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段的“驼峰征”
定义
ST 段“驼峰征”是指运动试验中,部分导 联出现 ST 段双向性改变(图 1),其近端为驼峰样抬 高,随后 ST 段压低,故将这一表现称为“驼峰征”,最 常见于Ⅱ、Ⅲ、aVF、V1 和 V6 导联。运动试验中,驼峰 征常与 PQ 段压低相伴随。
发生机制
心电图各波形成过程中,心室除极 和复极的电活动形成了 QRS 波和 T 波,心房的除极 和复极形成了 P 和 Ta 波。通常所见的 P- QRS- T 波 就是上述电活动顺序发生时形成。一般情况下,Ta 波 融合在 QRS 波和 ST 段中,不产生 ST 段的异常改 变。但是,当某种因素影响了心房的除极和复极时相,使心房复极的 Ta 波落在 ST 段时,将可能引起 ST 段的改变。运动试验中,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强,使 心房的除极和复极时间发生一定的改变,使 Ta 波与 ST 段的重叠恰好形成驼峰样。另有观点认为,心室 肌后负荷增加时,通过心肌张力变化的作用,使心肌 细胞的钠电流和钙内流增强,正是这种动态平衡的 变化导致 ST 的特征性改变,
临床意义
以往认为运动试验中 ST 段的“驼峰 征”是因心房复极波引起的改变,属于正常的生理过 程,因而在运动试验中常被认为是一种假阳性表现。但也可能是临床的特殊病理状态时伴发 (如:高血 压)。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电图能见到 ST 段的“驼峰 征”,而运动后“驼峰征”可加重,这可能与运动后收 缩期左室后负荷增加有关。新近的研究发现:运动试 验中出现驼峰征的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常可发 现患者的 E/E’比值和 TDI 指标均异常,提示存在舒 张功能不全,因而研究者提出运动中 ST 段的“驼峰 征”有可能成为舒张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指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