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 | “躺平”是什么梗?如何看待年轻人“躺平”的现象?

世界小哥说新鲜事 语言服务 2022-07-01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最近,“躺平”一词在互联网上突然火了。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何谓“躺平”呢?


在人们的脑海中,或许在理解上会认为与“葛优躺”有几分相似。



所谓的“躺平”,就是平躺在床或者地上,不再像打了鸡血似的热血沸腾,渴求成功


简单点说,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啥也不想干了,就想着躺平,无欲无求了。 那么,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何年轻人开始“躺平”了呢?



01

躺平即正义?
 前不久,在“中国人口吧”里的一个帖子——《躺平即是正义》火了,作者以“躺平即正义”为题,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两年内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极低的生活消费与闲散的打零工方式,维持一种看似“自由”的状态。


这一人生态度,随即引起了许多年轻的人共鸣,“躺平学”思想也开始风行起来。 在“躺平学”人士看来,持续高企的房价,不断攀升的物价,较高的创业失败率,日以继夜地加班工作,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最后的结果,可能连结婚需要的房子和车子都买不起,出不起高额的彩礼。忙忙碌碌一生,结果可能是一无所有。 与其如此,就不要好高骛远,异想天开,梦想有朝一日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老老实实做一个平凡人。买不起房就不买,结不起婚就不结,生不起娃就不生,消费不起就不消费。


老子《道德经》有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没有了梦想,没有欲望,没有了干劲,没有了七情六欲,对买房买车更加没有了兴趣,生活一切从简,宅文化开始盛行。


“躺平”似乎就超然世外了。 “躺平学”人士认为,无欲则刚。在社会阶层逐渐固化、内卷化严重的今天,与其辛辛苦苦地劳累一生,不如放飞自我,一“躺”了之。躺平学也就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归宿”。

02

“躺平”可耻?
 然而,对于“躺平学”这样的“丧文化”思潮蔓延,有媒体第一时间也给予了批判,认为“躺平”可耻。


其观点认为,如果长期浸淫在“丧文化”的语言框架中,就不免会沾染上消极的情绪,其实真实的世界并非如此。


年轻人应该对未来抱有信心,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 同时,也有人认为,躺平”是一个人懦弱无能的表现,是缺乏责任心、没有担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懦夫,逃避现实,脱离责任,辜负了父母,也辜负了社会。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年轻人选择“躺平”,其实也是在传递一种信号。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其实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


年轻人选择躺平,就是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
 

03

“躺平”的根源何在?
实际上,“躺平”是经济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从市场环境来看,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生态下,同质化的竞争必然导致内卷化严重,内卷化的结果将会削弱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一旦个体在精神上失去了方向,在行动上失去了动力,也就没有了人生奋斗的意义。“躺平”就成为极少数人消极的人生态度。 事实上,“躺平”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社会阶层固化、高房价等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而个体实现阶层跃迁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减弱,普通而平凡终归属于大多数。 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房子、车子、婚姻、教育、医疗、养老等事项忙忙碌碌,操劳一生,一眼就能望到尽头。


沉重的负担和压力让年轻人没有多少喘息的机会,人生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而大量的贩卖焦虑和浮躁的信息在网络媒体上盛行,只会加重年轻人的这种感受。 在“躺平”的背后是“躺赢”。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的环境下,“躺平”与“躺赢”的实现对比就显得十分突出,“躺平”也就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无声的抗争。



04

“躺平”对经济有何影响?
 事实上,“躺平”虽然是个体选择的自由,由自己来定义自己的价值,不用陷入他人预设规则与标准之中,不用被无休止的996加班模式、勾心斗角的职场文化所约束,但这种消极的处世之道并不值得效仿。 假若年轻人都争相效仿选择“躺平”,其后果可能会加速社会进入低欲望社会,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直接的影响,导致国内消费动力不足,降低商品的流通性,进而增大经济通缩的风险


此外,还会造成出生人口减少,老龄化加剧,消费低迷,将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危机。


显而易见,“躺平学”是一种社会负能量,是自我沉沦的表现,也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任的态度。青年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有理想,有抱负,能奋斗。


眼前的安逸并不能长久,变通才有出路。时光不倒带,岁月不重来。今朝不负青春,未来方能无悔。


本文来源:知乎   世界小哥说新鲜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9392094/answer/1901354257


对于“躺平”这种现象

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分享



科普


科普 | 男导师的妻子叫“师母”,那么女导师的丈夫怎么称呼?

科普 |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当时”和“现在”经典 | 乔姆斯基谈语言、认知、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经典 |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基本问题(上)经典 |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基本问题(下)经典 | 乔姆斯基在2020巴西语言学会的讲座科普 | 乔姆斯基:最简方案的形成背景、现状及未来发展科普 | 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就是学语文的?语言学有何用武之地?科普 | 语言学等于学语言吗?为什么要学语言学?科普 | 如何向理工科男朋友介绍语言学专业是干啥的?

科普 | 为什么要学语言学?

科普 | 如何阅读语言学论文?

科普 | Hilpert:为什么要学习语言学?

科普 | 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全览

科普 | 汉语在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亲戚”?

科普 | 索绪尔语言观:现代语言学的开端

科普 | 布拉格学派:语言的结构、功能与诗性

科普 | 哥本哈根学派:关于“语言是什么”及其追问

科普 | 语言学发展历程及学派

科普 | 语言学专业学生心碎的十六个瞬间

科普 | 语言学专业学生的25种“怪癖”,哪一个戳中了你?

科普 | 25个让你意想不到的语言小知识

科普 | 只有语言学内行人才能看懂的11张图

科普 | 哪种语言最难学?外媒做了个排名,高居榜首的是……

科普 | 为什么可以说“我爸爸”“我妈妈”,却不能说“我狗”?

科普 | “牛轧糖”的“轧”到底读“gᔓzhá”还是“yà”?

科普 | “No.”并不是Number的缩写,而是这个词

科普 | “别cue我”的cue在英语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科普 | “钱钟书” 还是 “钱锺书”?

科普 | “百年诞辰”还是“诞辰百年”?

科普 | 想要表达真正开心地笑,得用几个“哈”?

科普 | 张雨绮、鞠婧祎、阚清子……这些人名和姓氏,90%的人都读错了

科普 | “蛋挞”“怼人”“撒贝宁”……这些词90%的人都读错了,不服进来看!

科普 | 中国古代才女班昭的尊称“曹大家”,你真的会读吗?

科普 | 中国最难懂的十大方言排行,有你的家乡话吗?

科普 | 全国各地普通话标准程度排行榜,你的家乡属于第几档?

科普 | 王伟:“字母词”是什么,该怎么管?

科普 | 汉字到底有多少个?

科普 | 为什么有些语言这么难学?科学家发现关键基因

科普 | 儿童语言中的可爱语法

科普 | 婴儿是天才的语言学习者

科普 | 语言学家的迷惑例句:关于性别问题的严肃讨论

科普 | 语言进化编年史:我们的语言如何进化,将来如何发展?

科普 |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一门外语?

科普 | 英语专八相当于什么水平?

科普 | 学习双语有什么好处?能让大脑更健康,更持久年轻!

科普 | 脑洞大开!古汉语原来是这样发音的

科普 | Mojito译成“莫吉托”是标准的中式翻译错误

科普 | 惨绿少年、酒店猛狗……这些“令人喷饭”的词,居然都是成语

科普 | 万万没想到,这些词居然来自方言

科普 | 〇、丨、丅、彐、亖……这些真的是汉字,不是乱码!

科普 | 《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爆火!剧名为何这样翻译?

科普 |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A爆了!这里的“A”是什么意思?

科普 | 《红楼梦》中的生僻字词,你认识几个?

科普 | 7-ELEVEn,n 为什么是小写?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12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欢迎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科普趣文



大家都“在看”,就差你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