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50 : 要知道小的功德做多了就能成为大功德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爾時,云音淨月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場众海已。即說頌言。

在那個時候,这位云音淨月大菩薩,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普徧观察一切道場中的大众海会之后,即刻說出这十一首偈頌。在这十一首偈頌中的第一首是總括十地大概的意思。其餘十首是分別解释十地的道理。十地就是①欢喜地,②離垢地,③发光地,④燄慧地,⑤難胜地,⑥現前地,⑦遠行地,⑧不动地,⑨善慧地,⑩法云地。

神通境界等虛空        十方众生靡不見

如昔修行所成地        摩尼果中咸具說

【神通境界等虛空】:佛的神通境界,猶如虛空一样,是无边无際的。【十方众生靡不見】:因为它像虛空一般的广大,所以十方的众生都能看得見。【如昔修行所成地】:好像在以前修行所成就的果位,也就是十地的行果。【摩尼果中咸具說】:佛在摩尼果中,完全具足的說出來一切神通妙用的境界,而令一切众生聽聞,令众生知道这种神通妙用是不可思議。

清淨勤修无量劫        入於初地極欢喜

出生法界广大智        普見十方无量佛

这四句偈頌,是讲初地的境界,名叫欢喜地。为什么欢喜呢?因为已破了見思二惑,证得人法二空之理,得到法喜充滿的受用,瞭解諸佛的境界,所以欢喜,故为欢喜地。【清淨勤修无量劫】:清淨是沒有一切的染汚。染汚法有兩种:①有形染汚法,就是外边的境界。②无形染汚法,就是自己的心意。在有形的時候,行不淨的行門,造出无量无边的业,就不清淨了。在无形的時候,打不淨的思想,造出无量无边的业,就不清淨了。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時時刻刻持戒,所以得到清淨。清淨之后,又加勤修。勤修是不懶惰,不放逸。懶惰就是不精进,放逸就是不守規矩。勤修就是精进,精进不是只用功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更不是一生兩生,而是一直不断的在无量劫海那么長的時間里用功,勤修戒、定、慧。【入於初地極欢喜】:因为在无量劫中,勤修戒定慧;在无量劫中,熄滅貪瞋痴,这样才能入於初地,证得菩薩果位。这時,觉心和自性通达,法喜充滿,禪悅为食,欢喜到了極點,所以叫欢喜地。【出生法界广大智】:登到初地的菩薩,就有如法界那么广大的智慧。【普見十方无量佛】:有了广大智慧之后,这時,才能普徧見到十方无量无数的諸佛,而恭敬、供养、親近十方无量佛。

一切法中離垢地        等众生数持淨戒

已於多劫广修行        供养无边諸佛海

这四句偈頌,是讲二地的境界,名叫離垢地。为什么叫離垢地?因为已经離開一切染汚地,使身心清淨。如何能離垢?就要認眞的修行,才会有所感应,才会離垢。如果不認眞修行,就不会有所感应,更不能離開煩惱垢。所謂「初地不知二地的境界,十地不知等觉的境界」。在佛法里,差之毫釐,謬之千里。觉得差不多,結果越走離家越遠,越遠越不知囘頭。

離垢是不容易做得到的。垢就是染汚法,離垢就是得到清淨。这种染汚法,到处都是。各位!你們天天來聽经,來研究佛法,觉得很平常。但不知有些人,想聽经,想研究佛法而不能的痛苦。我在以前讲经的時候,有这样事情发生。有的是夫婦一同來聽经,有的是丈夫不准太太來聽经,有的是太太不准丈夫來聽经。有一位太太虔誠信佛,欢喜聽经。可是她的丈夫百般的阻止,不准她到廟上焚香拜佛,更不准她到道場來聽经聞法,常用離婚二字來威脅她太太。有一天,他对太太說:「如果你再去聽经,我們就離婚」。可是太太不受離婚的威脅,仍然照去不誤。他实在沒有辦法,已经七十多歲了!焉能離婚?乃將結婚的照片,用剪刀剪成兩半,拋到臥室地板上。这就表示離婚了。等太太囘家時,見到这种情形,啼笑皆非。这就是魔障,阻礙这位太太增長善根。人在世上,有很多类似这种情形,都是好中有垢,垢中有好。想要眞正離垢得到解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想眞正得到自由自在,也是一件困難的事。

【一切法中離垢地】:離垢地就是離開一切染汚法。能把染汚法放下,清淨法就成就了。【等众生数持淨戒】:修到二地,等於用众生数那样多的劫,來修持清淨的戒法。有的人,受过五戒之后,不但不去守戒,自己还不知改过自新,仍然我行我素,不聽勸告。所以,一定要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已於多劫广修行】:登到二地的菩薩,必須在很多大劫以前,广大的修行,不懈怠、不懶惰、不放逸。只有向前勤精进,沒有向后退轉。【供养无边諸佛海】:二地菩薩在因地修行時,要广修供养的行門。所以供养无边无尽的諸佛,猶如大海,才能证得此地位。

在四十二章经上說:「供养一百個惡人,不如供养一個善人。供养一千個善人,不如供养一個受五戒的人。供养一個万個受五戒的人,不如供养一個比丘。供养十万個比丘,不如供养一個证初果罗漢。供养一百万個初果罗漢,不如供养一個证二果罗漢。供养一千万個二果罗漢,不如供养一個证三果罗漢。供养一万万個三果罗漢,不如供养一個证四果罗漢。供养无数无量個四果罗漢,不如供养一位无修无证的佛」。所以菩薩在修行一切法之中,專修供养无边諸佛海的法門。

積集福德发光地        奢摩他藏堅固忍

法云广大悉已聞        摩尼果中如是說

这四句偈頌,是讲第三发光地的境界。为什么叫发光地?因为在二地時,積集无量的功德,这時,內心清淨到極點,自性光明就发出來。我們修行佛法,要積集福德。不要以为小的功德而不去做,要知道小的功德做多了,就能成为大功德。大功德是由小功德積集而成的。古時的人,省吃省穿,用省下來的財物來作功德。功德雖然少,可是仍要去做,才会有功德。不去做,當然是沒有功德。我們为什么遭遇困難的環境?就是因为我們在往昔不去做功德,所以今生的生活艰难,環境困苦,一切一切都不順利。如果功德做多了,就有光輝,这是福德的表現。【積集福德发光地】:積集是由小而大,由少而多,聚在一起的意思。積集的福德越多,所发的光輝越大。这种光輝是福德的表現,所以叫发光地。【奢摩他藏堅固忍】:奢摩他是寂靜的意思,要寂靜,必須要有堅固忍。怎样会有堅固忍?就要修寂靜法、靜慮法,也就是修止、修定。沒有妄想,止於至善,要有堅固的忍力。【法云广大悉已聞】:这种法云是广大无边,所以一切众生都已聞到。【摩尼果中如是說】:在菩提树上的摩尼果中是这样的說法,好像前边所說的道理。

燄海慧明无等地        善了境界起慈悲

一切國土平等身        如佛所治皆演暢

这四句偈頌,是讲第四燄慧地的境界。因为这一地的智慧很高,能使慧性熾盛。这時,自性的光明,已达到極點,正觉已经圓滿了。【燄海慧明无等地】:第四地菩薩的智慧光明,猶如大海,所以是无等地。【善了境界起慈悲】:善於明瞭一切世法的境界。一切清淨境界也明白,一切染汚境界也認識,对於一切愚痴昏暗的众生,皆发慈悲心,而救護这一类的众生。遇到有善根的众生,令其善根增長。【一切國土平等身】:在十方一切所有的國土中,都現出平等身,來教化一切众生。【如佛所治皆演暢】:好像佛所修的法門,佛所說的妙法。他也來演說暢流,欢喜說什么法?就說什么法。想說什么道理?就說什么道理。沒有拘束,沒有限制,也就是隨机說法,隨緣說法。所謂「观机逗教」。見到什么人?就說什么法。也就是因人說法,应病與藥。

普藏等門難胜地        动寂相順无违反

佛法境界悉平等        如佛所淨皆能說

这四句偈頌,是讲第五地的境界,名叫難胜地。为什么叫難胜地?因为眞俗二智極相互违,使之会合,令其相順。又可以說,一切諸法之同異,都不可得,是故为其名。【普藏等門難胜地】:它是普徧平等的法界藏,其他都胜不过它,所以叫難胜地。【动寂相順无违反】:为什么說它是難胜呢?因为动不礙靜,靜不礙动。动也是靜,靜也是动。动靜互相隨順,而不相违反。在凡夫來看,动就是动,靜就是靜,不知不相违反的道理。到了難胜地的時候,动靜一如,动靜不二,动中和靜時一样;靜中和动時一样,沒有分別。【佛法境界悉平等】:一切一切的佛法,一切一切的境界,都是平等。【如佛所淨皆能說】:好像佛所修行的法門,此地菩薩都能說出。都可以代表佛來說法,教化众生。

广大修行慧海地        一切法門咸徧了

普現國土如虛空        树中演暢此法音

这四句偈頌,是讲第六地的境界,名叫現前地。为什么叫現前地?因为发出最殊胜的智慧,現前沒有淨染的分別。又叫慧海地,此地菩薩的智慧,猶如大海。【广大修行慧海地】:广大而精細修行一切所有的法門,得到如海的智慧,所以叫慧海地。【一切法門咸徧了】:因为修行广大,所以八万四千法門都徧知,都修行成功了。【普現國土如虛空】:普徧現出十方所有的諸佛國土,猶如虛空。【树中演暢此法音】:在十方所有國土中的菩提树王,演暢一切法音,來教化一切众生。

周徧法界虛空身        普照众生智慧燈

一切方便皆清淨        昔所遠行今具演

这四句偈頌,是讲第七地的境界,名叫遠行地。为什么叫遠行地?因为穷尽眞如自性的边際。发大悲心,離二乘之自度的緣故。【周徧法界虛空身】:到了遠行地的時候,所現的法身,可以周徧法界,等於虛空身。【普照众生智慧燈】:既然能普照法界,就能普照众生。遠行地菩薩的智慧燈所放的光明,能普徧照耀於众生,令其轉染为淨。【一切方便皆清淨】:所有一切方便法門,令一切众生由染汚轉为清淨,得到清淨妙法身。【昔所遠行今具演】:在以前所修行的遠行地,現在又向一切众生宣說这种妙法。

一切愿行所庄严        无量刹海皆清淨

所有分別无能动        此无等地咸宣說

这四句偈頌,是讲第八地的境界,名叫不动地。为什么叫不动地?因为是由一切愿力所成就,到了此地的菩薩,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所以叫不动地。我們修行,要发堅固愿,和長久愿,要生生世世照著自己所发的愿力去修行,才能一步一步进到不动地。【一切愿行所庄严】:过去諸佛和一切菩薩,都是由一切愿所庄严而成就。愿只能增加,不能退囘。退愿是懶惰的表現,是圖方便的行为。本來应該快成佛,因为退愿而把功夫消退了,不能有所成就。各位!要認清目標,发了愿就不能改愿。如果改愿,等於自动墮於地獄。凡是妄語,皆墮地獄。这是佛经上所說的。你們看!諸佛菩薩,都遵守自己的愿去行。地藏王菩薩所发的愿:「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雖然代替释迦牟尼佛为教主(在彌勒菩薩出世以前的時期),但是仍然在地獄中度众生。这表示諾言。【无量刹海皆清淨】:佛所发愿力而庄严的福德,经过无量刹海都是清淨无染的。【所有分別无能动】:所有一切的分別心,也不能搖动,堅固如金剛,无法能破壞。【此等地咸宣說】:这种不动地,沒有可以比它再妙的,所以把它全部說出來。

无量境界神通力       善入教法光明力

此是清淨善慧地       劫海所行皆備闡

这四句偈頌,是讲第九地的境界。名叫善慧地。为什么叫善慧地?因为有具足十力的智慧,求於一切处,知道可度不可度的众生,能为說法。所以为善慧地。【无量境界神通力】:佛的境界猶如大海,所以說是无量,这种境界是由神通力所變化。【善入教法光明力】:这种神通力,善演一切教和一切法。令一切众生明白这個教和这個法,得到智慧光明的力量。【此是清淨善慧地】:这地是清淨的善慧地,得到自性的本体。【劫海所行皆備闡】:要得到善慧地这种境界,須修行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成就。現在把它完全演說闡明出來,令一切众生知道諸佛过去是修这种的行門。

法云广大第十地        含藏一切徧虛空

諸佛境界声中演        此声是佛威神力

这四句偈頌,是讲第十地的境界,名叫法云地。为什么叫法云地?因为成就智波罗蜜,生出功德法水,好像大云一样出清淨之众水,猶如甘露,令聞法者,身心清涼。【法云广大第十地】:这种法云是广大徧於十方。这是最后一地——法云地。在修習菩薩行,功德已经圓滿。【含藏一切徧虛空】:法云普徧於虛空,在虛空中又含藏一切,一切也在虛空中包圍著。【諸佛境界声中演】: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境界,都在法云地不可思議的法音中演說出來。【此声是佛威神力】:这种法声,是十方三世諸佛的大威神力,所共同演說出來的妙音。这十個地的境界,是由修十個波罗蜜所成就的。譬如修布施波罗蜜,而成就初地,乃至修智波罗蜜,而成就十地。現在將十地的道理略释,到第二十六卷時,再詳細的解释十地的義理。

爾時,善勇猛光幢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观察十方,即說頌言。

在那個時候,这位善勇猛光幢大菩薩,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法界,即刻說出这十首偈頌。

无量众生处会中        种种信解心清淨

悉能悟入如來智        了达一切庄严境

【无量众生处会中】:在佛說法的法会中,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在聽法。【种种信解心清淨】:每类的众生,所得的利益,雖然不同,可是信解的心,却是一样,都得到清淨。【悉能悟入如來智】:完全都能明白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就是大圓鏡智。【了达一切庄严境】:一切庄严佛的境界,他都明瞭而通达。

各起淨愿修諸行        悉曾供养无量佛

能見如來眞实体        及以一切諸神變

【各起淨愿修諸行】:所有諸佛和諸菩薩,在因地修行的時候,都要发清淨的愿,才能修种种的行門。每位佛和每位菩薩,都是由愿力所成就的。释迦牟尼佛发四大愿,藥師佛发十二大愿,阿彌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文殊、普賢、观音、地藏諸大菩薩,都发过大愿。若是沒有愿力,便不会成就佛或菩薩。所以发愿是修行人必須有的。【悉曾供养无量佛】:所有的佛,所有的菩薩,他們都曾经供养过无量无数那样多的佛,自己才能成佛成菩薩,才能受一切众生的供养。【能見如來眞实体】:才能見到佛的眞实体。也就是佛的法身。【及以一切諸神變】:和所有一切的神通變化。这种神變有无穷的妙用。

或有能見佛法身        无等无礙普周徧

所有无边諸法性        悉入其身无不尽

【或有能見佛法身】:或者有的众生,在佛的法身里边能見到佛法身。因为一切众生,都在佛的法身中,所以不能見到佛的法身。不过,有大善根的众生,便能看見佛的法身。【无等无礙普周徧】:佛的法身是无在无不在,所謂「尽虛空,徧法界」。佛的法身是殊胜的,所以沒有能和佛法身相等。佛的法身是特別清淨,所以沒有一切的障礙。因为殊胜清淨,无等无礙,所以普通而周徧,广大无際,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有无边諸法性】:所有一切无边众生的一切法性,无不在佛的法身中。【悉入其身无不尽】:所以一切佛法,众生法、心法,都在佛的法身里边。雖然众生在佛的法身中,可是也不觉得在佛法身中。为什么?因为被无明障礙太深,所以見不到佛的法身。譬如一個小螞蟻在大船上,这個螞蟻始終見不到船的边際,就不知道这個船是什么?

佛的法身好像大船,我們众生好像小螞蟻。螞蟻看不到船的边際。我們雖然在佛法身中,不知有佛法身,看不見佛的法身。因为看不見,所以不知道。但是,其中有的众生会看得見佛的法身。因为有大善根,生生世世修行佛法,所以有这种机緣,也就是感应道交。举一個例來說,如果虔誠念「南无阿彌陀佛」六字眞言,永不停止,到往生的時候,一定会見到西方三聖來接引。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在盧山东林寺提倡念佛,成立蓮社。不但他自己看見阿彌陀佛三次而往生,就是蓮友劉遺民居士也是見到三聖兩次而往生。歷代以來,凡是誠心念佛,都有此种境界。

或有見佛妙色身        无边色相光熾然

隨諸众生解不同        种种變現十方中

【或有見佛妙色身】:在前边說佛的法身,現在說佛的色身。法身是无形无相,色身是有形有相。色身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身。或者有的众生能見到佛的妙色身。【无边色相光熾然】:有无边的相好光明,熾然而发,所发的光色是无穷无尽的样子。【隨諸众生解不同】:隨著众生的根性不同,而見解也不同,每一個众生所明白的道理都不一样,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众生隨类各得解」。【种种變現十方中】:雖然各解不同,但是佛有种种神通變化,而現示於十方法界中,來教化一切众生。

或見无礙智慧身        三世平等如虛空

普隨众生心乐轉        种种差別皆令見

【或見无礙智慧身】:或者有一类众生,能見到佛的无礙智慧身。【三世平等如虛空】:过去佛也有智慧身。現在佛也有智慧身,未來佛也有智慧身,所以說三世平等。智慧身是什么样子?好像虛空。虛空又是什么样子?是无边无際的样子。能知道虛空的样子,就知道智慧身的样子。【普隨众生心乐轉】:这种智慧身是隨著众生的心所欢喜而轉法輪,教化众生,令众生明白佛法。【种种差別皆令見】:用种种不同的方便法,令众生領悟而見智慧身。这智慧身就是十身中之智身,佛身所具能证之实智。

或有能了佛音声        普徧十方諸國土

隨諸众生所应解        为出言音无障礙

【或有能了佛音声】:有的众生,能明瞭佛所說法的音声,佛的音声雖然是一种,但是,天上的人聽之是天語,人間的人聽之是人語,畜生聽之是畜生的言語,餓鬼聽之是餓鬼的言語,不需要翻譯,統統都能明白其意。可是,也有众生不能明白的。因为與佛沒有深厚的緣,所以不能明白佛的音声。就是聽見了也不懂其意。【普徧十方諸國土】:佛的慈音普徧的傳播到十方一切諸佛國土去。【隨諸众生所应解】:隨順一切众生所能瞭解的,而得到应得的法益。你能瞭解多少?便明白多少。好像下雨一样,大树就得多量的雨水來滋潤其根。小草就得少量的雨水來滋潤其根。各得其所得的法益。【为出言音无障礙】:为每一类众生所說的言語和音声,都沒有障礙。

或見如來种种光        种种照耀徧世間

或有於佛光明中        復見諸佛現神通

【或見如來种种光】:或者有一类众生,能見到佛多种的光。【种种照耀徧世間】:这种种光,普徧照耀十方世界,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修菩提行,齊成佛道。【或有于佛光明中】:或者又有一类众生,能在佛的光明中,見到現出諸佛菩薩在光中說法。【復見諸佛現神通】:又見到在光中所現的諸佛菩薩,現出种种神通妙用,有不可思議的境界,一切众生見到这种境界,都出欢喜信受的心。

或有見佛海云光        從毛孔出色熾然

示現往昔修行道        令生深信入佛智

【或有見佛海云光】:或者有一类众生,他能見到佛的海云光。这表示佛光好像大海那样的广,又好像云那样的多。【從毛孔出色熾然】:这种光明,是從佛的毛孔中現出來。在每一根毛孔中,都現出无量无边的海云光,光有种种的顏色,熾然非常的盛旺。【示現往昔修行道】:從毛孔中所現出的种种光和种种色,又示現出佛在因地的時候,所修行的种种法門,种种的道。好像演電影一般,一幕一幕現於众生的面前,令众生如法修行。【令生深信入佛智】:为什么要示現这种境界?因为要令在法会中的大众,深信此法而能開悟,得到佛的大智大慧。

或見佛相福庄严        及見此福所從生

往昔修行諸度海        皆佛相中明了見

【或見佛相福庄严】:或者有一类众生,又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隨形好的庄严妙色身。因为佛在往昔修行時,修福修慧,所以福慧二严。福也庄严,慧也庄严。所謂「兩足尊」,也就是福也具足,慧也具足。这兩足尊,不是兩條腿,也不是兩隻脚,而是福慧双足的意思,不可望文生義。有这样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戲论。有人將「南无」二字誤解南方沒有佛。他的理论是按五行來說,因为南方屬於火,而佛像不是金鑄,就是木雕,或是紙繪泥塑,这四种东西最怕火燒,所以南方沒有佛。他又說西方才有佛,因为西方屬於金,金能鑄佛,所以佛都到西方去了。这就是「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離经一字,即同魔說」。

【及見此福所從生】:有見佛百福庄严的相,但不知道这個福是從何处來的?这福是從修行中得來的。所以要修福、修慧,福慧双修。好像一车二輪,一大一小,絕对不能前进。要平衡发展,才有效果。所謂「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罗漢托空缽」。怎样修福?就是利益众生,多作功德。怎样修慧?就是讲经說法,勤誦经典。利益众生,增長福报;誦持经典,就開智慧。【往昔修行諸度海】:在往昔修十度的行門,修到彼岸時,再修万行,这叫諸度海。【皆佛相中明了見】:都從佛的相中,明明了了,清清楚楚看到福的來处。

如來功德不可量        充滿法界无边際

及以神通諸境界        以佛力故能宣說

【如來功德不可量】:佛的功德是广大无边,不可測量。【充滿法界无边際】:佛的功德能充滿法界,沒有边際。【及以神通諸境界】:和境界是神通所現。这种神通妙用和神通諸境界,是不可思議。【以佛力故能宣說】:以十方諸佛及本師释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才能宣說这种道理,这种妙用,这种境界。

現在把座內众流淺释完了,在下边解释天地徵祥的境界。

爾時,华藏庄严世界海。以佛神力。其地一切六种十八相震动。所謂动、徧动、普徧动。起、徧起、普徧起。踊、徧踊、普徧踊。震、徧震、普徧震。吼、徧吼、普徧吼。擊、徧擊、普徧擊。

在讲完前边偈頌的時候,在华藏庄严世界海,以佛的大威神力,发生六种震动的情形,这是表示天地徵祥的境界。华藏世界海是由种种世界的种而成的。我們的世界——娑婆世界——是在华藏世界海中第十三重蓮华藏世界里边。这個世界中,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不是只有我們所住的世界,还有其他的世界。所謂「此世界,他世界,諸世界」。为什么地要动呢?因为佛的大威神通的力量,所以才能震动。这地有六种不同的震动,每一种又有三样的情形发生,所以为十八相震动。

是那六种的震动呢?就是震、吼、擊、动、踊、起。震吼擊是屬於声,动踊起是屬於形。地动和地震,这六种震动,是有种种的因緣而发生的。地震,就是震盪而搖擺不定,会造成巨大的災害。地动,只是动动而已,而无災害。

十种震动的因緣:①水大动的時候,地也会震动。②一切尊貴的神,想試一試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地也会震动。③佛將要成佛而入胎的時候,地也会震动。④佛出胎的時候,地也会震动。⑤佛修行成道证果的時候,地也会震动。⑥佛轉法輪的時候,地也会震动。⑦佛不說法,不教化众生,地也会震动。⑧佛入湼槃的時候,地也会震动。⑨有神足通的大比丘,心得到自在的時候,观地无相,用神通令地震动。⑩有菩薩授記的時候,佛对他說:「你於某世界成佛」,此時,地神欢喜,地也会震动。

另外尚有七种震动的因緣:①令一切魔恐怖,也会有地动的情形。②說法的時候,令众生心不散乱,也会有地动的情形。③令放逸的众生,生出觉悟的心,也会有地动的情形。④令所有一切众生,能知道法相,也会有地动的情形。⑤令一切众生,能观察到說法处,也会有地动的情形。⑥令善根成熟的众生,得到解脫,也会有地动的情形。⑦令隨順众生,問正義的緣故,也会有地动的情形。

另外还有四种震动的因緣:①使令不善的众生,改惡向善,这時地会震动。②使令种种信天的众生,知道天是不究竟的,这時地会震动。③使令一切我慢的众生,生慚愧心,这時地会震动。

什么是十八相震动?①动:是有形相的,能看得見,一方动为动。②徧动:是四方次第动。③普徧动:是八方同時动。④起:是下向上起,速度比較慢,一方起为起。⑤徧起:是四方起。⑥普徧起:是八方起。⑦涌:是從下向上涌,速度比較快,一方涌为涌。⑧徧涌:是四方涌。⑨普徧涌:是八方涌。⑩震:是有声音的,彼此互相震动,一方震为震。?徧震:是四方震。?普徧震:是八方震。?吼:是很大叫吼的声音,一方吼为吼。?徧吼:是四方吼。?普徧吼:是八方吼。?擊:是互相撞擊,一方擊为擊。?徧擊:是四方擊。?普徧擊:是八方擊。

又有一說,是四方震为震,八方震为徧震,十方震为普徧震。这种說法,我認为不太恰當。为什么?因为上方的六种震动,我們不会知道。我們既然不会知道,只可以說是九方,不可以說是十方。一般說法,以一方、四方、八方为標準,这样比較合理。

还有一种說法,是一方震为震,四方次第而震为徧震,八方次第而震为普徧震。次第和同時不一样。次第是依次序而动,在这方震完之后再在那方震,一方一方的震。同時是在同一個時候而震,或者一方,或者四方,或者八方。这十八种震动,也就是代表十八界。什么是十八界?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觸、法)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也像震动一样。

此諸世主,一一皆現不思議諸供养云,雨於如來道場众海。

这些諸世主之中,有佛、菩薩、諸神、轉輪聖王(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都在法会道場的里边。每位世主都現出不可思議供养於佛的云,这种云好像下雨一般,雨在佛的菩提道場,一切大众海会的地方。

所謂一切香华庄严云。一切摩尼妙飾云。一切宝燄华網云。无边种类摩尼宝圓光云。一切众色宝眞珠藏云。一切宝栴檀香云。一切宝蓋云。清淨妙声摩尼王云。日光摩尼瓔珞輪云。一切宝光明藏云。一切各別庄严具云。如是等諸供养云,其数无量,不可思議。

世主所供养於佛的云,都是什么样的云?有十一种不可思議的供养云。①有种种的香和种种的华來庄严的云。②有种种摩尼宝珠來妙飾的云。③有种种宝珠所放的光燄而織成华網的云。④有种种无边种类摩尼宝放圓光的云。⑤有种种众色宝和珍珠藏的云。⑥有种种宝貴栴檀香的云。⑦有种种宝珠結成傘蓋的云。⑧有清淨妙声珠王的云。⑨有日光摩尼宝製成瓔珞輪的云。⑩有种种宝放光明藏的云。?有种种各別不同庄严器具的云。以上所提出十一种供养云,为代表云,还有无数无量的供养云,也有不可心思不可言議那样之多的供养云。

此諸世主,一一皆現如是供养云。雨於如來道場众海,靡不周徧。

这一切的世主,每位世主都現出來像前边所說的供养云。在佛成道的菩提树王下的道場众海,沒有一個地方不周徧这种供养云。

如此世界中,一一世主,心生欢喜,如是供养。

好像我們的世界里,每一國的世主,或每一地的神,他們心中生出大欢喜,都像这样來供养於佛。

其华藏庄严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所有世主,悉亦如是,而为供养。

在华藏庄严世界海中,有无量世界种,每一世界种中,又有无量世界。在一切所有无量世界中,所有一切的世主,他們都用前边所說的供养云來供养於佛。也就是每個國土中所有的國王,他們都发心像这样來供养。在每個國土中,都見到佛在菩提树王下成佛,所以发心供养於佛,來興供养云。

其一切世界中,悉有如來坐於道場。

在华藏世界海里,所有一切世界的菩提树下,佛都坐在那里成正觉,作为道場,演說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妙理。

一一世主,各各信解。各各所緣。各各三昧方便門。各各修習助道法。各各成就。各各欢喜。各各趣入。各各悟解諸法門。各各入如來神通境界。各各入如來力境界。各各入如來解脫門。

每個世界,各有世主,也就是國王,每位國王,都生出深信的心而瞭解佛法。聞法能有三种利益。①聞益:因为聞見能生信解心,聽見佛所說的法,而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叫信解,也叫聞益。②思益:聞后而思,能諦观語言的眞实理。③修益:在修益中又有七种利益。(A)修門:修种种三昧的法門,而成就聖果。(B)修法:依法修行,得到法喜充滿。法主要的是要有信心、愿心,然后要行。(C)修果:因修而明白道理,证得聖果。(D)修益:要去修行,才能得到种种的利益。(E)修轉:能轉凡成聖。(F)修同:我們所悟解的法門,和过去諸聖人所证的法門是相同的。(G)修極:修到極點。在修極中又分三类:大悲極:入佛神通境。为什么要入佛的神通境界呢?因为要利益一切众生的緣故,这是成就佛的恩德。大智極:入佛力境。入佛的智慧力,这時,悲智超絕,沒有可比的。这是成就佛的智慧。自在極:入佛解脫門。除尽一切障礙,心境都自在。也就是心境如如,心境不二。这是成就佛的断德。也就是成就佛的一切的解脫門。每位世主,都得到聞、思、修三种的利益。

每位世主,深心信解之后,各各依照自己的因緣來修行,修自己所修的三昧方便門。又要修習自己所修的助道法,也就是做一切善事,用善功德來帮助修道。自己修自己所修的法門,得到自己应該得到的成就。所以各各生出大欢喜。他們更加深入所修的法門,而能都悟解所修諸法門,所修得佛的神通妙用,都入佛的境界,也入佛智慧力的境界。最后,都入佛的解脫門。这种解脫門,就是佛的断德,断一切煩惱,得到解脫。

如於此华藏世界海。十方尽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海中,悉亦如是。

在这個华藏世界海里。十方所有的法界,所有的虛空界,十方一切世界海中,每個世界,統統都像这個样子。每個世界的世主,興供养云,然后,所有世主,都入佛的解脫門。

現在把第一品世主妙严品淺释完了。

今用讚頌來解释:「华严海会,宝藏灵文。大千经卷一微尘,剖出在當人。花雨繽紛,法界普薰聞」。这是讚歎这一品华严经的偈頌。【华严海会】:华严经的海会是无穷无尽。【宝藏灵文】:这部经是宝藏,又是灵文。无论誰念它,誰就有功德和利益。功不唐捐,一定会有好处。【大千经卷一微尘】:这部经卷,好像大千世界那样的大,在一粒微尘中裝著。【剖出在當人】:用刀把一粒微尘用刀剖開,把大千经卷現出來。你自己,如有这种本事,就能將一粒微尘剖開,就能明白华严经的道理。【花雨繽紛】:你能这個样子,天雨宝华,繽紛而下。【法界普薰聞】:法界一切众生,普徧被华严经的法味功德所熏習,一切众生普徧熏聞。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淨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極乐國 (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链接(未完)

華嚴經淺釋31 : 學佛一要學悲二要學智;悲智俱足才有成就,悲智雙運才能利人

華嚴經淺釋32 : 修行人都要廻光返照。若不能廻光返照就是把時間都浪費了

華嚴經淺釋33 : 想明白佛的境界就應當把意清淨得猶如虛空一無所有

华严经淺释34 : 凡是讲经的法師,都有護法者

华严经淺释35 : 若人人改惡向善把心转过來就是生吉祥風,可以把世界厄运扭转

华严经淺释36 : 眞正德性清高的修道人,是沒有煩惱的

华严经淺释37 : 要是沒有瞋心只有慈心,就與万物合成一体

华严经淺释38 : 在忙里偸閒來学習佛法,來行持佛法,这也是供養一切諸佛

华严经淺释39 : 能捨就能得,捨去內財和外財,得到德行,得到功德

华严经淺释40 : 所有的众生聽到佛的名号和经典都不会空过而得到大用处

华严经淺释41 : 念佛能治一切病,无论什么病都可以治

华严经淺释42 : 佛法要学一點就去行一點,这才有用处

华严经淺释43 : 有大威德力的人,无论有什么人在場也不懼怕

华严经淺释44 : 华严经的境界是充滿法界,只念一念经文或聽一聽音声,便已经种下无量的善根

华严经淺释45 : 就是修忍不了也要忍,受不了也要受的功夫。能忍能受是有定力

华严经淺释46 : 有貪瞋痴心、淫慾心、嫉妒心都是染汚,絕对不能出離三界六道

华严经淺释47 : 听他道理明白之后依照他的志愿去实行,这是等於他的化身

华严经淺释48 : 众生雖然都在法会中,但是有緣的才可以聞到佛法

华严经淺释49 :布施明是吃亏,暗是便宜;只有布施者才能体会其眞理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7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