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353: 第三十七位開敷一切树华夜神 寄第七遠行地(二)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视频目录(20181216)点击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化上人法华经浅(全)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全)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爾時開敷一切树华夜神。欲重明其義。观察三世如來境界而說頌言。

在这個時候,開敷一切树华夜神,欲想重新說明前面長行的義理,乃观察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的境界,用偈頌再說一遍。令善財童子增加印象,永存在腦海中,以免忘失。这是主夜神用心良苦,令未來的众生,見到此頌,能一目了然,沒有費解之处。

佛子汝所問      甚深佛境界

難思刹尘劫      說之不可尽

開敷一切树华夜神說:佛子!你所問我已成就菩薩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脫門的境界,是怎样一回事?現在我告訴你,那就是甚深佛的境界。即使在不可思議的刹尘那样多的劫中,也沒有法子可以把它說完。

非是貪恚痴      憍慢惑所覆

如是众生等      能知佛妙法

不是有貪瞋痴三毒的众生,他們所能明白这种的道理。为什么?因为他們被驕傲、我慢、疑惑所覆蓋,像这样的众生,怎能知道佛的妙法?

非是住慳嫉      諂誑諸濁意

煩惱业所覆      能知佛境界

不是住在慳悋和嫉妒这类众生所能明瞭这种的境界,更不是有諂媚和誑語的众生所能曉得这种的境界。或者有汚濁思想的众生,或者被煩惱业所覆的众生,他們豈能知道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尽虛空徧法界,是沒有边際的。

非著蘊界处      及計於有身

見倒想倒人      能知佛所觉

也不是執著五蘊、十八界、十二处的众生所能瞭解。徧計我有身体的众生,和見顚倒的众生,以及想顛倒的众生,他們是不能知道佛所觉悟的境界。

佛境界寂靜      性淨離分別

非著諸有者      能知此法性

佛的境界,就是寂靜(離煩惱为寂,絕苦患为靜。淺言之,沒有一切執著,就是寂靜)。佛的自性是清淨,離開一切的分別。不是執著三界二十五有的众生,他們所能明白知道这种法性。

生於諸佛家      为佛所守護

持佛法藏者      智眼之境界

生在十方諸佛之家,为諸佛所守護,能受持諸佛所說的法藏。有智慧之眼的众生,才能明白这种的境界。

親近善知識      愛乐白淨法

勤求諸佛力      聞此法欢喜

親近善知識的人,愛乐白淨的法,勤求一切諸佛的十力。聽到这种甚深微妙法之后,心中生出大欢喜,依法奉行。

心淨无分別      猶如太虛空

慧燈破諸闇      是彼之境界

心中非常清淨,沒有一切分別的執著心,猶如太虛空一样的清淨。智慧之燈,能破除一切的黑暗。这是解脫門的境界。

以大慈悲意      普覆諸世間

一切皆平等      是彼之境界

用大慈悲的心意,普徧覆護一切世間所有的众生,对他們都是平等相待,沒有一切的分別。这就是解脫門的境界。

欢喜心无著      一切皆能捨

平等施众生      是彼之境界

雖然欢喜佛法,但是心中无所執著。所有的一切,皆能捨棄,絕不貪不染,不但能捨,而且沒有分別心。一律平等布施給需要的众生,这就是解脫門的境界。

心淨離諸惡      究竟无所悔

順行諸佛教      是彼之境界

心中清淨,就能離開一切諸惡,究竟沒有什么罪业可懺悔。順從依照一切諸佛所說教化的妙法去修行,这就是解脫門的境界。

了知法自性      及以諸业种

其心无动乱      是彼之境界

明瞭知道一切法的自性,和一切造业受报种种的因緣。因为把一切的道理,皆弄明白了,所以心中沒有动乱,也就是沒有顛倒妄想。这就是解脫門的境界。

勇猛勤精进      安住心不退

勤修一切智      是彼之境界

修持这种法門,必須勇猛勤精进,不但身精进,而且心也要精进,才能有所成就。安隱住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上,永遠不退轉。勤修一切的智慧。如何修習?就是深入经藏而研究,便能獲得智慧如海的境界。这就是解脫門的境界。

其心寂靜住三昧     究竟清涼无熱惱

已修一切智海因     此证悟者之解脫

修道的人,其心寂靜,才能安住在三昧的境界上。自心究竟得到清涼,沒有一切熱惱的侵害。熱惱就是煩惱,所謂「煩惱无尽誓愿断」,学佛就是学断煩惱。煩惱不断,心水永不清淨,菩提影子終不現出。熱惱從什么地方來的?追溯其源,乃是從熱情那里來的。熱情太过,便成煩惱。可是,这個人已经修行一切智慧海的因,这就是证得觉悟事理圓融的人,所得的解脫門。

善知一切眞实相      深入无边法界門

普度羣生靡有餘      此慧燈者之解脫

能证悟的人,善於知道一切眞实之相,能深入尽虛空徧法界的法門。能普度一切众生,沒有餘剩一個众生。有智慧光明燈的人,才能獲得这种的境界。

了达众生眞实性     不著一切諸有海

如影普現心水中     此正道者之解脫

明瞭通达一切众生的眞实之性,就不執著三界二十五有的业海。好像影子一样,普現心水之中。这是獲得菩提觉道的人,才能得到这种的解脫門。

從於一切三世佛     方便愿种而出生

尽諸劫刹勤修行     此普賢者之解脫

承事供奉三世諸佛,跟著諸佛学習佛法,由方便愿力种子中而出生,穷尽一切劫刹,勤加修行,而不懈怠。这是修普賢菩薩十大行愿的人,所得的解脫門。

普入一切法界門     悉見十方諸刹海

亦見其中劫成壞     而心毕竟无分別

修行菩薩道的菩薩,能普入一切法界之門。能看到十方一切諸刹海。也能見到在刹海中的大劫,有成住壞空四個中劫的變化情形。一個刹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十億個世界)。一個世界就是一個地球——地球的壽命有一個大劫那样長的時間,也就是八十個小劫。到時候,成劫自然出現。经过二十小劫之后,住劫自然出現(現在是住劫第九滅劫,人壽已到七十歲。释迦牟尼佛出興於世時,人壽是百歲)。住劫经过二十小劫,壞劫出現。壞劫经过二十小劫,空劫出現。空劫经过二十小劫,成劫出現,周而復始。因为无量劫等於一念,一念等於无量劫,所以心是清淨,究竟沒有一切執著和一切分別。

法界所有微尘中      悉見如來坐道树

成就菩提化羣品      此无礙眼之解脫

在法界中所有的微尘之中,皆有諸佛刹土,每個刹土中,有佛坐在菩提树下成就佛果,然后为众生說法,教化众生。佛为什么示現成佛?因为佛悲心切切,所以令众生知道成佛的境界。众生还未成佛,示現來教化,不捨众生。这是证得无礙法眼的菩薩,所得到的解說門。

汝於无量大劫海      親近供养善知識

为利羣生求正法      聞已憶念无遺忘

善財你已经在无量数大劫海中,親近供养善知識。你是为利益將來的众生,所以現在求无上正法。聽聞諸法之后,恆常憶念,不会有遺忘的時候。

毗盧遮那广大境      无量无边不可思

我承佛力为汝說      令汝深心轉清淨

毗盧遮那如來的广大境界,有无量无边,乃是不可以心思,也不可以言議。我現在是仰承著十方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來为你說这种解脫門之法,令你发甚深广大菩提心,轉为清淨。

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世界海微尘数劫。有世界海名普光明眞金摩尼山。其世界海中有佛出現。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善男子。其佛往修菩薩行時。淨彼世界海。其世界海中。有世界微尘数世界种。一一世界种。有世界微尘数世界。一一世界。皆有如來出興於世。一一如來。說世界海微尘数修多罗。一一修多罗。授佛刹微尘数諸菩薩記。現种种神力。說种种法門。度无量众生。

善男子!乃在往昔的古世,经过世界海微尘数那样多的劫,有個世界海,名字叫做普光明眞金摩尼山世界海。在这個世界海之中,有位佛出現,名号为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佛。这位佛出興於世为教化一切众生,離苦得乐。善男子!这位佛在往昔修行菩薩行的時候,曾经清淨彼世世界海。在这個世界海之中,有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世界种。在一一世界种之中,有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世界。在一一世界之中,都有一位佛出興於世。每一位佛,皆演說世界海微尘数那样多的修多罗(契经)。在每一部经典中,皆傳授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諸菩薩記別名号。示現种种的神力,演說种种的法門,广度无量的众生。

善男子。彼普光明眞金摩尼山世界海中。有世界种名普庄严幢。此世界种中。有世界名一切寶色普光明。以現一切化佛影摩尼王为体。形如天城。以現一切如來道場影像摩尼王为其下際。住一切寶华海上。淨穢相雜。此世界中。有須彌山微尘数四天下。有一四天下最处其中。名一切寶山幢。其四天下。一一縱广十万由旬。一一各有一万大城。其閻浮提中。有一王都名堅固妙寶庄严云燈。一万大城周帀围繞。閻浮提人壽万歲時。

善男子!在彼普光明眞金摩尼山世界海中,有世界种,名字叫做普庄严幢。在这個世界种中,又有世界,名字叫做一切寶色普光明。以現一切化佛影摩尼王为体,形狀好像天上的城。以現一切如來道場影像摩尼王为下边之際,住在一切寶华海上,淨穢相雜。在此世界之中,有須彌山微尘数那样多的四天下。有一四天下,最处其中,名字叫做一切寶山幢四天下。这個四天下,每個天下的縱广,有十万由旬(印度計里数的单位。小由旬等於中國四十里,中由旬等於中國六十里,大由旬等於中國八十里)。在每個天下之中,各有一万大城。在南閻浮提中,有一個王都,名字叫做堅固妙寶庄严云燈。一万大城四周围繞此王都。南閻浮提的人,其壽命是万歲的時候。

其中有王名一切法音圓滿蓋。有五百大臣。六万婇女。七百王子。其諸王子皆端正勇健有大威力。爾時彼王威德普被閻浮提內无有冤敵。時彼世界劫欲尽時。有五濁起。一切人众。壽命短促。資財乏少。形色鄙陋。多苦少乐。不修十善。專作惡业。更相忿諍。互相毁辱。離他眷屬。妬他榮好。任情起見。非法貪求。以是因緣。風雨不時。苗稼不登。園林草树一切枯槁。人民匱乏。多諸疫病。馳走四方。靡所依怙。

在堅固妙寶庄严云燈王都中,有位國王,名字叫做一切法音圓滿蓋王。他有五百位大臣,六万名婇女,又有七百個王子。这些王子,相貌端正,身体勇健,皆有大威力。这個國王,在往昔曾经修行有威德的善根,所以能普被南閻浮提之內,令老百姓沒有怨敵,非常拥护國王,十分愛戴國王,沒有一切的敵对,沒有一切的仇怨。國王愛民如子,百姓敬王如父。五穀豐登,天下太平。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乐业。國家无戰事,所謂「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乃是歌舞昇平之氣象。

这時候,彼世界劫將要尽的時候,就有五濁就惡世生起。五濁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众生濁、命濁。濁就是混濁不清淨的意思。何謂劫濁?就是從減劫人壽二万歲時起为劫濁。減劫有八万四千歲,增劫有八万四千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或增一歲。一減一增为一個劫。何謂見濁?就是五利使。五利使就是身見、边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身見:認为这個身体是我的,便執著这個身。其实这個身体是由四大(地水火風)和五蘊(色受想行識)假和合而成的,不过是個臭皮囊而已,沒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話又說回來,我們修道人借假修眞,離開身体,便不能修道,要採取中道。边見:執著偏在一边的見解。不是執空,就是執有,不是眞空妙有的中道。在印度的外道,有的執断,提倡人死如燈滅的学說,因之,人人不相信因果,撥无因果,主張享受。可是我們应知为人不容易,不要辜負为人的權利。有的外道執常,提倡人死仍然为人,狗死仍然作狗。主張苦行,假如苦业消尽,不來做人。这兩种学說都是邪知邪見,不是正知正見。他們都是走極端的分子。

所以佛在世時,反对他們的行为,認为不合中道。戒禁取見:严守不合佛教的戒律,認为邪教的法規是正確的,例如学牛戒和狗戒。这些外道只知牛狗可以升天,但不知牛狗为何升天的因緣?故盲修瞎練,而誤己誤人。見取見:執著自己的見解,認为是对的。不採納他人的建議,獨断獨行,我行我素,非常跋扈,不近人情。邪見:凡是不正當的見解,都叫邪見。何謂煩惱濁?就是五鈍使。五鈍使就是貪心、瞋心、痴心、慢心、疑心。貪心:对著一切順的境界,便生起貪愛的心,非得到手不可,否則,用尽心机,为目的不擇手段,千方百計,以得到为乐。因为有这种思想,便作出傷天害理种种的惡业。到命終的時候,兩手空空而去,只有业障陪伴他一同去見閻王老子。瞋心:对著一切逆的境界,便生起瞋恨的心。淺言之,求之不得,便发脾氣。甚至用明爭暗奪,乃至用武力解決,不曉得无明火能燒尽功德林的道理。痴心:发起脾氣,理智不能控制情感,常以意氣用事,因之,便糊涂了,不明白一切事理的正常道理,而任性胡为。慢心:就是貢高我慢,目空一切,瞧不起任何人。疑心:就是疑惑重重,对於什么事理,都不相信。不但对正當的事理,不相信而起疑惑,就是对善知識所說的法,也不相信而起問号。利使是急性的煩惱,鈍使是慢性的煩惱。这十使支配人顛顛倒倒,認識不清一切的境界。如是同流合汚,便背觉合尘,背道而馳,離本有的家越來越遠。何謂众生濁?就是利鈍十使的果报。何謂命濁?就是身心交瘁,能摧年促壽,故为命濁。

在那個國家里,當五濁生起來之后,一切人的壽命,便会短促。一切資生之財物,便会缺少。人的形色,便会鄙陋。人的生活,苦多乐少,終日忙碌,不得一飽。为什么会有这种的情形?因为众生不修十善的法,專作十惡的法。人與人之間,不能和睦相处,國與國之間,不能和平共存。總是互相忿諍,互相毁辱,你誹謗我,我攻擊你,互不相讓,造成戾氣充滿虛空。甚至有人做不道德的事,專門挑撥離間,令人父子不和睦,令人母女不慈孝,令人夫妻離婚,令人六親不團聚。將人家的美滿家族,搞成烏烟瘴氣,四分五裂,各奔他方。假若拆散旁人的家族,这种人死后,一定墮於拔舌地獄。又有一种人嫉妒成性,見到人家比他好,心里不舒服,設法破壞,所謂「幸災乐禍」的心理在作崇。見到有錢人,便生嫉妒障礙心;見到穷人,便生驕傲自大心。總而言之,恨人家有,恨自己无,这是變態心理的行为。

各位想一想,現在世間就是这样的情況。佛教的宗旨,以慈悲为懷,方便为門;清心寡欲,與世无爭,可是現在也犯了这种毛病,任性而放肆,恣情而縱欲。跟著欲念跑,生出邪知邪見,儘做非法之事,貪求不義之財。因为这种的因緣,所以風雨不应時。該颳風而不颳風,該降雨而不降雨,不該颳風時,竟刮起狂風,此是風雨失常的現象。为什么?因为众生的业力所感,因为風雨不調順的關係,所以五穀不豐登。園林中的草树,皆已枯槁,沒有生氣。人民穷苦,无衣可穿,无米可食,无屋可居。遍地瘟疫,患者无藥可救,等著死亡,十分恐怖。为求生存,不顧性命,投奔自由地區。好像現在越南難民,他們被迫而馳走四方,貧穷交加,苦不堪言。難民營的生活,不堪設想。他們欲哭无淚,无語問蒼天。祈禱菩薩保佑,安全达到日夜所盼望的國家。漂流在海上的難民船,在驚濤駭浪之中掙扎,慶幸逃出虎口,可是到处不收容,不准難民登岸,这可以說是喪失人權的道義。難民船在海上漂盪,他們的性命不得安全,財產不得保障,隨時有被海盜打劫的可能性。他們在水深火熱中哀号,希望各國元首发慈悲心,同情難民的遭遇,伸出援助之手,救他們離苦得乐,万佛聖城站在佛教的立場,成立難民救济委員会,每月有很多難民來來去去,川流不息,令他們有所依靠。

咸來共繞王都大城。无量无边百千万億。四面周帀。高声大呼。或舉其手。或合其掌。或以頭扣地。或以手搥胸。或屈膝長号。或踊身大叫。頭发蓬乱。衣裳弊惡。皮膚皴裂。面目无光。而向王言。大王大王。我等今者貧穷孤露。飢渴寒凍。疾病衰羸。众苦所逼。命將不久。无依无救无所控告。我等今者來归大王。我观大王仁慈智慧。於大王所。生得安乐想。得所愛想。得活命想。得攝受想。得寶藏想。遇津梁想。逢道路想。值船筏想。見寶洲想。獲財利想。升天宮想。

这些乞求的人,都來到王都,四周围繞著,共繞大城有无量无边百千万億帀。或者高声呼喚,或者舉起手,或者合其掌,或者叩頭於地。或者以手搥胸,形容痛苦万分的情形。或者屈膝跪在地上,他們大声哭号。或者踊身空中,大叫大喊。这些穷人的頭发蓬乱,像餓鬼一般。所穿的衣服,破爛不堪。皮膚有皺紋,又有破裂。面无光彩,如同土色。这些穷人,乃向國王說:「大王!大王!我們現在生活无著落,又貧穷,又孤露,又飢渴,又寒冷,又有疾病,又衰羸。身体虛弱不堪,被一切苦逼迫。生命不会長久,前途不敢想像,十分可慮,万分恐怖。現在已在絕境之中,无依无靠,无人救济,生死在旦夕之間,无处訴說苦楚。我們現在來归依大王!我們观察大王您是大仁慈的人,也是有大智慧者。我們在大王的住所,感觉有安全感,不受一切的威脅。生活得安乐的想,得到所愛的想,得到活命的想,得到攝受的想,得到寶藏的想,好像遇到津梁的想,逢到道路的想,正值船筏的想,見到寶洲的想,獲得財利的想,升到天宮的想。我們作种种的盼望,冀得种种的利益。殷勤等待,成为事实。」(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12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15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21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24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27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33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331: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第二十三位-无上胜長者  寄第三等一切佛迴向

华严经淺释332:  五十三參的第二十四位師子頻申比丘尼 寄第四至一切处迴向

华严经淺释333: 五十三參的第二十五位,婆須蜜多女-寄第五无尽功德藏迴向

华严经淺释334: 五十三參的第二十六位鞞瑟胝罗居士  寄第六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

华严经淺释335: 五十三參的第二十七位观自在菩薩  寄第七隨順一切众生迴向

华严经淺释336:  第28位正趣菩薩眞如相迴向、29位大天神无縛无著解脫迴向

华严经淺释337:  五十三參的第三十位安住地神  寄第十入法界无量迴向

华严经淺释338:  第三十一位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寄第一欢喜地(一)

华严经淺释339:  第三十一位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寄第一欢喜地(二)

华严经淺释340: 第三十二位普德淨光夜神  寄第二離垢地

华严经淺释341:  第三十三位喜目观察众生夜神  寄第三发光地(一)

华严经淺释342: 第三十三位喜目观察众生夜神  寄第三发光地(二)

华严经淺释343: 第三十三位喜目观察众生夜神  寄第三发光地(三)

华严经淺释344:  第三十四位普救众生妙德夜神  寄第四燄慧地(一)

华严经淺释345:  第三十四位普救众生妙德夜神  寄第四燄慧地(二)

华严经淺释346: 第三十四位普救众生妙德夜神  寄第四燄慧地(三)

华严经淺释347: 第三十五位寂靜音海夜神   寄第五難胜地(一)

华严经淺释348: 第三十五位寂靜音海夜神   寄第五難胜地(二)

华严经淺释349: 第三十五位寂靜音海夜神   寄第五難胜地(三)

华严经淺释350: 第三十六位守護一切城夜神  寄第六現前地(一)

华严经淺释351:  第三十六位守護一切城夜神  寄第六現前地(二)

华严经淺释352: 第三十七位開敷一切树华夜神  寄第七遠行地(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