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姓》第42集(附文字档)

请您关注➤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百家姓》

第42集

黄圣松教授主讲
2017年4月14日

先跟大家订正一下,刚刚我一下子想岔掉了,刚刚我们提到汉武帝,他的名字应该是刘彻,大彻大悟的彻,双人旁那个彻,刘恒是汉文帝,一下子想差掉了,不好意思,请帮我订正一下。
我们再继续看到刚刚一百七十一个姓氏裘姓。裘姓除了有一支,它的来源是跟周朝的时候,管理皮草的这个职官有关,以外还有几个来源。我们看到第一个来源,就是裘姓有一支是起源于子姓,是春秋时代宋国的大夫仇牧。宋国的始封君其实就是宋微子,微子就是商纣王的兄弟。商纣王还有微子他们本来就是子姓,所以在宋国的大夫里面,很多都是跟国君有血缘关系,所以这位仇牧他本身也是子姓。后来仇牧因为有一些政治上的冲突,后来在南宫之乱的时候被南宫万所杀。仇牧的儿子叫做仇仲,他就奔走到了宋国的附庸国萧国,这个在先前萧姓的时候,也跟大家介绍过这个萧国,后来在宋国国内平定之后,他又再回到宋国国内去。可是回来之后,这个仇仲就发现官场真的是非常险恶,所以后来也就不再踏入官场,然后隐居在河南沁阳这一带,并把姓氏由仇改成了我们看到的这个裘。所以现在裘姓的子孙,就以仇仲做为他们共同的始祖,也是后来子孙里面最大宗的一个起源。此外春秋时代的卫国还有一位大夫,名字叫做食,然后也受封在裘这个地方,所以就以裘这个地名为姓氏。再加上刚刚我们讲到,裘这个皮草管理的职官的以官为姓,大致上就主要有三个起源。
我们看到这个堂号有一个敦睦堂。敦睦堂的典故是来自于宋朝有一位裘承询,他们一家人和睦相处,据说十九代人未曾分家,各位可以想像一下十九代人,那么一大家子可能是上千人,所以一代人可能我们很简单,一家四口,一家五口,两代人可能就是一倍以上了,三代四代,一直到十九代,那个家族人丁兴旺,就非常非常的可观。我们每一年台湾清明节的时候,各地也都会去扫墓祭祖,这几年电视新闻都会报导,在苗栗新竹那一带,就有一些大家族子孙,一起来到他们来台祖,从唐山来台湾,来开垦建基的这个来台祖的坟墓去扫墓。因为已经十几代以前的了,所以他子孙繁衍了很多,当然繁衍下来之后,个个派衍出去的他们自己的坟墓,他们当然就是各家自己去清理,自己去敬献。这个来台祖,就是所有的分派出去的各房的各支的子孙,都会一起来扫墓。所以像苗栗新竹那一带,像姓叶的姓钟的都是大姓,扫墓的时候都动则五千人,八千人,那个整个场面非常可观。也藉这个机会算是宗族联姻,不是联姻,宗族有个聚会了,然后就会大家认养多少桌数,然后就在外面办起了这个流水席,也算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大家可以碰碰面。所以十九代未曾分家,子孙就以这个为堂号,称为敦睦堂。
历史名人,我们看到有一位叫做裘安邦。裘安邦是清朝徐州的总兵,总兵这个职官就是,一个地方它都会有一个总兵,等于是那个地方军队的指挥官,所以也算是蛮高的军职。他不仅担任总兵,他也能写诗,也喜欢文学,更重要的是他爱民如子。虽然说他主管的是军事方面的职务,但是他只要有百姓需要帮忙,他都会想办法调动他的部队去帮忙。就像台湾早年,每一年到了丰收的季节,农村因为缺乏人力,所以没有办法及时收割稻谷,因为机械化的这些设备还没那么普遍,所以以前都会军方派阿兵哥,下乡去帮忙农夫割稻子,我们这些农民也非常感谢,就会准备一些茶水点心,所以真的是军民一家。这一位裘安邦也是这样,只要老百姓有机会,他就下令他的部队的阿兵哥去帮忙,所以当时老百姓就很感念他。后来他往生之后,他所帮助的这些老百姓都为他建庙,然后立碑来纪念他,每一年都固定在他祭日的时候,就会举办科仪来祭祀他。百姓看到纪念他的石碑,都会感恩落泪,所以那块石碑又叫做堕泪碑。所以一位在官场上的人物,能够在往生之后,也不要说往生了,在离开这个岗位之后,能够得到百姓的爱戴,我想那就很值得骄傲,这个几年的付出也就辛苦没有白费。就像我昨天跟大家介绍的那一位杨县长也是,如果我是杨县长,我一定感到很欣慰。所以这个裘安邦也算是小人物,不过在当地却有很了不起的贡献。
我们来看到后面第一百七十二个姓氏,这个字它其实有好多个读音,有五个读音,我们看到念作姓氏的时候,念作ㄇㄧㄠˋ,要请大家记一下,因为它有五个读音,所以念姓氏的时候念ㄇㄧㄠˋ,其他的时候不能够当作姓氏的读音。好,除了念ㄇㄧㄠˋ之外,还有什么读音?缪ㄇㄧㄡˋ,缪斯的缪,好,这个是可以的,这个是念作ㄇㄧㄡˋ。还有,未雨绸缪的缪ㄇㄡˊ。还有这个字它可以通假为秦穆公的穆,庄严肃穆的穆。它还可以通假为山川缭绕的缭,这个缭就是,大家知道,就辽远的那个辽,然后把辶字边改成糸部的那个缭,知道吧?知道我在讲哪个字,所以它有五个读音,念作姓氏它要念作缪ㄇㄧㄠˋ,缪ㄇㄧㄠˋ这个读音,当然是从后来才慢慢的分衍出来的,而其实应该它最早的时候,应该是要念作ㄇㄨˋ,比较接近当时的古音,怎么说?因为缪这个姓氏,它的来源就跟秦穆公有关,现在我们在文献上面写秦穆公的穆,比较常见的是禾字边,庄严肃穆的穆,不过在早期的文献也有写成糸字边,这个姓氏的这种字形,所以它应该是从ㄇㄨˋ这个读音而来,然后再慢慢的有破音的状况。好,秦穆公的后代就以他的谥号缪做为姓氏。所以以前的写法可以写糸字边,所以就由这个偏旁,然后留下来这个写法,就固定的成为缪这个姓氏的来源了。
缪这个姓氏的历史人物也不多,我们来挑两位为大家来介绍一下。第一位是缪昌期。缪昌期是明朝人,是东林党早期的人物,东林七贤之一。先前我们也曾经讲过明朝的政治,其实到了中晚期,就变成是士大夫跟宦官之间的这种权力的斗争。在士大夫里面,比较知名的集团就是东林党,东林党这个党,跟后来的政党的意义是比较接近的,它其实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合在一起,然后为自己的理念来付出,希望能够来做政治上的一些改革,东林党是以士大夫比较有理念的,希望来做政治改革的一个集团。那他们改革的对象是谁?当然就是宦官。明朝中期开始宦官的权势很大,尤其有一些皇帝基本上他是不临朝办事的,他也不上朝批奏折的,都是谁帮他来处理朝政?奏折的这个行政的系统就是交给大学士,让他们来处理。有一些内阁的问题,如果要上奏给皇帝的时候,都是透过宦官,所以宦官在中间就可以只手遮天。皇帝因为他生在内宫,长在内宫,所以他基本上不知民间疾苦,他也不了解世事如何。所以他最亲近的就是从小到大,跟他一起玩,跟他一起读书,陪着他事奉他的宦官。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在情感上面,当然他对宦官是比较依赖的。所以在两党,士大夫跟宦官他在斗争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比较倾向于去支持宦官。我讲的是皇帝。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不断的有这种政争,士大夫不断的要去改革,就是针对宦官他这个只手遮天,瞒天过海,甚至于代皇帝行事这种状况,他要来做一些改革。但是士大夫还是没有办法完全的革除宦官的势力。所以明朝中晚期,基本上就是在这种斗争之中消耗国力,内斗到最后亡国。所以缪昌期就是东林党的健将之一,缪昌期他又跟徐霞客关系很密切,他的孙女就嫁给了徐霞客的长子,所以徐霞客我们前几天也介绍过了,中国非常有名的旅游文学家。后来东林党它的首领杨涟,就起草要弹劾魏忠贤,结果魏忠贤就牵连,就把缪昌期牵连在其中,最后缪昌期是死在监狱之中,也算是不是首谋,可是也被牵连在里面,算是有点含冤不白。缪昌期往生之后,他的一些著作也有后人帮他来做整理,所以你看到他的这个作品,其实还满多的,各式各样的,经学的,文学的都有。比较特别的就是他有一个缪氏家训,他也有家训类的一些著作。先前我们也提到家训类,最知名的最早的就是《颜氏家训》,所以后来这个家训类的一些文章,一些理念,慢慢的也变成是,中国的士大夫家族家庭里面,很特殊的一种形式,所以也值得后人来做研究。
我们看到第二位缪姓的代表人物,就是缪嘉惠。这一位光看名字就知道是女性,她的特殊之处在哪里?她是慈禧太后的女官。什么是女官?这个很有意思,一般来讲在宫廷的后宫,男性是不能够随意出入的,只有谁可以进去?太监,太监算不算男性,这个当然有一点可以讨论的空间了。主要还是皇帝,所以皇帝出入后宫,那本来就是他的禁脔,所以为了避免有一些苟且之事,才需要有宦官这个制度产生,所以宦官其实来源非常非常的早,很早就已经有了。可是有的时候,像这些皇帝的女眷,太后贵妃等等,她有的时候必须有一些文书要处理,要处理文书这一类的事情的时候,太监很多都不识字,因位他的原生家庭都是很贫困的,所以才会入宫当太监,所以像这个部分找谁代劳?你说找一般的大臣进来,那不就犯了皇帝的禁忌了吗?所以在后宫就有很特殊的所谓的女官,就有这一群人出现。女官在早期,大部分都是士大夫的女儿去充任女官,因为士大夫家庭比较优渥,所以他的女儿们也能够读书识字,琴棋书画也都很精通,所以可以选拔到后宫去来担任女官。后来到了清朝的时候,它的选拔女官的对象就更扩大了,不一定都是那一些朝臣的女儿,像这位缪嘉惠,她就是因为很会书法绘画,所以被慈禧太后物色,然后选拔到后宫去的。
慈禧太后后来突然就对于那些笔墨书法绘画很感兴趣,早年的时候,就觉得没有特别的有这个兴致,突然之间就有这样的兴趣了,所以她就要找人来教,教写字教画画,所以就在这种情况之下,缪嘉惠就被选拔进去教慈禧太后书画。教着教着,这个慈禧太后略有心得,所以她也经常写字画画,就送给了大臣。这些大臣当然得到了老佛爷的御赐,当然是很开心,很喜欢。慈禧太后有的时候送的量又多,她为了要展示她学习的成果,当然量多的时候就需要有人来代笔,所以就把她的老师缪嘉惠就找来代笔,所以后来就有人说,慈禧太后所赐的书画很多都是缪嘉惠代笔的,这个说法应该也是蛮可信的。
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一百七十三干姓。干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是比较少见的,干姓有两个起源,有一支是春秋时代宋国的大夫干犨,这个字大家也比较少见,念作ㄔㄡ,抽奖的抽那个读音,后来就以干为姓氏。另外一个姓氏是起源于周朝的干国,其实这个干国还有另外一个写法,就是加上了阝字边的这个字。这个字在字典里面,我们要把它念作邗ㄏㄢˊ,邗,邗国的邗,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姬邗叔所建立的国家,后来这个邗国就被吴国给灭了,所以这个邗国的人就以邗国为姓氏,然后拿掉了阝字边,就保留了左边的干,所以这个干就流传下来了。我们在以前读历史书的时候,大家一定有听过,吴王夫差的时候曾经去修筑过运河,那个运河叫做邗沟,就是这个邗,邗的地点就是这个邗国。所以干这个姓氏,大致上主要有这两个源头。
好,我们看到堂号。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堂号叫做良史堂。良史堂的典故是跟干宝有关,干宝我们下面也有介绍,我们就看到下面的文字比较清楚。干宝是东晋的文学家,他也是史学家,而且不仅文学、史学,他在《周易》、《周礼》、《春秋》,等等方面的经学的造诣也很深厚。除此之外,他对于一些奇奇怪怪的传闻也很感兴趣。所以我们现在读到干宝的最知名的书,就是《搜神记》。《搜神记》顾名思义就是,他把他当时所听闻的,或古书上面有记载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事迹,他就把它写进去。所以干宝的《搜神记》,它也标志了干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地位。因为在这个小说的发展,在汉代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成形的小说,至少我们现在看不到流传下来的东西,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开始有一些小说产生了。小说之所以称为小说,就是它基本上有三个元素,有这三个元素你才能够称为小说,就是第一个你要有人物,第二个你要有对白,第三个你要有剧情。当然干宝的《搜神记》它没有对白,可是它已经有人物了,而且它在描述的时候,它会描述到这个东西的一些变化来源,或者是发展,也可以算是一种剧情的延伸。所以在魏晋时代,就已经有一些小说开始萌发,它的主题又很特别,所以我们在文学史上称之为志怪小说,就是记录一些妖魔鬼怪的小说。在当时除了志怪小说,还有另外志人的小说也开始出现了,志人的小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每一则都很短,你有没有发现它已经符合小说的要素了,有没有人物?有;虽然说不是每一则都有对白,可是它对白出现的比例甚高;也有一些剧情,虽然说很简短,可是它把这个人物或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它很言简意赅的写下来了,它也有包含剧情的成分了。所以从魏晋这个时候开始,志怪的、志人的开始已经萌发了。一直到了唐朝,就有传奇,《莺莺传》,《李娃传》,比较完整的小说的样貌已经具体而微呈现出来了,接下来一路下来就是画本,再来就是章回,接下来就是蓬勃发展,百家争鸣。所以这本书是很具有标志性的地位,所以它是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
当然干宝他除了《搜神记》之外,他的经学我们刚刚也提到了,史学的部分他也是非常擅长,所以他编了一本书叫做《晋纪》。《晋纪》,顾名思义就是针对晋朝来做的断代史,因为他自己是跨越到了东晋,所以他在东晋的时候,回头写西晋的历史,所以《晋纪》也是西晋历史的断代史,重要的文献参考资料。
好,我们再看到后面。先前我也跟大家聊过,我自己碰到一些比较稀奇古怪的事情,其实这种东西在民间很广为流传,在干宝的《搜神记》里面,其实他就有记录到有一种怪物。这种怪物其实就跟我们台湾民间讲的,我们台湾民间所称的魔神仔,就基本上是一致的。那魔神仔我们一般把它叫做芒神,那个芒就是芒草的芒,芒神。这个芒神魔神仔还有另外一个写法,就是写成魑魅魍魉的那个魍,会写这个字吧?魑魅魍魉就是讲山精鬼魅,这个魍,魑魅魍魉,魔神仔,芒神,芒草的芒,魑魅,两个都是鬼部,右边是,我有点忘记了,就平常比较不会写到这个字,大家再查一下好了,魑魅,魑魅魍魉。这个芒神魔神仔在民间传说很多,台湾这种案例,不是说是什么民国四、五年代民智未开,到现在,像这一、二年都还有这样的消息,就是突然之间这个人就消失不见了,不见了,然后后来家人去找,后来找到他的时候,可能是距离他消失的地点,譬如说五公里、十公里之外,而且他消失可能二、三天。消失的时候,过程他迷迷蒙蒙,他讲不清楚,或者是就说,是某个人带着他说要请他吃好料,请他去吃什么鸡腿,吃什么山珍海味,所以他被找到的时候全身脏污,嘴巴里面塞满了什么草,什么蚱蜢的腿。有的没有的,这种案例很多,所以我们也不能说这一味的都是一些迷信,民智未开。如果是这样的话,二十一世纪的现在,大家还会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讲,而且也不是一起案例而已,还蛮常见到的,看来就应该不会是一种迷信,它应该是一种神秘的力量,我们不了解的力量。
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下面一百七十四这个姓氏,它不念作解释的解,念作姓氏的时候要念作解ㄒㄧㄝˋ,念作ㄒㄧㄝˋ。这个姓氏,在台湾、在中国大陆都没有进入到百大。解姓是出自于姬姓,周武王有一个儿子唐叔虞,先前我们也介绍过,唐叔虞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做良,然后就受封在解地,所以解地这个地名,于是就在历史上面就把这个良,就冠上了他的封邑的名号,所以称他叫做解良。解良的后代当然就世代在解地定居,后来就逐渐的把解做为姓氏。这个是主要解氏的来源。
解氏的历史名人我们看到有两位,跟大家介绍一下。第一位是解琬。解琬是应考幽素科然后来中举。什么叫做幽素科?这个幽素科比较特别,在唐朝的时候开始有科举考试,它有很多的科目,幽素科就是专门给寒门子弟来应考的。所以唐朝的时候解琬他去幽素科,然后就考中了。为什么要特别为寒门子弟来设一科来让他们考试?其实就是照顾弱势,因为有一些世家大族,他们当然有更多的资源,对于那些相对弱势的也应该予以保障。所以像台湾现在也有一些保障比较弱势的学生,都会给他一些加分,让他有机会可以考到更好的学校。像早期的时候,我们原住民朋友他在考试的时候都有加分,而且加分的幅度还蛮高的,有的时候可以加到百分之二十,所以就是给他们一个能够转变他家庭生活的机会,让他读更好的学校,未来能够接受好的教育,可以出入到社会有一个好的工作,改变他的家庭生活,改变他的身份。所以在古代就有这样的一个设计。后来这位解琬他也经常出使西域,还有到北方去跟突厥来做大使,所以后来他也担任朔方行军大总管,所以总管北方边疆的事务,算是允文允武的一位大臣。他在守边二十几年的时间,为了要让边疆能够安宁,所以他就建议朝廷,是不是我们可以来屯垦?屯垦就是让这些边疆的将士能够在戍守边疆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自己栽种一些稻米,一些蔬果,也可以缓解从内地要调军饷到外地去的转运的费用。这些戍守的将士,因为有屯垦的事务可以让他分心,不要一心思念家人,然后会导致一些心情的起伏,所以让他有另外一个工作,让他可以分心,所以稳定军心在屯垦上面也是有帮助的。甚至于有一些比较中高阶的军官,干脆就举家迁徙到边境去,因为有屯垦,有稳定的粮食,所以就在那个地方安家落户,所以屯垦就可以长治久安。所以解琬这样的一个举措,对于稳定边疆有很好的作用。
另外第二位解缙,解缙他是明朝的进士,后来累官到内阁首辅,所谓的内阁首辅就是首相,所以算是非常的高。可是他担任内阁首辅,也后来遭到大家的眼红,所以也有一些顿挫,他自己因为直言也受到一些同侪的禁忌,所以也被弹劾,然后就不断的被罢黜。虽然说曾经高至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可是最后不断的被弹劾,不断的被下放,最后是以无人臣礼而下狱,永乐十三年的时候,被埋在雪堆里面被冻死,所以晚年是非常的凄凉。他自己因为很有才情,不过有才情的人经常都会恃才傲物,所以在说话,在对人沟通举措,经常都会不经意的流露出一种比较高傲的身段,应该解缙就是因为这样遭人忌讳,又口无,这个怎么讲?心直口快,也就犯了很多人的禁忌。所以他的才情是俱佳的,可是在待人处事上面就欠缺圆满。他书法写得很好,他跟徐渭、跟杨慎并称为明朝三大才子,所以很可惜了一位人才。所以这也给我们一个借镜,其实恃才傲物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过程,所以必须要不断的历练,不断的被磨炼,人才会愈来愈圆融,尤其有才情的人更需要这个方面的历练,否则很容易就会刺伤别人。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个姓氏,一百七十五,应这个姓氏。应姓在台湾,在中国大陆都没有进入到百大。来源之一是出自于姬姓,是周武王的第四子,他受封于应这个地方,所以史称为应侯,所以应侯的子孙有一部分就以应做为姓氏。也有出自于官位的来源,是出自于西周时期应乐史。这个史我要跟大家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史跟史官的史是没有关联的,这个史,我要请大家旁边加上一个亻部,所以它应该要把它写成这个使。你说老师,那算是错字吗?其实也不是,其实我们在先前也举了一些例子,文字它会慢慢的有一些分化,有一些分流,所以它最早的时候是这个史,可是后来又分化出了一个意涵,就是类似于我们后来讲的使者、大使这样的意涵,所以后来就把它分流了,加上亻部的这个使,这样可以理解,所以最早它是一个来源,当然后面就有一些变化。所以这边的应乐史,其实就是讲在宫廷里面,在乐队里面来演奏乐器的那个人,所以叫做应乐史,应乐史主要就是演奏鼓,还有一些弦乐器,不包括编钟跟编磬这种成套的大型的乐器。编钟跟编磬大家不晓得有没有看过,它是一整套。钟就是用青铜器做成的乐器。现在地下考古也挖出了几套成组的编钟,算是非常难能可贵,而且他们复原之后,那个气势非常宏伟。最有名的编钟就是战国时代的,当然支架的部分已经腐烂了,所以他们去参考别的来复原。所以整套排出来,大概就是我们这个讲桌,前面这一排这个讲桌那么宽大,而且很高,它有两排,演奏的时候就是至少要两个人,拿着那个应该算是锤,去用撞的或用敲的,比较高的,比较小的用敲的,比较大的是要用撞的。一个钟它有两个音阶,正面是一个音阶,侧边敲击又是一个音阶,像这个就是非常高的工艺水平才能够做出来,因为它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它撞出来的音阶才会有两个音阶,这是钟。编磬的话,磬它是用石质的这个乐器,它用石头打磨,它是一片一片的,那也是根据它的大小跟厚薄,然后去测量出它音阶的高低,所以一样也是用悬挂的方式,把它挂在架上,所以在演奏的时候是用敲击的,所以也必须要至少两个人来同时演奏。
我们再回来这个应乐史,应乐史主要是鼓,一些弦乐器,所以应乐史,就有人后来以应来做为姓氏。除了这个官名演化成应姓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官名也演化为应姓,就是应门史,应门史,顾名思义就是专门掌管君王出入之门的官吏。在当时君王出入他都是走正门,所以君王走正门是因为他是一国之君,而且有应天之命而为人君,所以天子走的门又叫做应门,所以掌管这个门的就是应门史。应门史的子孙后代也以应做为姓氏。这个就有点像我们一般到佛寺里面,它如果前面有山门或者是有大门,有三个门,一般我们都是开左右两个门。有没有去过佛光山?如果它有山门,它中间那个门经常都是不开的。没印象,我们一般都是走左边或右边出入,中间那个门就只有在举行一些重要的算是祭祀,在佛寺里面如果有些重要的法会的时候,才会开那个门。古代中间那个门也是只有帝王才能够走,所以在古代的那一些朝臣,他要出入朝堂的时候,也只能够走左右两侧,不能够走中间。所以那个门其实也是有它的文化意涵,象征着身份跟位阶。所以应门史也有子孙以这个应为姓氏。
我们看到下面的部分堂号的地方,有一个堂号跟大家介绍一下,叫做淮阳堂。淮阳堂典故出自于汉朝西汉初年的应曜。应曜是在淮阳山里面来隐居,汉高祖刘邦派大臣去请他,还有商山四皓到朝廷为官,商山四皓是四位隐士,也是当时名震一时的隐士,所以汉高祖希望能够敦请四位来当朝廷的顾问。也找了人来敦请应曜出山到朝堂来咨询,可是应曜坚持不去。商山四皓后来就被说动了,所以他们也应了太子刘盈之邀,就出席了朝廷的顾问的会议。所以后来就有人说,你看商山四皓也是隐士,应曜也是隐士,可是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为什么?因为商山四皓还是涉足了红尘的事务,没有像应曜他坚持,他归隐山林就不再出山。所以后世子孙就以这个为典故,立堂号叫做淮阳堂。先前我也跟大家报告过,有一些是真隐士,可是有一部分是假隐士,藉由隐士的这个身份来沽名钓誉。所以后来有句成语叫做什么?终南捷径。所以,商山四皓虽然不至于有终南捷径的嫌疑,不过既然你已经要隐了,应该要一守初衷,不要中间又有一些心猿意马。所以淮阳的这一位应曜,才为后世所称许。
下面我漏了那个标题,其实是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我们介绍两位应姓的历史人物,应奉跟应劭。应奉他是汉顺帝前后的人物,读书五行俱下,记忆力很强。我就很羡慕这种记忆力很强的人,一目十行,五行俱下,记完之后都能够不会忘掉,像我的记性就很差,要背书,默书,以前念英文要背单字我都背不起来,所以这个真的不太适合去做这方面的研究,跟背诵有关的我真的不在行。我们同学有些就很厉害,背过就不会忘记。然后我们的同学里面,就有一位宣称他过目不忘,这种人是真的有。我就很好奇,我就问他说,你为什么能够过目不忘?他说他也不知道,好像从小就有这样的能力,他说感觉好像我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拍下去之后,我看到这个画面,我就拍起来,然后就存到资料库里面,存进去之后,然后当你要回想的时候,你就把那一张照片调出来,然后就如在眼前,这个真的很厉害。同学也有这个能力?是,很羡慕,有这种照相机功能的眼睛跟记忆力,这真的很厉害。我也本来想说,这么厉害,那我也来想像一下,我的双眼是照相机,咔嚓咔嚓咔嚓,可是都还是记不起来,所以他还是有一些天赋异禀,这个很难强求。
这位应奉更是厉害,它这边讲了一个例子。他二十岁的时候,曾经去拜访一位政坛大佬,叫做袁贺,袁贺当时刚好他要出远门,所以他在家里面就叫了工匠,稍微对车子做一个整顿,因为出远门车子要处理好。所以那时候这个应奉,他进到了袁贺的家里面的时候,刚好那个木匠就在车里面把那个窗户,车子上面的窗户打开,而且还露出半张脸,然后应奉就见到了那位工匠,他就记得这个工匠的面貌。然后经过了几十年,在路上就巧遇那个工匠,他还认出当年那个工匠,还跟他打招呼,还跟他说,我在当年在袁贺的府里面,你帮袁贺整理那个车子,我曾经跟你有一面之缘。天啊,这个真的是太厉害了,而且经过几十年,人会变老,面貌会走样,他都还认得,所以真的是非常厉害的记忆力。当然应奉这件事情是最为人所熟知。除此之外,他也在政坛上有一些建树,他主要是在对外经略上面是有一些功绩。所以他在朝廷的任命之下,去征伐一些少数民族,像这个武陵蛮,武陵蛮就是湖南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这一些也都是他在政坛的一些功勋,大家可以参看一下。
第二位是应劭。应劭是东汉人,这位应劭,最主要他流传于后世是因为一本书,这本书叫做《风俗通》,又叫做《风俗通义》。《风俗通》、《风俗通义》,它主要就是记载了东汉时代,各个地方的风土民情,那就变成是我们了解汉朝各地风俗的,很重要的参考资料。这本书在当时或许不算什么,可能是应劭他听闻了一些事迹,然后他也对这个很有兴趣,所以就比较有组织的去搜罗,去做一些记录,所以对他来讲这是他的兴趣,没想到在千百年之后,却变成是我们了解汉代很重要的工具书。所以有很多我们不经意的,我们觉得没有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随手把它做一些记录,做一些整理,或许在不要说千百年了,或许在二十年之后它就很珍贵。因为以当时汉代来讲的话,如果你真的要做学术,当然最重要的是什么?经学,你就用心来研究经学,你可以扬名立万,你可以传籍后代,再不然就是什么?就是你做史学,做一些文学的创作,大概也都比记录一些风土民情,可能在当时人的价值观来讲,是比较有意义的。
可是我要跟大家讲,这个所谓的有没有意义,其实我们不能够一概而论。所以我们现在很多的家长都说,小朋友,你一天到晚在那边画漫画有什么意义,读这个看漫画书有什么意义?以前都会被骂说,你读那个金庸小说有什么意义?那个所谓的意义其实因人而异,而且因时空背景改变也不同,对妈妈来讲,漫画书对她当然没意义,可是对小朋友来讲它很有意义,它是我跟同侪之间讨论的一个媒介,他为了要融入一个团体生活,他觉得我可以用这个方式跟大家打成一片,对他来讲,他不是只有读那个故事,去看那个漫画的情节而已,它更重要的是,它是人际交际的一个敲门砖,那有没有意义?当然有意义。
所以我现在对孩子来讲,我的大孩子很喜欢画漫画,她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在画画,那我以前都说没关系,你发挥你的兴趣。可是现在上了国中,课业还是有一点压力,我说你先把功课读好了,至少你作业写完了,明天的考试你准备好了,其他的时间你要画画,没有关系,很好,而且她画得还真不错。所以我想说如果她真的有兴趣,两年之后她国中毕业了,让她去考那一些,去读跟画画有关的那个专长的职业学校,我觉得很好。所以我们要识才适性来做发展。
所以我们回头看应劭,应劭做的这个事情,在当时可能是没什么意义,可是对现在我们来讲非常有意义。应劭除了在这个文化的贡献上面,他还有一些事迹,我们也可以来稍稍的了解一下,政绩,在政坛的功勋。这个我们就不细讲了,比较要让大家来了解的,就是倒数第五行,在应劭大破黄巾贼三十万之后,应劭后来被曹操任命为泰山太守。泰山太守就是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省长,很大了。奉曹操之命,将曹操的父亲曹嵩送返回故乡。可是应劭他还没有去接到曹嵩,曹嵩就被陶谦给劫杀了,所以任务没有达成。其实应劭他也是有点冤枉,因为我在接到你父亲之前,你父亲就被陶谦所杀,可是他又担心曹操要怪罪于他,所以他只好怎么样?只好投奔袁绍。袁绍当时也是北方之雄,所以曹操后来也是因为敉平了袁绍,才统一北方,所以在此之前,袁绍跟曹操是对立的两个阵营。所以后来袁绍就接纳了应劭,在他这个职官系统里面任校尉,后来最后就死在邺县。所以应劭也因为这件事情,中断了他在官场上的一番事业,当然这个对他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且是非战之罪。
好,我们再往下看到下面一个姓氏,这个姓氏也不常见,宗姓。宗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是少见的姓氏。它的来源有几支,其中有一支是出自于子姓。春秋时代宋襄公的弟弟叫做公子敖,他的孙子字叫做伯宗,伯宗后来就受封在宗这个地方,后来伯宗的子孙就以宗为姓氏,所以这一支是从子姓派生而来的。宗姓还有另外一支是来源于官名,周朝有一种职官叫做太宗,又叫做宗伯,就是管理周天子的宗室成员。这个有点,我们现在找不到这个对应的职官。就是以前的周朝,因为他的血缘愈繁衍,宗室的子弟族人就愈来愈多,所以就有宗伯这个职官来帮忙管理。宗伯除了管理宗室成员之外,他也涉及到祭祀的时候,祭祀的时候的一些业务也是宗伯所管理的。大家如果有看清宫剧,宗伯这个职官体系就有点像清朝时候的宗人府,有看清宫剧的话,宗人府就是管满族的,尤其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同姓的这些族人,那就比较类似了。所以宗伯这个职官的后代,就以宗为姓氏。本来刚开始的时候是复姓宗伯,后来就从宗伯省掉了伯,就省称为单姓的宗姓。
好,我们看到下面堂号。堂号,我们来介绍一位南宋的抗金名将宗泽。宗泽是南宋的时候主战派的健将,他跟岳飞、韩琦,在当时朝堂里面都是主战。对立的一面就是主和派的,以谁为首?以秦桧为首的另外一帮的大夫。所以主战跟主和,在当时朝堂上就有一番争论。其实先前我们也聊过,宋高宗自己本身他是希望主和,因为主和才能够保住他的这个宝座,因为一旦主战,徽钦二宗,如果其中哪一位没有往生,被接回来,那他这个皇帝的宝座就被取消掉了,甚至于还会惹祸上身,因为你是私自继位,所以这个皇帝他是不愿意的。当时宗泽他也是希望能够主战,而且已经有很好的战功,所以金人都称宗泽叫做宗爷爷,宗爷爷那个爷爷是一个敬称,就像岳飞,人家称他叫做岳老子一样,那个老子、爷爷都是敬称,还有像范仲淹,范仲淹西夏人也称他叫做小范老子,那个都是敬称。所以他前后向朝廷上奏,希望能够收复失地,可是主和派一直都是反对的,最后他忧愤而死。他在临终之前,弥留之际,还三呼渡河、渡河、渡河,渡过黄河,收复失地,所以你看他到最后咽下一口气,都还念念不忘收复失土。所以宗泽也被当时南宋的人民所敬仰,当然以他的知名度,就比较没有像岳飞大家那么熟悉,不过都是当时的健将。
好,我们看到因为宗泽他忠心为国,朝廷也予以褒扬,给予谥号忠简。简其实就是正直的意思,所以在谥号里面用简这个字,大概就是表彰这个人一生正直、耿直。所以这个谥号也是谥如其人,就跟宗泽一生所表现出来的性格,还有他的功业是能够相呼应的。
好,我们看到这个历史名人。我们介绍一位宗预,宗预是三国时代蜀汉后期的重臣,他主要的贡献是在跟东吴的外交贡献上面,到了三国末年的时候,尤其诸葛亮在北方出征的时候往生,后来这个军权的转移,就由诸葛亮转到了姜维的身上。姜维当然他也是非常的辛苦,先前我们也曾经介绍过姜维,所以他也是苦守着这一方江山,可是毕竟他也没有这么好的资源,所以没有办法有更大的突破。到了后来诸葛亮往生的时候,因为内部有一番的动荡,所以曹魏就想要趁这个机会来压迫蜀汉,所以在边境就增兵,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时间就直接进军蜀汉,甚至于一举覆灭蜀汉。当时东吴也看到有情报指出,曹魏在边境已经开始增兵了,东吴它也想分一杯羹,因为大家的心态都是一样,一旦蜀中有变,我东吴也可以顺着长江逆江而上,我也来分一杯羹,所以双方都在边境增兵。面对两个阵营的增兵,蜀汉当然也必须要增兵前线。所以增兵到前线的时候,这个孙权他就有点担心,刚好宗预这个时候也出使东吴,所以孙权就很直接问他说,你们蜀汉在永安这一带增兵,这个目的何在?这个事实上就是什么?做贼的喊抓贼,明明就是你东吴先增兵,我只是因应你增兵,所以我来增兵,可是在外交的场合,一般来讲的话,我们都是很迂回,很委婉,大概不会直接点破。可是在这一次的会面宗预就直接讲,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他说,我们在巴丘白帝这一带,永安这一带增兵,都是事势如此,随着形势的转变而必须要如此做。所以东吴的国主孙权,你问这个事情实在是不需要,就让孙权碰了软钉子。孙权这么一听,这个家伙不错,一般来讲,外交上面大家都是行礼如仪,而且如果是使臣,你面对的是对方的国主,你都矮一截,虽然说不是我国家的国君,可是基本上君臣的身份你还是要守分际的,可是宗预不卑不亢,直接给他碰了软钉子,所以孙权反而对他赞誉有加,认为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官,所以对他非常的亲待,对他非常的优渥,他要离开的时候还特别送他珍珠。所以几次他跟东吴的外交工作,都让宗预表现很佳,东吴的国主对他都相当的赞赏,所以他在缓和跟东吴的矛盾,对蜀汉有非常大的贡献。这是宗预的事迹。
所以又回到先前我跟大家所分享的,面对我们说话的对象的时候,不管对方的身份如何,即便他是大老板,即便他是我们重要的客户,其实我们还是要不卑不亢。反过来,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我们的晚辈呢?面对我们的晚辈呢?一样,我觉得还是不卑不亢。有些人面对晚辈,当然会比较摆出长者的姿态,训话,你如何如何,怎么样怎么样,其实也不需要。当然也不必说要刻意的跟他拉近距离,因为有的时候刻意的拉近距离,很多晚辈很多年轻人不太知道分际。尤其有些像老师在学校,跟学生有时候动作会比较亲密,打来打去,勾肩搭背也有,我个人就觉得这样不好。因为很多年轻人会认为说,老师都跟我们那么好,没关系,跟兄弟一样,所以年轻人就不太有这个观念说,老师跟我们亲近其实是拉近距离,很多年轻人认为说,反正都很熟了,所以就跟老师没了分寸,我觉得这样也不好。我以前在树德科大有刚去教书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比较年轻,就想说跟学生拉近距离是好事,所以就会开玩笑什么的,有一次我就在学校的校园走在路上,就被人家后面扑过来,然后勒住脖子这样子,老师,我说,你干嘛?他说没有,没有,我跟你开个玩笑,我说不可以这样,我差点被你勒到断气,所以我就想说,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年轻人都没大没小,这样也不太适当,所以后来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我想人跟人之间保持距离是一定要的,而且态度要不卑不亢,即便面对的是年轻人或者是长官,也应该如此,平辈当然不用讲了。
好,我们再看到下一个姓氏丁姓。丁这个姓氏在台湾排到六十一,在中国大陆排名到第四十六。丁姓它的源头也有几个来源,有一个源头是最大宗的,是出自于姜姓,是姜太公的后代。姜太公在齐国受封为齐国的国君,后代的子孙里面有一代的国君,就称之为谥号叫做丁公,这个谥号丁公的子孙,就有一部分以丁公的丁为姓氏,就派衍下来了。这个是最大宗的来源。还有像三国时代,孙权的族人有一位叫做孙匡,孙匡后来在战争的时候,居然误烧自己的粮草,这个摆了一个天大的乌龙,所以孙权一怒之下就不让他姓孙了,就让他去姓丁。至于为什么姓丁这个不知道,反正总而言之就不让他姓孙,所以有一支就是后来改姓丁的孙匡的后代派衍而来的。宋代的时候有一位于庆,后来也有一些不明的原因也改姓姓丁。所以这些都是比较小众,主要都还是姜太公,齐国的丁公的后代为主。
迁徙分布的部分,因为是一些文字的记录,就请各位来参看,我们就不细讲了。好,我们看到堂号,堂号里面有一个驯鹿堂,这个很特别,是东汉的时候有一位叫丁茂的人物,年轻的时候爸爸就往生了,所以家里面很穷困,就是妈妈拉拔着他长大,所以丁茂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母亲往生之后,他亲自背土去筑母亲的坟墓,又在坟墓旁边栽松树,松柏,松树、柏树。而且还说,有白鹿从山上到墓旁边为他守护母亲的墓园,这个就是后来人家都说,是孝感动天,上天就派了这个白鹿来帮忙守护墓园。丁茂的这个事迹也被乡里所流传,所以地方父母官见他事母至孝,所以要推举他为孝廉,可是他拒绝不接受,所以后来丁茂就继续留在家乡。子孙就以这个为典故,立堂号为驯鹿堂,也算是蛮特异的一个堂号。

好,我们今天就到这边,下个礼拜一我们再继续。


《百家姓》往期回顾:

《百家姓》第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4集

《百家姓》第2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8集(附文字檔)

《百家姓》第3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1集(附文字档)


图文来源于慈光文化,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