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比中国各省、主要城市人均GDP,再谈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之路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山川网:在中国谈经济,历来都有一个惯例:每谈总量必震撼,一谈人均就露怯。为什么呢?人口太多,无论是多大总量的分子,只要下面一摆上14亿的巨大分母,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略显不足。

在2020年接近尾声的这个时间点,我们近期一直都在讨论一个话题,或者说是发出一种呼吁:就是在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经济潜在风险矛盾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之下,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应该将均衡性作为首要发展定位的重要意义。

在上一篇《2020年前三季度GDP50强城市》的推文中,我们就以现阶段全国省份中均衡型发展表现最为突出的江苏省为例,简单介绍了其在2020年全国经济在突发事件重压下,多个地市经济增长表现仍十分亮眼的例子。

一方面,我们向大家介绍在矛盾、风险、压力的多重考验之下,均衡型发展定位区域的高御险能力;另一方面,事实上也是在向大家提出一种警示,区域城市格局明显较为失衡的地区,要高度重视其在下个十年区域城市生态方面可能将面临的多重压力风险。

而讨论区域经济的均衡性,相较于GDP总量数据而言,另一个相关数据其实具有更强的参考性和比对性。那就是——人均GDP数据。


一、2019年全国各省人均GDP数据


其实不止2020年,2019年之于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阶段而言,都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今年年初例行公布2019年相关经济数据时,我们的相关媒体是以一种怎样的氛围进行传播的,这里我再带大家回顾一下——

1、总量方面: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逼近100万亿元大关。

纵观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趋势,2012年突破50万亿元;2014年突破60万亿元;2016年突破70万亿元;2017年突破80万亿元;2018年,超过90万亿元大关;2019年接近100万亿元,中国经济总量再创历史新高。

2、增长方面2019年GDP比上年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四季度增长6.0%。四季度中国经济没有进一步放缓,实现企稳。

3、人均方面: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按照世界银行2015年的标准,人均GDP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1045至4125美元之间为中低等收入国家,在4126至12735美元之间为中高等收入国家,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从上述的官方口径的媒体语言来看,基本的风格,都是传达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在上述讲到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应该说是在一众经济数据中,最值得大家欣慰的一点。

但是从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我还是一贯强调,中国当下的区域间差距十分巨大,相对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之间,彼此的差距是在随时间扩大而非缩小的。所以我们在发表任何关于取得成绩的同时,一定要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

这就像是我们从小上学期间,老师在点评我们的作文的时候,一定是会在表扬我们的优点和进步的同时,指出我们的缺点和不足的。而无论只会表扬,还是只会批评的老师,显然都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

以下,我重新收集整理了关于“2019年全国各省人均GDP数据”的表格,大家一起再来看看——


在上文中的官方对于2019年度的全国人均GDP数据中,使用了一个“1万美元”的重要标准。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普通百姓而言,虽然新闻上每天都在讲中美矛盾冲突,但是美元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确是离得有些远。

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理解,我们还是率先将其换算成人民币。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整个2019年度,美元/人民币的汇率基本是在6.7~7.1之间浮动的。为了公平起见,我们不选用2019年年末的某日汇率,而是干脆选择全年的平均汇率,大约是在1美元=6.8967元人民币的水平。

按照这个换算,1万美元也就相当于68967元人民币。而相关报道中因为讲的是“超过1万美元”,所以这里我们也来个四舍五入,干脆就将这个数据设定为7万元人民币。

这样一来,我们来看看2019年度中国内地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的相关人均GDP情况:只有10个省市人均GDP超过了这一标准,其余的21个省市都还低于这一标准。

而超过这一标准的10个省级行政区中,还有两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北京和上海。从面积上来讲,无论如何在今天我们讨论的关于各省的人均GDP发展水平维度中,京沪都是应该单独来讲的。这样一来,只有8个实质上达标的省级行政区,占比全国只有四分之一。

如果你往上述表格中的末尾来看,即使在2019年,中国还有近三分之一的省份,人均GDP都还不到5万元。这其中,如果全都是区位优势欠缺的中西部省份,我们也还能够自圆其说。

但是像河北这样的东部沿海省份,还是中国三大城市群京津冀成员的河北人均GDP也仅有4.65万元左右,这显然就是整体发展阶段还远未达到一些人“幻想”中的那个发达中国的实证。


二、15个副省级市(含计划单列市)人均GDP


上文中我们简单和大家分享了一下关于2019年度中国各省人均GDP的相关情况。我们说的比较言简意赅,因为这毕竟已经是去年的数据,而且我们今天的重点,更多也是放在接下来的二三章节,关于中国主要城市的人均GDP情况。

中国地级以上行政区数量三百多个,如何选择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来和大家讨论中国城市目前所处的真实人均GDP发展阶段呢?

一些朋友会选择中国GDP总量的十强、二十强城市,另一些朋友则习惯于选择各省的省会城市。我认为这些都还不足够有代表性,如果论在政策上的优待,全国来看没有比副省级市和计划单列市更为有代表性的了(直辖市仅有4座,讨论范畴过窄)。

副省级市是中国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地级市,其行政级别正式施行于1994年2月25日,前身为计划单列市,其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行政级别为省部级副职。

计划单列市(第三次时期)是在行政建制不变的情况下,省辖市在国家计划中列入户头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这时我们来看看上表,即使是在中国政策优势十分突出的15个副省级市之中,尚且还有4座城市至今人均GDP数值尚未超过10万元人民币。而在这其中,长春、沈阳、哈尔滨三市由于现阶段数据明显距离10万元还较远,短期内也基本还看不到达标的希望。

比较值得欣慰的,其实是如果对比2019年全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万美元的均值,除哈尔滨之外的14座副省级市算是全部达标。但是,其中长春、沈阳两市也仅仅是刚刚达标。

接下来再说那些已经达标人均GDP10万元以上的11座副省级市,其中济南、成都两市距离10万元的标准都十分接近,也就是刚刚达标不久。而目前两市都还处于较快速发展期,这就意味着在GDP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人口体量也还在增长之中。分子分母一起涨,短期内二市的人均GDP数据也无法有较快速上涨。

综合来看,中国副省级市中在人均GDP数据上最具代表性的,其实是南京和杭州,也就是人均GDP在15~16万元的水平。有朋友说你怎么跳过广州和深圳了呢?这个别急,这个下面我们会单独来说。

而就按照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政策优势城市的15~16万元(2.2~2.3万美元)人均GDP标准,距离世界上的发达城市之间还有多大的差距呢?

举几个例子:美国纽约,人均GDP约11.9万美元;日本东京,人均GDP约7.5万美元;英国伦敦,人均GDP约6.7万美元;法国巴黎,人均GDP约6.2万美元;韩国首尔,人均GDP约4.7万美元。

这里,我再单独讲下为什么不使用广州深圳的人均GDP数据作为中国人均GDP的代表城市。事实上在上文中,我也已经单独将北京、上海二城给单独列出了。原因很简单,在区域经济范畴,比总量可以让北上广深等城市上,但是比人均的确不太适合。因为北上广深的实际人口,一直都是个谜。

而综合多方面资料来看(或者就从四城的实际的生活体验来看),四城的实际人口都基本不可能低于2000万。关于这点,哪怕是在此前广州深圳官方的口径中,也均表示二城实际管理人口在2200万左右。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对于低人口流动城市而言,使用常住人口概念是合理的。但是对于高人口流动城市而言,使用实际人口才更合理。

因为按照常住人口的概念,需要对应人口在所在城市生活超过6个月。但对于高人口流动的一线城市而言,永远都有体量惊人的群体停留时间不足6个月。所以并不是常住人口概念本身有问题,而是大城市应该采用的人口统计口径是实际人口才更合理。

也正是出于这一点,中国的一线城市在各类人均数据上,目前可参考性还处于较低的水准。


三、中国人均GDP10万元+的普通地市


而在常住人口和实际人口之间误差相对较小的,事实上应该说是那些普通的地级市。而这些地市的人均GDP表现,也更能够代表现阶段中国普通城市的发展水平。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一类城市属于人口少而GDP高的代表,就是所谓的资源型城市。和其他一般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的人口规模往往显著较少,但是在资源产业的拉动下GDP却相较同发展水平城市明显较高。

所以在实际上,人均GDP数据对于此类城市的实际发展水平反映并不高。因为绝大多数的资源型城市,最终往往都难逃资源与日俱减之后,城市逐渐重回凋敝的命运。而这些城市如何转型,也正是近些年来区域经济领域讨论、研究、实践的重大课题。今天我们暂且不多讲这一话题。

而高人均GDP普通地级市之中,排除了上述的资源型城市之外。则基本共同指向的,就是制造业强市。普通地级市受限于自身的历史、区位、政策等多维度因素,往往无法在第三产业方面与区域中心城市比肩,所以普遍选择走制造业强市的道路。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在资源型城市之外,人均GDP整体较高的普通地级市,基本都分布在东部的沿海省份——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省份表现最为突出。

而这其中,此前我们一直讲到的区域经济均衡性最为突出的省份江苏,共计有多达7座城市上榜:无锡、苏州、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也就是整个苏南+苏中的全部地市(南京因为副省级市的身份,被列在上文的对应表中)。

讲到这儿,我想肯定又有较真儿的朋友会说。不是说江苏发展均衡性最突出嘛,那么怎么还有5个地级市人均GDP没有超过10万元呢。没有出现的苏北5市,是不是就是像江苏人内部自嘲的那样发展“落后”呢?

2019年,苏北五市人均GDP为:徐州市8.12万元,盐城7.91万元,淮安7.86万元,连云港6.94万元,宿迁6.29万元。如果对比同期中国平均的1万美元标准,苏北五市中也仅有宿迁一市略低于此数值。而结合近几年宿迁市较快的经济增速和稳定的人口体量情况,人均GDP追上同期全国均值并不需要太久时间。

那么如果说更高的GDP总量能够带给城市普通市民更多的是更好的城市资源,更大的城市发展前景,更突出的城市基建水平的话。那么更高的人均GDP体量能够带给城市普通市民更多的则是更高的人均收入水平,更好的城市环境氛围,更优越的城市软实力表现。

回顾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的人口流向,或者说是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普遍流向的都是GDP总量更高的城市,这其中北上广深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而近几年来,所谓的新一线强市,事实上也都是此前我们讲过的GDP总量在全国十强的城市。

而时间再往后推移的话,无论是出于大城市本身日渐饱和的承载力和高强生活压力,还是人们生活日渐多样化的变化倾向。都使得上表中的一系列较发达的普通地级市,迎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今天,我们讲的还仅仅是城市人均数据之中的人均GDP一项。如果我们延伸开来,在众多的城市人均数据之中,上表中的不少普通地级市,都有极为突出的表现。

那么从这个维度来讲,我们也希望未来我们的政策制定,能够在合理的前提下更多的向这些优秀的普通地级市倾斜。过去我也一直有一个观点,就叫做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避免中低行政等级城市被政策反向负面压制。

关于这一点,事实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的部分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明显。一些原本基础并不差,区位优势也很明显的地市,因为过去十年间的强区域中心政策,有意无意间自身的发展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或许的确尚未达到“失去的几年”这个程度,但是这也足以值得我们警觉和注意。

区域经济的竞争不是商业市场上的竞争,赢家垄断式的通吃模式对于整个区域经济生态或许能有一利,但同时却有百害。但再大的企业也不过十几万的人口体量,而在中国再小的城市往往也动辄百万人口。有些错可以试,有些错的确不应该也不能去试。

在特定的时间内,先让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的带动后富是合适的。但在环境发生变化之后,思路也需要随之发生变化,要永远站在让更多百姓生活更幸福的维度想问题、搞建设、做规划。


回顾2019~2020年这两年,我个人认为山川网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不是推出了多少篇关于区域经济的相关文章,而是我们提出了以下的一些观点,并且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影响了一些读者,做出了阶段性的相对更正确的人生选择——

如果你是山川网的老朋友,你去回顾一下2019年度山川网绝大多数推文的内核,则基本都指向一件事:中国远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层面的矛盾和风险还有很多,作为年轻人一定要去杠杆、降风险、多储蓄。

而时间进入到2020年,疫情突然暴发之后,如果真的是能够在2019年严格按照我们所说的“去杠杆、降风险、多储蓄”,进行风险预防的年轻人,我想大家都是可以在无惊无险的情况下安然度过的。

而在整个2020年,我们对于年轻朋友的建议则一直是:年轻人应该进一步控制消费,全面杜绝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我甚至一度提出过,年轻人应该尽可能规避预储值式的消费模式来降低资金风险(近期长租公寓密集暴雷事件再次敲响警钟)这显然与当时一些朋友提出的“恢复经济需要大家更多消费”的观点相悖。

原因何在啊?原因很简单,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国人理性的、良性的、可持续性的消费来支持。但是,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崛起绝不需要依靠年轻人冲动的、超前的、透支未来不可持续性的消费来支撑。如果你是这么做的,那你真的不是为中国之崛起而消费,你是为资本家的腰包而消费。

纵观整个2020年,如果你比较留意观察中国的舆论势头,就会发现全国范围内对于“资本家剥削打工人”现状的抵制与声讨,呈现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势。

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媒体圈内,过去一大批长期拿着资本的钱,使出浑身解数为资本、资本家唱赞歌的无良媒体,在今年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至少,受众已经能够开始不断质疑一些媒体相关报道背后的用心,这显然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以下为广告,请根据实际需求了解】


“数据思维”大数据资料分享社群,目前已正式开通。
每日更新最新各行业大数据报告,支持报告电子版下载。可以帮助你实时、高效、精准获取各行业大数据。
对于大数据&数据报告资料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 ↓





2019全年: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广东篇 丨 山东篇 丨 安徽篇 丨 重庆篇 丨 江西篇 丨 各大区GDP对比 丨 城市三十强 丨 城市二十强 丨长江经济带 丨 各省人均收入 丨 各省GDP增速 丨 各省GDP总量 丨 各省GDP实现情况 丨 29省市GDP增速目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GDP50强城市 丨 北方十强城市 丨 中国百强医院 丨 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丨 上半年GDP20强 丨 安徽16地市 丨 上半年27省GDP 丨 上半年各省市收入 丨 成渝双城经济圈 丨 通沪铁路 丨 商合杭高铁 丨 魔幻2020 丨 新型城镇化县城 丨 儿童人口占比 丨 西部大开发20年


人文: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