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析中国各省及主要城市社消占比GDP情况&2019全年、2020上半年全国社消数据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山川网:经济学上,时常将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上篇推送之中(《解析中国各省份及主要城市外贸依存度:外贸经济主驱动的利与弊》),我们重点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各省份及主要城市各自外贸这驾“马车”的奔跑情况。


那么时间差不多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长最重要支柱,就开始从外贸创汇转向了拉动内需。而经济学上的“内需”即内部需求,一般把对外国的出口看作外需,内需自然就是相对的国内的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


投资与消费,今天我们重点来讲消费。而官方口径上,对于衡量与分析国家阶段性消费发展的最关键型数据,就是大家并不太陌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以下会简称“社消总额”或“社消零售总额”)。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而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与理解,我们今天讲述的顺序还是从整体到局部,即从国家到地方。首先讲国家整体的数据,我们会带大家分别回顾2019年全年和2020年上半年我国社消总额的数据情况。


一、2019年全年中国社消总额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72260亿元,增长9.0%。


国家统计局在解析社消总额相关数据时,一般还会进一步划分为按照经济单位所在地(城镇&乡村)、消费类型(餐饮&零售)、零售业态(超市&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以及网上零售额等类型分类,对阶段内整体数据进行解析——


经营单位所在地分,2019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332亿元,增长9.0%。其中,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704亿元,同比增长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73亿元,增长9.1%。


消费类型分,2019年餐饮收入4672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商品零售364928亿元,增长7.9%。其中,12月份餐饮收入4825亿元,同比增长9.1%;商品零售33952亿元,增长7.9%。


零售业态分,2019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6.5%、1.4%、3.2%和1.5%。


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0.9%、15.4%和19.8%。


2019年全国社消零售总额分月数据(国家统计局)


那么关于2019年全国的社消总额数据情况,有哪些点值得大家了解呢?


其一,201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实际际增长6.0%)。同期,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


由于统计口径的问题,区域经济中我们较少看到使用同期间社消总额直接与生产总值对比的情况。但是今天我们的重点就是社消数据,所以我们会直接将社消总额与同期生产总值直接对比,进而得出一个占比情况,目的在于方便大家理解全国及各地区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情况,大家知悉即可。


2019年,全国社消总额占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约为41.5%。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上篇推文中我们介绍过的2019年中国外贸相关数据,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15446亿元,外贸依存度为31.8%。从进出口总额和社消总额分别达到三十多万亿和四十多万亿的体量,我想大家会对所谓的拉动GDP三驾马车的说法,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关于2019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增速情况。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2019年全国GDP实际增速为6.1%,同期社消增速为6.0%,进出口增速为3.4%。后面我们还会讲固投,对应的年度增速为5.4%。


通过上述的数据,我想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为何早在2019年时,我就不厌其烦地去和大家讲,接下来的日子会比较难熬。因为从2019年度三驾马车的表现情况来看,2020年本身就势必会是经济增长极为艰难的一年。当然,新冠疫情是我完全预料不到的,叠加了疫情后的2020年上半年经济压力又增加了多少,此前关于上半年各省市经济数据的推文中我们已经有过不少的回顾。


其二,2019年虽然经济发展整体承压,较为艰难,但是从逐月的数据来看,完全是稳定可控的。大家看下上文中的“2019年全国社消零售总额分月数据”图表。2019年各月份的社消总额增速,整体处在7.2%~9.8%之间(名义),上下波动较小,这意味着社会消费市场整体有序,消费者消费信心平稳。但是同样到了2020年上半年,情况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其三,社消总额上的城乡差距。2019年全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1317亿元,占比85.34%,比上年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332亿元,占比14.66%,增长9.0%。


而截至2019年末,中国的整体城镇化率为60.60%。也就是从总人口规模来看,当年度城镇人口是乡村人口的1.54倍,而同期城镇人口消费能力是乡村人口的5.8倍。当然,上述数据在统计口径中有所差异,并不精准。


但饶是如此,如果对比2019年城乡人均消费数据,城市居民人均消费为农村居民2.1倍的数据(按常住地分,2019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28063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13328元)。究竟哪一个更能反映当下阶段的中国城乡发展差距,大家可以自行思考。


其四,也是相较于上述整体表现一般的年度消费相关数据中,堪称“一枝独秀”的网络消费。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


关于这一数据更延伸一些的思考,我们不妨也放在后面来讲,这里先略过。


二、2020年上半年中国社消总额数据



2020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55869亿元,下降10.9%。


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6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9345亿元,同比下降1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911亿元,下降10.9%。


消费类型分,1—6月份,商品零售157648亿元,同比下降8.7%;餐饮收入14609亿元,下降32.8%。


零售业态分,1—6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零售额同比增长3.8%,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分别下降23.6%、14.1%和14.4%。


1—6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51501亿元,同比增长7.3%,比1—5月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3481亿元,增长1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2%;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8.8%和17.3%,穿类商品下降2.9%。


2019下半年~2020上半年全国社消零售总额分月数据(国家统计局)


整体经济运行情况来看,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一季度时为同比下降6.8%)。


同期,社消总额则大幅下降达11.4%(一季度时为19.0%)。而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和固投总额则分别同比下降3.2%和3.1%(一季度时分别为同比下降6.4%和16.1%)。


对比之后,大家发现了什么?


上半年我们的GDP增速之所以能够迅速回升至同比下降1.6%。主要靠的是什么?对比一季度和上半年的增速回升数据后就可以得知,首先靠固投,其次靠消费,最后靠外贸。对比上半年外贸、固投“两驾马车”增速先后恢复到-3%区间,消费仍处于-11%的区间,差别十分明显。


那么站在固投、外贸和消费背后的都是谁呢?国家、企业和居民。当然,这个说法不是特别准确,因为三者之间是有交集的。企业也有固投,普通消费者也参与外贸,但这里我们讲的是大头。


回顾已经结束的2020年上半年,关于消费方面,大家最大的印象是什么?我个人是关于全国多座城市为了刺激居民消费出台了各种政策,其中关注度最高的就是地方政府方法消费券。


在如此堪称是颇为“强有力”的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实施后,上半年社消总额依旧呈现出同比下降11.4%。说明什么?说明上半年诸多的(第三产业)行业仍未能有效复苏。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娱乐行业(特别是电影行业)、旅游行业、住宿行业。


但与此同时,是不是还有一个潜在的因素呢?就是消费者,是不是没有那么多的钱用以消费了呢?


在上一篇推文中,我曾讲到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中国外贸依存度逐年走低,但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又迎来了一波长达十年的上涨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消费者相关数据中变化最大的,应该就是家庭及个人负债率。


要知道,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家庭储蓄率之高,或者说是负债率之低,都是世界领先的。我们的居民负债率曾经一度只有20%左右,但目前已经达到了60%左右(此数据有争议,部分机构给出的甚至为100%,这里我选取相对中性的数据)。


负债率高意味着什么?这个又是我过去最老声常谈的话题,意味着家庭及个人资金链抗风险能力的脆弱,意味着绝对不能收入中断甚至出现明显降低。由此一来,挤压消费能力就成为必然。


最后,是关于“2020上半年全国社消零售总额分月数据”这份表格数据的,从2020年1-2月份,到最近的6月份,社消总额的回升情况非常明显。


那么等到今年年末的时候,我们的社消增速究竟能够回升到怎样的程度,是否能够回归到疫情前的平均水平,这也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


三、中国各省份及主要城市社消总额占比GDP情况



上文中我们简单和大家分享了2019年全年及2020年上半年全国社消总额的变化情况。铺垫了这么多,接下来我们就要分享2019年,全国各省及代表城市的社消总额占比生产总值情况。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种对比方式在区域经济圈中并不十分常见。普通人对社消数据的关注点,基本都在绝对数值上,比如哪些省份、哪些城市绝对数值高,然后就会被网友冠以“消费大省/市”,“富裕有钱”的标签。


但是将地区社消总额占比同期生产总值的数据列出后,大面上我们能够了解中国的哪些地区,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消费来拉动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今天我们讲消费,和上一期我们讲外贸是有相同之处的。就像外贸依存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甚至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合理数据区间也不尽相同。因为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所以该数据最大的价值是内部的纵向对比,而非与外部的横向对比。


所以,为什么从今年开始,我在向大家渗透关于区域经济中生产总值之外的其他数据价值时,节奏整体放得很慢。因为和理解GDP数据时的那种简单线性思维不同,理解区域经济的其他数据时需要更复杂的网状思维。


在面对这些数据时,一定不要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还像过去看到GDP数据时那样非常简单粗暴地认为数据高就是好,低就是不好。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全面立体地去看待这些数据,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对应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时效性在这些数据中影响力十分巨大。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2019年全国各省社消总额占比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情况(由于黑龙江及贵州的对应数据缺失,我将二省列于表格末端)。



对比2019年全国整体的社消总额占比国内生产总值41.52%,我们可以发现有数据公布的内地29省份中,有12个省份高于该数值,其余17个省份低于该数值。


和此前的外贸依存度数据不同,该数据的同区间省份间的相似度整体并不高。比如高于全国均值的12个省份,既有山东、浙江这样的沿海经济大省;同时也有山西、甘肃这样的中西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省份。


如果一定要寻找其中的共同点,那么其一是绝大多数都是人口大省。比如山东、河北、湖北、浙江、湖南、四川、河南等省份,人口规模平均都在6000万及向上区间,其中山东、四川、河南人口总量更是位居中国省份第一阵营区间。


这里反映的一个关于社消总额的一个关键点是,区域人口对于消费总量的影响十分重要。不同于固投和外贸主要靠所谓的“大订单”驱动,社消总额更多需要是“小订单”的大量积累。比如餐饮消费这件事儿,一家小餐饮店客单价可能平均只有十几元到几十元,想要做好总量就需要更高的客流量。


而人口规模整体并不占优的内蒙古、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虽然数据缺失,但综合来看该省应该与辽宁、吉林情况相近),为什么也会呈现出社消总额占比生产总值较高的情况呢?很大程度上是“同行的衬托”,也就是另外两驾马车外贸和固投在上述区域整体仍旧弱势,所以反衬出了消费的作用力。同时,上述省市还基本都处于中国版图中较为靠近边疆的位置,社消的独立性更强(受电商影响度更低)。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重庆、安徽、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区的社消占比生产总值的数据整体偏低。可是众所周知,包括重庆、江苏、上海、北京等市都是消费大市大省,单独的社消总额数据在全国各省市中均较为靠前。那么会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事实上也是固投、外贸某一数据值较高,或者两数值都高的综合影响。


而从辩证的角度来讲,对于社消总额占比生产总值的数据高低,我有个一个观点是:如果该数据目前已经较高,事实上一定程度上未来对应地区进一步刺激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对就有限。而该数据目前仍较低的地区,未来则有进一步提升地区居民消费的空间。


当然,还是因省份而异,内地31省市的各自情况可谓全都不尽相同。刺激和提升消费所使用的的方式方法,也并不具备非常高的复制性。


说完了省份,我们再来具体到地市——



这一次我们由下而上来看这个表格,大家是否发现了什么问题?表格中最末尾的深圳、苏州、佛山、东莞、无锡等地市,首先毫无争议都是中国的经济强市,现阶段经济体量都在万亿区间或接近万亿。


其次,在之前我们安排推送的中国各省市外贸依存度上,上述地市的排名都十分靠前,也就是过去很长时间内,上述地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和对外贸易。由于外贸数据整体明显较高,所以原本尚属正常的社消数据,占比情况就变得有些特殊。


但是,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到到,这其中不乏个别房价异常偏高,城市居民平均负债率风险偏大,最终较大程度上挤压了城市经济规模正常对应的社消总额水平,城市经济发展驱动结构存在一定问题的个体存在。


从上述表格来看,现阶段社消总额占比生产总值数据在40%上下的地市(国内代表性地市),社会消费的健康情况整体是较高的。而社消总额占比生产总值超过50%的城市,需要注意的是各自的外贸及固投是否存在一定的短板。



在本文的最末,我想要回顾上文中我们曾提到的一个问题。在2019年全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中国各项经济数据整体承压的情况下,线上消费总额依旧持续快速上升,这样“一枝独秀”情况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疫情特殊时期又为线上消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且不要说目前中国线上消费额占比社消总额数据尚在20%区间,即使这个比值上升到50%甚至更多,他们也完全不会觉得高,因为这些企业是既得利益者。


但是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言,一面是持续快速上升的线上消费,一面是差距巨大的线下消费,这是值得忧虑的。和线下消费空间限制不同,线上消费方面,我们不管消费者来自哪里,生产者、或者说商家都是非常高度集中于江浙沪和广东两个地区的。


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具有极大的替代性,特别是在经济本身就不够发达大量省市,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如此一来,当通过规模化生产压低成本的东部沿海地区在线上不断掀起价格战时,本地的企业和商家基本难以有对抗之力。


那么既然线上消费价格既然可以压到最低,为什么还是不应该任由其草莽发展呢?这样不是对本身就经济欠发达,收入水平不高地区居民更有利吗?短期看似乎如此,长期却是未必。


消费的线上线下替代性就意味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消费者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者之间的同样线上消费,其背后的逻辑却并不相同。比如一位浙江消费者持续线上购物,其购买物品事实上和其在线下购买区别基本不大,绝大多数商品还是由浙江企业与商家提供,只是换了一种消费形式。因为本地企业商家足够强势,所以在电商时代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因为收入低就持续转向线上消费,而这些商品的提供商90%以上高度集中于江浙沪与广东区间。持续降低的线下消费,使得本地企业和商家经营日渐艰难,最终会持续造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商户无法在本地生存。而没有了企业和商户,本地居民也就无法获得工作和收入。长此循环的结果就是,只能被迫离开家乡外出谋求生存。


这样的对比,一定程度上与外贸中的顺逆差相似。从上述维度来讲,线上销售的占比情况,事实上和此前我们讲到的外贸依存度一样,应该有合理的区间,而不是任由其完全自由成长。


作为普通消费者,特别是生活在中小城市以及县城农村的消费者,多数并不会深入思考到现在正在享受到的线上低价购物,对于本地长期良性消费环境的复杂影响。


而对于中小城市以及县城农村这些地方而言,外贸行业基本不存在,固定投资也极少会看向这里。所以消费,基本上就成为保证当地经济尚能够正常发展的近乎唯一支柱。


所以对于一些社消发展高依存度的地区而言,线上消费的过快提升,是需要有所警惕的。





2019全年: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广东篇 丨 山东篇 丨 安徽篇 丨 重庆篇 丨 江西篇 丨 各大区GDP对比 丨 城市三十强 丨 城市二十强 丨长江经济带 丨 各省人均收入 丨 各省GDP增速 丨 各省GDP总量 丨 各省GDP实现情况 丨 29省市GDP增速目标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丨 上半年GDP20强 丨 安徽16地市 丨 上半年27省GDP 丨 上半年各省市收入 丨 成渝双城经济圈 丨 通沪铁路 丨 商合杭高铁 丨 魔幻2020 丨 新型城镇化县城 丨 儿童人口占比 丨 西部大开发20年 丨 一季度河北各市收入 丨 一季度各省财政收入 丨 一季度广东各市GDP 丨 贫困农民月入1073元 丨 一季度城市GDP 丨 长三角机场群 丨 一季度各省GDP 丨 一季度各省收入 丨 杭州地铁补短板 丨 疫情人口管理 丨 合肥徐州地铁建设 丨 北方人迁居长三角


人文: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