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中国GDP十强城市格局显露:长江经济带城市十占其七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山川网:光怪陆离的2020年,还剩下最后的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要彻底说声再见了。我想应该有不少已经被今年各项突发事项折腾得筋疲力尽的朋友,心里早已对新一年的到来充满期待了。

那么在上月末、本月初的时间节点中,我们已经安排了数篇关于前三季度分省经济数据的相关解读推文。而眼下,国内代表性城市,特别是头部GDP十强城市的相关经济数据,也基本都已公布完毕。

参考往年的经验和今年的行情,事实上能够在前三季度站稳十强排名的城市,极大概率上也就锁定了2020年中国十强城市的席位。毕竟中国的区域经济不是美国大选,不存那么多“跌宕起伏”的戏份。


综合各大城市的三季报来看,本年度十强城市最大的亮点有二:其一是重庆超越广州位居第四,这点在上半年报时已经引发过全网热议;其二是南京超越天津跻身前十,天津今年全年很可能退出前十行列。

而以上两点合二为一的话,就是:重庆和南京这两个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下游两大重镇的持续崛起,将进一步改变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中国区域经济的格局变化。


一、年度十强城市:中国区域经济的塔尖之争


中国的地级市数量是290多个,如果再算上地区、自治州、盟等同等地级行政区,中国的地级行政区总数目前超过330个。

在以往的区域经济相关推文中,我习惯于将地级行政区数量前10%的城市,也就是差不多年度GDP三十强城市,统称为“头部城市”,这些城市对于中国的区域经济有绝对意义上代表性作用。

而年度GDP的十强城市,则可以称之为是头部城市中的头部城市,形象来说,就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塔尖城市”,是未来有望代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竞争的“世界城市”。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每年的年度城市GDP排名推出后,大家最为关心和关注的,往往就是十强城市的增长和排名情况。

在上文中的表格资料中,需要和大家说明的一点是,目前十强城市中只有武汉市并未公布前三季度的具体GDP数值。但是综合已公布的前三季度GDP增速,然后结合此前的相关资料。虽然今年突发的疫情对武汉市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国内城市年度排名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但是十强城市的位置还是坐得稳的。

与此同时,前三季南京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01亿元,同比增长3.3%。对标同期天津市10095.43亿元的生产总值和0%的GDP增速。同样可以大概率提前确定,南京将在今年末成功杀入中国十强城市榜单。

但是有一点还存在不确定性,就是南京和武汉年度的最终排名。因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武汉市经济恢复速度很快,最终年度排名究竟是第九还是第十,目前还不能十分确定。但这一点和上面相比,已经不是特别重要的话题了。


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今年度的中国GDP十强市,你能够发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伴随着长江下游经济重镇南京市的入围,年度GDP十强城市当中,长江经济带成员城市数量已经进一步扩大至7座的规模。

从全国排名上来看,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上海,多年来毫无悬念的稳定立于中国城市塔尖的第1位;长江上游重镇重庆,今年则极大概率成为次于沪、京、深三大一线城市后的第4位。

此后,排名全国第5位的广州之外,长江经济带城市成功包揽了今年度全国GDP十强市的第6~第10的全部5个席位,依次分别为:苏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比2019年前三季度同期,广州市GDP数值为17868.99亿元,苏州市GDP数值为14000.27亿元,当时二城之间的数值差距为3868.72亿元;而2020年前三季度广州市GDP数值为17475.86亿元,苏州市GDP数值为14208亿元,两者的差距变为3267.86亿元,二城之间的距离有所拉近。事实上,这与同期广东、江苏两省经济体量差距拉近也是相辅相成的。

而从GDP增速上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广州市GDP增速为6.9%,同期苏州市GDP增速为5.43%。而2020年前三季度广州市GDP增速为1.0%,苏州市GDP增速为2.4%。从今年的形势来看,苏州市有望在本年末经济总量上进一步拉近与广州市的距离。


二、长江经济带的本质:连通南北,横贯东西


长江经济带是什么?

从区域覆盖上来看: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从官方定位上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从地图上来看,长江经济带被圈定的范围极大,如果综合众所周知的胡焕庸线的概念,整个南中国版图中除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外,全部都被涵盖进入了长江经济带。

但事实上,就像任何一个城市群都有核心区域和周边区域一样,长江经济带也不例外。如果严格考量长江干流的实际情况,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显然就是由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5省市组成的。

而通过长江支流和长江沿线城市群的合力,上游由重庆伸展至成渝城市群成功揽入川滇黔三省,中游借由长江中游城市群揽入湘赣两省,下游长三角城市群早已成熟,自然浙江势必是长江经济带的一份子。

而再综合考虑地形、交通和经济连通度等要素,现阶段的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应该包括: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7省市。而很巧的是,2020年度入围GDP十强城市的长江经济带城市数量,也正好是7座。

而在这其中,差不多正好是每个省份的中心城市都成功入围一席。唯一比较特殊的,是苏皖之间的关系。现阶段江苏以苏州、南京两座城市入围十强。而从区位实际情况来看,南京本身就是苏皖两省的实际上的多维度区域中心,所以这也是很好理解的一个事情。


早在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就已正式印发,其中明确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
“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这是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
“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我记得在之前我还曾在某论坛上看到过一些网友关于“成渝城市群是否是中国第四极”的相关讨论,前三极显然就是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了。

其实我认为这样的问题已经无须再讨论,因为从全国各城市群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早在差不多几年前,成渝城市群已经就是第四极了。只不过这种叫法是相对民间的,官方文件中自有其他的表述表述方式而已。

比如上文中我们分享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同样已经在侧面印证官方认同成渝城市群的身份和地位。长江经济带是国内目前唯一名副其实的“经济带”,关于经济带的推文此前我们已经进行过相关的介绍,目前国内除长江经济带外任何挂名“经济带”的区域成色都还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只有长江经济带已经进入了发展中期之后,正在向成熟期迈进。

而长江经济带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其上中下游三大组成城市群成渝、中游和长三角,必然同样都会按照顶层定位和设计来安排。中游的武汉,为何能在今年疫情之后,经济反弹速度逐月逐季度都能以惊人的规模开展,没有国家层面的背后支撑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长江经济带必然成功的背后深层次逻辑又是什么呢?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它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连通南北,横贯东西”的经济带。

如果我们从“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来考虑,即使是成熟如粤港澳大湾区或者京津冀城市群,能够各自实质意义上带动一亿中国人过上小康生活,其实已经十分不易。城市群的人口和动能都是有上限的,不可能源源不断流入人口,并且提供给这些人口足够的资源。

而长江经济带沿线无论从涉及的面积,还是覆盖的人口,远期来看帮助至少半数中国人实现过上小康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这里面,我想特别提到的一点就是,无论是过去我们讨论的东西部发展差异,还是现在很多人热衷于讨论的南北差异,都有且只有通过融会贯通的方式,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任何意义的地域歧视、地域攻击甚至地域排斥,都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的层面来考虑,长江经济带这样的模式显然也是更值得推崇和肯定的。比如当下大家都能够看到的曾经北方的经济核心区环渤海城市普遍发展不如预期,能够带动的整体北方人口走向小康生活的规模有限。

那么我们可以清楚发现,从北方的多个省市,包括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进入相近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距离平均都在数百公里的范围,个别省份是直接与长江经济带成员省市接壤的,十分加便于其人员货物流动。

所以,长江经济带的实际经济腹地,最保守说也达到了中国整体疆域的六成甚至七成的水平。所以,长江经济带没有不成功的理由。换而言之,黄河沿线有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江沿线则有中国繁盛的未来。


三、长江经济带的后劲:中游区域最具想象空间


从长远来看,长江经济带的下一步成长与跃进,哪个区域最具想象空间呢?

是上游的云南吗?虽然在相关的区域划分中,云南省也被划入了长江经济带,但是从云南省实际的区位和过去的经济发展定位还有区域文化等多重维度上,云南与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省市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云南的发展定位,显然应该是从东南亚的方向去思考,而不是过多考虑长江经济带。从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看,在中国经济增长全面放缓之后,东南亚是继中国之后的又一大增长极。而云南作为中国西南的国门,在与东南亚进行贸易时有绝对的先天优势。

当然,在货物流动上,货物的确可以通过长江航道运输抵达比如重庆这样的长江上游中转站后,再通过昆明中转至东南亚各国,这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云南与其说是与长江经济带进一步提升关联,进行互利互惠,谋求共同发展。倒不如说是应该和成渝城市群形成良性互动,将中国西南版块的经济共同再推上一个新台阶。


而和上游相比,长江中游的现状其实更值得大家的思考和关注。这里我所说的中游,大家可以简答理解为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内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

目前,湖北和武汉,是绝对意义上的长江中游核心区域。但是无论是武汉和长沙之间,还是武汉与南昌之间,亦或是湖北湖南间,湖北江西之间,过去的互动连通性都并不太强。这也是为什么过去长江中游城市群喊了这么久,三地之间的实际性都做却相对有限的根源所在。

一方面是武汉、长沙、南昌彼此的距离都着实太远了,从城市群的角度来说,有些跳脱出了城市群的基本概念设定。同时,长沙、南昌与武汉之间的水路联系也并非干流关系,而是支流关系,中间还隔着不少的城市作为中转。

所以,至少我个人认为,在过去每次提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就直接默认为是武汉、长沙、南昌三市之间画“三角形”的方式是有问题的。长沙、南昌都不在长江上,如何能够在短期内迅速融入长江经济圈呢。尤其是在,二市本身还是各自省份省会的前提下(主次关系很难平衡)。


合理的方式是什么呢?显然是要从湖南和江西身在长江之上的城市动脑筋。其中,湘北重镇岳阳市,赣北重镇九江市,本身的经济基础都是十分不错的,区位优势在省内也是颇为突出,但为什么近些年来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呢?

这背后,恐怕和各地区的传统执政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像过去长期以来两市之间的交界的地带往往发展最为落后,双方都不打算重点发展一样。岳阳、九江两市虽然历史底蕴、交通区位、经济基础在各自省内都有相应的实力,但是由于区位都是所在省份的边缘城市,在受关注度上其实长期都存在不足的情况。

对应省份能不能在思想更开放一步,至少在关于过去旧的所谓行政区划第一理念上更开放一步,让长江中游经济群,能够率先在“武汉—岳阳—九江”这个十分有想象空间的“鄂湘赣”金三角上做出更多的动作和规划,让相应地市居民从中获得更多的利好和希望呢?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该文章就指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对此,鄂湘赣三省值得深思。

岳阳、九江均在长江干流之上,古往今来都是商贸繁华之地,不能因为今天我们各省都要着重发展省会第一原则,就忽视省内其他基础不错的地市。事实上在很多维度上,岳阳、九江都有在各自所在省份成为区域副中心的潜力。

但是,未来何去何从,还需要各省、各市执政者的更多努力、勇气和担当。





【以下为广告,请根据实际需求了解】


“数据思维”大数据资料分享社群,目前已正式开通。
每日更新最新各行业大数据报告,支持报告电子版下载。可以帮助你实时、高效、精准获取各行业大数据。
对于大数据&数据报告资料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 ↓





2019全年: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广东篇 丨 山东篇 丨 安徽篇 丨 重庆篇 丨 江西篇 丨 各大区GDP对比 丨 城市三十强 丨 城市二十强 丨长江经济带 丨 各省人均收入 丨 各省GDP增速 丨 各省GDP总量 丨 各省GDP实现情况 丨 29省市GDP增速目标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丨 上半年GDP20强 丨 安徽16地市 丨 上半年27省GDP 丨 上半年各省市收入 丨 成渝双城经济圈 丨 通沪铁路 丨 商合杭高铁 丨 魔幻2020 丨 新型城镇化县城 丨 儿童人口占比 丨 西部大开发20年


人文: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