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陶渊明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袁行霈版◎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陶渊明

 



陶诗标志诗歌古朴风格最高成就;创新: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结合开创田园诗题材。



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一、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

二、陶集版本和作品。据梁萧统整理,编《陶渊明集》(已佚),并写序、作传;此后的陶集,如已佚北齐阳休之本、北宋宋庠本、北宋僧思悦本,及今存的一些宋代刻本:如汲古阁藏十卷本、曾集刻本。今存诗121首,赋、文、赞、述等12篇。

三、思想。

(一)儒家入世精神,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不拘守儒家经典的章句,通脱而不拘泥。赞扬孔子,又有孔子道家化的倾向。

(二)受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影响,但不沉溺于老庄和玄谈,实际、脚踏实地。

(三)偶尔也有类似佛教的词语,佛教是对人生的参悟,陶渊明参悟人生有时与佛教暗合,但他是从现实人生中寻找乐趣,不相信来世,与佛教迥异;在不惧怕死亡这一点上,与佛教虽近似,但思想底蕴不同,他是抱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的态度对待死亡。

(四)其思想既融会儒道两家,又来自个的生活实践,具有独特的视点、方式和结论;思考的结论又付诸实践身体力行。

(五)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主要结论:

1.“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其“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不肯同流合污,不为追求高官厚禄玷污自己,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体现了儒家思想;在贫富问题上,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

2.崇尚自然思想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思想是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1)“自然”一词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变化,无须外在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含真。

(2)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形影神》:“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的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

3.陶渊明思想可概括为: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看到了社会腐朽,但无力改变,只好追求自身道德完善。

四、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一、陶诗题材可分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一)田园诗。

1.田园诗和山水诗的不同。田园诗虽写农村风景,但主体是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主要写自然风景,写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陶诗严格讲只有《游斜川》是山水诗,第一次以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写出躬耕的甘苦。

2.有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如“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

3.有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陶渊明是第一位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体验的士大夫。如《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写自己穷困和农村凋敝。如《归园田居》其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二)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相近,以史实为媒介咏怀。

1.其咏怀诗有些以组诗形式写成,如《饮酒》《拟古》《杂诗》。咏史诗所咏对象偏重古代人物,如“三良”、荆轲,《咏贫士》所写的贫士;《读山海经》也可归入此类。

2.咏怀、咏史之作,继承阮籍、左思诗歌传统,又有自己特点:围绕着出仕与归隐中心,表现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

(1)其中有对自己生平的回顾,如《饮酒》其十九。

(2)有对社会的抨击,如《饮酒》其二十。

(3)不乏惋惜激愤,如《咏荆轲》。《杂诗》二可看出陶渊明的忧愤是深广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三)行役诗。都是宦游期间作品,共同的主题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后两者则是陶诗特有。失去自由的无奈之感,是这类诗的基调,如:“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四)赠答诗颇能见其对友人的敦厚之情。传为苏李赠答的诗歌以叙离情见长,曹植《赠白马王彪》以抒幽愤著名,刘桢《赠从弟》表现高洁的品格,嵇康《赠秀才入军》展示洒脱的情趣。陶渊明赠答诗的特点:以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既不火热也不冷淡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仁厚长者的形象。如:《答庞参军》是其赠答诗中最深沉的一首: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帷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五)以发挥哲理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如《形影神》《连雨独饮》《拟挽歌辞》等,可视为玄言诗,但与东晋流行的玄言诗不同,是将生活中的体验提炼到哲学的高度。

(六)魏晋人重门阀,陶诗中有写宗族关系或对儿子的训诫,如《命子》、《责子》、《赠长沙公》等。



第三节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一、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一)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感触就诉诸笔墨,无矫情也不矫饰。

(二)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蔼如之感。

(三)多用内省式话语,坦诚地记录内心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气象,不追求强烈刺激,没有浓重色彩,没有曲折结构,自然流露。

(四)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原本写出来就有感染力。宋黄彻:“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溪诗话》)

二、日常生活诗化,从普通生活中发现意义和诗味,用家常话写家常事。

三、陶诗艺术物色:

(一)情、景、事、理的浑融。

1.描写景物不追求形似,叙事不追求情节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2.陶诗重在写心,写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

3.无意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似与不似,只写胸中天地。

4.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

5.笔下事物既客观又体现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拟挽歌辞》其三(亲戚或余悲):

6.陶诗中“理”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包涵生活情趣,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格言般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其二)“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其八)言浅意深,富启示性。清潘德舆:“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养一斋诗话》)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一)陶诗描写对象往往是平常事物,如鸡犬、豆苗,一切如实说来,但警策;

(二)只用白描,朴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明白如话。但平淡中可见绮丽,如《拟古》其三(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

三、陶诗语言锤炼而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

四、艺术渊源:《诗品》:“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源出应璩不准确,应是源于汉、魏、晋诸贤,可以说源于《古诗》,又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



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一、《五柳先生传》。

(一)之前司马迁《自序》,王充《自纪》,只带有自传性质而已;阮籍《大人先生传》,虽表现志趣,但不是自传;

(二)《五柳先生传》取正史纪传体形式,不重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是陶渊明首创。此后,王绩的《五斗先生传》、白居易的《醉吟先生传》都是深受其影响的。

(三)以简洁的笔墨表达不同流俗的性格,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成为寄托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二、《归去来兮辞》。

(一)托想象之辞表现对自由的向往。

(二)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元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

三、《桃花源记》描写美好的世外仙界。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的是普通人,不是神仙,但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是通过劳动取得的。

第五节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一、被发现:陶渊明在当时不以文学创作知名,因为他平淡自然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萧统第一次发现陶诗文价值,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宋之后经苏轼、朱熹弘扬,及汤汉对其作品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士大夫的精神归宿。

三、酒、菊、“孤云”成为陶渊明的象征:“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馀晖。”(《咏贫士》其一)。

 


【往期列表】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绪论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东汉辞赋
两汉乐府诗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及西汉散文
绪论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说理散文
叙事散文
《诗经》

 绪论

中国文学史 绪论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文言文的修辞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15 怎样判断入声字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中国通史》100集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19 《荀子》18 《庄子》的艺术成就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15 《老子》14 《墨子》13 《论语》12 诸子散文概说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5 《诗经》的内容(二)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16 《四库全书》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4 《永乐大典》13 胡应麟与辨伪学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11 宋四大书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9 唐代佛经翻译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纪录片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第4集 称霸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第1集 初生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第二集 高天长河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歷史有幾種讀法“词学”源流演变考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QQ群    
古代汉语文学[1]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此群已满,请加古代汉语文学[2]QQ群:314120068)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古代汉语文学[1]:933201038QQ群二维码(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古代汉语文学[2]:314120068QQ群二维码(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以下为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