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毅:清末西藏“宣统宝藏”银币之殇
清末西藏“宣统宝藏”银币之殇
耿毅
西藏地区自清朝乾隆五十八年始,正式开造正面为汉文皇帝年号和纪年,背面为相同意思藏文的纯银薄片钱币(图1),开中国货币史上正式官造流通银币之先河。
(图1)“乾隆宝藏五十八年“一钱银币 作者藏品
其遵循《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中钱法相关规定,“逐年铸出造钱年份,用资考查” ,至嘉庆、道光朝虽因政局起伏、银价波动等因素未能逐年铸出,但尚延续旧制至道光十六年。此后随着晚清政局以及银钱比价的进一步复杂化,驻藏大臣琦善等人又昏庸懈怠,放任对藏地的造币监管,不久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很长一段时间,再未见带有皇帝年号和纪年的宝藏银币造出。
紫禁城 乐艺会资料
至光绪朝晚期,当清朝最后一任驻藏大臣联豫到任之后,详察了藏地现状,发现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已十分混乱,除了清政府令卫藏地区制造发行的各种银币外,还有商上地方铸币、民间私铸币等。更为紧迫的是大量外国英印卢比充斥川藏并溢价使用,“迨英人经营印度,所铸银钱名曰卢比(图2),流入藏地,每一卢比重仅三钱二分,市面交易,作银三钱七八分不等,番民受亏甚巨”。长此以往使得大量物资和白银变向输出国外,且英国自乾隆朝以来时有侵藏之心,地区货币的流通与我主权相关,当引起警惕。针对这种情况,联豫果断上奏建议“藏中银钱,仍宜规复旧制,派员监造也”、“英人欲侵藏地,匪伊朝夕,所铸卢比,遍行藏中,我若仍照旧式铸造银钱通用,是亦我于西藏确有主权之一证也”。
(图2)英属印度卢比银币,1893年 作者藏品
同时,他还指出为抵制英印卢比,已由成都造币厂所造的四川卢比(图3),虽然通行用于川藏,但在藏地流通过程中弊端明显,不同区域兑换比值差异很大。“四川前铸藏圆,每圆库平三钱二分,打箭炉(今康定)一带,则争用之,市价有时竟涨至三钱八九分,察木多(今昌都)内外尚肯行用。至藏中则市价太低,寻常一元,只作二钱四五分,极涨之时,从未过三钱”。 并且,这种情况已严重影响到朝廷饷银的正常调拨及兑换使用,“前藏每年额饷六万两,汇到只得五万四千两,亏累实甚”、“若发给兵丁,虽照三钱二分,兵丁已不能堪。所以历任粮员只得交番商汇兑,而不敢领藏圆也”。
对此,联豫奏请添置造币机器并建议“嗣后每年应解前藏之饷若干,靖西之饷若干,尽数仍解纹银到藏之后,由奴才派员监造。照从前式样,正面铸光绪宝藏,背后用唐古忒文字,以期利用。在公家既可免汇兑之费,且可得盈余之利”。
(图3)四川卢比银币,有领横花版 作者藏品
清政府在研究了联豫奏折内容后,虽准许其按旧制开造银元,但要求其自筹运费,接运拨付的重庆造币分厂机器。“由该大臣自行铸造,每元重库平一钱之银元,以期复旧制而顺舆情,尊主权而利行用,自当准如所奏办理”。由于经费不足,长途运输机器至藏确也困难重重,联豫道:“道途险阻,机件重大,屡经筹议,实不能拆运到藏”。如此,造新币之事只得暂作缓图。
至宣统元年,在清政府“元两之争”的背景下,西藏地方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造币尝试,在拉萨城北扎什办了一所以水为动力的机器造币厂,告别了长期依靠手工打制货币的历史。宣统二年初,联豫以铸钱造币乃国家职权,“西藏为我属地,本无造枪造币之权”,派兵查封了当地造枪造币两厂,并将此事缘由及拟将造币厂重整后继续造币的想法上奏清廷获得应允。造新币事宜终于又迎来了转机。
(图4)“宣统宝藏”一钱银币 作者藏品
联豫随即安排设计出新币图样,分为银币和铜币。银币为一钱形制,正面为“宣统宝藏”四个汉字(图4),直径约22毫米,重约3.5克,背面中央铭龙形图案,周圈环绕和汉字相同意思及面值“库平一钱”的藏文。铜币二种,藏文面值“库平一分”者(图5)直径约27毫米,重约6.3克,藏文面值“库平五厘” 者(图6)直径约21.5毫米,重约3克,其余图文式样都与银币相同。
(图5)“宣统宝藏”一分铜币(Charles Schulz 旧藏)
(图6)“宣统宝藏”五厘铜币(Charles Schulz 旧藏)
宣统二年七月初一日,联豫将铸出的新币“恭装黄匣,进呈御览”。并在奏折中陈述了流通状况与扩充建议,“臣现饬试铸银圆一种,铜圆两种,银圆重一钱,铜圆一种合银一分,一种合银五厘……商民领用,极形踊跃”。“臣拟另购外洋轻便机器……并拟增建厂屋,招募内地工匠,次第扩充”。清廷朱批著照所请,予以肯定。
在历经多年奏请商讨曲折谋划后,新币“宣统宝藏”终于诞生。其既传承续补自乾隆朝以来宝藏银钱的钱法旧制,又在此基础上革新工艺大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宣统宝藏”作为宝藏系列银币中首款机制币,与之前手工打制币有着本质不同,不仅大大提高了制币效率,使得货币的重量尺寸更趋标准化,更有助于规范流通取信于民。
紫禁城 乐艺会资料
其次,藏地历来以银币为主要流通货币,极度缺乏配套辅币,在实际交易中,除了延续物物兑换找零外,常以银币分割剪切后充当辅币使用,非但十分不便还有损于铸币主体形象,而“宣统宝藏”银币、铜币成套发行,在铸币之初已考虑解决以往这些问题,实为一次有益的优化和尝试。
再者,“宣统宝藏”币面中央有蟠龙图案,这不仅在历代宝藏系列银币中隶属首次,乃至目前所见西藏钱币品种中,亦是唯一种以龙形纹样为币面主体图案的流通货币,其龙形图腾与清季各省所造“龙洋”机制币相对应,再次彰显了清代疆土统治的皇权思想,强调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统治的权威性,可谓历经二次鸦片战争,在晚清政局动荡、经济风雨飘摇之际,所绽放出的一朵绚丽而短暂的花朵。
(图7)“宣统宝藏”二钱银币
值得一提的是,从现存实物资料来看,尚有面值为二钱的“宣统宝藏”银币(图7)直径约25毫米,重约7克,当年也曾造出并参与了流通,但在联豫向朝廷的奏折中却并未提及。 至宣统三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大清王朝的命运很快走到了终点。
“宣统宝藏”续写的宝藏币传承之路,在发行一年后即停止了铸造。其犹如昙花一现的命运,为西藏地区货币发展史留下了珍贵的实物见证,述说着一段转瞬即逝的辉煌 。随吟感怀,正是:“旧梦重温续王气,昙花一现夜深开”。
作者简介
耿毅,艺术学讲师,工艺美术师,注册高级设计师。
专注于研究和考证我国西藏地区货币艺术形态和文化渊源,热心公益,致力于藏币领域研究,积极推动和保护西藏历史文物回流。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图文由作者提供
本文曾发表于《中国收藏》钱币专刊第42期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胡坚/李宇涛:《古钱上的真武考(最新版)》(附“祥宏讲夷坚”真武几则)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