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学档案 | 《巴基斯坦汉学家档案》(一)
❖
编者按: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与融合已历经数千载。在这跨文化对话的历程中,我们的文化被丰富、视野被拓展,我们的文明日益彰显出世界性的意义。孕育于中外文明交流史中的海外汉学,也渐成“显学”。那些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足迹的汉学家,以及围绕他们的研究与对话,都值得被详尽梳理。
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与全球103个国家开展文化合作交流;汇聚5000余名汉学家、翻译家等资源。为梳理各国的汉学史知识与优秀的汉学家们,丰富海外汉学研究,助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特依托现有资源,以国别为单位,开辟“世界汉学档案”系列专栏。
今日推出的国家为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汉学家档案》(一)。
注:以下人物排名不分先后
巴基斯坦汉学家档案(一)
前言: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中巴双方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1年中巴建交后,双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巴双方的文化交流涉及体育、艺术、文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巴基斯坦的汉学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1970年巴基斯坦成立了国立伊斯兰堡现代语言学院中文系(2000年该校升级为现代语言大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NUML)是巴基斯坦所有学校中最早开设中文系的学校,也是全巴基斯坦最早进行汉语教学的学校。此举标志着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学步入了正轨,汉学开始萌芽。
彼时,巴基斯坦没有本土汉学家,中国教育部向巴基斯坦派了两位中国汉语老师来教授汉语。他们是李运兴先生和张占一先生。李运兴先生是国立现代语言学院(NIML)中文系的第一位系主任。1977年,巴基斯坦汉学之母米斯巴·拉希德(Misbah Rasheed)远赴北京语言学院(今北京语言大学)求学,米斯巴·拉希德教授是巴基斯坦第一位本土的汉语教师,被人们称之为“巴基斯坦的汉语之母”,她回国后在国立现代语言学院(NIML)教授汉语,参与创建了巴基斯坦第一家孔子学院,据说巴基斯坦百分之九十九的学汉语的人都是她的学生,她为巴基斯坦的汉学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21世纪后,中巴文化交流和合作进程加快,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中巴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巴基斯坦的汉学发展。2001年,国立现代语言大学(NUML)正式开设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课程。2005年,国立现代语言大学(NUML)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外城市的分校中也开始教授汉语。即拉合尔(Lahore)分校,卡拉奇(Karachi)分校以及费萨拉巴德市(Faisalabad)分校。同年,北京语言大学和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合建伊斯兰堡孔子学院,这是巴基斯坦第一所孔子学院,也是伊斯兰世界的第一所孔子学院。目前该院开设的课程覆盖了从幼儿园至大学的汉语教学。
随着中巴两国之间关系的不断发展和加强,巴基斯坦的“汉语热”不断升温,2005-2019年间,巴基斯坦共开设了五所孔子学院和两所孔子课堂,分别是伊斯兰堡孔子学院、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萨戈达大学孔子学院、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孔子学院、巴基斯坦千禧孔子课堂、佩德罗中学孔子课堂。2015年,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在伊斯兰堡揭牌,这也是中国在南亚设立的第二个文化中心。至此,巴基斯坦的汉学渐成体系。
除了高校间的“汉语热”,巴基斯坦民间也涌现各种开设汉语课程的私立中小学和语言培训机构,巴基斯坦的汉学实现了“从娃娃抓起”,出现了大量从事中国学和汉学研究的人才。
Misbah Rasheed
(米斯巴- 拉希德)
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领域为汉语语言文学。巴基斯坦第一位本土汉语教师,拥有四十年的汉语教学教龄,为中巴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编写出版过大量有关汉语教学的乌尔都语文章和书籍,并将《论语》译成乌尔都语,将《印度终结》译成汉语。
代表著作:《汉-英和乌尔都语量词比较研究及其教学法》《商务汉语》(基础)《-چينيصوتيات汉语语音》(乌尔都语)。
Syed Hasan Javed
(赛义德·哈桑·贾伟德)
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作近十年,担任过两届外交任务。现任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立科技大学(Nust)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涉及汉语教育、中国软实力建设、社会发展经验等众多方面。并经常在巴主流媒体、重要会议等平台发声,为推动中巴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著作:《汉语口语手册》《中国软实力代码》、巴基斯坦第一本《汉英乌尔都语词典》《中国的崛起和亚洲世纪》和《汉言易语》中、英、乌尔都语版。
Zamir Ahmed Awan
(泽米尔·阿万)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与全球化中心汉学家和高级研究员,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巴文化顾问,巴基斯坦前驻华参赞,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会员。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留过学。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巴相关项目的发展,加强了中巴的合作关系。
Fazal-Ur-Rahman
(法扎尔·乌尔·拉赫曼)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中国理事会主任,巴基斯坦萨果达大学中国研究所(pics)所长。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他于 2019 年加入 SU,担任 PICS 的创始主任。他是 2007 年成立的 ISSI 中国研究中心的首任主任。曾担任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 (IPRI) 和国防大学 (NDU) 伊斯兰堡的高级研究员,巴基斯坦中国委员会 (PCC)、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 (SSII) 和基本权利基金会 (FFR) 的创始董事之一。
代表作:《中巴经济走廊关联“一带一路”命运》(2015)。
Fakhar Bilal
(法哈尔.比拉勒)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历史系博士毕业,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2018年的访问学者。目前为真纳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以宗教和教育为重点的现代南亚。在英国、中国、巴基斯坦和比利时的许多国际会议上发言。
Ghani-ur-Rahman
博士毕业,主管亚洲文明的塔克西拉研究所,HEC批准的博士生导师,亚洲文明杂志编辑。
Waseem Ishaque
(瓦西姆·伊沙克)
生于1969年,现担任巴基斯坦国立语言大学(中国)区域研究系主任。中国国防大学硕士毕业,目前是英国卡迪夫大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中国外交政策、一带一路战略、中巴经济走廊等。
代表作:《中巴经济走廊(CPEC):前景、挑战和前进方向》(2016)。
Mazhar Alam
(阿兰)
人类学家,河北师范大学研究员、南京大学研究员,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高级专家。曾在河北电视台和《中国画报》担任外国专家和乌尔都语编辑,并游历中国各地。目前,他在巴基斯坦的中国考古联合发掘项目中担任项目主任,并在河北师范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他自1994年以来一直住在中国,目前在北京定居。
代表作:《在印度河谷遥望河湟文化》(2021)。
Munib Ahmed
(穆尼布·艾哈迈德)
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传播学博士。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传媒大学担任学术机构的研究院,曾担任巴基斯坦总统、联邦部长、其他高级政府官员、国际和国家会议的翻译。研究领域为跨文化交际和视听翻译。
代表作:《巴基斯坦在中国的形象建构——以新华社为例》。
Zafar Naveed
(扎法·纳维德)
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中文系系主任。1998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领域为语言和文学。擅长中文口译工作,曾多次参加中文口译相关工作。2018年3月至今在国立现代语言大学担任中文系讲师(BPS-18)/系主任。
Aftab Azeem
(阿夫塔布·阿泽姆)
中文名字为大山,巴基斯坦国立语言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博士毕业,研究领域为中国语言文化。
代表作:《巴基斯坦汉语教学研究》《巴基斯坦学生汉语单音节声调的声型及误差分析》《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巴基斯坦汉语教学改革》。
Hasib-Ur-Rahman
(哈希博·乌尔·拉赫曼)
Askaribank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7级本科生,巴基斯坦翻译家。
Bushra Naz
(布什拉·纳兹)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外籍专家,翻译及审校了多部文学及影视作品,如《一带一路纪录片》《北京青年》等,2009-2014年,任中国国际广播台南亚中心外籍专家,负责新闻稿件的翻译等工作。
Muhammad Abrar Ahmad
(穆罕默德·阿布·艾哈迈德)
2018年9月前担任旁遮普大学历史系讲师,2018年9月起至今于拉合尔教育大学继续完成博士学位,并担任拉合尔教育大学的助理教授,主要关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和全球治理新课题。曾于2017年参与“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上海班,于2018年参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项目。
Rukhsana Mahmood Ul Hassan
(鲁克萨纳·马哈茂德·乌尔·哈桑)
Rashida Mustafa
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中文系讲师。中文系硕士毕业。有二十年教学经验。研究领域为中文翻译、中文语法等。
代表作:《商务汉语》。
未
完
待
续
参考文献:
[1] 柯建来.中国与巴基斯坦文化交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 刘飖,米斯巴赫·拉希德.巴基斯坦本土汉语教师概述[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02):43-46.
[3] 谢晓明.从巴基斯坦看“一带一路”伊斯兰国家汉语传播问题[J].华中学术,2021,13(02):193-201.
[4] 张海威、张铁军:《巴基斯坦汉语教育最新概况》,《国际汉语教育》2012年第2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84~91页。
[5] Lu.Sh.:《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2期,第145~148页。
特邀编辑:
Bushra Hanif
往
期
推
荐
汉学家、翻译家:思黛 | 贝德高 | 梅·阿舒尔 | 白罗米 | 其米德策耶 | 米拉·艾哈迈德 | 宝力德·巴特尔 | 朝伦爱登 | 顾彬 | 浩·巴特尔夫 | 温德华 | 科罗博娃 | 李雅各 | 哈赛宁 | 文有美 | 黎明 | 唐云 | 施露 | 沈如风 | 马淑芬 | 安娜·约万诺维奇 | 尼科·真捷夫 | 文炫善 | 马诺 | 葛龙骊 | 黄友义 | 赵振江 | 哈利德 | 黄荭 | 余中先 | 李彦 | 边斌 | 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 | 斯巴修 | 马乌戈热塔·雷利加 | 杜光民 | 安都乐 | 何塞 | 谢赫 | 阿格申·阿利耶夫 | 功察连科·尼古拉耶维奇 | 马拉 | 马奕男 | 雷睿 | 陈瑞河 | 阿部亘 | 姑兰 | 贝淡宁 | 尤丽 | 吴漠汀 | 胡安 | 余·艾丽卡 | 李莎·卡尔杜齐 | 金泰成 | 侯赛因·伊卜拉欣 | 龙安志 | 马丁·阿尔布劳
“文化互译,沟通世界”
网站:www.cctss.org
邮箱:media@cctss.org
电话:010-82300038
文化合作/ 简历投递 /译者自荐
请关注CCTSS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