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楼梦》为何又是《石头记》?

2017-11-09 扶摇教育 e读书测评

《红楼梦》作者的曹雪芹信手拈来神话女娲补天的故事,把女娲落下的一块彩石变成了宝玉,而且形象化地缩为卵石大小,让主人公贾宝玉含在口中,并发出了“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感叹。


《红楼梦》中的“石生人”神话系统独立而复杂,它贯穿了整部小说,从小说第一回的青埂顽石幻化成人的故事开始,直到最后一回青埂顽石的归山作结。这一神话系统,是曹雪芹在受到当时流行的和他读过的古籍中的“石生人”模式神话故事的影响下,借助于诗性思维方式创造出来的。


《红楼梦》的石头不是一般的石头,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补天神话属于创世神话,是我国神话所独有的,为世界其他民族所罕见,这类神话以典籍记载中的女娲补天神话为代表。女娲的神名,最早见于屈原的《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匠执之?”意思是女娲长着人的头,却有蛇的身体,她的身体又是谁做的呢?女娲的记载,见于多种典籍,她的功绩有二:一是造人,二是补天。炼五色石补天的女娲,是一位神话中的文化英雄。女娲补天所用的材料,是五色之石。原始人类想象着天阴雨不止,造成洪水泛滥,淹没了大地,人畜死亡,灾难频繁。可是他们并没有选择用其他材料去补天上这个漏水的大洞,而是选择了石头。因而他们必然赋予石头神秘的文化含义。


目前,最早记载有“石生人”神话的书籍是汉代成书的《遁甲开山图》,其中记载着禹的母亲荻“得石子如珠,爱而吞之”,感应受孕生下禹。成书于汉代而略晚的《淮南子》、南朝祖冲之著的《述异记》、清代袁枚著的《子不语·石言》都有“石生人”神话。


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开篇和结尾也有“石生人”的神话:小说从镇魔大殿的中央“石碣”被放倒开始,又以聚义堂天降“石碣”结束,又写到石碣 “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创立梁山泊理想国的农民大起义,被套上了天意的神圣光圈。这个天降石碣的故事和《红楼梦》中的“石生人”神话故事很类似:都是以石引出小说的主人公;石上刻有和小说主人公密切相关的信息;主人公的命运都是神仙的安排。


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更是一个典型的“石生人”神话故事。孙悟空是石生的,石头是母亲。 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落草时口里含着一块通灵玉,石头是儿子,而他的前身神瑛侍者和通灵宝玉(顽石)有一种象征关系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神也就是宝, 瑛即是玉,而玉其实不过是石的一种高级形态而已。但是,由于曹雪芹吸取了《庄子》悠谬之说、荒唐之言、无端之辞的气质神韵,使《红楼梦》艺术创造更具有了空灵恍惚的特征。所以,《西游记》比较严格地套用了“石生人”神话的故事模式。 而《红楼梦》由于创作时间晚,更由于受到《西游记》的影响和其本身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这一故事模式有较多的变形。


在《红楼梦》中,石头既指顽石(通灵玉),又指贾宝玉,有时也指作者自己,三者统一不可分。这块石头虽说也是一块受天地精华,有了灵性的石头,但却是“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中多余的一块,是被女娲遗弃在青埂峰下的无才石,没有用世之才,是一块不符合统治者要求的顽石。曹雪芹借用这一顽石,肯定了顽石的叛逆精神,同时也说明了封建社会的天是不可补的。


但曹雪芹以石开篇,且着重描写了这块石的来源与之后的去向,全书以石始,以石终。顽石是幻作主人公的贾宝玉,石头当然就是贾宝玉命运的起点、过程与归宿。他的前世是神瑛侍者,“瑛”即玉,也即幻化为通灵玉的顽石;他与黛玉有“木石前缘”,“石”指的也是贾宝玉,因此贾宝玉的本质是一顽石。既然是顽石,很自然地他就要反抗来自于世俗的对他进行的“玉”的改造,他憎恶世俗的禄蠹,崇拜女儿的纯洁,于是他以顽石的本性、顽石的精神与世俗进行抗争,同时保持着自己独立不群、傲岸孤介的石头本性。因此《红楼梦》是“石生人”母题“人化”的演变——作者运用“石生人”母题“人化”出贾宝玉。


《红楼梦》中的“石生人”神话系统将一种神秘色彩,艺术地表达了出来,它表现了扑朔迷离、难以言表的人物命运与内心世界。因此著名作家王蒙说:“《红楼梦》里最动人的还是石头的故事,窃以为《石头记》的名称比《红楼梦》好,《红楼梦》这个题名起得多少费了点劲,不像《石头记》那样自然朴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说不完的曹雪芹》

“揭清官之恶”的《老残游记》

《老残带你游山东》

《顾明远与佐藤学的对话:教师如何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老残游记>简介》

《重口味没营养带剧毒 您孩子的阅读是否“亚健康”? 快来对照做个“体检”》

《北师大教授石中英: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

《跟着民国大家们学语文》

《董奇:育人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

《如何阅读<老残游记>》

《迎接“部编本”教材的阅读改革》

《阅读,从课上到课下》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历史读物怎么读》

《读书就要“自己”读》

《怎样读老舍》

《大部头的图书应该怎么读》

《中学生如何读<红楼梦>》

《安徒生的价值》

《暑假读书的重要性》

《高考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

《学生应该读<儒林外史>》

民国大师们开给青年的书单

《从高中到大学,做好你的阅读准备》

《中考结束了,这个暑假应该读点什么书?》

《中学生如何读<西游记>》

《中学生如何读鲁迅》

《阅读就是要真的读》

《中考阅读重在积累》

《爱读书的孩子会获利》

《小升初时期应该读什么,怎么读?》

《学生阅读名著应阅读改写本》

《“文史哲”的难分难舍》

《如何在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

《如何实现高效阅读》

《论“烂笔头”的重要性》

《阅读与写作,语文学习的“两面”》

《阅读需要背景知识》

《学生如何阅读普希金》

《学生如何阅读现代诗》

《学生如何阅读外国名著》

《学生如何阅读古典名著》

《那些很美的中国“童话”》

《再议核心素养与阅读》

《阅读测评总结》

《e读书项目阶段报告》

《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读与思》

《我不认识这个字,怎么读懂》

《拼音与阅读》

《寓言故事,怎么读?》

《童话故事,读什么?》

《核心素养与阅读》

《国际儿童读书日,我们一起读古诗——读<赠汪伦>》

《你不需要专业导读吗?》

《课外阅读,真的要课外读》

《阅读,不仅仅是……》

《我们一起来读诗 ——读<望庐山瀑布>》

《什么是“大阅读观”》

《民间故事的内在美,需要你慢慢读》

《课外书不止是消遣》

解读非连续性文本

《红楼梦》中的美食

《"诗经"中的花与美人》

《你不知道的“月亮”》

《我们如何阅读神话故事(下)》

《我们如何阅读神话故事(上)》

《教育部为什么要推荐这些书?》

《民国的孩子都读什么书?》

《阅读的两翼:朗读与默读》

《推想:一种高效的阅读习惯》

《挑书,也是一门学问》

《小学生如何读诗歌》

《不一样的中国“风”》

2017年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分享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风” 》

《廖卉萍:我们如何读一首诗 ——形式篇》 

《廖卉萍:我们如何读一首诗 ——内容篇》

《从人物对话中能读出什么?》

《故事里的“我”和讲故事的“我”》

《阅读不仅要好,也要快》

《一本书的“外在美”》

《易进:为什么要学习“作家作品”?》

《阅读需要知背景》

《小学生如何读小说》 

边注式阅读,你知道吗? 》

《“碎片化”的读百本,不如“全面化”的读一本  》

《检测阅读结果的简易方法》 

小学阅读能力提升,从“2+2+2”开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