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起点批评 || 耿传明:做有心的学问人——吕彦霖印象记

耿传明 文艺论坛杂志社
2024-09-04

做有心的学问人

——吕彦霖印象记

耿传明

正如古话所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之间我认识彦霖有十几年了,他自2012年从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入南开大学文学院,之后就一直跟着我攻读现代文学硕士、博士学位,2019年夏天毕业,著名批评家、杭州师大文学院院长洪治刚老师慧眼识荆,觉得他是个做学问的好苗子,将他引荐到了杭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他在杭师大没有辜负领导、老师们的培养和厚爱,迅速成长起来,这几年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是很令人感到高兴的事情。

彦霖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比较突出的一位,原因主要在于他对学问自身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和热情。我在指导硕士生、博士生的过程中,除了必要的教学、指导工作之外,一般奉行的还是无为而治的原则,也就是学生可来就学,老师不必往教,与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都是相通的。孔子的话翻译成白话就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给学生一个方向,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也就是说学问之道来自师生的互动,我没有现成的必须灌输、传授的东西,能做的只是有问必答、共同切磋。如此,学生若是无疑、无惑,也就所得有限。而彦霖则是一个好学不倦的人,喜欢找老师聊天、提问题,作为老师自然也就会对他施教较多,比如他的学术处女作——发表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上谈李广田小说《引力》的论文,就来自我和他在烟雾缭绕的范孙楼研究室中的闲聊,那时我还抽烟,后来基本戒掉了。那次忘了是谁首先提起来李广田这个作家,我们都很感兴趣。说起李广田,也可以说和我有点特别的缘分,那就是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菏泽二中读高中时的两位老师——教英语的班主任阎宝聚老师和教历史的王永锐老师,都是抗战时期的山东流亡学生,也就是曾经李广田先生直接“亲近而熏炙之”的学生,李广田先生当时曾随着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一起流亡到了河南、湖北、四川这样的抗战大后方。我这两位老师都是当时在中学里难得遇到的谦谦君子、饱学之士,王老师毕业于抗战时期的四川大学历史系,本已退休,又被他的老同学阎老师特意聘回来给我们英语班上历史课;阎老师给我们当班主任,他十三岁就随着流亡学生去了抗战的大后方,后来又参加了抗战远征军,1950年毕业于当时设在青岛的山东大学英语系。他们经常在上课时和聊天中谈起他们当年的流亡岁月,特别是王老师谈起那段岁月总是情动于衷、感慨万千,如流亡途中22名女生的魂断汉江、德国法西斯的“lighting-war”给世界带来的惊骇、傅作义耸动一时的“跃马入张垣”等,后来我自己也看过一些相关的回忆,对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心路历程有了更为亲切、深入的了解。有了这些积累再来看与此相关的文学作品,自然心理、感情上就更近了一步。文学研究与科学研究不同,它所依赖的是一种体验而非经验,经验一般指的是客体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或形成的知识,一般并未深入到生命本体论的层面;而体验则是主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 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体验不仅是肉体的感官知觉,也不只是理性思维,它是一种指向人的生命感受的心灵境界,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动。因此,文学批评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个以生命去感知生命的共情、共振、人我合一、物我交融的过程,批评主体总是以自己的体验为基础来感知文学作品中的生命体验,所以它是一个需要研究者本人先要成为一个“有心人”,以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心灵交流活动。李广田的《引力》作为一部颇具特色的抗战小说,在国内被长期忽视却又为国外特别是日本文学界所推崇,这一现象值得深思,那就是我们评价文学的标准往往过于偏重外在的因素,而忽视了内在的心灵维度,文学创作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作家是否向作品中的人物注入了自己的灵魂,就像女娲造人一样,在泥人成形之后还需向它吹口灵气,才能使其获得灵魂,成为真正的生命。《引力》的成功就在于作家更关注男女主人在抗战中精神蜕变的内在过程而不是外部历史记录和社会轰动效应,该作品虽取材于抗战生活、但与一般模式化的“抗战文学”相比而表现出的个人心灵、情感的深度,是非同一般的,小说中主人公内心的斗争和抉择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也是它在众多抗战小说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黄梦华经历了从沦陷区到自由区的跋涉之后,才深切地感受到“人们感到从来没有那么爱过自己的国家”。因为没有亡过国的人,是不知道真正的亡国之痛和国之可爱的,是残酷的时代像挥舞着的鞭子一样,在逼迫着人们不断走向精神上的成长之路。“自由区”也并不能成为孟坚、梦华们的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地,所以在梦华抵达大后方之后,孟坚已经再次踏上新的征程,所以这部小说也可以说是抗战时期知识分子不断追光、寻梦的心灵史和精神寓言。彦霖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一点,重点分析了其不同于一般抗战文学的独到之处,所以论文发表之后就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获得了较大的反响。

从事文学研究除了应该具有较好的悟性之外,还需要具有能够坐得下去的定力和不怕麻烦的耐心,在这方面,彦霖也是表现得比较突出的。他硕士毕业后直升我的博士之后,曾经就论文选题征求我的意见,我考虑到他是河南人,建议他最好还是选一位河南作家,地域文化相通,有利于他更好地进入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于是,我就给他推荐了姚雪垠这位作家。我对姚雪垠其人其作也是比较熟悉的,我读硕士时的导师田仲济先生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曾经和姚雪垠共居一室,比较熟悉,他给我们上课时曾讲到过姚雪垠的作品和轶事。姚雪垠的作品我大都看过,特别是他的《春暖花开的时候》,我看了他的修订版之后,感觉与原作一定相差极大,所以我建议彦霖先把原版本找来和后来的修订本做个比较,看看能否说明一些问题。彦霖对此也很感兴趣,很爽快地就按照我的设想去做了。后来他将该书最初的1939年初刊本、1944年的初版本和1999年的修订本三个版本进行了仔细的对校,发现较之初版本,初刊本还只是一个具备基本框架的故事“雏形”。“初版本对初刊本的明显改写共38处,增补了大量人物和故事情节,还将独立发表的《红灯笼的故事》并入小说。而在比较再版本与初版本时,则发现明显的改写达到了105处,补写超过14万字,可说规模‘惊人’,形同‘再造’。”这样的版本对照显然是很费周章的事情,不但需要聪明颖悟,更需要细致和耐心。在文本考辨的基础上,他又通过主要人物塑造、重要事件描写、文本形态呈现三个维度,对三个版本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所以该文完成之后,在现代文学研究专业的权威期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7期上顺利发表,在学界获得了较大的反响,为他以后的学术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事文学研究,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一种超出于学科、专业之上的人文关切,也就是古人说的“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走得更远,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是文才技艺。而所谓的器量、见识主要的也就是指一个人对于其所生存于其中的人生、世界的价值定向和意义追问,也就是古人说的“顶门眼”“定盘星”和“主心骨”,由此他也就获得了以文学超越现实的能力,否则就只能匍匐于现实脚下,成为一个空心人,使文学成为了稻粱谋的工具。在我看来彦霖也是付出了力图在专业之外别有所本的努力的,他常年坚持写日记,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持续的对话;在得到国家奖学金之后,秉承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从河南郑州一路穷游到了敦煌,途中受了点皮肉之苦,等等。我觉得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学者很难得的品质。彦霖近几年的论文:《再造“集体记忆”与重探90年代——以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中心》《一个“革命文化人”的晚年姿态——以姚雪垠对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的修改为中心》《冯至:一个沉思者的精神超越与生命探求》以及《“天崩地坼此何时”——〈亡明讲史〉与台静农的“南明想象”》都是我很喜欢的颇见功底兼具才情的文章,作为他曾经的老师,很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诚挚感谢曾给予他无私帮助的众多师友,祝他在以后的学术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注:本文刊于《文艺论坛》2023年第4期,如需转载,须经本刊编辑部授权;如需下载引用,请以纸刊或网站定稿为准。


编辑:张   

一审:刘   瑶

二审:佘   晔

三审:曹志辉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目录

(2019年)

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第6期

(2020年)

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第6期

(2021年)

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第6期

(2022年)

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第6期

(2023年)

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

世纪凝眸

赵卫东|李彦仪|刘飞|吴敏

起点批评

柳伟平|谭旭东|魏华莹|程光炜|周珉佳|张福贵|郭垚|郜元宝|顾奕俊|何平|吴俊|陈若谷|韩毓海|牛煜|王尧

评论百家

夏可君|罗如春|张光昕|张志忠|喻晓薇|龙慧萍|潘知常|向杰|范藻|蒋述卓|彭如诗|凌逾

新锐批评家

雷鸣|李铮|欧阳澜|汪树东|孙桂荣|张文娟|王泽正|陈培浩|徐勇|王光明

新锐之思

杜寒风|陈仲庚|汤奇云|何美|康富强|简圣宇

艺林撷英

王兴业|杨卫|周映辰

文艺沙龙

梁振华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主管单位 |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 湖南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

编辑出版 | 《文艺论坛》编辑部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 CN 43-1551/I0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 ISSN 2096-6474

邮发代号| 42-31


编辑邮箱

 佘  晔丨874009234@qq.com

  刘  瑶丨2372951610@qq.com


文艺论坛杂志社

坚守批评精神 营造思想空间

追求湖湘气派 兼容百家风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文艺论坛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