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

Armstrong 医药笔记 2021-06-08

▎Armstrong

2020年10月7日,嘉和生物正式登陆港股,至发稿时股价上涨30%,市值达到150亿港元。

2015年11月,沃森生物以2.99亿元收购嘉和生物。2018年沃森生物逐步将股权转让给高瓴资本。2020年6月,嘉和生物完成1.6亿美元B轮融资,高瓴资本再次领投。截至IPO前,高瓴资本(HHJH、HM)持股比例35.59%,上市后高瓴资本持股29.5%。

研发管线:license-in为主
嘉和生物早期研发管线以生物类似药为主,后期转型到创新药,通过License-in引进多个抗体新药和小分子新药。核心产品PD-1抗体GB226从中美冠科引进,IL-6抗体GB224从arGEN-X引进,HER2 ADC采用NewBio Therapeutics的ADC技术。
GB226采取临床差异化策略,优先开发PTCL、宫颈癌等癌种。GB226为IgG4亚型,引入S228P突变避免Fab exchange。

贝达药业引进Agenus的PD-1抗体Balstilimab和CTLA-4抗体Zalifrelimab,两药联合治疗宫颈癌总响应率ORR提高接近1倍,Agenus已经向FDA递交上市申请。
双抗技术:从Ab studio引进
嘉和生物研发管线包含三款双抗,均由Ab studio研发。嘉和生物以1700万美元与Ab studio成立项目公司Ab Therapeutics,嘉和生物持股85%。

CD3/CD20双抗GB261位共同轻链双抗,重链之间通过knob-into-hole避免同源二聚体的形成。

Ab studio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为刘跃博士。Ab studio的核心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抗体设计(CADD)和双特异性抗体/多特异性抗体。

Ab studio的双特异性抗体或三特异性抗体基于纳米抗体构建。

CD3/CD20双抗、EGFR/cMET双抗为目前较为热门的双抗组合靶点。CD3/CD20抗体国内竞争十分激烈,如再生元1.9亿美元引进再生元的REGN1979及药明生物/智康弘义等。2:1 CD3/CD20双抗也已经有多家药企跟踪布局,如药明生物/正大天晴、天广实(MBS303)等。
EGFR/cMET双抗,强生JNJ-372进展最快,国内岸迈生物和贝达生物等进展稍快。岸迈生物采用自主的FTI-Ig技术构建,贝达生物则从Merus引进,在Biclonics共同情况双抗技术平台上构建。

总结

嘉和生物内部研发以生物类似药为主,新药多从外部引进。在细分赛道上,缺少领先产品,未来的竞争压力较大。在双抗方面,嘉和生物引进Ab studio的技术,并建立项目公司,或将成为其未来创新抗体药的重要来源。

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

Armstrong我们已经建立读者实名讨论微信群,可以添加小编微信(wuwenjun7237)后进群,添加时请主动注明姓名、企业、职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