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答记者问

2017-03-12 新华网 战略与政策论坛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1日(星期六)15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万钢、秘书长徐建培就“2016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展成效和2017年重点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新华网、中国政府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主持人 王冬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2016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展成效和2017年重点工作”。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科技部部长万钢先生和秘书长徐建培先生,围绕这一主题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万钢先生简要介绍情况。

科技部部长 万钢

各位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再次和媒体的朋友们见面交流,每年我们都有那么一两次机会进行沟通,感谢大家对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这里有很多我熟悉的面孔,你们经常要跑新闻,两会都能看到你们矫健的身影,在这里我也向你们表示感谢,你们辛苦了!

万钢

2016年,是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当中,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习主席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胜利召开,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成就展,并给予了高度赞赏。会前我们给大家准备了一个今年科技创新工作各方面的材料,我看各位记者朋友们都已经拿到了,其中对去年的重大科技成果、重大改革措施以及创新高地建设、国际科技交流方面都作了一些总结,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念了。

万钢

201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科技工作要有新的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对于2017年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把科技工作的重心从规划部署转移到全面落实,我们也提出了具体举措。

万钢

两会之前,科技部组织了九次新闻发布活动,其中部领导参加的有五次,内容涵盖了科技体制改革、高新技术产业化、大众创业创新等各方面工作。我就简单介绍这些,主要留出时间听听大家的问题。

王冬梅

谢谢万钢部长。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2016年,党中央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2016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您能不能对2016年开局之年科技领域工作进行一个总体评价?请您谈谈过去一年在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谢谢。

万钢

2016年是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创新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蹄疾步稳,取得显著进展,一系列政策制定还在实施过程中。我想重点和大家谈谈聆听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个人感受。

万钢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带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在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下,一代青年人正在放飞他们的创新创业梦想,大国工匠、职业农民等高技能人才正在成长,为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贡献他们的力量!

万钢

报告特别提到,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不断增强,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撑起了发展的一片新天地。我在听报告和参加各界别、团组的审议过程中,也一直在倾听和思考代表、委员们的意见。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从19页到21页,特别强调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报告获得了委员、代表们的阵阵掌声。在这两页当中,委员代表们就鼓掌了四次。第一次鼓掌是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到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第二次鼓掌是降网费、提网速。第三次鼓掌是怎么继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第四次鼓掌是如何提升中国质量、创造中国品牌。我一边听,一边感受到委员、代表们的掌声表达了他们的关切和期许,我们政府部门要从掌声中思考我们努力的方向和重点。

万钢

比如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这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在加强基础研究、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以及改进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都出台了很多政策,目标就是要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万钢

今年是规划落实落地的重要一年,需要我们更加担当,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从而使各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高校能够更加担当;要提升服务能力,减少科技人员在琐事、杂事上浪费时间;要总结更多案例,帮助大家在新政策落实方面有更好的把握;要连接各项政策,打通各个环节,推动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

万钢

所以,落实的工作根在基层,重在落实,我们要更加深入基层解决问题。降网费、提网速,相关部门和企业都提出了落实计划,从科技角度来说,就要进一步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研发步伐,支撑网速更快、惠及面更广。

万钢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要进一步支持大企业、龙头骨干院所与高校和青年人共同建造专业化众创空间,使年轻创业者的梦想能够更快地接地气,接到市场上去。我们还要在人才上多下力气,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我们不但要注意集聚天下英才,使各国科学家都能够到中国来,参与我们的创新事业,还要培养骨干科技人才,更重要的是,要使青年人才特别是大国工匠、职业农民这些技能型人才都能够为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

科技日报融媒体记者

今年年初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您提到我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遴选确定,已经凝练形成了15个项目立项建议并经中央审议通过,其中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和类脑研究等四个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全面启动。请问万部长,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遴选和布局主要出于哪些考虑?很多相关领域的代表和委员都十分关心这些项目什么时候会正式启动?谢谢。

万钢

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我国要面向2030年部署一批与国家战略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它和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将形成一个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两者在领域分布上有相关性,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生物健康、海洋天空等五大领域,遴选体现的是战略必争、重大关键、前瞻引领、切实可行等基本原则。16个重大专项实施周期到2020年结束,面向未来部署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从2016年开始,实施周期到2030年,这两者在时间上也是相互衔接。我想借这个机会,把有关情况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万钢

在电子信息领域,2006年开始实施的重大专项有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等三个项目。这一次面向2030年,我们又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大数据四个重大项目。大家可以看出,项目部署是有衔接的,也体现了当前技术发展方向。

万钢

在先进制造领域,有高端数控机床、大飞机两个重大专项,这次又部署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三个重大项目。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到了新材料。

万钢

同时,对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我们还实施了动态调整机制。规划实施需要一段时间,科技创新本身又发展很快,有一些新的技术需要及时跟踪、超前部署。比如,人工智能经过60年的积淀,从去年开始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和群体智能等方面,都出现重要新进展。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项目,我们正在进行论证。这也要感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万钢

从实施的效果来看,10个民口重大专项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769亿元,企业加上地方投入1080亿元,直接带动了新增产值1.42万亿元,实缴税金1300亿元。更重要的是,承担项目的企业、高校院所,获得授权专利11000多项,技术标准8478个,同时有将近24万科技人员以各种方式参与项目实施。我们建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各方智慧和力量的举国体制来实施重大专项,为国家经济社会提供支撑引领,为改善民生作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媒体关心和报道这些重大专项进展。

万钢

刚才记者已经提到,我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跟大家说过,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专项已经启动,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都已经开始,预计两年当中,这些重大项目都要启动实施。希望大家继续关注。

新华社记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请问万部长,科技部将如何改善科研经费管理,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谢谢。

万钢

科研经费改革是国家科技计划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经费怎么用好、用的有效,同时又要减轻科技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的繁事琐事,一直是科技界关心的事情。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科技人员代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去年5月30日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研究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此后中央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比如,如何给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包括自主调剂科研项目预算、自主确立劳务费比例、自主安排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自主支配项目的结余资金、自主决定差旅会议标准、自主使用横向经费以及自主转化科研项目成果等。

万钢

为减轻科研人员在项目经费预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负担,从繁杂的预算编制、费用报销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所在研究单位和课题组可以配置科研财务助理,协助做好各项经费支出的工作。财务助理费用,可以从科研单位的间接费当中支出,也可以从科研项目劳务费中支出。这样的话,有专人帮助科学家做一些像出差报销、购买、填表等事情,把科研人员的时间留出来,可以更好得集中精力做科研。

万钢

同时,我们还进一步要求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规范管理,强调支出公开透明,强调法人责任,减少检查评审。科研人员认为繁事琐事多,还有一个检查多、评审多的原因。这是由于分头管理造成的。现在,我们在整个管理措施上,把各部门需要检查的内容集合起来,每年减少检查次数,减少检查项目比例,加强统筹协调来改进检查方法,共享检查结果,减轻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负担。总的来说,今后的做法就是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在管理方面更多赋予高校、院所自主权。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万部长您好,我想问一个问题,还是关于人工智能。您刚刚在说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时候提到了一些,但是今年是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请问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措施推动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谢谢。

万钢

您刚才说得对,人工智能在重大项目部署上已经涉及到一些,刚才和大家介绍了一下,主要是讲总体部署。人工智能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领域,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人工智能。多年来,科技部通过“863”、“973”、科技支撑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重点支持了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机器人、自动信息处理,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方面也支持了一批项目。我们的企业也很给力,大家看到了比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他们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大家已经在市场上看到了一些。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有几位最强选手和人工智能PK,引起广泛关注,AlphaGo也是如此。人工智能确实取得了很快发展,它将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在精准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万钢

下一步,我们要面对这些新形势,特别近几年以来,在深度学习关键技术、跨界融合的信息技术、人机协同的操作和控制方面,在群体智能和开放研究方面下力气。我们正在集聚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和创新型企业,包括一些年轻的创业者共同制定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环保事业、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国家还要打好基础,中央财政将设立一个专项,主要是在基础研究、核心关键、共性技术上下功夫。这个研究必须是开放的,将来会有知识交流的平台,有开放的知识共享平台,要建立开放的软件平台、开源的硬件平台,以及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个规划目前我们正和相关方面共同起草,估计两会以后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

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旺报记者

在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到大陆来创业。就我采访的经历了解,有些台湾高科技或高技术团队对于大陆在知识产权或者专利的保护上不够严谨,因而产生一些疑虑,甚至有一些却步。请问部长如何看待这个情形?另外,今年在两岸青年的互联网创业方面,会不会出台什么新的政策措施?谢谢。

万钢

台湾青年越来越多的活跃在大陆创新创业的舞台上。我去年参观、考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下10次,特别是在广东、福建、上海、北京、成都,都看到了来自台湾青年的创新创业团队。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蚁族众创空间,他们称自己是辛勤的蚂蚁,创造了很多成果。我当时很有感触,说来到蚁族众创空间,感受到了大家的勤奋和智慧。他们给我展示了手机自拍、可以自动走的小型机器人,简单、实用。台湾青年在大陆创新创业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很欢迎台湾青年人能够来到大陆创新创业。因为大家语言相通、习俗相近,都有自己创新的梦想、创业的愿望,能够来一起开创自己的事业。青年人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实行众创共赢。他们创新思维之间的沟通,提高了他们创新的效率,这些台湾青年已经融入了大陆青年的创新队伍。我经常问他们碰到了什么困难?他们的困难,基本上是融资、市场、创业辅导等方面。目前,各个众创空间的创办者也给他们很多支持。我想大家融聚交汇在一起会更好,我们所有的政策都是一视同仁的。

万钢

台湾有些科技企业担心,大陆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去年一年当中,我们进一步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从知识产权的创造方面来说,我们的授予专利、申请专利,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效专利保有量已经占世界第三,超过了110万件。现在,更多的专利正在被创造出来,创造专利的人会更加珍惜专利,更多的企业正在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他们将切身体会到创造知识、创造技术的不易之处,也会更加尊重知识产权。所以,无论从知识产权创造的环境,还是知识产权运用的管理、知识产权使用的保护等方面,形势都越来越好。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我们技术交易量头一次超过了万亿,达到11000多亿,全国有33万多个技术交易合同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使知识产权交易有一个成熟的市场交易系统。这也有利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

深圳卫视记者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北京、上海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圳的定位是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您也曾多次到深圳调研,对深圳的情况非常了解,深圳高科技在源头创新能力上相对不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严重欠缺,这也成为制约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突出短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家要部署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深圳这样一个高科技产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来说,国家在这方面会不会有所考虑和倾斜,下一步科技部对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有何期待和希望,在区域创新发展方面有何部署和考虑?谢谢。

万钢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科技创新的前沿,也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镇,对我国高科技产业化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深圳有一大批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比如华为、中兴等。深圳在高科技产业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无论在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和原始性创新方面都作了大量努力。所以,深圳在以高新技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方面,给全国起了一个带头作用。深圳自己定位于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也是考虑了深圳的实际情况。

万钢

科技创新需要积累,特别是基础研究。深圳方面一直都期望有一批高校院所到深圳落户,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清华大学在深圳建立了研究院,中科院也在深圳建立了研究院,特别是来自于香港的一些大学也在深圳建立了研究院。深圳自己也建立了一些大学。

万钢

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这几年也取得积极进展。在深圳周边,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连续出了一批科技成果,中科院建设了中国散裂中子源,今后还会有更多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科学工程在那儿建设起来。深圳正在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按照国家要求在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科研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们一直和广东省、深圳市密切沟通,互相支持,相信深圳一定会在实现自己的定位目标上做得更好。

万钢

我特别要谈谈,深圳发展还有一个特殊优势,就是深港合作。深港合作不仅在经济合作方面,而且在科技合作上也有很大的空间和优势。很多香港青年人开始到深圳创业,大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汪滔就是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他可以充分利用香港科技创新的优势,使香港的科技成果在深圳开花结果。所以,深圳优势很多。深圳还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我们也期望深圳在科技创新前沿上、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方面取得更多的成绩,能够发挥更大的创新示范效应。

成都商报记者

这些年国家连续出台了很多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为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中央也发布了《关于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收入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我们注意到,今年有代表委员提出,专利法第6条规定的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单位。这一条规定,委员代表认为限制了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科技转化成果的积极性,他们建议修改。请问万钢部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得到更好增强科技人员获得感,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谢谢。

万钢

您刚才提到关于职务发明所有权的问题,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次两会有代表委员提出,人大可能会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实际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已经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在转化应用中的收益净收入50%以上可由发明人享受,这是这次成果转化法很重要的改革。

万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前年10月公布,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去年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 ,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一个是横向科技经费的管理,国务院细则上明确了横向项目属于成果转化法规定之内,管理按照合同进行,收入按照成果转化法规定进行分配。还有一个问题是怎么计算科技成果转化的净收入。中科院和科技部共同发布了文件,确定了计算成果转化净收入的方法。科技部和国资委也专门发布了科技型国有企业人员享受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的细则和法规。这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在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方面,有些问题也在逐步解决过程中。

万钢

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双重属性,既有个人收益属性,还有社会公益属性。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当中,我们更加注意了成果转化的公益性。比如大家熟知的粮食丰产工程,就是把各种农业适用成果集中起来,由7个部门在14个城市进行推广,把良种、良法、良田结合在一起,提高粮食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又比如说“数控一代”,就是把自动化、半自动化的中小企业生产机械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升级,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拥抱互联网,提供个性化产品。现在福建泉州、广东东莞很多行业,如木材加工机、石材雕刻机都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提高了产值,带动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万钢

我们还有很多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走到农村去,和贫困农民一起养土鸡,做电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成效很大。比如陕西的苹果、大枣,宁夏的枸杞子,江西的脐橙,新疆的马产业,西藏的青稞牦牛,这都是农业科技人员把他们的成果运用转化到各地,推动了当地特色经济发展。这种科技成果转化应该给予奖励和支持。 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多行业都具有引领创新、推进创新的作用。我们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方面就是要打通环节,使政策更加顺畅的落实落地,使每一个科技人员都能够有收获感;另一方面,还要推动公益性科技成果的转化,把科技成果更多的应用到农业发展、扶贫攻坚和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等方面。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更好的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

近期,国务院又批复了十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使我国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156个。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数目也达到了17个。这些高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情况如何?对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什么作用?下一步我国高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引领区域发展、促进培育经济新动能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万钢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行军、排头兵、领头雁,书写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故事。9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高技术、推动产业化”,开始部署了国家第一家高新区,就是中关村高新区。去年我们已经有146所国家高新区,最近又批准了10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现在有统计的146家高新区,发展劲头十分强劲。“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了年均17%的增长速度,2016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生产总值也增长了10.3%。他们已经成为各个地区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尤其是,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他们所在的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东湖、湖南长株潭、四川成都,这几年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增速,北京中关村为北京贡献了24.7%的GDP,张江自创区税收同比增长25.5%,苏南自创区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9.7%。

万钢

更重要的,高新区已经成为国家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前沿阵地。2016年高新区率先进行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试点,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去年又开展了投贷联动试点,带动产业的发展。武汉东湖的工研院改革、中关村的央地融合创新、浙江的知识产权交易和科技成果竞拍等都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高新区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在自创区和高新区的带动下,全国众创空间数量达4298家,与36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0多家加速器形成企业孵化服务链条,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超过40万家,培育上市挂牌企业近千家,提供180万个就业岗位,形成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全国众创空间有8.3万专兼职创业导师服务创业者,他们有的来自科研院所,有的是大企业高管,也有一些投资人,他们对青年创新团队进行辅导,同时也帮助对接资源。我们还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特别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中成立了9支创业投资的子基金,基金规模173亿元,带动地方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基金550多家,资本规模超过2300亿。这样,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到产业园区,都有适合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创业团队和投融资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就能发展起来。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高新区“领头羊”作用。一是政策先行先试,二是推广应用辐射,三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走出去”。也特别欢迎海外创新创业团队来到高新区进行创新创业。

大公报文汇报记者

科技部在推动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上有哪些措施和进展?此前,科技部表示将围绕机器人技术等四个领域推动香港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能否介绍相关情况,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香港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谢谢。

万钢

香港是科技的高地,创新的重镇,与香港两地科技发展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合作是大势所趋,科技部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推动内地与香港的科技创新合作,尽全力开展更务实、更全面、更深入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技合作基础扎实而且成果丰富。2004年科技部与香港原工商及科技局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成立科技合作委员会协议》,约定每年召开会议商定年度合作计划。我感到很高兴,香港特区的特首梁振英先生三次访问科技部,每年我们都有机会共商香港和内地的科技创新合作。我们的合作从协议签订后,到现在已经召开了11次会议。

万钢

主要合作内容包括:在基地建设方面,已协助香港建立了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建立了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在项目研究方面,2006年至今,已核准472位香港科研人员参与了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人才交流方面,香港科研人员入选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的人数已达192人。在科技奖励方面,2016年,香港科研人员完成或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有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为第一完成人。从数字上看起来,香港科技人员已经和内地科技人员融为一体。

万钢

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好合作机制的作用。去年我们在香港举办了“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董建华副主席、梁振英特首以及香港的各个大学校长,一些重要企业的负责人都参加了成就展及相关论坛,我们很多内地科学家在论坛上发表了很好的报告。据不完全统计,一星期当中大概有6万多人参观了科技创新成就展,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赞赏。今年我们正在深入推动内地和香港创新合作。比如加大支持香港科学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力度,继续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香港创业青年内地行活动。去年有100位香港青年到各地众创空间进行了合作、参观、研讨,今年大概有200-300名参加活动。还有就是,扩大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大赛,使内地和香港的创业青年都能够有展示的舞台,都能够对接金融资本的支持。同时,我们还在加强和香港团结基金等民间基金会的合作,继续推动内地科技成果在香港的展示展览。我们希望香港的大学、院所和企业更多的到内地来,开展科研合作和创新创业。

王冬梅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本次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万钢部长,谢谢徐建培秘书长,谢谢各位记者。再见。

来源:新华网,2017-03-11。

附录:科技部组织召开人工智能发展企业座谈会

    2017年3月7日,科技部部长万钢主持召开人工智能发展企业座谈会,就强化人工智能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听取有关专家和企业代表意见。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李萌以及北京市科委、上海市科委、深圳创新委、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上,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国家电网、百度、阿里巴巴、联想、华为、京东、科大讯飞等10余家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现状及趋势、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瓶颈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方面作用进行了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是当前最具战略性挑战性的前沿技术领域,有可能开启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变革和深远影响。中国人工智能面临重大发展机遇,部分应用领域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加快发展需要政府企业深度合作,加强产研融合,推动数据开放,积极营造加快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生态。各单位还结合所在产业领域,为国家层面加强人工智能领域部署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
    万钢部长认真听取了企业发言,并就有关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他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深度学习、脑科学的技术突破,推动人工智能正在向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群体智能方向转变,与各领域广泛渗透,引发链式突破,加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要更多的依靠科技创新,更多的依靠产业和企业,更多的依靠市场机制。围绕中国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万钢部长强调了三方面内容。
    一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将催生出新业态和新模式。要统筹思考人工智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新动能、改善民生福祉、完善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加快人工智能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依靠市场选择确定技术路线、创新资源配置。政府要强化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基地平台的战略部署,特别是要注重数学、逻辑等基础学科建设,推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融合,完善政策规范,积极营造安全公平发展环境。
    三是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必须高度重视开源开放、共建共享。开源不是免费,要坚持市场、互利、共赢原则,鼓励引导开放知识平台、开源软件平台、开源硬件工厂、社会交流平台、群智众创空间建设,刺激技术研发,扩大产业应用,促进交流合作,为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协同共赢的良好生态。
    创新发展司副司长张旭、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副司长吴学梯和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秦勇等同志参加了会议。

来源:科技部,2017年03月10日。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杨卫:我国已到达世界科学中心的边缘

  2. 推进基础研究在中国发展

  3. 访全国人大常委杨卫:加强基础研究 保障创新的供给侧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

  5. 科学》杂志:特朗普与科学之十大疑问

  6. 樊春良:特朗普政府科技政策的不确定性

  7. 科学政策如何确保科研的诚信与产出

  8. 国家最高科技智库呼之欲出

  9. 王作跃:冷战时期到奥巴马时代美国科技决策咨询研究

  10. 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2016研究前沿》的分析

  11. 中美未来的科研潜在贡献度和潜在引领度分析

  12. 美国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就职演说(中英文+视频)

  13. 布鲁金斯学会为特朗普政府提出50项创新政策建议

  14. 特朗普接受共和党提名演讲和希拉里接受民主党提名演讲

  15.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召开中长期规划研讨会

  16. 2016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中科院举行

  17. 《2016研究前沿》受到英国权威科学期刊关注

  18. 白春礼:分类施策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19. 白春礼院长谈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 《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在京发布

  21. 《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及问答

  22. 白春礼: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3. 白春礼:按“三个牢牢把握”塑造引领型发展

  24. 白春礼: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

  25. 白春礼:担负起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历史使命

  2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27.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28. 白春礼赴青岛进行工作调研

  29. 白春礼:科学精神 百年弘扬

  30. 白春礼:按“三个牢牢把握”塑造引领型发展

  31. 白春礼辽宁纵论创新、合作与改革

  32. 白春礼: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33.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风险的创新活动

  3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

  35. 国务院五大举措促转化:“幸福来得太突然”

  36. 影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37. 上海交通大学一年内可能造就十几个千万“科技富翁”

  38.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维度评价

  39. 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供给侧改革

  40. 韩国制定促进基础与原创研究成果转移转化方案

  41. “互联网+科技大市场”——论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42. 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服务的规律研究

  43. 奥巴马宣布投资3亿美元推动科技创新

  44. 美国科学院发布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评估报告

  45. 美国NIST对商务部提出进一步推动技术转移的改革建议

  46. 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解读

  47. 【科技书廊】《知识、技术和社会的会聚:超越纳米、生物、信息和认识技术的会聚》

  48. 十五部门印发《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

  49. 日本科技振兴机构提出改革国立大学科研经费的10条建议

  50. 美国发布“纳米技术引发的重大挑战:未来计算”白皮书

  51. 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综合化与专业化水平

  52. 美国OSTP发布《2016年国家战略计算计划战略规划》

  53. 科学报国 实现梦想-在"百人计划"入选者国情院情研讨班上的讲话

  54. 演讲稿 | 政策与科技的力量:执行主任在东京

  55.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

  56. 聚焦“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五大看点

  57. 工信部印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58. 习近平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0.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三五规划的战略布局

  61. 习总讲话透露“十三五”哪些重大改变

  62. 习近平谋划“十三五”的足迹

  63.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64. 李克强谈十三五纲要编制

  65. “十三五”规划思路的十大转变

  66. 杨伟民谈“十三五”规划建议与国企改革

  67. 制造强国 创新先行

  68.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69.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70.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7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征与工作思路

  72. 互联网思维、企业家精神与经济转型

  73.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74. 首届中国特色镇智库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

  75. 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76. 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77.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78. 潘教峰:科技智库研究的DIIS理论方法

  79. 穆荣平:科技强国能力建设的政策思考

  80.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英文)

  81.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82. 创新区的崛起:美国创新的新地理

  83. 美国高端产业:定义、布局及重要性

  84. 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提及中科院多项成果

  85. 中科院副院长张涛调研战略咨询院

  86.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召开2017年度职工大会

  87. 中科院科研合作位列全球科研机构第四

  8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

  89. 坚定改革信心注重精准施策  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

  90. 鲁白:急功近利的评价对科学创新和合作的伤害

  91. 王乃彦院士: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

  92. 大力加强智力投资  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93. 冯之浚:生态文明和生态自觉

  94. 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95. 邓小平:朱镕基是难得懂经济的干才 我不懂只能听懂

  96. 智库建设在总书记心中有多重要?

  97. 习近平: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

  98. 习近平: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99.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100. 中科院学部:科技领航六十年

  101. 白春礼:国家使命  智库担当

  102. @热点关注【万劲波】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

  103.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104. 2016年度科学技术突破和2017年展望

  105. 日本智库评价中国经济形势和科研实力

  106.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30多处提及创新

  107. 美欧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概览

  108.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善科普?

  109. 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附《意见》全文和答记者问]

  110. 最新各国GDP排名和31个省份GDP排名

  111. 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

  112. 英国议会报告分析脱欧对科研的影响与挑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