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死去的路易十四,双眼坚定依旧
文 | Steve
编 | 余春娇(上海)
这部电影集合了两位欧洲影坛巨匠。
一位是主演让-皮埃尔·利奥德法国新浪潮的画报男孩。作为一个高产高龄的老戏骨,72岁的他演技依旧震惊四座。他的凝视可以让人看到四季交替,潮起潮落。一个眼神演完一部戏用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随性的老爷爷曾经和剧组说他出去买包烟,结果三天后才回来。一如既往,在电影放映结束后,他推掉了采访消失在人海。
但是另一位大神,导演阿尔伯特·塞拉留在了现场。塞拉和让-皮埃尔早几年就计划要做一个行为艺术项目,让后者扮演路易十四在一个透明盒子里躺十五天,可惜资金不足计划被迫取消。几年后当他们再有机会来完成这个项目的时候,他们决定用电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概念。于是就有了《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了十八世纪早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最后一段光阴。平日威风凌凌的国王因病不能执政,只能呆在昏暗的卧室疗养。原本以为能马上回到王位上的路易十四并没有预料到死亡的来临。原本的希望随着病情的恶化变为绝望:希望消失,食欲消失,灵魂消失。路易十四在随从、后宫、亲友、医生的目睹下衰弱、老去、死去。
电影的场景非常单一,所有拍摄都在国王的寝室中完成,导演塞拉租下了欧洲一个古堡来完成这次拍摄,房间中的所有道具都是后来布置完成的,但是拍摄角度却非常多变,电影以路易十四的床为中心,围绕着床进行了叙述。可以说是部彻头彻尾的单间片。
《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剧照
塞拉早在2013年就拍摄了一部关于死亡的历史剧情片,叫《我的死亡纪事》。尽管影片的题材十分严肃,但是塞拉延续他一如既往的风格,在历史剧情片里加入了喜剧的成分。两部电影都有着浓厚的平静甚至窒息感,让人不敢发出一点呼吸声。
《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从开始到第60分钟一直都没有抑扬顿挫,影院里的氛围都是静止的。塞拉用长镜头拉长人的耐心,观众等待下一秒的惊喜,但往往人物只是在经历了这一段沉默后再次继续平凡琐事而已。让人不禁笑自己对人物的错误认识:人们对历史人物总是多一点期待。同时主人公和身边的配角充满了鲜明的对比和矛盾,路易十四的固执甚至孩子气和侍从的盲目崇拜让人冷峻不禁。每当人物的落差感出现,历史感就消失了,观众可以将上司、邻居甚至伴侣想像成路易十四。塞拉就能这样用最不亲近的题材带来共鸣。
导演对气氛的掌握可以说是可怕,随着电影的开始,咀嚼爆米花的声音哑然而止。严肃的气氛碾压了一切动态,抑制了一切动作。但是这种静止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断压抑着观众的心。演技爆表的让-皮埃尔充分地给了观众一种视觉和心灵的折磨。在他演绎的路易十四煎熬的时候,观众为之难过、无奈,甚至作呕。但是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就这样了,死亡只剩无奈的时候,音乐骤然响起,镜头突然拉近,躺在床上的路易十四充水的双眼紧紧凝视着屏幕对面的观众,眸视长达数分钟。这里没有台词也不需要台词。路易十四的眼神不是病态的,懦弱的,绝望的;而是坚定的。他的眼神没有面对死亡时的胆怯,却有着一种平静和坚定。整部电影的力量都通过那个眼神传达了出来。
《我的死亡纪事》剧照
这是塞拉对人性和死亡的定义吗?不断的煎熬不能泯灭人性,人性会在被不断碾压后站起来。一代君王面对生命的消逝无能为力却异常平静。我们面对死亡时又会怎么样呢?这是路易之死给我留下的问号。这也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好的一点:当电影谢幕,观众离席,他们带走的不是确信,而是疑问。这部电影让我在生死之前感到更无知,渺小,也让我更想去探索。
和塞拉先前的作品不同,《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是一部单一性的作品。导演在此前的采访中解释过:电影的题材是单一的,人物围绕着路易十四,时间围绕着路易死前。这种单一的电影制作手法是老派的,很容易导致观众和人物失联,难以产生共鸣。但是这样诚实的呈现才是对历史的忠诚。塞拉希望可以通过历史让人们活出现在,而不是通过回忆活出过去。
《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剧照
一如既往,塞拉用历史题材给观众带来了一种震撼。我们永远都不是路易十四,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路易十四的痛,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一击。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