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382: 慈氏菩薩(三) 攝德成因相(三)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120)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1.23)

化上人法华经浅(全)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全)

史文章阅选读二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爾時。善財聞彈指声。從三昧起,彌勒告言。善男子。汝住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受諸菩薩三昧喜乐。能見菩薩神力所持,助道所流,愿智所現,种种上妙庄严宮殿。見菩薩行。聞菩薩法。知菩薩德。了如來愿。善財白言。唯然聖者。是善知識加被憶念威神之力。

在这個時候,善財童子聞彌勒菩薩彈指的声音。即從三昧起。彌勒菩薩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你住在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受諸菩薩三昧之喜乐。得到禪悅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你能見到菩薩神通力之所持,助道之所流,愿智之所現,种种无上最妙庄严宮殿。又能見到菩薩所修的行門。又能聞到菩薩所說的妙法。又能知道菩薩所集的功德。又能曉得菩薩所种的善根。又能明瞭如來所发的愿。又能通达如來所修的行。善財童子对彌勒菩薩說:是的。唯愿大聖慈悲。这是善知識加持於我,憶念於我,大威神力所成就的。慈悲力所成就的。

聖者。此解脫門,其名何等。彌勒告言。善男子。此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善男子。此解脫門中,有不可說不可說解脫門。一生菩薩之所能得。

善財童子又說:大聖者!这种解脫門,它的名字叫什麽?請大聖告訴我。彌勒菩薩說:善男子!这种解脫門的名字,叫做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解脫門。善男子!在这种解脫門之中,又有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的解脫門。乃是一生補处的菩薩,他們才能得到这种解脫門。

善財問言。此庄严事,何处去耶。彌勒答言。於來处去。曰從何处來。曰從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无有去处。亦无住处。非集非常。遠離一切。

善財童子又問:这种庄严的境界,它到什麽地方去了?爲什麽我現在看不見了?彌勒菩薩回答說:它從什麽地方來的,便到什麽地方去了。善財童子又問:它是從什麽地方來的?彌勒菩薩回答說:它是從菩薩智慧神力中而來。它是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它是无來亦无去,沒有住处。它不是積集的,也不是常的。遠離一切心思,一切言議这种的境界。

善男子。如龙王降雨,不從身出,不從心出。无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龙王心念力故,霈然洪霈,周徧天下。如是境界,不可思議。善男子。彼庄严事,亦復如是。不住於內。亦不住外。而非不見。但由菩薩威神之力,汝善根力,見如是事。

善男子!好像龙王降雨似的。雨不是從龙王身生出,也不是從龙王心生出。龙王沒有把雨積集起來。而不是看不見。因为雨还是有形有相,所以能見到。乃是龙王心念力的緣故。在霔然之間,就降大雨,能周徧天下。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議。善男子!彼庄严事,亦復如是。也不住於內,也不住於外。可是能見到这种境界。这是由菩薩威神之力量,以及你的善根之力量,所以才能見到这种境界。

善男子。譬如幻師,作諸幻事。无所從來。无所至去。雖无來去。以幻力故。分明可見。彼庄严事,亦復如是。无所從來。亦无所去。雖无來去。然以慣習不可思議幻智力故,及由往昔大愿力故,如是顯現。

善男子!譬如幻術師,作一切虛妄的魔術(變戲法)事時。这是无所從來,也是无所至去。雖然无來无去。可是以幻力的緣故。分分明明,清清楚楚可以看見这种境界。彼庄严事,亦復如是。无所從來,亦无至去。換言之,也沒有從什麽地方來,也沒有到什麽地方去。雖然沒有來去,可是以習慣不可思議幻智力的緣故,以及由往昔所发大愿力的緣故,才能顯現这种不可思議的境界。

善財童子言。大聖從何处來。彌勒言。善男子,諸菩薩无來无去,如是而來。无行无住,如是而來。无处无著,不沒不生,不住不遷,不动不起,无戀无著,无业无报,无起无滅,不断不常,如是而來。

善財童子对彌勒菩薩說:大聖!你是從什麽地方而來?彌勒菩薩說:善男子!一切菩薩是无來无去。他們都是这样而來。无所行无所住。这样而來的。无所处无所著,也不会沒有,也不会生出。也不住於一处,也不遷於他处。也不搖动,也不生起。也不留戀,也不貪著。也沒有业,也沒有报。本來是无相的。也沒有起,也沒有滅。也不断,也不常,就是这样而來的。

善男子。菩薩從大悲处來,为欲調伏諸众生故。從大慈处來,为欲救護諸众生故。從淨戒处來,隨其所乐而受生故。從大愿处來,往昔愿力之所持故,從神通处來,於一切处隨乐現故。從无动搖处來,恒不捨離一切佛故。從无取捨处來,不役身心使往來故。從智慧方便处來,隨順一切諸众生故。從示現變化处來,猶如影像而化現故。

善男子!菩薩是從大悲处而來,为想調伏一切众生的緣故。菩薩是從大慈处而來,为想救護一切众生的緣故。菩薩是從清浄戒处而來,隨他自己所乐而受生的緣故。菩薩是從大愿处而來,在往昔所发的愿力所持的緣故。菩薩是從神通处而來,在一切处隨著心乐而現的緣故。菩薩是從无搖动处而來,恒常不捨離一切諸佛的緣故。所謂「常隨佛学」。菩薩是從无取捨处而來,不是役身心有所造作,使有往來的緣故。菩薩是從智慧方便处而來,隨順一切众生的緣故。菩薩是從示現變化处而來,猶如影像,在非有非无而化現的緣故。

然善男子。汝問於我從何处來者。善男子。我從生处摩罗提國,而來於此。善男子。彼有聚落,名为房舍。有長者子,名瞿波罗。为化其人,令入佛法,而住於彼。又为生处一切人民,隨所应化而为說法。亦为父母及諸眷屬婆罗門等,演說大乘,令其趣入。故住於彼而從彼來。

可是善男子!你問我是從什麽地方而來?善男子!我是從生处摩罗提(鬘施)國而來到毗盧遮那庄严藏樓閣这里來。善男子!在那里有個聚落,名叫房舍聚落。有位長者之子,名叫瞿波罗。我为教化这個人,令他明白瞭解佛法,所以我住在那里。我又为我所生之处的一切人民,隨順其所应化而为說法。也为父母及一切眷屬,一切婆罗門等,演說大乘法,令他們趣入大乘法門。我因此之故,所以住在那里。我是從房舍聚落那里而來。

善財童子言。聖者。何者是菩薩生处。答言。善男子。菩薩有十种生处。何者为十。

善財童子又問彌勒菩薩說:大聖者!什麽是菩薩生处?唯愿您慈悲,对我說一說。彌勒菩薩回答說:善男子!菩薩有十种生处,你要審諦特別注意來讲,我現对你說何等为十种生处。

善男子。菩提心是菩薩生处,生菩薩家故。深心是菩薩生处,生善知識家故。諸地是菩薩生处,生波罗蜜家故。大愿是菩薩生处,生妙行家故。大悲是菩薩生处,生四攝家故。如理观察是菩薩生处,生般若波罗蜜家故。大乘是菩薩生处,生方便善巧家故。教化众生是菩薩生处,生佛家故。智慧方便是菩薩生处,生无生法忍家故。修行一切法是菩薩生处,生过現未來一切如來家故。

善男子!仔細地聽。①发菩提心是菩薩所生之处,能生在菩薩家中的緣故。②有深信的心是菩薩所生之处,能生在善知識家中的緣故。③諸地是菩薩所生之处,能生在波罗蜜家中的緣故。④大愿是菩薩所生之处,能生在妙行家中的緣故。⑤大悲是菩薩所生之处,能生在四攝家中的緣故。⑥如理观察是菩薩所生之处,能生在般若波罗蜜家中的緣故。⑦大乘是菩薩所生之处,能生在方便善巧家中的緣故。⑧教化众生是菩薩所生之处,能生在諸佛家中的緣故。⑨智慧方便是菩薩所生之处,能生在无生法忍家中的緣故。⑩修行一切法是菩薩所生之处,能生在过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家中的緣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罗蜜为母。方便善巧为父。檀波罗蜜为乳母。尸波罗蜜为养母。忍波罗蜜为庄严具。勤波罗蜜为养育者。禪波罗蜜为浣濯人。善知識为教授師。一切菩提分为伴侶。一切善法为眷屬。一切菩薩为兄弟。菩提心为家。如理修行为家法。諸地为家处。諸忍为家族。大愿为家教。滿足諸行为順家法。勸发大乘为紹家业。法水灌頂,一生所繫菩薩,为王太子。成就菩提为能淨家族。

彌勒菩薩又說:善男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以般若(智慧)波罗蜜作为母親。般若有三种:①文字般若②观照般若③实相般若。以方便善巧法門作为父親。法門有八万四千之多,門門皆为第一。以檀(布施)波罗蜜作为乳母。布施有三种:①財施②法施③无畏施。以尸(持戒)波罗蜜作为养母。在家人要受基本五戒、八戒。沙彌要受十戒。出家人要受具足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條戒。出家比丘和比丘尼,在家優婆塞和優婆夷,要受菩薩戒,有十重四十八輕戒。以忍(忍辱)波罗蜜作为庄严之具。忍有三种:①生忍②法忍③无生法忍。以勤(精进)波罗蜜作为养育者。精进有兩种:①身精进②心精进。受之於身,持之於心。晝夜六時常精进。以禪(禪定)波罗蜜作为浣濯人。禪就是禪那,譯为思惟修,又譯为靜慮。淺言之,將心中的妄想洗清浄。禪有多种,簡言之:①四禪②四空定③九次第定等。以善知識作为教授師。以七菩提分作为伴侶。以一切善法作为眷屬。以一切菩薩作为兄弟。以菩提心作为家。以如理修行作为家法。以諸地作为家处。以諸忍作为家族。以大愿作为家教。以滿足諸行作为順家庭的清規。以勸众生发大乘心作为紹隆三寶的家业。佛以法水灌頂,一生補处的菩薩,作为法王的太子。成就菩提作为能浄的家族。这是大菩薩的境界。

善男子。菩薩如是超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如來家。住佛种性。能修諸行。不断三宝。善能守護菩薩种族。淨菩薩种。生处尊胜。无諸过惡。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罗門恭敬讚歎。

善男子!菩薩就是这样子,能超出凡夫的地位。证入菩薩的果位。坐在如來的家中。住在佛的种性。能修行菩薩所修的行門。能续佛慧命,永遠不断三寶,令常住世。善能守護菩薩的种族。能清淨菩薩的种子。能生在最尊貴最殊胜之处。始終沒有一切的过錯,也沒有一切惡的行为。为一切世間的天人、天魔、大梵天所恭敬和讚歎,又为沙門(勤息)和婆罗門(修清淨行)所恭敬和讚歎。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生於如是尊胜家已。知一切法如影像故,於諸世間,无所惡賤。知一切法。如變化故,於諸有趣,无所染著。知一切法无有我故,教化众生,心无疲厭。以大慈悲为体性故,攝受众生,不觉勞苦。了达生死猶如夢故,经一切劫,而无怖畏。了知諸蘊皆如幻故,示現受生,而无疲厭。知諸界处同法界故,於諸境界,无所壞滅。知一切想如陽燄故,入於諸趣,不生倒惑。达一切法皆如幻故,入魔境界,不起染著。知法身故,一切煩惱不能欺誑。得自在故,於一切趣通达无礙。

善男子!菩薩中的大菩薩,生在这样尊胜家中之后,知道一切法,好像影像一样,对於一切世間的万事万物,都是平等,沒有所惡,沒有所賤,因为菩薩不見众生过,无论众生对待菩薩如何不恭敬,但是菩薩原諒众生无知,不計較而怜愍。菩薩对於一切的一切,皆知因达果,又知道一切法,好像在變化似的。明白这個道理,瞭解天地間有情无情皆在說法,在教化一切众生,雖然在三界二十五有諸趣之中受生,为教化众生,可是沒有情情愛愛的染汚,也沒有卿卿我我的執著。又知道一切有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沒有一個我的存在。所以能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所謂「見事省事出世界,見事迷事墮沉淪。」因此之故,教化一切众生,心中沒有疲倦的時候。菩薩時時刻刻在教化众生,但是菩薩永遠沒有疲厭的心理。爲什麽?因为菩薩不会有我不再教化众生的思想。菩薩用无緣大慈,同体大悲作为体性。菩薩絕对不用強迫的手段來壓迫众生,乃用慈悲心來攝受众生。无论经过多長的時間,也不討厭众生,也不感觉勞苦。

菩薩明瞭通达生死的境界,猶如作夢一样,就是经过无量劫,也沒有怖畏的思想,沒有恐懼的情形。又明白色受想行識这五蘊之法,皆是虛妄,都是空的。旣然是空的,有什麽可執著,有什麽可畏怕!示現生,生而未生;示現滅,滅而未滅。在生死輪廻中,也不觉得疲倦。所謂「縱遇鋒刀常坦坦,假繞毒藥也閑閑」。在生死而了生死,了生死而受生死。不像二乘人的作風,「看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因为已经超过二乘生死的境界。

菩薩又知道十八界和十二处,如同法界。以法性为体,以虛空为界;所以对於一切境界,无所壞滅。也就是不必壞了境界,而超出境界。就在境界之中,而超出境界。菩薩又知道一切思相,如同陽燄,陽燄在大地上升如水,遠望則有,近視則无。在三善道中或在三惡趣中,能在趣出趣,所以能不生顚倒迷惑之夢想。菩薩又能了达一切法,皆是如幻如化。所以入魔的境界,和魔眷在一起,也不生起染著的心。又知法身的緣故,如果生了煩惱,就被煩惱所欺騙。应該生煩惱,而不生煩惱。这样就不会被煩惱所迷惑,也不会被煩惱所欺騙。又得到自在的緣故,所以在一切趣中,通达无礙,不受任何的限制。

善男子。我身普生一切法界。等一切众生差別色相。等一切众生殊異言音。等一切众生种种名号。等一切众生所乐威儀,隨順世間,教化調伏。等一切清淨众生示現受生。等一切凡夫众生所作事业。等一切众生想。等一切菩薩愿。而現其身,充滿法界。

彌勒菩薩又說:善男子!我的身体,普徧生在一切法界。相當於一切众生差別的色相。相當於一切众生殊異的言音。相當於一切众生种种的名号。相當於一切众生所乐的威儀。隨順世間法,來教化众生,調伏众生。相當於一切清浄众生,而示現受生,生而未生;又示現入滅,滅而未滅。相當等於一切凡夫众生所作的事业。相當等於一切众生的思想。相當等於一切菩薩的行愿。統統都是一样,沒有分別。所以示現其身,充滿尽虛空徧法界。

善男子。我为化度與我往昔同修諸行今時退失菩提心者。亦为教化父母親屬。亦为教化諸婆罗門,令其離於种族憍慢,得生如來种性之中。而生於此閻浮提界,摩罗提國,拘吒聚落,婆罗門家。善男子。我住於此大樓閣中,隨諸众生心之所乐,种种方便,教化調伏。

善男子!我为教化度脫和我在往昔同修諸行的道友,現在退失菩提心的人。也为教化父母和親屬。也为教化一切婆罗門,令他們離開种族的憍慢,得生在如來种性之中。婆罗門种族有階級,一切皆不平等。如來种性沒有階級,一律平等。我为度有緣的众生,所以我才生在娑婆世界南閻浮提界,摩罗提國中,拘吒(樓閣)聚落,婆罗門的家中。彌勒菩薩无厭无煩,循循善誘,种种教导善財童子。乃又叫一声:善男子!我住在毗盧遮那庄严藏大寶樓閣中,我是隨順众生心中所乐意的,用种种方便法門,來教化众生和調伏众生。令众生发菩提心,令众生修无上道。

各位!彌勒菩薩以大威神力來教化众生,尚且还要用种种方便法門。他所用方便法門,乃是用慈心三昧法門,不是折伏的法門,而是攝受法門,令众生心悅誠服,絕对不用高壓的手段,令众生害怕,那就不能教化众生。各位!你們在这里聽我讲经,不需要怕我,我不是妖怪,不会吃人的。我希望你們能改过自新,不要保護自己的过錯;有的人还捨不得把它拋棄;有的人總是抱著貢高我慢,目空一切。这种无明煩惱有什麽用?始終不会成就所修的道业。必須把这些習氣毛病放下,然后才能有所成就。

現在是原子時代,被環境所薰染,人人都在求名求利上用功夫。你爭我奪,毫无道義可言,为目的不擇手段,为利害而出賣朋友,种种违背道德,傷天害理的行为,令人不寒而慄。有人口說天官賜福的話,肚藏男盜女娼的事。所謂「好話說尽,壞事做尽」,这种人比比皆是,勾心鬥角。爲什麽?一言以蔽之,为享受,为快乐。我們在这里修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也不爭權,也不论胜。我們以清淨心來修道,補助世界和平。这种善氣,就是一股吉祥之氣,一股浩然正氣。如果人人能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世界那能起戰爭,成为大同世界。人人安居乐业,個個豐衣足食,这种世界,豈不是極乐世界嗎?!

諸位大家在一起修行,乃是在无量劫中,受过彌勒菩薩的教化。他用种种方便權巧來教我們,來調伏我們,所以我們今生能在一起研究大方广佛华严经,能依照入法界品眞正道理來修行,有緣的才有这個机会。各位想一想,这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的善根,而是在无量劫中所种的善根,才有今生的成就。不过,因为吃飯太多,穿衣太多,睡觉太多的緣故,所以把往昔的因緣,忘了一乾二淨,記不得了,所以現在聽华严经,觉得很不自然,聽也聽不懂,看也不明白。但不要自暴自棄,要勇猛精进。到時候,自然就能通达无礙,所謂「功到自然成」。各位!要知因达果,明白因果,不錯因果,世界的問題,自然消滅。

善男子。我为隨順众生心故。我为成熟兜率天中同行天故。我为示現菩薩福智變化庄严,超过一切諸欲界故。令其捨離諸欲乐故。令知有为皆无常故。令知諸天盛必衰故。为欲示現將降生時大智法門,與一生菩薩共談论故。为欲攝化諸同行故。为欲教化释迦如來所遣來者,令如蓮华悉開悟故。於此命終,生兜率天。

善男子!我为隨順众生心的緣故。我为成熟兜率(知足)天中一同修行天人的緣故。令他們深信三寶,行菩薩道。我設身处地來示現,令众生知道菩薩怎样得到福德?怎样得到智慧?怎样才能神通變化?怎样才能庄严國土?怎样超过欲界諸天?令他們把所有的欲乐放下,不要貪求假的快乐,作些背觉合尘染汚的欲乐。要尋求眞正的快乐,作些背尘合觉清浄的安乐。令他們知道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无我、苦、空的。要知无为法是常、乐、我、浄的。令他們知道諸天有五衰的現象,等天福享尽時,照样要墮落於輪廻中受生死。

彌勒菩薩又說:我为想示現菩薩將要降生時的大智法門,能和一生補处的菩薩,共同談论菩薩所修的行門。我为想攝受教化在往昔時,和我同事同修的道友,把他們度脫出離三界。永断生死,不受輪廻之苦。我为教化释迦牟尼佛沒有教化完的众生,他所遣來的众生。我为等待他們,所以住在大寶樓閣中。令他們好像蓮华一样,悉能開悟,得大智慧。在命終的時候,皆能生到兜率天。凡是佛菩薩皆坐在大蓮华之上,这是表示開悟。若是不開悟,那就沒有資格坐在蓮华之座。你想坐大寶蓮华嗎?首先要勤精进,不可懈怠,不可放逸。修道最大的障礙,就是懶惰。所謂「不怕慢,只怕站;站一站,二里半」,你們仔細的研究,这是有道理的经验之談。

有人想:我修行很多年,我想休息几天。你这一休息,就把以前所修的功德,完全丟掉了。所以修行人,時刻不能懶惰,要念茲在茲常精进,所謂「经山有路勤为徑,法海无涯苦作舟」。切記!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穫;十分耕耘,便有十分收穫;不肯耕耘,沒有收穫。用一分力量,便得一分代價。用十分力量,便得十分代價。天地間的事,沒有不勞而獲的,沒有半分僥倖可言。有人說:「你要修行,一定要和魔來鬥爭。」其实不要鬥爭,只要忍耐。我常对你們說:「忍是无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事事都能好。」所以修行人,要修忍辱波罗蜜。能生忍,能法忍,自然证得无生法忍的境界。各位!不要学佛多年,周身仍然有原子彈,誰也不能撞一下,否則,天下大乱,要用忍字來克服脾氣,所謂「逆來順受」。你有这种功夫,无论遇到什麽不如意的事情,皆能忍於心中,古人說:「將軍頭上能行馬,宰相肚中能撐船。」这表示寬宏大量,有涵养的功夫。

各位!不要欺負人,不要壓迫人,都是師兄師弟,今生有緣份,大家才在一起修行。应抱定宗旨,有人欺負我,我要忍耐。俗語說得好:「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濶天空。」千万不要和人鬥爭。不要学新名詞,鬥爭!鬥爭!鬥爭才能生存。这是錯誤的观念。不可有这种的思想。你們看!阿修罗一天到晚在鬥爭。現在是鬥爭堅固的時代,一切皆在鬥爭,人與人鬥爭,家與家鬥爭,國與國鬥爭,世界與世界鬥爭。總而言之,一切的一切,都在鬥爭中,鬥爭多么可怕!令家敗人亡,令國破种滅。后果不堪設想。我們不但不說鬥爭二字,就是鬥爭的思想也不生。一切要忍,忍字胜於鬥爭千百倍。如果不用忍,便和魔鬥爭,鬥爭來鬥爭去,兩敗俱傷。要把魔當作佛一样的看待。有人說:「那不是混雜了嗎?佛魔不分,那怎可以的!」不是的。你若把魔當作佛,他也会變成佛。因为一切唯心造。心能轉物,一點一點的感化,令他改过自新。魔王也受佛的教化,所以不必用剛強无明來和魔鬥爭,如果和魔鬥爭,你一定会失敗。

善男子。我愿滿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時,汝及文殊俱得見我。

善男子!我所发的愿,皆已圓滿具足,成就一切智,我得到菩提(成佛)的時候。所以你和文殊師利菩薩,到那時候,你們都能得見到於我。

善男子。汝當往詣文殊師利善知識所。而問之言。菩薩云何学菩薩行。云何而入普賢行門。云何成就。云何广大。云何隨順。云何清淨。云何圓滿。善男子。彼當为汝分別演說。

善男子!你应當再往文殊師利菩薩的处所去。問他:菩薩怎样学習菩薩行?怎样而能证入普賢菩薩的行門?怎样能成就菩薩道?怎样能发广大菩提心?怎样能隨順一切众生?怎样能清淨身心?怎样能圓滿行愿?善男子!文殊師利菩薩应當为你分別演說。

何以故。文殊師利所有大愿,非餘无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能有。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薩功德,无有休息。善男子。文殊師利常为无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母。常为无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師。教化成熟一切众生。名称普聞十方世界。常於一切諸佛众中,为說法師。一切如來之所讚歎。住甚深智。能如实見一切諸法。通达一切解脫境界。究竟普賢所行諸行。

这是什麽緣故?因为文殊師利菩薩所有的大愿,不是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的菩薩,他們所能有的。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他的行愿广大无边。出生一切菩薩的功德,沒有休息。善男子!文殊師利菩薩,常为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的諸佛之母親,常为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的菩薩之師父,教化成熟一切众生,所以他的名称普聞於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皆知他的名号,常在一切諸佛家中,作为說法的教授師,为一切諸佛所讚歎。这位大智大慧的法王子,眞了不起,他住在甚深智慧之中,能徹法底源,知道究竟之处,能如实見一切諸法的实相理体,能通达一切的解脫境界,能究竟普賢菩薩所修行的諸行門。

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是汝善知識。令汝得生如來家。長养一切諸善根。发起一切助道法。值遇眞实善知識。令汝修一切功德。入一切愿網。住一切大愿。为汝說一切菩薩秘密法。現一切菩薩難思行。與汝往昔同生同行。是故善男子。汝应往詣文殊之所。莫生疲厭。文殊師利當为汝說一切功德。

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他是你的眞正善知識,才是你的教授師。他使令你生在如來之家中,能長养一切諸善根。能发起一切助道之法。能遇到眞正的善知識。使令你修行一切所有的功德。能入一切大愿網。能为你說一切菩薩秘密之法。能示現一切菩薩難思之行。文殊師利菩薩他在往昔的時候,在一起出生,在一起修行,是你的老同參,是你的善知識。因为这個緣故,善男子!你应當往文殊師利菩薩的处所,你不要以为見过他,親近过他,跟著他学过佛法,你不要生疲厭的心。其实,你是捨近求遠,跑了这样遠的路,來到大寶樓閣找我,我不如文殊師利菩薩和你的因緣深,文殊師利菩薩应當为你說一切功德。

何以故。汝先所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門,滿足大愿,皆是文殊威神之力。

爲什麽緣故?因为你以前所見的諸善知識,所聞菩薩所修的行門,所证入的解脫門,所滿足你的大愿,都是文殊師利菩薩他的大威神之力,示現出來的境界,为教化你的緣故。

文殊師利於一切处,咸得究竟。

文殊師利菩薩,在一切处,对於一切法,都得究竟之处,文殊師利菩薩乃是过去已经成之佛。彌勒菩薩乃是當來現在之佛。善財童子又是彌勒未來之佛。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无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这時候,善財童子聽完彌勒菩薩这番的言語之后,曉得自己经过一百一十城,參訪这样多位善知識,原來都是文殊師利菩薩所示現。善財童子知道自己好高騖遠,捨本逐末,跑了很多的路,到处尋求善知識,請問如何学菩薩行?如何行菩薩道?原來眞正善知識,就是自己最初所見那位善知識——文殊師利菩薩。善財童子頂禮彌勒菩薩双足,右繞无数帀,殷勤瞻仰,有戀戀不捨之感。然后辭別而退,前往普門國蘇摩那城去,再參訪文殊師利菩薩,請教所应知的法要。

以上攝德成因相竟,以下開始淺释智照无二相。在入法界品中,分为五相:①名为寄位修行相,計有四十一位善知識(文殊在內)。②名为会緣入实相,計有十一位善知識(五十參有德生童男和有德童女二人)。③名为攝德成因相,計有一位善知識。④名为智照无二相,計有一位善知識。⑤顯因广大相,計有一位善知識。在五十三參中,共參五十五位善知識。

今天对大家讲一讲叢林的規矩。因为有新來的人,不懂得道場的規矩,所以略略說一說,使新來人知道守規矩的重要性,所謂「无規矩不成方圓」,知道行住坐臥四大威儀,是代表出家人的標幟。家有家法,寺有寺規。道場所立的規矩,一律要遵守,不可违背。否則,犯了戒律,会被逐出佛門之外。

在中國叢林讲经說法時,沒有請法的儀式,也沒有頂禮法師的規矩。大家进入讲堂內,坐在座位上。有人愿意頂禮讲经法師,可以從座位走出來,到法師面前,恭敬頂禮。若是出家人想頂禮法師,一定要拿著具(墊布),或者四折具,或者大展具,然后頂禮法師,是这样的規矩。你們出家人,凡是到其他道場聽经,应該懂得这個規矩。第一次聽经時,应該從座位出來,頂禮法師。因为你去聽法,聽法必須要請法,必須要謝法。这样才如法。(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12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15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21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24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27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33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36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361: 第四十位释女瞿波寄第十法云地(一)

华严经淺释362: 第四十位释女瞿波寄第十法云地(二)

华严经淺释363: 第四十位释女瞿波寄第十法云地(三)

华严经淺释364: 第四十位释女瞿波寄第十法云地(四)

华严经淺释365: 第四十位释女瞿波寄第十法云地(五)

华严经淺释366: 第四十一位摩耶夫人 会緣入实相(一)

华严经淺释367: 第四十一位摩耶夫人 会緣入实相(二)

华严经淺释368: 第四十二位天主光女会緣入实相、第四十三童子師徧友会緣入实相

华严经淺释369: 第四十四位善知众藝童子会緣入实相

华严经淺释370: 第四十五賢胜優婆夷、四十六堅固解脫長者  会緣入实相

华严经淺释371:第四十七妙月長者,四十八无胜軍長者,四十九最寂靜婆罗門

华严经淺释372:第五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会緣入实相

华严经淺释373:;第五十一,慈氏菩薩(一);攝德成因相(一)

华严经淺释374:第五十一,慈氏菩薩(一);攝德成因相(二)

华严经淺释375:第五十一,慈氏菩薩(一)攝德成因相(三)

华严经淺释376:第五十一,慈氏菩薩(一)攝德成因相(四)

华严经淺释377: 慈氏菩薩(二)攝德成因相(一)

华严经淺释378: 慈氏菩薩(二)攝德成因相(二)

华严经淺释379: 慈氏菩薩(二) 攝德成因相(三)

华严经淺释380: ;慈氏菩薩(三)  攝德成因相(一)

华严经淺释381 :慈氏菩薩(三)攝德成因相(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