有了,释迦牟尼佛怎么会有呢?不可能有这些东西!那么由此可知啊,在开经偈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确实是好难好难的事情啊!
那么诸位在咱们走的这个佛道、菩萨道这条路,明路只有一条啊。除了这一条明路之外,其余都是暗路。必须有慧眼,有法眼,才能够辨别。你能够走到这条明路,才有结果。一切经摆在面前,这个经典本身,就有明有暗。明暗于佛都不相干。为什么呢?佛说一切法,没有明暗,明暗是在自己心中。自己用一心,用清净心,就是光明的。用分别心,用执著心,在那里推想,就是黑暗的。
以前给诸位说过很多次,念经,是三学三慧,一时完成,这是明路啊。念经如此,听讲也是如此,看经也是如此。这个法子会了,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不如是,这就成佛成祖啦。念经的时候,心里面一念不生,这就是定啊。念经的时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经就是众善奉行。经,这是圣人的言教,至善的妙法,这是众善奉行啊。世出世间,没有一桩善法不在里面,圆满极了。念经的时候,字字分明,这就是慧啊。所以说是,从一部经念到终,心里面不生一个恶念,也不起一个善念,心清净平等,一个字不错,这是戒定慧三学,同一个时候就完成了,这个叫念经呢。念经不是叫你,哎呀,这一句怎么讲的啊?那一句是什么意思啊?不是叫你干这个的。干这个是什么?那走暗路了。也不是说,哎呀,佛菩萨你看,我今天又念了一遍了,你要保佑我啊。那个念经是念给佛菩萨听的,有口无心,那也是走的黑路,不是走的明路。明路,是三学三慧一时完成,除此之外,黑路一条。那么听经、讲经,亦复如是啊。
那么试问问,我们是怎么个修法呢?一切境界里面,起心动念,这个不是见病是什么呢?这个病,病得深呐,不轻快啊。病,没有好,没有完全好,我们看到这个境界相啊,哎,好像是和合。所以佛啊,就顺到我们的观念,顺到我们的见病来说,这是真妄和合,叫阿赖耶。为什么?佛这么一说,我们很赞成,不会反对,还说,哎呀,佛说这个话很有道理啊。实际上,哪有什么道理啊?!所以佛在此地说啊,【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说出这么几句话。
下面说的,【而犹未明】,你还有不晓得的。【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觉,是本觉真心;元,就是原本。那么换句话说,觉,是原本就有的。本觉啊,本来就觉啊,不是修得的啊。那么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觉,有没有失去?也没有失去啊。而我们现在是什么情形呢?本觉与妄觉同时起作用。我再给诸位说,本觉起的作用是真实的作用,妄觉起的作用是假的作用。可是我们现在迷了,把那个假的作用当做真的,真实的作用不知道,现在就是这个情形。诸佛菩萨是真实的作用他知道,那个假的作用他也晓得。假的作用啊,与真的作用不相妨碍。不但不相妨碍,还能相辅相成。那个真的作用呢,自受用;假的作用呢,他受用,那妙极了。这是诸佛菩萨,妙不可言呢。佛与佛在一起,佛与菩萨在一起,这是真对真呢。佛与众生在一起啊,佛把他那一分妄对我们的妄。但是他那一分妄作用啊,他不迷,妄即是真。我们这一分妄,迷了,迷了,妄不是真。这么个境界啊。
所以佛给我们讲呢,这有本觉,有始觉,有究竟觉。始觉从哪里来的?从本觉来的。那么试问问,既然从本觉来的,能不能说因缘呢?诸位想想因缘的定义,这就加不上去啊,因缘是随缘随变。那么是不是自然呢?自然是不变不随缘。后面还讨论到,因为这个非和合、非不和合,底下就是非自然性,非不自然性。那么这个毕竟又要深一层了。
既然晓得非因缘,就应该明了非和合。如果再要聪明一点,也可以一下就悟到非自然,非不和合啊。一切都加不上,这个比前面一层,就是非因缘非自然性,是又要深一层了。这个非因缘非自然前面给诸位讲过,我还用四句给诸位鉴别。这就是佛经里面讲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我把它开成四句。不变随缘的是诸佛与那些倒驾慈航的大菩萨,已经不变了,恒顺一切众生,倒驾慈航。随缘不变的,是菩萨,正是我们要学的。我们在一切境界里头随缘,学什么呢?学不变。学不变就是学如如不动,学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念。在境界里头锻炼清净心,所谓是历事炼心啦,这是菩萨。不变不随缘,那是小乘。小乘证得不变了,他不随缘。随缘随变呢,是凡夫。我们的心,随外面的境界就变,变什么呢?变喜怒哀乐。顺心的就喜,不顺心就发脾气,就随着外面境界变呢。那么这个来说明,这个佛菩萨罗汉与凡夫,境界的差别,不一样的。
那么今天呢,这又深入一层呢,讲这个非和合与非不和合,就是和合与不和合,这个问题又深一层。前面的道理真懂得了,这个地方可以能悟得出来。那么佛这么一解释,也是大慈大悲啊。怕的我们前面听了,还不悟,这就又等于重复说一遍,换一个题目。可见得楞严经里头处处有悟处,时时有悟处,古人说之为开智慧的楞严,可以说名符其实,确实是开智慧的一部经典。
那么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还没答复。答复的文呢,在底下一段。我们今天的时间到了,下面这个答复的呢,下一个星期六我们再来研究。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目录
154 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158 定的修法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没有分别执著,也不起妄念
159 我们所看到的国土众生、山河大地,就是真见有了毛病现的这些圆影
161 功夫不是说念得好多、拜得好多,而是在一切境处能保持心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