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保尔"说到法捷耶夫

丁磐石 三家村 2024-04-09

  点击“三家村" 关注我们


从"保尔"说到法捷耶夫

丁磐石



据初步统计,从1934年苏联作协成立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有2000多名作家被判刑、流放、劳改和处决。法捷耶夫主持作家协会,常违心地参加斯大林的“大合唱”。他愧疚日增,且心理承受力达到极限,终于在1956年开枪自杀。

2009年《同舟共进》第2期刊登了盛禹九②的文章《真实的"保尔·柯察金"》,详细地介绍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自传性作品如何被篡改。奥斯特洛夫斯基临终前沉痛地说:“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同许多读者一样,这句话也使我感到震撼、共鸣。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遗言说出了我们引以为憾的心曲。

 盛禹九:真实的"保尔·柯察金"(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加林娜揭露的篡改情况很重要,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当年苏联政权在文学领域实行的文化专制主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斯大林的统治下,对非无产阶级出身的人总是另眼相看,加以排斥,甚至打击。

一. 谁在主持修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最近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在这方面,著名的俄文教授蓝英年③同志发表的文章就提出了许多珍贵证据。1989年蓝英年曾到苏联讲学,1994年至1995年他又去了海参崴等地,那里的许多人已经敢讲真话了,有不少苏联档案资料陆续解密。

蓝英年想方设法看了不少,了解到苏联官方原来肯定的所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许多真实情况。他在《镜子中的历史》一文中指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确如有的同志说的,是图解斯大林政治路线的作品,它扼杀人性,要求大家无条件地服从领袖的政治目的。

此书所刻画的“保尔”与奥斯特洛夫斯基原稿所写的大有区别,原稿中的“保尔”是为乌克兰人民利益而参军奋战的,当时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赫诺和班杰达德国人很勇敢,“保尔”是支持他们的。但当时竭力压制兄弟民族,搞“大国沙文主义”的斯大林是不允许文学作品有“保尔”这样维护本民族应有权利的英雄人物出现的,故必须大加改写。

蓝英年在作品中还曾提到,当时斯大林控制苏联文学作品都是通过苏联作家协会,而作协主席是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②。法捷耶夫曾写信给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这样写不行,有几个问题需要修改,不要搞民族主义。”对法捷耶夫遵照斯大林意旨所作的指示,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不敢不听的。他重新写了,但他原有的思想感情还是流露了出来,于是负责出版该书的青年近卫军出版局的编辑又作了大的删改、加工。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一1956年5月13日),苏联作家、社会活动家,曾任苏联作家协会总书记,代表作品有《毁灭》《青年近卫军》等。

法捷耶夫“有自尊心,有才华,后来地位变了,便对作家同行不太好。他不得不充当斯大林的文学‘总管’,斯大林教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苏联的大文学家爱伦堡就有比喻说,法捷耶夫与斯大林的关系是“元帅与士兵”的关系。

法捷耶夫自己也说,他一生最敬爱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妈妈,一个是斯大林。他一生最怕的也是这两个人。听话的法捷耶夫深得斯大林的宠信、重用,斯大林总是尽量想办法提高法捷耶夫的国际地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同志有亲身感受。

我还记得,60年前,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斯大林首次派团来祝贺的是苏联文化代表团,这是当时唯一来中国参加开国大典的代表团。而这个代表团的团长就是法捷耶夫,副团长是苏联著名作家西蒙诺夫。苏联代表团乘专列到达北京前门车站时,前去迎接的有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高级领导人。

举行开国盛典时,法捷耶夫与西蒙诺夫还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我国重要领导人一起观礼、阅兵。随后代表团还去了上海。我当时在上海工作,参加了市政府举行的隆重的欢迎会。法捷耶夫和西蒙诺夫登台和大家见面并讲话,全场掌声雷动。那天,他们带来的苏联第一流歌舞团的演出也很精彩,得到了中国观众的称赞。

二.《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的写作内幕


上世纪50年代,我们还年轻,都是苏联文学的爱好者,读过不少描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小说,很赞佩苏联建设成绩的辉煌。但后来才得知,我们年轻时热爱的苏联文学作品中,不乏弄虚作假者。如《远离莫斯科的地方》,讲的是铺设输油管道,原计划3年完成,但一年就完成了。

当初读这本书,都认为它很好地表现了苏联工人、工程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但据解密档案材料披露,铺设输油管道的其实都是劳改犯。3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压缩到一年之内,累死了很多人。这本小说的作者原来也是劳改犯,因言论问题被判刑3年,后来此书得了1948年斯大林文学奖,作者也因此当上了作协书记。

凡是到过莫斯科的人都赞叹莫斯科地铁工程的宏大壮丽,但解密的档案资料告诉我们,地铁工程的建设也全是由劳改犯担负的,连地铁的设计师都是被冤枉的劳改犯。这些“反革命分子”白天黑夜都得干活,完不成就枪毙。

我们现在了解到斯大林强行推行的农业集体化是失败的。苏联的粮食产量在农业集体化后,始终赶不上十月革命以前。蓝英年说:“俄国人在饭后都有唱歌的习惯。有一次聚会,大家唱的都是根据伊萨科夫斯基歌词谱写的有关农村的歌曲,如《喀秋莎》等,唱了十几首,“回顾一下,竟没有歌颂集体农庄的。《喀秋莎》歌词中有:‘喀秋莎走在峻峭的岸上’,这些歌词很动人,却是在歌颂大自然,歌颂大地和人们之间的美好感情而根本不提集体农庄。”

当时,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粗粗看来,似乎是在宣扬农业集体化,但蓝英年说,肖洛霍夫写作技巧很高明,他写的是几个教条主义狂热分子领导一群“二流子清算种田能手,他把小说的‘正面人物’写得非常令人讨厌,而‘反面人物’倒挺真实,有可爱之处”。我们如果细致地研究,也会觉察出它并不是在吹捧苏联农业集体化。


“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她有无数田野和森林……我们骄傲的称呼是同志……”这是被称为苏联“第二国歌”的《祖国进行曲》。但从解密的历史档案看,在斯大林专制的苏联,人们哪能自由呼吸?统治者对人民怎能以“同志”平等相待?

三. 法捷耶夫自杀的悲剧



谈到这里,还要回头讲讲法捷耶夫后来的遭遇。

解密的苏联档案显示,法捷耶夫所写的小说《青年近卫军》是描述爱国的苏联青年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抗击德寇的,却也受到斯大林的严厉批评。后来法捷耶夫昧着良心作了修改,改成党组织是如何领导这些青年在德军占领区同德寇战斗的。


他对人说,这本书改得不成样子。法捷耶夫是懂文学的,却不得不执行违背文学规律的错误政策。他不同意斯大林对许多作家的指控,但又不能不照办,因而内心很矛盾,很痛苦,只得经常借酒浇愁。

又有解密资料说,据初步统计,从1934年苏联作协成立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有2000多名作家被判刑、流放、劳改和处决。法捷耶夫主持作家协会,常违心地参加斯大林的“大合唱”。他本性是反对文学成为粉饰现实生活的“御用工具”的,愧疚日增。

斯大林死了,他一度振奋过,希望党能改善对文学的领导,曾数次上书苏联最高领导层。但我国的回忆文章显示,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接着陆定一也在怀仁堂发表关于双百方针的讲话。赫鲁晓夫对这一主张却有反感,曾指示苏联报刊不许报道这方面的内容。

那段时间,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也两次对我们的“双百方针”表达不满。看来,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虽然揭露了斯大林的肃反等问题,但苏联的这些领导人不愿彻底改弦更张,不愿放松对意识形态领域(包括文学创作)的控制。

这样自然对法捷耶夫改善文学的领导的建议视若无睹,再加上人们把斯大林在文学领域的许多罪过都加在法捷耶夫身上,他的心理承受力达到极限,终于在1956年5月13日开枪自杀。

法捷耶夫的自杀,可以说,是对斯大林专制主义的一种抗议。

文章原载于《同舟共进》2009年第9期

· 简 介

(左)盛禹九,(右)丁磐石

① 丁磐石,1927年5月生,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编审等职称,并享有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获得者。曾任中科院中国社科杂志社党组书记副总编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社科院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名家网艺委会艺术顾问。

② 盛禹九,著名文史学者。于1946年考入武汉大学,1986年被评为我国第一批编审高级职称。原《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离休后从事文史和理论研究。

③ 蓝英年,1933年生,江苏省吴江市人,1945年进入晋察冀边区,195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曾在北京俄语学院、山东大学外语系、河北大学外语系执教,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指导研究生,1989-1991年赴苏联讲学两年。蓝英年1956年开始发表译著,中国译协会员。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长期从事苏俄文学、历史的翻译研究和写作。1993年离休。1993年离休后为《读书》《博览群书》和《收获》等刊物写专栏,这些文章是他对苏联文学重新思考的结果。

图文编辑 | 畢之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下方文章标题,阅读往期文章

回忆思考

盛禹九:真实的“保尔·柯察金”

谨斋慎之:文苑失英 明者永悼——悼王小波

谨斋慎之:辨同异 合东西

谨斋慎之:发现另一个中国-《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序

谨斋慎之:中国哲学与二十一世纪

谨斋慎之:痛定之后,徐徐食之

谨斋慎之: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送别钱锺书先生

谨斋慎之:通才博识 铁骨冰心-读《老圃遗文辑》

谨斋慎之:忆赵洵

✦谨斋慎之:"封建"二字不可滥用-致许明的信

谨斋慎之:天理良心

谨斋慎之:痛失良史悼荣渠

谨斋慎之:点燃自己照破黑暗的人

谨斋慎之:痛定之后,徐徐食之

谨斋慎之:什么时候找你聊聊去!

李普:悼慎之

李普:怀念《爱的教育》

李普:我大嫂成了地主

李普:沫沙十年祭

✦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

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二)

✦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三)

✦吴 思:对话吴思 | 潜规则概念(上)

吴 思:对话吴思 | 潜规则概念(下)

吴 思:关于"潜规则"和这本书

江平:法律人的使命-呐喊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

李庄:一代法学巨匠

杜高:不堪回首 不忘反思

李欲晓:你虽远行,却留下了《生命在我》这一"不死之书"

潘采夫:陈炯明-悲伤的乌托邦

✦苏双碧:我所了解的遇罗克冤案

佚名:天堂有路随便走

✦河水:永远的梦魇

张鸣:漕粮的难题

王鲁宁:关于"角逐超高空"的拾遗补缺

王骥:北京城的特大雨水

阎明复:熟悉的咳嗽声

沙叶新:天下几人是男儿?

齐克琦:我的"牛棚"挚友佩英姐

徐庆全:李鑫首倡粉碎“四人帮”

李辉:不能把批判的锋芒对着那些历史受难者

✦聂卫平:当时就我一个人替胡耀邦说话

张宝林:难忘八十年代--铭记 赓续 前行

✦任小彬:为了纪念的回忆

✦徐天:六十年代的“接班人计划”

✦老任:"南一号"里的故事(一)

老任:"南一号"里的故事(二)

老任:"南一号"里的故事(三)

老任:"南一号"里的故事(四)

✦邓伍文:迟到的记取 | 读先父邓克生的诗

邓伍文:先父邓克生以及影响他的思想者

✦邓伍文:又临近“八一”了,想起我的指导员

✦邓伍文:为奶奶撰碑

邓伍文:劫波下的足迹——寻思父执圈的本色

邓伍文:我的“九.一三”很平淡

✦曲磊磊:父亲曲波百年纪念

✦卢晓蓉:父亲的恩威

✦王雁:我的父亲沙飞

✦陈平:我的父亲陈正青

胡杰:寻找母亲王佩英

刘小飞:我的爷爷

孙维维:著名音乐家孙慎先生千古

✦吴晓媛:琼花,我的母亲

✦畢之:奥兰普·德古热发出“男女平等”第一声

尚蔚:自己的故事(1)岁月,留不住

尚蔚:自己的故事(2)寻根

尚蔚:自己的故事(3)人若有情人不老

✦尚蔚:自己的故事(4)非女儿经

✦滕叙兖:缅怀我的母亲

滕叙兖:回忆打麻雀的年代

✦滕叙兖:回忆五十年前的高考

✦滕叙兖:哈军工文革轶事:“借条”

✦滕叙兖:我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演讲失败


微信号: sanjiacun66


观今宜鉴古 温故而知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