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宏观·张瑜团队】美国货币基金抛售潮会带垮美票据市场吗?——疫世界资产观系列六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文/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疫世界的资产观系列报告】
系列一:美股美债怎么看?20200302
系列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沙、俄油价战20200310
系列三:看不见的恐惧——美联储3.15超级组合拳后的六点思考20200318
系列四:当下海外问题的交流看法20200320
系列五:当前中资美元债投资ABC20200323
一、美国货币市场基金(MMF)发生了什么?
3月18日当周,美国货币市场基金(MMF)总资产规模升至纪录新高的3.94万亿美元,增量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型货币市场基金单周2490亿美元资金的创纪录流入。但与此同时,优先型货币市场基金单周流出854亿美元,创下2016年10月以来最大单周降幅。二、美国MMF市场和商业票据(CP)市场的基本结构
美国MMF按投向可分为政府型、优先型、免税型三种。其中优先型MMF是唯一可投向商业票据(CP)的品种,作为买家满足金融/非金融机构的短期融资需求,而机构作为回报为优先型MMF提供较国债更高的收益。政府型MMF主要投向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和回购等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因此成为流动性紧张环境下的资金“避风港”。免税型MMF主要投向市政债,资产规模与波动均较小。与优先型MMF关联密切的CP市场目前总规模约为1.15万亿美元。按发行主体可分为金融机构CP,非金融机构CP,ABCP与其他。
三、MMF抛售潮会带垮CP市场吗?
先从最清晰的线索——MMF持有CP规模入手。MMF持有CP的规模与占比2016年均已大降,此后虽有回升,但始终未回到此前水平,这主要与2016年优先型MMF的“破刚兑”监管改革有关。
继续追问,2016年从优先型MMF赎回的钱去了哪里? 2015-2017年期间MMF持有CP规模一度大降逾2000亿美元,但CP市场规模却几无波动,而2017年后两者的升幅又再度趋于一致,推测当时有部分赎回资金与其他增量资金一起进入了CP市场,并且作为长期配置资金留在了CP市场中,从而改变了CP市场的长期结构,降低了CP市场对优先型MMF的资金依赖度。
监管改革的影响远比一次性赎回更深远,近期优先型MMF的赎回过程本身就是一轮风险释放。与2008年“刚兑”被破后的恐慌式挤兑相比,MMF的系统性风险实际上已在赎回过程中被逐渐摊薄消化,而非2008年的累积爆发。
再从结构角度看,MMF持有CP的结构更为稳健。相比于担心来自MMF的抛压,CP市场更应关注信用基本面的变化。
回到市场实际看,MMF还有多少CP可“抛”?市场实际应该担心的是融资成本快速上行乃至翻倍的二级、长端非金融机构CP。我们估算如今MMF持有的非金融机构CP规模已不到350亿美元,接近“抛无可抛”,如此体量“带垮”3000亿美元非金融机构CP以及1.15万亿美元CP市场的能力存疑。
最后从政策应对看,相比2008年,本次美联储推出CPFF和MMLF两项措施的时点更早、间隔更短、覆盖范围也更广,政策环境更为友好。
四、比起金融抛售潮,CP市场更应担心基本面风险
总结上述,MMF持有CP规模与占比不及当年、CP对优先型MMF资金依赖度趋弱、优先型MMF净值化管理后系统性风险降低、持有CP结构更稳健,MMF和CP的政策支持环境也较2008年更友好,我们认为优先型MMF抛售潮“带垮”CP市场的风险有限。然而,近年来美国CP占比非金融机构公司债随后者规模攀升不断下降,CP融资成本飙升背后的信用基本面环境恶化与流动性问题仍较棘手。CP市场与其关注纯粹的金融抛售潮,不如担心疫情对广义信用基本面冲击的传导,这可能比短期金融市场的抛售更加重要。
风险提示:流动性紧张加剧,资产间相关性加强3月18日当周,美国货币市场基金(MMF)总资产规模升至纪录新高的3.94万亿美元(2009年1月曾达3.92万亿美元),主要原因来自政府型货币市场基金 (Government MMF) 单周2490亿美元资金的创纪录流入(此前最高单周流入记录为2008年9月的1760亿美元)。与此同时,优先型货币市场基金(Prime MMF)单周流出854亿美元,创下2016年10月以来最大单周降幅.
(一)美国MMF市场的基本结构
美国MMF按投向可分为政府型、优先型、免税型(Tax-Exempt MMF)三种,其中优先型MMF是唯一可投向商业票据(CP)市场的品种。作为CP市场的主要买家之一(此前持有CP市场规模约30%),优先型MMF满足了金融/非金融机构的短期融资需求,而作为回报,这些机构为优先型MMF提供了较国债更高的收益,两者间的密切联系由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CPFF(支持CP市场)与AMLF(支持持有ABCP的MMF)以及近期CPFF与MMLF的两次组合推出中就可见一般。政府型MMF主要投向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和回购等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因此成为流动性紧张大环境下资金的“避风港”。免税型MMF主要投向市政债(美国投资市政债券免税),资产规模(1290亿美元)与近期波动均较小。
(二)美国CP市场的基本结构
与优先型MMF关联密切的CP市场目前总规模约为1.15万亿美元,相比2008年高点已腰斩,按发行主体可分为金融机构CP,非金融机构CP,ABCP(资产支持CP)与其他(规模极小)。其中金融机构CP规模占比48.9%,评级均为一级 (AA)。非金融机构规模占比26.7%,评级可为一级(AA)或二级(A2/P2)。ABCP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段进行信用增进,一度曾是CP主力品种,也因此被MMF大量持有,但在2008年底层资产卷入雷曼事件、相应MMF遭遇赎回危机后遭到严厉监管、逐渐式微,目前规模占比仅为24.3%,评级均为一级(AA)。
(三)市场为何担心MMF抛售潮将“带垮”CP?
近期流动性紧张行情中,优先型MMF纷纷抛弃长端(90天及以上)与非一级、非金融机构CP,转向流动性更好的政府型MMF,导致90天期非金融机构二级CP在3月18日当周融资成本翻倍接近4%,同时政府型MMF资产规模创下纪录新高。这与2008年9月首家优先型MMF宣布因“踩雷”雷曼兄弟债务无法全额返还本金后,优先型MMF四周流出4500亿美元(此前规模为2.2万亿美元),并引发CP市场混乱的行情类似。市场普遍担心优先型MMF的二次赎回危机是否已出现,并再次联动“带垮”CP市场。
(一)最清晰的线索:MMF持有CP规模与占比2016年均已大降
长期从MMF市场获取短期融资的CP市场,会被MMF的抛售潮再次“带垮”吗?先从最清晰的线索——MMF持有CP规模入手。MMF持有CP的规模与占比2016年均已大降,此后虽有回升,但始终未回到此前水平,这主要与2016年优先型MMF的监管改革有关:2016年10月前,所有MMF固定为1美元单位净值 (NAV),保证到期全额返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也即存在“刚兑”。但自2016年10月起,对销售对象为机构的优先型MMF不再设置1美元的固定单位净值,相当于告知机构投资者应自行根据行情变化及时调整持仓。伴随“刚兑”被打破,机构优先型MMF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并出现大幅赎回,而理论上仍存“刚兑”承诺的政府型MMF不断受到追捧。
(二)继续追问:2016年赎回的钱去了哪?
2016年从优先型MMF赎回的钱去了哪里? 我们观察到2015-2017年期间MMF持有CP规模一度大降逾2000亿美元,但CP市场规模却几无波动,而2017年后两者的升幅又再度趋于一致。我们推测当时有部分赎回资金与其他增量资金一起进入了CP市场,并且作为长期配置资金留在了CP市场中,从而改变了CP市场的长期结构,降低了CP市场对优先型MMF的资金依赖度。
(三)监管改革的影响远比一次性赎回更深远
从监管改革的长期影响看,2016年对机构优先型MMF实行的净值化管理不仅集中释放了一波赎回压力,更重要的是使投资机构优先型MMF资金对其跌破净值有了预期。与2008年“刚兑信仰”被打破后的恐慌式挤兑相比,近期优先型MMF的赎回行为本身就是一轮风险释放过程,MMF对CP市场构成的系统性风险实际上已在赎回过程中被逐渐摊薄消化、而非2008年的累积爆发。
(四)MMF持有CP的结构更稳健
再从结构角度看,MMF持有CP的结构明显更为稳健。截至今年1月底,MMF持有的CP 中金融机构CP占比已由2016年的50%左右升至67%,明显高于CP市场48.9%的金融机构CP占比,同时非金融机构CP占比仅约16%,明显低于CP市场26.7%的非金融机构CP占比,由于金融机构CP评级均为一级,而非金融机构CP不全为一级,我们判断优先型MMF持有CP的结构无论纵向对比历史,还是横向对比CP市场都已更为稳健,这意味着在不考虑变现成本的前提下,抛售优先型MMF持有CP换取流动性的优先级要低于直接抛售CP市场中的平均水平资产。因此,相比于担心来自MMF的抛压,CP市场更应关注信用基本面的变化。
(五)MMF持有非金融机构CP接近“抛无可抛”
回到市场实际看,MMF还剩多少CP可“抛”?上周金融机构CP无论长短端的融资成本均在下行,证明金融机构CP市场至少目前仍足以应对来自MMF的抛压,市场实际应该担心的是融资成本快速上行乃至翻倍的二级、长端(90天及以上)非金融机构CP。按1月底优先型MMF持有CP的结构估算,如今MMF持有的非金融机构CP规模已不到350亿美元,其中更具威胁的二级、长端非金融机构CP更少,接近“抛无可抛”,以如此体量“带垮”3000亿美元非金融机构CP以及1.15万亿美元CP市场的能力存疑。
(六)MMF和CP的政策支持环境较2008年更友好
最后从政策应对看,相比于2008年在MMF赎回危机发生后(以9月16日首家优先型MMF宣布不可全额返还本金为标志)才相继推出AMLF(9月19日)与CPFF(10月8日),本次美联储推出CPFF和MMLF两项措施的时点更早、间隔更短(一周内连续推出)、覆盖范围也更广(MMLF已覆盖至市政债),MMF和CP当下的政策支持环境较2008年更为友好。
总结上述,MMF持有CP规模与占比不及当年、CP对优先型MMF资金依赖度趋弱、优先型MMF净值化管理后系统性风险降低、持有CP结构更稳健(非金融机构CP接近“抛无可抛”),MMF和CP的政策支持环境也较2008年更友好,我们认为优先型MMF抛售潮“带垮”CP市场的风险有限。然而,近年来美国CP占比非金融机构公司债随后者规模攀升不断下降,CP融资成本飙升背后的信用基本面环境恶化与流动性问题仍较棘手,CP市场与其关注纯粹的金融抛售潮。不如担心疫情对广义信用基本面冲击的传导,这可能比短期金融市场的抛售更加重要。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3月26日发布的报告《美国货币基金抛售潮会带垮美票据市场吗?——疫世界资产观系列六》。识别二维码,进入创见小程序。
【战“疫”系列】
战“疫”费钱,财政的出路在哪里?——战疫系列十一经济政策从“暂停”进入“小跑追赶”——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部署会议点评&战疫系列十二
掉进黑天鹅湖的CPI——战疫系列十三地产如何带着镣铐跳舞?——战疫系列十四美国疫情的不同声音——战疫系列十五“人”是最重要的——“稳就业”的四点看法&战疫系列十六
【数论经济系列】
M1拆分框架:一个连接经济与市场的核心指标--数论经济系列一
贸易战下的中美CPI:短长期和分项影响全拆解--数论经济系列二
于细微处见知著:五大视角全面回顾中美贸易摩擦--数论经济系列六
美国经济全景--“双时钟”视角兼论美国经济领先指数构建&数论经济系列七
降息概率何时还会再背离?--详解FedWatch和WIRP计算方法&数论经济系列八
越来越近的欧元反弹——再论欧美经济不一样的“差”&数论经济系列十
【展望·2020】
经济有近忧,金融无大险,冷春过后自然暖——基于疫情的三大评估与两大展望
中央之“念”,部委如何“回响”?——30部委2020年工作部署梳理
【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
从三因素框架看美债利率--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一
长缨缚苍龙--中资美元债年度报告和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二
2019年外资行一致预期是什么?--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三
3万亿外资青睐何处--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之四
【思想汇系列】
宏观调控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第四期&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第四期
【思想碎片系列】
券商股东面临大洗牌?--系列八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
协议签署后的后续安排有哪些?贸易摩擦缓和十问十答【汇率一本通系列】
【高频观察·每周经济观察】
降息之外的功夫:扩表前置守护名义利率空间——评美联储重启扩表
【高频观察·中资美元债周报】
外债登记管理新规落地,高收益市场收复失地--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216
一级发行平淡 二级高收益上涨--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209
避险情绪再起,投资级上涨,高收益折戟--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202
一级发行延续活跃,二级高收益维持上涨--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119
一级房地产发行开闸,二级高收益涨势延续--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112
中资美元债迎“开门红” 高收益领涨市场--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105
圣诞节平稳收官,一二级市场平淡--中资美元债周报20191229
【高频观察·全球央行双周志】
全球不确定性提高后,各国经济会何去何从?--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0期
国际机构如何评估全球经济增长?--第19期
全球迎来人口老龄化挑战--第18期
2019年央行对风险事件和财政政策如何评估?--第17期
2019年美欧日货币政策怎么走?影响如何?--第16期
金融危机的反思:我们离下一轮危机还有多远?--第15期
【高频观察·中国信贷官调查】
2018年信贷利率将加速上行--2018年1季度中西部城商行隐现资产荒--2018年2季度信贷需求趋降,利率上行减速--2018年3季度银行投贷节奏前倾,资产荒预期浓厚--2019年1季度“资产荒”从总量走向结构--2019年2季度“资产荒”边际缓解,四季度信贷向好--2019年4季度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