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外语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

袁长青 赖文才等 应用语言学研习 2021-03-16

转载自:语言科学微信公众号


前 言

外语院校肩负着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培养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及时分析和研究外语院校本科教学质量状况,对于促进外语院校树立质量意识,建设质量文化,推进质量革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报告对外语院校教学质量年报进行解读、分析和评估,以期了解外语院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提供改进策略。本报告选取了全国14所外语院校作为考察对象,分别是(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序,下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14所外语院校覆盖8个省(市),其中部属院校6所,地方院校8所。除特别注明外,本报告所采集的素材与数据均引自以上14所外语院校公布的《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  基本概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理性思考与周密设计,具有导向价值、标识价值和激励价值。通过对14所外语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关键字提炼,发现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到“国际化”或“国际视野”的有12所高校,提到“复合型”的有9所高校,提到“创新性”或“创新精神”和“应用型”的各有5所高校,提到“实践能力”的有3所高校。外语院校以语言类专业为主要学科,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外语院校的主要目标,同时各高校非常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挖掘交叉学科资源,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原则,发挥多语种、跨文化优势,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需求。

外语院校的服务面向与其隶属的主管部门有一定的关联。5所教育部主管的高校服务面向主要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与交流,1所外交部主管的高校主要服务于国家的外交和外事对人才的需求,8所地方高校主要立足当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大学。

(二)专业设置

外语院校专业数量存在较大差异。

外语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朝跨学科发展,只有5所院校外语类专业数占专业总数的比例在50%以上,7所院校外语类专业数量占比不到50%。 

14所外语院校共开设了100个语种。从学校属性来看,部属外语院校和地方外语院校开设的专业数量和语种数基本保持一致,无太大差异。

(三)在校学生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从学生规模来看,地方外语院校全日制在校生数明显高于部属外语院校,地方外语院校本科生人数约是部属外语院校本科生人数的两倍。

(四)本科生源情况

     地方外语院校实际录取学生数明显高于部属外语院校,地方外语院校实际录取学生数是部属外语院校实际录取学生数的两倍多。

二  师资队伍

(一)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数量

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值平均为35.14%。不同学校此两者比值相差较大,比值最大的是58.09%,最小的是18.88%。

(二)师资队伍结构

1.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7324人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289人,占17.6%;副高级职称2401人,占33.58%;中级职称2473人,占比38.58%。

2.学位结构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79人,占49.48%;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672人,占43.33%;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497人,占7.98%。未取得博士学位专任教师超50%,说明学历提升方面存在较大空间。

3.年龄结构

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专任教师占24.9%;36〜45岁专任教师占42.51%;46〜55岁专任教师占26.25%;56岁以上专任教师占5.16%。

(三)生师比

外语院校生师比集中在18左右。生师比在18以下的有6所高校,超过18的有8所高校。如按2018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外国语言文学类的生师比不高于18:1的要求,多所学校还存在差距。

(四)本科生主讲教师

外语院校中,主讲课程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从53.21%至93.56%不等,差距较大,但占70%以上的较多。可见,各高校离“新时代高教40条”要求的“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

教授主讲课程占总课程数比例最高为26.16%,最低为11.35%,这与学校教授职称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是正相关的。

三  教学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7-2018学年,在所考察的14所外语院校中,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平均为7176.53元,标准差为7480.44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支出平均620.04元,标准差为858.91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支出平均271.53元,标准差为200.14元。可见,生均教学日常运行、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和生均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三项对于不同学校差别很大。

(二)教学设施、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1.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外语院校中,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最高为2.33万元,最低为0.57万元,均达到2018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外国语言文学类不低于3000元的要求。

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外语院校中,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情况最小的为8.38平方米,最大的为25.45平方米,13所院校中只有1所未达到2018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外国语言文学类提出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般不小于9平方米的要求。

3.图书馆信息资源

外语院校中,生均纸质图书最少的为50.54册,最多的为186.44册,有66.67%的院校达到2018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外国语言文学类提出的生均图书不少于100册的要求。

四  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课程资源

地方外语院校比部属外语院校平均开设课程总门数多323门,平均开设课程总门次多2309次。整体而言,地方外语院校课程滚动开设的频率更高,以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

本科生数与课程总门数或门次之比显示课程资源学生选择度的问题。部属外语院校平均每4.3个学生享有1门课程、每1.95个学生享有1个教学班;地方外语院校平均每7.98个学生享有1门课程、每2.52个学生享有1个教学班。

(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中选取“全英双语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和“特色课程”对14所外语院校进行分析。

(三)实训实习基地

部属外语院校平均拥有实习实训基地数57.8所,地方外语院校平均拥有实习实训基地数171.6所,地方外语院校实习实训场所数量明显高于部属外语院校。

五  质量保障体系

14所外语院校在质量年报中均从保障人才培养中心的相关机制与政策、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对质量保障进行阐述,部分院校针对教育部审核评估或专业自评等工作进行了介绍。

(一)人才培养中心的相关机制与政策

各高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构建以学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统筹落实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等各项具体措施、院校两级监控的机制,出台相关系列文件,从制度上保障教学质量体系的实施,采用日常教学运行常态化监测和专项评估、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教学质量监控闭环运行系统。

14所外语院校中,有6所院校实行了“管办评”分离,成立了独立的教学质量管理部门。

(二)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措施有校领导听课、院系/职能部门领导听课、同行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生信息员、教学检查、毕业论文和课程试卷抽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

所有高校均实施了校领导听课、院系/职能部门领导听课和教学督导制度;有13所院校实行了学生评教制度;有11所院校实行了同行听课制度、毕业论文和课程试卷抽查工作;有9所院校每学期定期进行教学检查;有6所院校实行了学生信息员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仅有2所院校开展了教师评学工作。

六  本科生学习成效

(一)本科生转专业情况

2017-2018学年,外语院校中本科生转专业人数占全校本科学生总人数之比只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4.9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1.84%,其他几所大学均未达到1%,可见本科生转专业自由度还是较小。

(二)本科生辅修、双学位情况

2017-2018学年,在所考察的外语院校中,参与辅修的本科生占全校本科生比例最高为17.6%,最低为0.14%;获得双学位的本科生占全校本科生比例最高为17.31%,最低为1.91%。

(三)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2018年在所考察的外语院校中,应届本科生毕业最高为100%,最低为91.24%;应届本科生毕业率在99%以上的高校有1所,占8.33%;在98%-99%之间的高校共3所,占25.00%;在97%-98%之间的高校共3所,占25.00%;在96%-97%之间的高校共1所,占8.33%;在95%-96%之间的高校为0;在95%以下的高校共4所,占33.33%。

(四)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

在所考察的外语院校中,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最高为99.08%,最低为71.93%,高校之间的就业相关较明显。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在97%以上的高校有3所,占21.43%;在95%-97%之间的高校有4所,占28.57%;在90%-95%之间的高校有4所,占28.57%;在90%以下的有3所,占21.43%。

(五)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情况

在所考察的外语院校中,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最高为99.4%,最低为90.52%;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在99%以上的高校共1所,占7.69%;在98%-99%之间的高校共2所,占15.38%;在97%-98%之间的高校共3所,占23.08%;在96%-97%之间的高校共2所,占15.38%;在95%-96%之间的高校共1所,占7.69%;在94%-95%之间的高校共1所,占7.69%;在92%-93%之间的高校共2所,占15.38%;在90%-91%之间的高校共1所,占7.69%。

(六)学生学习满意度

总体来看,外语院校学生学校的教学满意度较高。

七  特色发展

2018年,全国外语院校坚持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办学之路,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进步为己任,充分发挥外语院校独具的语言服务和功能优势,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增设特色语种

2018年,外语院校积极回应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有计划地增设非通用语种专业,朝着实现战略性、关键性语种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目标迈进。

(二)强化“外语+”教学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2018年,外语院校利用自身多语种专业和国际化办学的优势,继续强化“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外语+外语”的人才培养特色,实现外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成果丰硕。

(三)改革公共外语教学,造就国际组织人才

为解决中国在大型国际组织中人才储备不足、占比偏少的这一突出问题,2018年9月教育部确定了20所试点高校,要求以5年为周期,实施面向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第二、第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一精多会”(精一门外语、会多门外语)、“一专多能”(懂专业,能多语种沟通写作)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专门人才,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国际组织人才提供支撑。列入试点的外语院校迅速制定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方案,陆续推出相应的举措。

(四)注重语言实践,强化志愿服务

2018年,外语院校充分发挥语言学科优势,拓展海外实习基地和志愿服务,主动承办各种国际会议和国际赛事,扩展学生国际视野,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和跨文化交际的机会。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专业认证,构建联合培养人才体系

2018年,外语院校发挥对外交流传统优势,积极寻求与国境外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学校与国境外高等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构建本土化与国际化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国际专业认证,提升学校国际化教育质量。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资源共建共享

2018年,外语院校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借鉴国内外高校慕课等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方向和新趋势,深度发掘深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在线开放课程,优质、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学校在掌握语言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借助语言信息技术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灵活便捷的语言服务。

八  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1.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建成

尽管教育部已于2018年启动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但整体而言,外语院校所占的比重不高,启动较慢,计划与机制不完善。尤其在培养方案设计、成本投入标准、教学运行、指导培训等方面,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案。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外语院校教学质量保障方面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部分外语院校对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缺乏系统的顶层制度设计,尚未设置独立的教学质量保障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短缺,缺乏以数据为支撑的研究成果,未能建立起具有学校特色的内部质量保障闭环体系;教学评估与监控的常态化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针对不同专业具体的教学评估标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对固定的、专业化的校、院两级教师教学督导队伍还需加强。

3.教学方法改革效果不够凸显

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熟练程度不够,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引导不够,师生互动性较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需要改进。

4.部分专业师资配备不足

目前外语院校师资队伍方面存在部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偏少问题。特别是新办非通用语种专业,这些专业师资队伍存在学历水平低、高级职称教师少、学缘结构单一等问题。

5.课程资源建设有待加强

在“外语+”与“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背景下,外语院校的教师、课程、教室等教学资源不足,难于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适应个性化选择的丰富教学资源。

(二)对策

1.加快推进和完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

面对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以及中国对有关国际组织的贡献不相匹配的这一现状,外语院校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与专业优势,加快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完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制定成本投入标准,建立“精英化"的教学体系和培养计划,开展有关国际组织人才的理论研究,拓展与国际组织的联系途径,建立国际化的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基地。同时,加强国际非政府组织人才的培养,通过培养为跨国企业、非政府组织工作和服务的人才,参与国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扩展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通道。

2.完善教学保障与评价体系

完善助推教学改革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将教学改革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各教学单位全面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多元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进一步落实教学评估与监控的常态化工作。

3.综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把“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理念落地实处,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注重对课堂教学中“学”的效果评价,将信息化建设和教学课堂深度融合。

4.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引进急需师资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专业教师,加大对师资队伍的扶植力度,提高新建专业师资队伍学历层次,优化师资队伍学缘结构,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师资交融,强化教师海外培养,提升师资的跨文化沟通、开设双语课程、全英课程能力,大力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

5.对课程资源实行提质增量

针对课程资源开出不足的问题,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对新开课程加大资助力度,兄弟院校之间实行课程或师资的资源共享,引进优质慕课。

针对部分课程质量不高的问题,可借助“金课”计划,打造一批优质课程,淘汰部分“水课”;更重要的是学校应当建立课程质量持续提高的机制。


以上文章摘自《高等教育蓝皮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19)》第52页-8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月。

本文来源:广外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相关文献延伸阅读(爱书人指南)

敬告:本公号友情分享书讯或提供索引书目链接,

以方便爱书人前往第三方平台自行选购。




语言学图书精选推荐



推荐阅读:
会讯 | 第二届中国外语教育高峰会议(二号通知)
第五届中国语用学专题论坛会议通知
会讯 | 第二届全国老年语言学讲习班暨学术论坛日程公布!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发布会隆重举行(含视频回放)
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
向明友:顺应新形势,推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课程设置评注
赵雯 王海啸:新时代大学英语语言能力的建构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专家解读
文秋芳教授:中国外语教学70年,未来道路究竟向何方?
会讯 | 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2020年会
博后招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招收博士后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职工招聘与人才引进公告(2021版)
重磅 | 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出炉(中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重磅!USNews 2021年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公布
书讯 | 利奇《语用学原则》中译本出版
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外国语言文学
新文科背景下语料库应用研究高端论坛(2号通知)
文秋芳教授早年专访: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 21世纪英文报
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
心灵与认知文库 · 原典系列 |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语》2020年第5期
会讯 | 第三届(功能)语言学融合、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暨第17届英汉语篇分析研讨会
会议征稿 | 面向教育应用的自然语言处理研讨会
陈力:西方现代教学理论真的反对语法教学吗?
会讯丨“2020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会议通知
教育部:大幅增加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全球语种谱系图,看看机器翻译需要跨越的大山
接触理论:生成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荐书 | 徐烈炯著《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
会讯 | 第四届“全国学科英语研究学术讨论会”通知
会讯 | 第六届“全国话语研究高层论坛”征文通知
合辑 | 双语版《美丽中国》( Amazing China ):1-58集(全)
文科生可以学会的Python——雷蕾《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
收藏!76种学术研究必备科研工具
麦蒂森论翻译 |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语言趣谈 | 为什么感觉你的翻译不是说“人话”
干货 | 哲学社科领域有哪些出版项目可以申报?赶快收藏!
冯志伟教授谈计算语言学 | 中国社会科学网访谈
冯志伟:自然语言计算机形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胡壮麟教授专访:路漫漫 吾将上下而求索
荐书 |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图书书单
重磅 | 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语言学经典文丛”
视频 | 听胡壮麟教授讲《语言学教程》那些事儿
中国访谈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
戴炜栋 胡壮麟 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
戴炜华  吴国玢:论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
大师课程 | 乔姆斯基等:语言,思维和大脑
沈家煊:比异求同 融会中西 |《共和国学人》系列专题片
李葆嘉 | 索绪尔符号任意性的来源:兼及荀子约定俗成的原意
王缉思:浅谈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科基础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历史、现实与未来——陈晓晨研究员访谈
会讯︱全国外语类院校首届“一带一路”多语种外语教育高端论坛(10月29-30日)
程琪龙:语言研究的超学科意识 |《外国语》2020(2)
语用翻译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出路
胡壮麟先生讲《认知隐喻学》的前世今生
申丹 | 西方文论关键词:隐性进程 |《外国文学》2019(1)
视频 | TED Ed:语言进化编年史
陆小飞、刘颖颖: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程式语研究与教学应用
语言学年报 | 2020下半年语言学学术会议集锦
2020年7月-12月语言文学类学术会议集锦
李建波 李霄垅 | 外国文学和国别与区域的交叉研究:国情研究专家的视角
陈坚林:试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上的体现与应用
书讯 | 2019年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全年书单
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特别推荐 | 语料库与语言对比研究
荐书 |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
外语教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语言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国家形象研究”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蔡基刚:学术英语? 通用英语? 对学术英语再认识
高雪松 : "人文 vs. 工具" 也许是过去四十年外语教育大辩论中的伪命题
中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对照
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分享英语学习方法
乔姆斯基:三个讲座,国内少见
Lakoff《不要想大象!》| 重建框架,就是变革社会
视频 | Metaphors We Live By 内容导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梁茂成 |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重磅资源 | 外语教学论文写作与发表(免费下载论文写作资料大礼包)
LingPress | 语言学中外文重要期刊目录一站式阅览
所以,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微课堂

扫码关注,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1.79万语言文学、国别区域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我们,交流分享,共同学习!

一个,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