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3所】学习的秘密——送给孩子和家长的儿童节礼物(附极简书单)

孙海燕 天台学设 2021-06-17


一个小小孩,如果他干干净净

衣帽整齐,如果他规规矩矩

这可并非一件多好的事

如果他一开口

便是叔叔好阿姨好再见再见你好

如果他四岁就能让梨

这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小小孩,应该是满地乱滚

满街疯跑,脸和小手都脏兮兮的

还应该有点坏,有点不听话

他应该长时间玩着毫无目的的游戏

他是一只自私、可爱又残酷的小动物

他来到世上,是为了教育我们

让我们得以再一次生长

而不是朽坏下去

——海桑《一个小小孩》


本文是“天台学设”送给孩子和家长的一份极简书单。既是一份儿童节精神礼物,也是我在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不断回忆反思自己童年的学习经历,从中体会到的一些感受。



作者介绍:



在教学中玩耍,在玩耍中生活,在生活中研究,在研究中溜娃。

——孙海燕




学习的秘密

        ——送给孩子和家长的儿童节礼物(附极简书单)



在成为一个小小孩的妈妈后,我又开始过起了儿童节。奶奶问,今年过节买什么礼物呀?怎么过呀?我说,不用买礼物吧,小孩子其实每天都在过节,他们天天都那么开心。这是身为一个儿童天生具有的本领——发自内心的快乐。大人们得具有慧眼才能识别出这种快乐,同孩子一起感受微小、纯粹的快乐,别急着用大人以为的“快乐”取而代之。


诗人海桑有了女儿后,得到了一件上天给他的最好礼物。这件事儿特别公平,因为每对有孩子的父母都得到了这件最好的礼物。一个小小孩来到世界上,是给了大人一次重新生长的机会,用纯粹的眼睛观看世界,忘掉各种道理和公式,慢慢静下心来向孩子学习吧。向孩子学习和大自然、植物、小动物对话,在滑滑梯上俯冲下来发出尖叫声,把心里想表达的内容画出来……那个儿时的自己就又悄悄牵着你的大手,回家来了。


不忘记自己的童年,就能理解孩子的内心。也就不会执念于希望孩子是一个完美小孩。


《完美的小孩》

([法]米夏埃尔·埃斯科菲耶/文,〔法〕马修·莫德/图,邢培健/译)


如果想要一个完美小孩,那么家长也得是一对完美父母,不然多么不公平。《一个小小孩》中前半段的乖乖小孩,像极了法国绘本《完美的小孩》中那个在“孩子王超市”买来的爆款产品——“完美小孩”。多么供不应求,库存里只有一件了。这个完美的小孩比他的父母完美太多,完美到读者都觉得父母有点配不上他了。直到因为一次发脾气,父母带着“完美小孩”去超市“退小孩”,孩子才说出了他的心声,他怯怯的问超市的销售大叔“您能不能帮我找一对完美父母?”,销售惊愕,“完美父母?哈哈,这个想法太可笑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做完美父母是不可能的,就像完美小孩不太可爱一样,想想完美父母的样子也很无趣。不做完美的人,但可以做有趣的人,可以做有心的人。 


今天的中国家长普遍患有教育焦虑症,漫天飘荡的教育培训机构给出了让人很有安全感的承诺,“提高情商”、“拥有领导力”、“超强思维”、“外语水平领先”、“作文高手”……“定心丸”的作用是,参与课程即会拥有这些品质,反过来的思维就是不参与课程就不会拥有这些优良品质。当我在一座全是儿童培训机构的商场里路过时,看着这些广告,想想我一个班都没给孩子报,我也有点恐慌了,心跳突然加速,这么多优良品质就要和我的孩子擦肩而过了。幸好我一踏出商场的门就恢复了平常,想起了自己一直琢磨的关于学习的秘密,我的初心又回来了,见到你真好。


“学习”这件事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它的秘密就是,只要尊重自然规律,就一点都不神秘。


孩子的“学习”的自然规律是,每个孩子天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未知是人类的本能,小孩子蹲地上一小时就为了观察一群蚂蚁,这么强烈的探索精神每个孩子都有过。孩子热爱学习的心远远超过大人,他们拥有天然的学习动力,但为什么后来确实有不少孩子不爱学习、厌恶学习了呢?因为天生的动力是需要后续补充才能一直持续并增强的。后续补充学习动力的来源,一是不要干扰和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节奏,二是要源源不断的给孩子真正的爱——有充分自由同时又高质量的关注、陪伴、交流、欣赏一个小孩子,他能明确地感受到父母真的爱他,并且信任他、支持他,他必然会朝着自我实现的道路奔跑,他的内在驱动力能激发出他想成为真正的、最好的自己的全部能量。



想想很多内心千疮百孔的成年人,大家拼命证明自己有多么的优秀,难道不是想补上童年时过于匮乏的那一句句“孩子你真棒!”?还有的大人们已经对于得到这句话的弥补心生绝望,干脆什么有意义的事都不做了,因为不管做什么、不管做成什么样子,都无法感到有两双眼睛在关注自己,送来支持的力量。


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动力,不断的给这份动力补充能量,直到它内化成孩子的“内驱力”,他就可以自己遨游在学习的殿堂中,这些力量远远超过了家长以自己的身躯推动出来的“外驱力”。“内驱力”不仅强大且持久,还能自我衍生、扩大。


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当过学霸,但也从来没有厌恶过学习,在人到中年时还爆发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时,我也试图分析了自己学习路径的反常规现象。


儿时我对学习这件事十分懵懂,既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也没有预见到学习对今后人生建构的重要性。迷迷糊糊的每日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听听课,回家写写作业。学习不过如此,是像家长上班一样的属于孩子的日常工作而已。



作为中国独生子女的第一代 ,我们的父母在童年和青年时代,经历了匮乏又动荡的生活,他们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体验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有孩子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实现四化的年代,大人们都一心扑在工作上,斗志昂扬地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时的大人基本都不太操心孩子的学习。


回顾我的儿童时代,父母没有专门和我聊过学习或任何学科知识,也没有将中上等生的我和学霸同学比较,仅仅比较了一次就遭到了我的强烈不满。没有专门给我买过属于孩子的书,但我有很多来自老爸的书可以看。我翻看老爸书橱里的书时,不管我在看哪本书,他们也从未过问过。


就这样,我在没有科学引导的环境里自己瞎转。


坏处是,儿时的我不知道学习是要讲求方法的,要对一个学科构建系统性的认识。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系统,导致我长期在无目的的学习,“开窍”这个学习上的关键时刻,到大学三年级才迟迟到来,真是很惭愧。


好处是,一直处于自由学习状态,所以学习这件事没有给我造成精神压力,遇到感兴趣的科目还兴趣大增,能在自己的节奏里学习,用自己喜欢的风格学习,在有了孩子后更因为关注点的扩大,增加了很多新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动力。


人到中年的我时常自我调侃,要是小时候父母能告诉我并指导我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没准我也能成为学霸的。当然还是得怪自己不会学习。但看到今天的很多家长过多地介入到孩子的学习中,又很庆幸我那野生又自由的童年学习状态,40多岁还能热爱学习,真的是人生的幸福。



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节奏,家长过多的介入,会打乱孩子的学习节奏,破坏学习风格的形成。就好像你正在风景如画的道路中开车,享受着驾驶和旅行的乐趣,但是每过几分钟就从路边冒出来一个交警,一会儿提醒你现在只能开50码;过一会儿告诉你现在必须去加油,哪怕你的油箱还有很多油;一会儿又提醒你现在要开到100码;过一会儿又追上你,命令你必须靠边停车休息一小时……如果这趟驾驶要持续好几个小时,我相信任何一位驾驶者都会烦躁到崩溃,别说欣赏沿途美景,简直想立刻弃车而逃,能逃到一个可以自由步行的状态也感到无比幸福。


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去做事,才能体验到沉浸在过程中的深沉的快乐。爸爸妈妈们不如把这些介入的时间用来自己好好学习,当一个成年学习者,绝对会体验到小时候没来得及充分感受的学习乐趣,毕竟现在学习也没有人再会对你考试了。做一个成年学习者还可以渐渐远离成年人的烦恼、看清群体焦虑的成因,毕竟阅读和思考增长了,独立思想就渐渐形成,这才是真正的“定心丸”,自己炼制的“定心丸”。



小小孩最喜欢和父母一起做有意义又快乐的事,这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基础。如果把这些有意义的事用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来填充,岂不一举两得,其乐融融。


极简书单

网上推荐给孩子和家长的书单已经浩如烟海,我就不继续添乱了。其实父母面对过量的书单反而看花了眼,无从下手。不如做做减法,来份极简书单,一种类别的书先从一本入手,看的多了自然有了自己的选书标准,就可以形成家庭独特的阅读风格和阅读节奏,没必要什么都跟着“必读书单”走,形成自己的节奏、风格和动力,更加重要。


《给孩子的诗》


这本书“天台读书会”在2018年6月分享过,当天大家读完都很感动,找回了孩童时的那份天真情怀。孩子和诗歌是天然有连接的,他们的语言很像诗,无趣的大人不懂诗,难怪也不懂孩子。对于不识字的小小孩,家长可以朗诵给孩子听,他们的小耳朵是敏锐的,有的诗听多了,他们就能自己背出来。认识字的孩子可以和家长轮流朗读,别因为孩子认字了家长就不一起阅读了。朗诵本身既是念诗,也是身心合一的体验。我们和孩子念完几首诗之后的睡眠,都非常香甜。


《少儿哲学丛书》一套六册


法国引进的版本。我喜欢这套书,它是一件艺术品。有质感的轻型纸,富含艺术美感的插图,和谐的色彩,使得这套书不看文字内容就已经得到美的享受。对孩子的审美熏陶不仅仅来自看美术馆,挑选书籍装帧有美感的书,更容易将审美熏陶渗透在日常生活里。言归正传,这套少儿哲学书,也很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提到哲学,大人们普遍觉得这是哲学家才要考虑的问题,太过高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但哲学正是可以帮助人们看清世界、看清自己,在茫茫焦虑之海中保持独立、驶向彼岸的航船。孩子不仅天然和诗歌有连接,孩子也天然和哲学有连接,他们刨根问底的各种古怪问题,很多都是哲学命题啊。这套书的内容由很多哲学小故事组成,用叙事引出问题,从幼儿园的孩子到小学生,都能从中解读到自己的理解。每个故事结束后的“哲学小课堂”,都用开放的问题继续延伸了这个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辨能力和思考深度。睡前一起读几篇,又是非常香甜。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我得承认英语是我的短板,我没法像那些英语很好的家长那样自己指导孩子学英语。我自己都没有学好,我真得不敢胡乱教孩子。但是我可以学习到底怎样才能把英语学好的科学正确的方法啊。然后我读到了这本书,看此书时,我被震落了一地的碎渣。原来我一直用着最最错误的方法在学英语,能学好才怪呢。看完后明白了学习语言的原理和规律,我就不害怕了,敢和孩子一起从零开始学英语了。作者的文字原本是发在网上的文章,所以口语化比较严重,但是这个小问题无法掩盖它的研究性和系统性,内容相当结实,全是干货。建议英语水平不够专业的家长先自己阅读,才会知道原来监督孩子学英语的提醒居然是完全错误的。


《英语单词大书》


看完上面那本书,就知道这本书应该如何使用了,不然拿到就学,乱用一气,还是用了错误的学习方法。这本书自带音频,扫码就可以连接播放,有慢速版和正常版可供选择。插图画的非常好,色彩鲜艳而和谐,开本和纸质都很舒适。寒假里我们和孩子一起边听边看了一部分,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是老了,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紧张的学习之后,我已经睡眼惺忪,又是很香甜的一觉。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这本书的作者萨提亚,是著名的家庭关系治疗师。书名应该解读为《新版-家庭如何塑造人》,以对应70年代的老版本。关于儿童心理学和育儿书很多,阿德勒、华德福、蒙台梭利、孙瑞雪、李跃儿、尹建莉等等,知名度都很高。但是同类型的书太多也会导致选择焦虑和内容的相似与重复。不如就从萨提亚的这本书开始吧,它不是单纯的关注怎么教育孩子,而是关注整个家庭里的成员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状态,各自应该如何把自己调整成人格完整的人,从而用好家庭养育出优秀的孩子。因此这本书可以帮助家长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整天用书本去对照孩子的问题,好像自己完美无缺,就孩子身上一堆臭毛病。事实上,父母的人格完整了,孩子的“臭毛病”自然也会慢慢消失。毕竟孩子是大人的镜子嘛。


本来只是想写一份极简书单,结果一不小心啰嗦了快5000个字。感谢大家看到这里还没有退出。也感谢@霏非菲老师,因为她的一句建议,我才想起来写成这篇文章和“天台学设”的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也欢迎大家投稿分享你们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感受,就像《读库》有个《读小库》,没准哪天“天台学设”可以开辟一个“天台小学设”版块,大家一起和孩子共同成长。


祝孩子们儿童节快乐!祝爸爸妈妈们儿童节快乐!



儿童节快乐


  • 303所投稿文章


【303所】看见《看不见的城市》

【303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03所】瘾

【303所】由巴黎圣母院大火想到的

【303所】从叶灵凤与鲁迅的设计骂战讲起

【303所】“制造”与“智造”的浮沉——流动营生工具造物思想的变迁

【303所】致马先生们——中国的设计批评从未消沉

【303所】中外动画电影海报专题赏析 | 从《大闹天宫》到《大圣归来》

【303所】聊聊食堂那些事

【303所】遥远的现实 ——中国九十年代社会心理中的机器人现象

【303所】当我在逛菜市场时我在看什么

【303所】一个设计师的死

【303所】“关系美学”——未来设计的一种价值导向

【303所】尊老不爱幼——论中国儿童公共游戏空间的匮乏

【303所】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包豪斯?——《包豪斯》舞台剧的创作初衷与多维叙事(三)

【303所】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包豪斯?——《包豪斯》舞台剧的创作初衷与多维叙事(二)

【303所】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包豪斯?——《包豪斯》舞台剧的创作初衷与多维叙事

【303所】色彩艺术力 | 和丰翼的孩子们一起玩色彩!——吴丽丹

【303所】冲锋衣和SUV

【303所】哥特式的浪漫与惊悚——以电影《猩红山峰》为例

【303所】从此认识一个一个朱赢椿

【303所】邪恶的设计谱系——黄厚石

【303所】中外动画电影海报专题赏析 | 鬼才今敏

【303所】现代设计策展史研究:1888英国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首展

【303所】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白色的汽车——黄厚石

【303所】遇到杠精后的两个小时——李鑫

【303所】铠甲里的弱者——孙海燕

【303所】论包浆——黄厚石

【303所】一个设计学的故事——陈剑杰

【303所】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卡通警察?——黄厚石

【303所】投稿作品:小诗《除夕》——张炎






无论你来自哪里,哪所院校,在做什么工作,只要对与设计相关的写作感兴趣,都欢迎给我们投稿。无论你写的是论文、杂文、剧本抑或是诗歌,或仅仅只是一个小故事,都欢迎给我们投稿。就像天台读书会一样,“分享”与“共享”知识一直是我们的宗旨;也像天台剧社一样,“参与”与“展示”自我一直是我们的初衷。




稿方式:


投稿文件请发邮箱

邮箱:962223902@qq.com

或在后台留言联系管理员



注:封面及插图均来自于网络

作者:孙海燕

编辑:杨依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