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五绝选评(36-40)
终南山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据说是祖咏应考之作,原是要做律的,结果写了四句,忽觉意尽,就搁笔交卷了。这在当时,无疑是拿自己前程开玩笑!然对于诗之本身,他却绝对拿捏到位:前三句都是所望之景,句句切实,最后一句写感受,准确,干净,不枝不蔓,关合题目。如果再继续写下去,那只能是拉杂凑泊,所以作者以四句了结全诗。他也因本诗而名传千年,这大概是他万不曾想到的罢!
题慈恩塔
唐·荆叔
汉国河山在,秦陵草树深。
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
——慈恩寺塔不仅是唐代的一处礼佛圣地,更是有唐一代的文化标识,是诗人们炫萌本事的竞技场,高岑王杜等诗坛大佬,都曾在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诗篇。这个荆叔,名既不彰,诗亦不显。但是他这首小诗,却很有水平。二十字中有景,有议,浑茫,苍古,沉郁,蕴藉。汉国山河依旧,秦陵草树深严,尽在他登塔一望中。而当前之千里暮云,更平添诗人无限伤心!全诗四句,句句情中有景,景中蕴情,睹景生情,不尽陵谷之感。尤其高出前诸大佬者在于,他虚化了对慈恩塔形势的不厌其烦的具象描写,通过“在”、“深”、“千里”、“无处”等词,却又让人分明感觉得到塔之雄敞高迥。从这个层面上说,本诗比当时诸公要高出一头。
闺怨二首(选一)
唐·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前两句只是铺垫,蓄势:想凭雁寄书,而雁已飞尽;想借梦问边,而愁重难寐。当此之际,作者才突发奇想,说愿将自己化作一缕月光照临到边关,从而与丈夫见面。诗极尽缠绵,想象,而怨妇眼角眉梢之恨,丝缕毕现,读之不禁怅然。
答人
唐·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江行一百首(选二)
唐·钱起
一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钱起江行百首,后步者众多,而鲜有出其上者。本诗四句,写尽庐山面目:咫尺之内,犹愁风雨,此不可登之一由也。但如果诗只到此,则亦寻常景语耳。于是作者又从满山云雾设想,其浓云密雾之中,恐有六朝之遗僧出没也。诗表面看是写匡庐风雨云雾,实则是极写庐山历史之古老,境界之静远浑涵。好比一副平面静物,瞬间变成立体动画,直觉得面目苍古的六朝老僧,正拨开云雾向我们走来,一步就跨过了几百年。多少沧桑人事,在诗中一并省略,二十字之容量,足够多,足够深,足够大。如果读不出这个,直如农夫课字,嗒然自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