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6-01



陈小鲁(左2)去世当日,身体还没有任何异常。当天中午,他与夫人粟惠宁(右2)在海南万宁与朋友合影


悼小鲁


吴伟



惊闻我的老同事、原中央政改研究室社会改革局局长陈小鲁逝世,十分哀痛,真希望这不是真的!


在1980年代,小鲁是红二代中少有的政治清醒者,他顶着来自一些政治老人的压力,在赵和鲍的带领下,为那次政治改革方案的研讨和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风~波”之后,他被某高层领导说成是“叛徒”,和同事们一起被审查。此后,他决然地与体制告别,脱下军装,不要官方安排,下海自谋生计。以他的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他完全可以发财,发大财,但是他没有。


近年来文革妖风卷土重来,是他第一个站出来,为文革中自己的行为道歉。有人以他和安邦的关系为口实,把他说成是“中国首富”,完全是不实之词。他生性豪爽、豁达,相信“清者自清”,对种种流言污水并不在意。


在11月鲍老的生日宴上,他说,上边这次查安邦也把他查了个底掉,前几天通知他结论是“没有他什么事”,别人要说什么就随人家说吧,他要出去旅游了。


那天结束后下楼,我看到他竟然是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赴宴的,还给他拍了照,和他开玩笑。哪知此一别便成永诀!


我相信小鲁的磊落,信任小鲁的人格。今追思小鲁,泪洒荧屏。愿他音容永在,愿他一路走好!【大哭]🙏 】


2月28日中午,陈小鲁(左1)粟惠宁(左2)在海南万宁朋友家里小聚


送陈小鲁


陶海粟


父子困厄两浮萍,

幸得首辅送温情。

惊风暖雨非所待,

将府柴门自不同。

西纠功罪无定论,

安邦是非有疑声。

最忆白首鞠躬日,

胜却一生财与名!


写于2018年3月1日



陳小魯先生千古


能鞠躬則恩怨易消,

往聖崇和非好斗;


不量力或天人盡棄,

後生擧鼎要深思。


        章立凡敬輓


2013年10月7日,陈小鲁(右二)带领其他校友向老师鞠躬道歉


他是我的良师益友


唐欣


小魯走了,就这样突然地走了?一天了,孤寂与悲凉包褢了我的全身。我坐着,看各“群”里对他怀念的文章,思念、落泪。不知道说什么好,更是什么也写不出来。当夜渐渐地深下去,深下去时,我终于觉得必须写几个字了。


做为小魯的助手,我们在那最激荡人心的几年,曾在一起共事。那时的他,深知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更深知这种改革的艰难。他对形势的分析,异乎常人的冷静,对事态走向的判断,更是惊人的准确。年龄上,我是他的兄长。能力上,他是我的良师益友。


分手后,他竟下了海。商海中,他面对各种对他的“起底”,又有特别的忍耐力。因为他行得正、立得直,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五年前,他反思文革,坚持要向母校的师生道歉。和他一类的人,不少人不理解他;和他不一类的人,更多人不理解他。可是谁曾深究过他的出发点:“宪法是不可违反的”呢?

陈小鲁生前最后留影


人们公认小魯为人热情、豪爽,平易近人,可对他最常见評价是:“不像高干子弟”。他爸爸是元帅,元帅那是高干中的高干呀。其实,在我认识的众多的他的“同类人”当中,他是最少有“救世主情结”的人。他真的只把自己当成一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是我见识过的、少有的、能明白並实践“人权精神”的人。


他一生最后的事业是推动“生前预嘱”,召唤人们自觉的选择尊严地去面对死亡。最终,他实践了这一目标。小魯走了⋯⋯


(唐欣 2018年3月2日凌晨1点半,罢笔,热泪长流)



小鲁兄长是我敬重的人


贺延


陈小鲁辞世,非常震惊、悲痛!去年夏天还在北京见到他,谁想到突然就走了!


小鲁兄长是我敬重的人,他朴实、直率、待人诚恳,俨然没有高干子弟的做派,几次开会,都见他穿条短裤,骑着自行车来。


小鲁的出身本来可以大有“前途”,但那年“风~波”后,他熟悉的一位元老长辈亲自动员他划清界限,他却愤然辞职。


他关注社会进步,担忧这个国家的前途,从亲身经历中深刻反思文革,是红二代里的普世价值派!



深切悼念陈小鲁先生


小毕


知道陈小鲁大名是在1966年文革,当年我上初中一年级,是红卫兵。知道他是陈毅元帅的儿子,老兵(联动)的头,心中很佩服。


与小鲁先生相识是在1987年夏,我在北京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他在国家体改委。他带两个同事访问我们研究所,所里主要负责人和我等人与他们一起有个小范围交流。以后常有合作,多有交集。“风~波”之后,他也从体制内出来……


很久后再相见是在一些会议或聚会上。他是普世价值布道者,社会改革推动者。他是有良知的人,为文革时期的行为忏悔,向被迫害的老师道歉,为争取法治社会践行!因为他的自身背景,其行为在社会引起很大的影响。


2014年10月,在八宝山,我主持曹思源先生追悼会。小鲁大哥和马晓力大姐都参加了,这使我很受感动。


小鲁先生走好!


2018-02-28温哥华




陈小鲁访谈:《晚来的道歉》


2014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013a1f89g&width=500&height=375&auto=0



延伸阅读


从陈小鲁辞世想到的

长期的斗争哲学让我们

这个社会太缺乏与人为善


 周志兴



阳春三月的第一天,传来的是噩耗。


72岁的陈小鲁毫无征兆地走完了他的最后一天。


作为开国元帅的后代,作为文革后道歉第一人,也作为最近很引人注目的一个金融大案的关系人,他的辞世引起了网上的一片声响。扼腕惋惜的有之,默默哀悼的有之,恶语相向的也有之。


这个也正常,本文开始时贴下的三个标签,就是这多元反应的发源地。


我和小鲁并不熟悉,在几次会上见过,他也在马晓力大姐的陪同下到过我家杉园,不过也是五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他正因为道歉事件成为网上的一个焦点。


说实话,我对他印象不错,朴素、低调,有见识。听熟悉他的朋友前几年告诉我,他身上的衣服加起来不超过100块钱,不知真假。但是,因为他的妹妹陈珊珊是我的中学学姐,以前常常在校园里看到她,也是非常朴素的人,我想,大概所传不虚。


我不想多说他的光荣事迹,很多熟悉他的人都在网上留下了情真意切的诗文。我也不想说他的问题,一是我也不太了解,二是死者为大,不能在此时说三道四。我认为,了解他的思想,可以用一段五年前《南方周末》对他的采访,他说:


“中国走向平等,应该保护人的权益,我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按照我的想法来,就要坚持我的独立人格、独立思想。


我们这么小的公司,还要接待这领导那领导。土地要批,物价问题也要批。这些东西在国外都是很少见的。我们想要一个正常的社会。


我做的本来就是一个正常人应做的事情,放在正常人身上可能得不到什么赞扬,我一做就得到赞扬,并不是因为我怎么好,是因为我的父亲。“


文革结束后,陈小鲁(戴军帽者)等老校友在八中校庆活动中与老师握手


昔日八中那个年轻的学生领袖,如今已近古稀之年了。镜头前,陈小鲁陷入往昔回忆:“很多时候,我随波逐流。但我还是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没有随风倒。这是我聊以自慰的。”


这样一段夹叙夹议的文字,一个活脱脱的陈小鲁呼之欲出。


但是,我想说的是和他的生平关系不大的两点,首先是关于与人为善。


网上看到小鲁的死讯,有些人是按捺不住地要说几句难听话。其实,这些难听的话很多不是事实,或者说,是不准确的事实。以这些为依据来攻击一个刚刚辞世的人,显然是过分的。再一个攻击他的理由,就是因为他是“红二代”,在一些人眼中,凡是“红二代”都是“八旗子弟”,乏善可陈,这是非常不全面不客观的看法,缺乏事实依据,而且是一篙打翻一船人。事实上,“红二代”中,确实有为非作歹者,但是,还有更多的人是有家国情怀的。


我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是我们这个社会因为长期的斗争哲学,与人为善在很多人的字典里,已经删除了。

2013年8月24日上午,陈小鲁和戴春耕、周泰阳、黄坚同学相约来到位于海淀区的阳台山老年公寓,探望已86岁高龄的李阿玲老师。李阿玲老师当年曾是八中的教育处主任,文·革中首当其冲被学生批斗。图为陈小鲁与李阿玲老师


(原载作者微信号“周说”,本号转载时有删节)



陈小鲁生平行述


陈小鲁


陈小鲁,陈毅元帅之子,1946年出生于山东。


1966年,陈小鲁任北京八中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倡议并组建了首都红卫兵西城区纠察队(“西纠”)。8月19日,组织了对北京市教育系统领导的批斗大会。


1967年“二月逆流”后,陈小鲁淡出运动,改名陈卫东,到北京的718厂去劳动。


文革中有关他的谣言四起,难辨真伪,甚至影响到了他的父亲,于是1968年4月被周恩来送到部队监护锻炼。一年半后,因表现优异被准予入伍。


1976年调入总参二部。1979年起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参谋、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大使馆国防副武官。


1985年,陈小鲁从英国回国,任北京国际战略问题研究学会副秘书长。


1986年10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翌年10月任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社会改革局局长。


1988年,由陈小鲁倡议,成立了北京八中老三届同学会。


1993年回国,下海经商,同年创立标准国际投资管理公司。2001年任博时公司独立董事。


2013年10月7日,回母校北京八中开“文革”道歉会,公开向老师鞠躬道歉。


2017年卷入安邦吴晓辉事件,被有关方面约谈并限制出境,在上海协助调查。元旦前有关方面做出结论:只是站台,无股份、无工资、无津贴。安邦查账,陈小鲁名下共报账1000多万,其中陈毅画册400万,粟裕画册100万,余为旅行及差旅费开支。


2018年2月28日,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在海南三亚301医院抢救无效辞世。

陈毅元帅病中与家人留影


文图转自网络,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记忆:文革反思录

陈小鲁:不能忘记辉煌,也不能忘记黑暗

陈小鲁与北京八中的文革往事

王宗禹:1967年陈毅批斗会亲历记

从陈小鲁心梗猝死引出的话题

外交部"91人大字报”力挺陈毅的来龙去脉

胡庄子:“陈毅是个好同志”来源考

董必武儿子董良翮去世,孔丹回忆联动往事

董必武幼子董良翮告别仪式在云南芒市举行

董良翮追悼会举行,俞正声王岐山献花圈

刘晓阳: “知青”李三友个案

马小冈:从对联 · 老兵 · 联动说起

马小冈:“联动”冲击公安部真相探源

王学泰:文革监狱里认识的干部子弟

50年前的今天:遇罗克被捕入狱

陈楚三:关于红卫兵的一桩历史公案

王世浩:一份红卫兵大串联的真实记录

朱学勤:寻找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六八年人你在哪里?

冯骥才:那些上山下乡的女知青

冯印谱:革命年代的“革命婚礼”

陆伟国 :我见证的人大血腥武斗

蒋国辉:一场武斗战殁13个战友

蒋国辉:我赶上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

"小爬虫"王关戚接踵爬进秦城监狱

杜欣欣:拍婆子的考证(美女不论出身)

沈乔生:五类分子的子女

 吴晔:鸡飞狗跳的岁月

陆伟国:对小说《刘志丹》的批判

史钊:一个中学生在“文革”中的挣扎沉浮

打鸡血:一段真实却又无比荒诞的历史

冯印谱:两张揭批父亲的大字报

曾被封“革命小闯将”的黄帅去世

“反潮流英雄”李庆霖的沉浮人生

北影大院 : 荒唐而残酷的文革日子里

王文华:文化部极"左"岁月遭遇的人和事

王友琴:文革的牛与鸡

王友琴:北京第三女中校长沙坪之死

王友琴:于光远为何避谈前妻?

田小野:与王友琴面对面

王友琴:130万个罹难者的名字

王友琴:未曾命名的湖和未曾面对的历史

于光远前妻孙历生是谁害死的?

黄永胜没料到毛泽东下手这么狠

刘家驹:我写林彪传的遭遇

刘家驹:在安徽制止武斗的回忆

张聿温:林豆豆在空军报社的十年

吴李邱王笔下的“七二O”事件

袁晞:毛泽东时代的常委们

潘松庆:武汉文革拾忆

平庸之恶:老兵王更印的人生悲剧

 珊伊:被放逐的红卫兵女孩

黄帅:离开“文革”的冷暖人生

陆伟国:人民大学文革大事记

梅桑榆:文革时期的乡村批斗会

张玫:十二岁红少年 六千里大串联

红色少年三度越境投奔抗美援越战场

李如茹: 怕死的我救下妈妈和我两条命

冯印谱:毛主席像章做了定亲礼品

陆伟国:我的俄语老师阚玉瑶之死

陆伟国:四位同班同学的文革遭遇

张宝林:人民大学教授蒋荫恩之死

陈原:祖母,你因何受难

尚晓援:母亲阮季,

永远活在我的生命延续中

严凤英含冤枉离去49年,凶手在哪里?

刘晓阳:敢与周恩来拼酒的女将

——俞志英阿姨二三事

刘晓阳:插队朋友顾家錡和他的母亲

吴思:我在乡下的极左经历

贺越明:“另册”里的三六九等

姜和平: 50年前的教育部小红卫兵

姜和平:一对姐妹花的惨死

姜和平:夜搜苏修特务记

马小冈:当知青遇见司马迁

李向前:寻找我六九届的伙伴们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尹俊骅:高三那年废除高考,

我们连夜致电毛主席表忠心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