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是诗人、文化人类学家,她是投身难民支援项目的志愿者

露西娅•库珀蒂诺 百科诗派 2020-01-27


露西娅·库珀蒂诺(LUCIA CUPERTINO)

1986年出生于意大利滨海波利尼亚诺。文化人类学家、意大利、西班牙语多语诗人、翻译家。现居哥伦比亚,进行本土传统农业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生活范式相结合的实验。2010年主持关于阿根廷查科省维奇人的田野调查 (与博洛尼亚大学合作项目)。作为特邀诗人、诗评家及翻译家与意大利文学刊物《Nuovi Argomenti》、《Filid’aquilone》和《Iris di Kolibris》长期合作。创建杂志《梦想机器》(LaMacchina Sognante) 并任主编,聚焦拉丁美洲原住民生活状态、本土植物种类、农业与移民等问题。第一部书是《塔斯曼海》(博洛尼亚Collana Isola出版社,2014) ,由保罗·卡塔诺绘制插画, 诗作散见《179位当代诗人年鉴》 (罗马Pagine出版社,2013年)、《Fili d’aquilone》、《Sagarana》 、《诗与诗人》、《梦想机器》等。西班牙语诗作散见《La otra》、《Círculo de poesía》及《Vallejo&Co》等。主编《阿约基纳帕43位诗人作品》(Arcoiris出版社,2016年),包括土著语言及墨西哥与拉丁美洲诗人以西班牙语创作的诗歌。 她的第一部诗全集《我的房子没有屋顶》 于2016年由圣何塞诗歌之家出版社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双语出版。最近一部出版物是《露西娅·库珀蒂诺诗五首》(折纸书)(墨西哥城Losablucionistas出版社,2017年)。目前正在专注于短篇小说创作,部分见《梦想机器》。



 

 

历史流回血管:

1968年,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1]

农奴们的面孔

非洲国家独立

伯罗奔尼撒战争

 

广袤的历史间

我听到如此多声音

在肌肤下低语

然后又向血肉进发

竭力拓开局面,挤压着

你的手腕和动脉

咬啮颈动脉

故事顿时喷涌

 

但这些将如何被重述?

我该在流经的每个晴天

如何扮演我的角色

告诉我 亲爱的朋友们

亲爱的植物与石头们

整个宇宙间

看不见的生灵

我真的不知道

 

但番红花

出现在幼儿园里

在每个街区

苍白的房舍

在浓雾缭绕海港那些

无法呼吸的长椅上

每个女人,每个男人

掌间都捧着新开的番红花

如果明天诞生新的一朵

世界会变得更加人性

在它自己脚下

 

[1]“番红花”是希望之花,象征着废墟之上的重建。本诗中提到发生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事件: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的征服之路、19、20世纪非洲独立之路、以及古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404年),意图通过重构庞大而错综的历史体系,寻找到一种人文(含有某种乌托邦元素)的和平生活方式。

[2] 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Pedro de Alvarado y Contreras),西班牙殖民征服者。生于巴达霍斯。1510年赴圣多明各。次年随贝拉斯克斯征服古巴,并获得一块土地。1518年2月被派往尤卡坦半岛探险。翌年随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当科尔特斯前往阻击纳瓦埃斯时,由他驻守特诺奇蒂特兰城(今墨西哥城)。1520年6月30日被阿兹特克人逐出该城。科尔特斯征服阿兹特克人后,任特诺奇蒂特兰市长。1523年受科尔特斯派遣率远征队征服危地马拉的基切人和卡克奇克尔人。次年7月25日建圣地亚哥城(后易名危地马拉)。1527年返回西班牙。1530年任危地马拉总督。1534年拟率领一支舰队征服他认为不属皮萨罗所有的厄瓜多尔的基多。据说在遇到皮萨罗手下阿尔马格罗军队时,因获得皮萨罗的大量黄金,于翌年将军队撤返危地马拉。1537年回西班牙。1540年被派往墨西哥镇压在哈利斯科发生的反抗。翌年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附近坠马身亡。

 

选自《眼球震颤》(Sussulti oculari)(2012)


(殷晓媛 译) 


From Sussulti oculari, 2012

(Tremors of the Eye)

 

 

CROCUS 

 

Flow back into the veins, History:

’68, Pedro Alvarado,

the face of  serfs,

the Independence of African states,

the Peloponnesian Wars.

 

To hear so many voices

of this ample History

whispering under your skin

and then turn into flesh

chomping at the bit and pressing

along your wrists and arteries,

engorging your carotid

gushing with stories.

 

But how can all this be told anew?

How can I act in every clear

day I run through?

How, dear friends,

my dear plants, stones

and invisible beings

of the entire cosmos

I certainly don’t know.

 

And yet the crocus

appears in the kindergartens,

in every block

of colorless tenements

on the breathless benches 

of foggy harbors.

For each woman, each man

a new crocus between the palms

and if tomorrow another were born

the world would be more humane

at the feet of itself.

 


 

在堡垒之中,通路封闭

但又视野开阔

这里戒备森严

警卫、带刺铁丝网和墙

但奥兰多[1]对它们

视若无睹

他在里面快乐地漫游

来去自如

身未动,心已远

 

一个宇宙在堡垒中呼吸

带各色露天集市的广场

带秋千、滑梯和百年老树的公园

喷泉和19世纪风格的剧院

地铁快车

音乐会与日落时的狂欢

橱窗里新烤的布朗尼饼干

壁立无缺的一排排房子

一切唇齿相依、井然有序

 

在堡垒中电台

播放着遥远地域的新闻

你躺在掩体中

仿佛身在兰佩杜萨岛[2]

时常与异教徒狭路相逢

奥兰多关小了音量

他还有正在赶稿的文章

截止日期迫在眉睫

几乎无法赶上

没有时间浪费在亦真亦幻现实边缘

新闻的溪流间

他甚至画了一张日程表

打算密切关注

 

一个犹豫的声音宣布

巴黎的摩尔人发起了多起攻击

这让奥兰多感觉

离自己如此近

但它就像闪电

一转眼就从天空消失了

思想不会像云层堆积

更不会化作大雨

 

奔向堡垒吧,阿斯托尔福[3]!

用你的疗法拯救和治愈

那些跟随小径前进的人吧

给那些明澈、严肃的心灵

增添了一掬智慧


[1] 圣骑士(Paladin)又或叫圣战士、圣武士、圣堂武士等,指当年跟随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东征西讨的十二位战士,为短暂而辉煌的查理曼帝国的创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最伟大的骑士罗兰德(Roland,意大利版),或称奥兰度(Orlando,法国版),是查理曼大帝的远亲。在攻打盘踞于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时,罗兰德惨败,死于乱军之中。本文中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卢多维科·阿里奥斯托(Ludovico Ariosto)的中世纪传奇叙事诗《疯狂的奥兰多》。1516年首版,承接马泰奥·马里亚·博亚尔多(Matteo Maria Boiardo)未完成的长诗《热恋的罗兰》而来。《热恋的罗兰》它主要叙述罗兰等英雄和绝代美人安杰丽嘉的爱情以及其他爱情和冒险故事,把英雄史诗中的忠君爱国、誓死保卫基督教的英雄罗兰等塑造成多情的骑士,完成部分在他死后的1495年出版。《疯狂的奥兰多》以查理大帝与撒拉逊人的战争为背景,写查理大帝的骑士罗兰对卡泰伊公主安杰丽嘉的爱情和鲁杰罗与勃拉达曼蒂的恋爱,把其他骑士的爱情、冒险经历和上百名人物(国王、僧侣、妖魔、仙女等)的故事巧妙地编织起来,把叙事和抒情、悲剧和喜剧的因素融为一体。在历史背景和人物设定上,沿袭了11世纪英雄史诗“武功歌”的代表作品《罗兰之歌》,故事起源于中世纪后期,在16、17世纪一直脍炙人口。

[2] (作者注)在本诗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在两个平行时空中扮演“奥兰多”的角色:一个是史诗中的查理大帝圣骑士时代,基督教、穆斯林和折中主义者的战争,另一个是当代欧洲原住民和定居欧洲穆斯林群体的冲突,以及种族歧视和文化整合问题。但对此并没有理由去惧怕。《疯狂的奥兰多》情节发生在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查理大帝与非洲撒拉逊人之间的战争时期,阿格拉曼为报杀父之仇(其父为特拉亚诺)大举进犯欧洲,同盟包括西班牙国王马尔西利奥,以及满嘴大话的罗多蒙特,将查理曼大帝围困在巴黎。同时,奥兰多,查理曼麾下最负盛名的圣骑士,被公主安杰莉卡所引诱的奥兰多,放弃了自己的职责而去追求异教徒安杰莉卡。在故事一开始,安杰莉卡从巴伐利亚公爵的城堡中逃出,奥兰多则去追逐她。两人多次狭路相逢,直到安杰莉卡救了一名摩尔人士兵麦多罗,并与之恋爱私奔。当知道安杰莉卡带着麦多罗回到契丹故国然后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之后,奥兰多发疯了。他为追求安杰莉卡花费了无数心血,使出了一个骑士所能想出的最高雅与最有力的招数,然而如今一切都成为泡影。阿斯托尔福为了取回奥兰多因失恋而丧失的理性,阿斯托尔福到埃塞俄比亚找到神兽骏鹰,后来乘着希伯来先知以利亚的火焰车来到了月球(月亮有着地上丢失的所有事物)。然后他成功地取回奥兰多和自己的理性凯旋而归。奥兰多嗅到装着他理智的瓶子后恢复正常,也不再对安杰莉卡着迷。按诗里说,爱是一种疯病。奥兰多来到兰佩杜萨岛与布拉达曼特、奥利弗等并肩作战,决斗罗多蒙特、最终杀死了阿格拉曼 。

[3] 阿斯托尔福:阿斯托尔福(英语:Astolfo,亦作Astolpho),查理曼手下的圣骑士之一,于加洛林故事集(英语:Matter of France)中出场。他是英格兰国王奥托(或指奥法)之子,亦为罗兰和里纳尔多之表亲。其名于法兰克史诗《武功歌》中首次出现,而其外貌相关描写最早出现于14世纪早期的史诗La Prise de Pampelune中。而后,不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中的浪漫史诗将其作为主角,如卢伊吉·普尔奇(英语:Luigi Pulci)(Luigi Pulci)的《莫尔甘特(英语:Morgante)》(Morgante)、马泰奥·马里亚·博亚尔多的《热恋的罗兰(英语:Orlando Innamorato)》(Orlando Innamorato)以及阿里奥斯托的《疯狂奥兰多》。


(殷晓媛 译) 

 

INSIDE THE FORTRESS

 

Inside the fortress, access 

is closed but wide open,

in its defense are 

guards barbed wire walls

but Orlando perceives

neither guards nor barbed wire nor walls,

he happily roams inside

he can leave whenever he wants

without ever really being able to do so.

 

Inside the fortress breathes a cosmos

of squares with colorful outdoor markets

parks with swings and slides and century old trees

fountains and nineteen century style theaters

fast rides in the subway

concerts and festivals at sunset

new brookies in the shop windows

homes all in line and without cracks

everything is intimately in order.

 

Inside the fortress the radio

tells of events happening faraway

from the shell where you lay

like for example the usual encounters

with infidels in Lampedusa.

Orlando lowers the volume

he has a paper to turn in

the deadline is fast approaching

he has barely enough time

can’t waste it in rivulets

of news on the margins of reality

he has even drawn a schedule

and wants to keep an eye on it.

 

A halting voice announces 

multiple attacks by the Moors in Paris,

something shakes Orlando

so close so close

but like lightning

it disappears from the sky

thought doesn’t thicken

nor does it turn into rain.

 

Run to  the fortress, Astolfo!

Rescue and heal with your remedy

those who have followed the beaten path 

add a handful of wisdom

to those lucid, austere minds.

 

 

 

狄奥尼索斯·阿瓦尼塔基斯[1]

我们应当铭记的名字

虽然并未镌刻于石碑

或出现在文章中

并非鱼龙混杂

沽名钓誉的真假英雄

……就像我所说,我们应当铭记

而非纪念……

但如今,铭记在

心灵的百叶窗间和良知里

也是不够的

并不足以安抚正义的饥饿

 

需要一个具体行为:

分享面包,打破漠然

每个早晨,他开着大篷车

来往于科斯岛[2]弱不禁风的帐篷之间

它们盛满海的气息

以及来自陌生大地的盐

 

你也曾被称为“移民”

当年是怎样的饥饿将你推向澳大利亚

如今你却早已抛诸脑后

 

洗脑、政治家演讲

气球总有炸裂的时候

你认识那个人,那些给他人乱贴标签之人

离人群越来越远了

保留人文关怀

并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

你已经习惯,为建造而拆卸

为消弭而创设

然后

走回到人群

似乎一切只是寻常而已

 

[1] 作者在科斯岛做帮助难民志愿者时结识了狄奥尼索斯·阿瓦尼塔基斯。狄奥尼索斯当时77岁,是一位希腊面包师,在难民危机告急时烤制了200斤面包,分发给科斯岛上饥肠辘辘的难民们。他获得“民间社会奖”( CivilSociety Prize)(由EESC颁发,奖掖对于对移民进行友好帮助的最杰出标杆。狄奥尼索斯1957年移民到希腊,最初在面包房打工,1970年与妻子搬到科斯岛,在难民危机中不遗余力地帮助了难民和移民儿童。

[2] 科斯岛(Kos)希腊岛屿。位于爱琴海东南,是多德卡尼索斯群岛中的第二大岛(次于罗得岛)。面积288平方公里。主要城市科斯市在北岸,。最高峰迪卡伊沃斯山海拔846米。南部为起伏的石灰岩山地,北部沿海为肥沃低地,有普里翁山泉水灌溉。产葡萄、无花果、油橄榄、玉米、甜瓜、烟草等,均有出口。

 

 (殷晓媛 译) 

DIONYSIS ARVANITAKIS

 

Dionysis Arvanitakis[1]

this is a name we should remember

not carved on a stone placard

not in an article

not like the pile of false heroes

intent on action to become famous

… just like I said  a name we should remember

and not celebrate…

But not even remembering 

between the shutters of the heart

and conscience suffices today 

it does not satisfy justice’s hunger.

 

It takes  a concrete act:

to break bread and apathy

every morning with his van

between the frail tents of Kos

where the sea air gets caught  

as well as the salt from faraway lands.

 

You too were called an immigrant

when hunger pushed you to Australia

and how could you forget now?

 

Brainwashing and political speeches

deflate like balloons,

you know that man, the labeler

draws farther away from people. 

You know how little it takes

to stay human,

you have taken to undoing in order to do

and then to doing in order to undo

and later to walking

next to the others

like nothing out of the ordinary.

 

选自《我的房子没有屋顶》(Non ha tetto la mia casa / No tiene techo mi casa)(2016)

 


本作品由作者独家授权、殷晓媛首译,未经本公众号书面同意,原文/译文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形式使用。作者及译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左起:露西娅(作者)、殷晓媛、丹尼尔

2018年11月29日摄于八达岭长城


译者简介:

殷晓媛:“百科诗派”创始人、智库型长诗作者、“泛性别主义”写作首倡者、中、日、英、法、德多语言写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代表作有11000行长诗“前沿三部曲”、六万行结构主义长诗“风能玫瑰”等。出版有第四部个人诗集:《印象之内,物象之外》、《它们曾从卓尔金历中掠过》、《前沿三部曲》、《播云剂》(百科诗派创派10周年年鉴系列)及多部译著,最近一部为2018年8月纽约New Feral出版社出版的《成为一条河流》(Bill Wolak著),著作被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爱尔兰、新西兰等国一百余家国家图书馆、世界顶级名校图书馆和大使馆大规模收藏。主持“2018人工智能纸魔方”(六国语版)视觉设计+行为艺术项目,所发起“百科之友主题跨界创作工坊”创作出各类综合文本、摄影、绘画、装置、音乐、对联、朗诵、书法作品一百二十余件。曾授权其独家翻译诗歌的包括美国、瑞典、爱尔兰、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阿根廷、印度、日本、古巴、洪都拉斯、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的50余位国际诗人。2018年独自游历全国名山大川,包括全程徒步登顶泰山。俄罗斯国家图书馆采编部部长T.V.彼得鲁先科将百科诗派著作誉为“横贯当代中国诗坛的百科诗学主义之强流”,多米尼加国家图书馆馆藏发展部部长Glennys Reyes Tapia则称之为“博大文化代表、书志编纂研究瑰宝”。



殷晓媛“独家授权译介”系列:

牛津大学教授:非能以铅笔驱遣山脉者,怎配称建筑大师?

流着澳洲拓荒者的血液,这位前女演员曾深入边境古城,写的诗美哭了

一个迷恋“广义相对论”的但丁研究学者

Ta供职省高级法院,担任多个电影节评委,诗还写得比你好!

格伦·菲利普斯 ▍“茴香豆”,或《希望是满月》

费德里科 ▍逝者将被安顿在等待的烈焰之中

加布里埃尔·查维兹·卡萨佐拉 ▍当一条螺旋线证实着美的流逝

丹尼尔•卡拉布雷斯:《燃气管道》 ▍“我们只差一个抽着烟走进来的陌生人”

澳大利亚植物学家诗人:泰国集市上那些“骇人听闻”的食物

【哥伦比亚】费德里科·迪亚兹-格拉纳多斯 ▍在我坟墓里放上一件救生衣吧

【阿根廷】金刚鹦鹉的假面 contra 康定斯基的长裙

反战之诗:雷斯角满潮时分 ▍查尔斯•伯恩斯坦

美国桂冠诗人丽塔•达夫 ▍《贝多芬召来他的誊录员》

毕业于哈佛哲学系的他,写出了APP大数据版《太阳照常升起》

一位美国博物学家的万物之殇[上]

一位美国博物学家的万物之殇[下]

北美哥特组诗

赫尔曼•比弗斯 □ 黑皮肤并不是未来主流色

最初的光 □ 莎拉•科比特 

斯坦福教授伊梵•博兰 □ 她为灾难深重的爱尔兰眼含热泪

一位拉丁裔国际诗人的锦城情结

伊丽莎白•梅茨格 □ 饿死那群野马(外四首) 

传奇“斜杠艺术家”Eileen Myles的朋克之诗

那总萦绕在侧的并非悲伤(外一首) [美] 菲利普•洛佩特

你必须知晓与芬芳、晨露、雨滴、雪花对应的代码 ▍[印度]迪利普·嘉韦利诗四首 

从“陌域守望者”到“雅典卫城唇彩”

宛如雪花被风吹入锁孔(外四首) [美] 比尔•沃拉克

一位75岁诗人的粒子物理深空视场 □ 创世纪 [印度]迪利普·嘉韦利

像一张CD(外三首) [日本]星野真辉 

与曾孙语:奈米西斯福音书 [印度]迪利普·嘉韦利

王鹫(外一首) [英]帕斯卡尔•葩蒂

 [古巴]亚瑟夫•阿南达•卡尔德隆《金属之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