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杂谈诗词创作(四十):散文阅读惯性与诗词文本误读(续四)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刊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散文阅读惯性与诗词文本误读(续四)
由于篇幅没有刚性的规定,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另一个常态是,语句结构比较完整,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往往一应俱全,较少省略。
字数既然不受限制,何妨多写几个字,将语意表达得更精确,更明白。
当然,有时也省略某些句子成分。最常见者,前文已具而后文省略,后文将具而前文省略,免得重复、累赘。
但总的来说,散文中的省略,是作者为了行文的简洁,在书写策略上所作的主动选择,是可省可不省情况下的省略,犹如经济宽裕的消费者不重复购置商品,不购置可有可无的商品,并非没有钱,买不起,而是出于理智。
而诗词,特别是诸如五七言绝句、五七言律诗那样的短诗,小令、中调那样的短词,在语言表达方面尤贵惜墨如金。
不但重复的句子成分,举凡读者能够从上下文中推断出来的意思,能够凭藉其知识积累不言而喻的意思,也一概能省则省。
这样才可以腾出一定的字位来,尽可能表达更丰富、更关键、更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使作品所提供的信息量与作品的艺术含量趋向于最大化。
从正面来说,这当然也是一种明智的、因势利导的主动选择;而若从反面来说,也不妨认为它是一种困于形格势禁,万般无奈,不得不尔的被动应对。好比经济窘迫的消费者,只能将有限的钱都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断不容有一丝一毫的浪费。无他,挥霍不起故也。
诗句词句的语法成分省略既多,文句不完整便成了诗词的常态。
或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
甚至于只是单词与单词的组合,无所谓主语、谓语、宾语,完全泯去了显性的语法结构,仅含有隐性的语法逻辑;
主语、谓语、宾语等文句最基本、最必要的语法成分尚且可以缺位,遑论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性、补充性的次要语法成分?
上述种种省略,是一把双刃剑。
既造就了诗词语言为其他文体所不可企及的高度浓缩与精炼,也造成了诗词文本很难被一般读者、一般学者乃至高级别研究者准确接受的种种阅读障碍。
【个案五】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是梦里、寻常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埃、三十九年非,长为客。〇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对这首词下片的“英雄事,曹刘敌”两句,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曰:“曹刘敌——《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这两句意在怀古,也隐藏了作者的自豪感。”(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267 页)
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则注曰:“‘曹刘敌’,指赤壁之战,即孙权所谓‘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当’即‘敌’也。刘备能敌曹操,所以能败曹操,如今安得有这样的人?所以接说‘西风吹尽,了无尘迹’。借古伤今,引起下文‘楼观’、‘旌旗’两句。又辛另篇《南乡子·北固亭有怀》:‘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上两句与本篇同,下句更转一意。曹刘是敌手,而孙权能敌曹刘,遂成三分之局。本篇虽未点明孙氏,亦有此意。”(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200 页)
胡先生、俞先生的解读对不对?
笔者以为,胡先生完全说错了,俞先生则说错了一大半。
他们都按照散文的阅读习惯,将“曹刘敌”看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曹、刘相敌。”
而据题中“江行”及词中“吴楚地”云云,可知此词作于长江中下游。
这一片区域,在三国时期是孙吴的疆土。
因此,词人发议论时是以孙吴为本位的。
所谓“英雄事,曹刘敌”,实有所省略。
可以说省略了主语,主语是谁?孙权。
也可以说省略了定语,谁的“英雄事”?孙权的。
这两句既不是专指赤壁之战这样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也不是说那时只有曹操和刘备才是旗鼓相当的对手;而是说,孙权的英雄事业,表现在能与曹操和刘备匹敌。
至于俞先生提到的辛弃疾的另一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而京口在三国时期曾一度是孙吴的都城,因此,那首词中的议论也是以孙吴为本位的。
所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也不是说天下英雄惟曹、刘二人互为敌手,而是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只有曹操、刘备!
尽管如此,俞先生说辛弃疾这首《满江红》“虽未点明孙氏,亦有此意”,总算捎带到了孙权。故笔者只批评他“说错了一大半”,一小半还是对的。
【个案六】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二二六首:
空观假观第一观,佛言世谛不可乱。
人生宛有去来今,卧听檐花落秋半。
关于“空观假观第一观,佛言世谛不可乱”,刘逸生先生《龚自珍己亥杂诗注》说:“观察客观世界的空和它的假,是修炼佛法的开头。佛祖说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不要乱了次序。”(中华书局 1980 年版,第 295 页)
刘先生对这两句的解读,也都犯了按照散文阅读习惯来读诗词的错误。
刘先生认为,“由于空观、假观是进入‘中道’的必经过程,所以说是‘第一观 ’”。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将“空观假观第一观”理解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故作出了以上解说。
而究其实,“第一观”又名“第一义观”,是佛教天台宗所谓“三观”中的“中观”,为观道之最上至极。
“空观假观第一观”只是“台宗三观”——“空观”、“假观”、“第一义观”(“中观”)的平列,并不成句。
一定要说它有什么含义的话,不妨说它囊括了“台宗三观”的全部义蕴,即真如随缘形成一切现象,皆不实在,故为假;一切现象皆真如显现,没有独立的实体,故为空;一切现象亦假亦空,故为中。
至于“佛言世谛不可乱”一句,如果按刘先生的理解来加新式标点符号的话,即是——“佛言:‘世谛不可乱。’”非散文阅读习惯使然而何?
实则“佛言”之“言”,这里用如名词“言论”,而不是动词“说”。
“佛言”、“世谛”,在此诗句中是并列主语。
“乱”,此处当训“混淆”。
这句其实是说:佛祖的言论为真谛,世俗的看法为世谛;真谛以客观世界为假为空,世谛以客观世界为真为实,两者泾渭分明,不可以混为一谈。
宋彭汝砺《寄君时》诗曰:“叔兮识至理,真伪不可乱。”
朱松《答庄德粲秀才书》曰:“若居夷而闻雅,虽未详其节奏之工,然卓然于吴歈楚谣之中而不可乱也。”
胡宏《向侍郎行状》曰:“中外之限,如天地之有阴阳也,不可乱。”
林光朝《祭欧阳孺共文》曰:“天下百事如水寒火燥,名实不可乱。”
金王若虚《文辨》曰:“凡为文,有遥想而言之者,有追忆而言之者,各有定所,不可乱也。”
明李东阳《跋马柳之所藏二帖》其二曰:“献之尝窃效右军醉笔,右军观之,叹其过醉。献之始愧服,以为不可及。此其形体当极肖似,而中不可乱者如此。”
顾璘《中白记》曰:“如知夫是非邪正如熏臭之不可乱,则凡天下之所同恶者皆不妄为矣。”
清王琦《李太白集注》曰:“昔人论杜诗真伪,谓人才之不同如其面焉,耳目口鼻相去亦无几,谛视之未有不差殊者。诗至少陵,固不可得而乱也。斯言良是。夫学力如少陵,其诗不可得而乱,天才若青莲,其诗固可得而乱耶?然知其不可乱而犹汇之编之,而附之于本集之后,岂曰务博?良欲存此以为后人辨其真赝而知所取法焉耳。”
以上凡言“不可乱”,也都是“不可混淆”的意思,可以为证。
群内花絮:
编后语:
另,此是属于钟教授的个人专辑,如您觉得内容不错,点赞红包会转入钟教授专辑专用帐户。钟教授语,读者关注阅读就是支持,赞赏的红包,都用于赠书(钢笔字诗词,书,刊……)。投桃报李,非以为报也,永以为好也!请赞赏钟教授专辑的诗友们加小编微信号15021309959,小窗赐知地址,以便邮寄。作者/钟振振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听雨诗刊】2020年(7-9)月目录首届【人间要好诗】诗词有奖活动完美结束(朗诵视频纪念版)
“人间要好诗”第二届诗词大赛结果公示
今日关注|第三届【人间要好诗】大赛获奖作品
“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获奖作品《小楼听雨诗刊》四周年|庚子之夏钟振振杂谈诗词创作(三九):散文阅读惯性与诗词文本误读(续三)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
一楼看天下:
关于投稿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今天,您点在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