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流传一个传播较广的7分钟视频,说的是某地的县委书记现场处理一个小型群体事件的场景。人们看到县委书记现场拿着喇叭和居民商谈,答应尽快解决诉求,现场百姓一阵阵叫好。在一些自媒体上,我们也能看到对于县委书记一片表扬的声音。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因居民小区旁一家酒店近日要将附近作为公共区域的广场辟作停车场,导致居民聚集并与酒店方发生冲突。镇上的领导来安抚却没有效果。县委书记听闻后凌晨赶到现场,仅用了7分钟就说服了大家。
这件事已经过去多日,事件想必已经平息,地方领导也已经度过了风险期,此时我们不妨对这个事件的现场进行SWOT(优劣势、机遇和挑战)拆解,会发现整个事件处于一个极度特殊的危机情境:我们从上面SWOT分析图表能够看出,县委书记在这个危机情景之中处于极度不利的位置,劣势明显,挑战巨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为在当下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保持政治经济形势的安全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任何与此无关或者有所违背的问题都应该为这个大的政治任务让路,或者尽快推动问题解决。作为现场群众则处于高度有利的位置上,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推动问题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因此,现场的优势和劣势的对比,决定了这场博弈之中,县委书记没有更好的路径可以选择,只能尽快答应群众的诉求,尽快平息此次事件危机,换来地方的平静。当我们看到县委书记拿着话筒在和现场百姓交流的时候,实际他已经来到悬崖边,毫无退路可言,因为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已经在关注此事,一旦事情没有及时解决,事态热度可能继续上升,更高一级部门存在随时介入的可能性,而一旦这个可能性成为事实,对于地方一把手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县委书记对于现场群众最为重要的诉求直接进行了应允,对于其它的次要的诉求则要求相关部门尽快进行解决。地方一把手有了这样的表态,事情的发展就一路顺风了,相关部门也就没有迟疑和顾虑了,接下来必将按照解决问题的思路按部就班进行即可。可以想象这个结果是皆大欢喜,百姓诉求满足,地方回归平静,一把手受到拥护,相关部门也不再为难。从视频看,这位县委书记在现场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能看出他是一位成熟的领导干部,交流中能根据现场气氛和群众诉求,以为民办实事的态度推动事态向好的方面发展。现场表现既有一把手的权威感,也有接地气的语言表达,在这个危机情境中既能理性解决问题,也能感性说服百姓;既能满足群众最重要最基本的诉求,也没有夸大其词过分承诺。政策把握也恰到好处,该提请大家理解的也直接讲清楚,该承诺的也当场给与大家承诺。正是这些表现,让这位县委书记赢得了很大的好感。但是正如上文我们进行SWOT分析的那样,县委书记的各种表现是受制于他当下所处的政治经济条件的约束的,他所做的是在特殊危机情境中的特殊行为,并不具有可复制性、可持续性。一旦脱离这个情境,事情的发展或许就不是这个样子。如果撇除这个事件所处时机的特殊性,事件的处理并非是舆情处置的最佳策略,它起码导致了如下后果:1、只想平息事态、不加分析地全盘答应诉求,可能导致负面社会效果此前的多年时间里,不少地方出现了居民集体维权的事件,为了尽快平息事件,一般都是地方负责人到现场直接答应对方诉求,结果自然事件平息。虽然很多事件确实是由于地方政策做法侵犯了百姓的权益而引发的,现场进行整改本来就是应有之义,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今天的利益多元的时代,少数人的利益并不一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不一定代表公共利益,也有可能是少数人的既得利益,因此,需要对这种群体诉求的合理性、公共性进行分析,择其善者而从之,如果只是少数的、局部的利益,尚需通盘考虑。而且,不加分析地答应诉求,无异于鼓励某种群体心理,只要大家为了某种利益进行群体诉求,就一定会达到目的,出现所谓的“不闹不解决”的双输局面。2、“闻群就慌”暴露了日常工作制度的失灵和预案的缺失近年来,各地都对于群体性事件严防死守,视为地方稳定不能触碰的一条火线。一旦出现群体性维权事件,地方就如临大敌,各种资源都往上堆,往往就出现上述的全盘接受诉求、一闹就解决的现象。这反倒鼓励了少数人群的不健康的想法,但是在今天利益多元、思想多元的时代,本来就是各种利益和权力博弈的时代,这种心理无法禁止,甚至可以说是被鼓励而出现的。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何事件爆发了,才会引起地方的高度重视、问题才会现场解决?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苗头并进行解决?这暴露了很多地方处理社会矛盾都是推诿、拖延,直到有一天矛盾大爆发。就以此事来说,这家酒店难道是擅自开工,没有上报给相关部门?上报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损害周边居民的权益?有没有开展利益协商?3、一把手动辄被推到前台,风险在于可能失去回旋余地从此事的视频人们了解到,这位县委书记也是在短时间内了解了事件的情况,并仓促之下赶往现场的。再结合媒体的报道可知,居民提出诉求后,相关部门领导也进行了现场疏导,却没有见效,才不得不将县委书记搬了出来。由于县委书记掌握了巨大的行政资源,一般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在于,很多事情都是下属搞砸了才搬出一把手来善后的。正是由于一把手一旦重视或者出面,事情往往就会被解决,因此越来越多的事情变成了“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事无巨细都要过问,结果一把手不胜其负,而相关部门反倒被架空,变得无所事事了,这违背了一些行政的规律。更大的风险在于,一旦一把手搞砸了,矛盾方直接冲进了大帅帐篷,事情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矛盾就会失控并被引爆。
往期精选:
翟山鹰“骗侠”的直播人设越来越稳了!
南大“寻根性办学”:一场“再城市化”的实践案例
陈春花事件背后的“社会点金术”
统计显示7月重大舆情的引爆者都是90后!
如果玄奘寺传真如实上报了事情,结果如何?
漩涡中的郑州:从“黑天鹅”到“灰犀牛”之路
从安倍遇刺事件看中国公共外交的困境
上海“保卫战”如何影响了社会心态和网络舆情?
一些地方终于搞到人们从防控疫情到“防控权力”了
唐山打人案中的“深喉”击中了法律和伦理难题
唐山打人案:防范经济下行压力下极端反社会行为
这种社会现象成为新型舆情!谨防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教材插图、丰县“八孩女”、新疆毒教材……事件已经存在多年,为何今天才引爆舆情?
关于教材插图的问题:要害在于把关人
从近日几则丑闻看新媒体时代如何风险把关?
上海需要着手为“伤城”进行国内国际公关
从两个舆情事件看当下社会心态的冲突性
看待上海疫情的3个新视角
我们用五个舆情事件,来说明一个社会心理禁忌
从俄乌冲突看今天传播领域的最大风险
从名教授“被打”传言看社交网络的一个困境
舆情视角下的摇滚崔健:天才般的归来
面对“受困女”榆林和丰县首次回应的高下差别
从俄乌冲突看出中国当下的决策风险和社会风险
看丰县舆情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难以收拾的?
重大舆情的官方回应需要“善后”和打补丁
从4个官方通报,总结重大舆情回应的关键策略
县城都是如何应对社会性丑闻舆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