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少年丨沈杰:大串联中跳火车撞死的同学

沈杰 新三届 2020-06-14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沈杰,1952年出生,江苏泰州人,下乡插过队,当过教师,企业从事过宣传工作,在泰州广电报做过记者编辑,现已退休。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亲属联谊会会员,出版《我与名人有约》《群星璀璨耀凤城》。


原题

怀念53年前

跳火车去世的同学




 作者:沈杰

 


我的初中同班同学小君,在文革中的1967年5月因在镇江跳火车去世,一晃已经5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中。


2018年我们江苏省泰州中学初一(6)班同学毕业50周年聚会开始时,当年的班长倒了一杯酒,泼洒在地上,代表全班同学对当年跳火车去世的同学小君和近几年病逝的老师、同学表示怀念之情。


我们是1965年考进江苏省泰州中学的,分在初一(6)班,小君是1964年进入江苏省泰州中学初中的,因为留了一级,与我们同班。他为人很谦和,见到人笑嘻嘻的,速写、素描画得很好,他画的水浒人物素描栩栩如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6年,文革的熊熊烈火在全国点燃,学校停课,中央文革表态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到北京交流革命经验,也支持北京学生到各地去进行革命串联。毛泽东于1966年8月18日至11月26日8次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和青年师生。当时串联师生乘坐交通工具和吃饭住宿全部免费,成为特殊年代的一道风景。直到1967年3月19日,高层发出《关于停止全国大串联的通知》,全国的大串联才逐渐停止。


那时,我们是初一学生,大多数同学才14周岁,停课后外出参加大串联的同学并不多。我们许多同学没有乘过汽车,没有离开过泰州,许多同学也很想走出去看一看,开开眼界。但此时大串联的“免费午餐”停止了。


同班同学小君、小辰和初二班上的学生小玉他们是邻居,想出去到外地转转。1967年4月,机会来了,当时,江苏镇江掀起了向郭嘉宏烈士学习的热潮。郭嘉宏是1964年到江苏镇江象山园艺场蚕桑工区插场的知青,文革中造反,郭嘉宏与战友们一起到北京政法学院进行革命串连,争取革命同学的支援。路上当郭嘉宏看到某工地失火时,他奋力扑救不幸牺牲。当年新华社曾以《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强战士——记在某工地灭火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郭嘉宏》为题作了报道。



当时小君、小辰、小玉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他们要外出必须找个适当的理由,否则一来外出家长不放心,二是外出要向家长要钱。他们想了一个办法,谎称学校组织学生去镇江参观郭嘉宏事迹展览。


三人为众,小君、小辰、小玉各自带着简单的行李出发了,他们先从泰州西汽车站向西步行前往镇江,跑了几个小时。一看离镇江还远呢!在路上,看到装货不多的货车,他们用红卫兵袖套包着手电筒在公路上挥舞,想搭顺便车。有的司机比较灵活,车停下后,得知他们要乘顺便车,为了不惹麻烦,乘他们从车身两侧向车后跑还未爬上车之际,一溜烟加大油门将车开走了。路上未能拦到车,走得又太累了,只得到了一个小站头,打票乘汽车到了镇江。


来到镇江火车站,他们看到停在铁轨上的货车,向人打听到一列向南京方向的装货的火车就扒了上去,当晚顺利到达南京,在小玉的亲戚家住了下来。在南京游览了几处风景名胜后,5月1日这天,他们准备返程回家了。小玉的男亲戚得知他们是扒火车来宁的,感觉很危险,生怕他们再扒火车回去,离家去上班时特意关照爱人,把几个孩子的行李扣下来,看到他们买了返程的车票将行李再给他们。



其实,小君、小辰、小玉根本不想打车票回家,他们出门后过了一会儿想出一计,三人中派出两人来到小玉的亲戚家,一人在门外,说火车站人很多要排队买票,有一人正在火车站排队,我们拿着行李到火车站正好票也买到了。亲戚信以为真,就将行李给了他们。


来到南京火车站,三人爬上了从南京往东方向的货车,打算在镇江下车再回泰州。可这列货车在镇江不停,一直开到常州才停车。他们下了车,在下午又扒上一列从常州向西的货车准备在镇江下车。他们商议,如果这趟货车在镇江再不停,就决定跳车。


此趟货车在快到镇江时并不减速,他们知道此车不会在镇江停了,在火车到达镇江站月台时,他们依次抓住货车上下的梯子做好跳车的准备。可能文革中电影比较少,经常放的就是《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等几部战争片子,他们看到电影上铁道游击队员在飞驰的列车上攀上、跳下的矫健身影,好像一点危险也没有。其实,电影上演员从飞驰的列车上往下跳的动作有的是用特技拍摄方法达到的效果。此外,在南京火车站货站,火车头调度车来来往往,车速很慢,他们还曾反复练了扒车和跳车。


“呜……”随着汽笛声,傍晚时分,火车经过镇江站,小君首先跳了下去,正好跳到水泥地的月台上撞上了柱子,大脑严重损伤,生命危险,车站工作人员看到这一幕惊呆了。接着又看到小玉、小辰依次也跟着从火车上跳了下去。据小辰说,他从火车上跳下后,巨大的惯性将他翻了几个跟头。还好,他只是皮外伤,小玉轻伤脑震荡,昏迷过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三位未成年人跳车受伤,且还有一名生命危险,镇江车站自感医疗力量不够,紧急与上海铁路局联系,让一列开往南京方向的特快列车打破常规临时在镇江停车几分钟,数分钟后,列车进入镇江站,工作人员将受伤的三人抬上列车的邮包车厢,驶向南京站。到达南京站时,医院的救护车已等候在车站,将他们送往清凉山附近的南京工人医院抢救。当晚,医务人员检查后发现小君颅脑出血,正准备为小君将头发剃光做开颅手术时,终因伤势太重,当晚未等到做手术小君已离开人世。


同学们得知恶耗后,都非常悲痛。当时学校是军管期间,我班的军宣队姓陈的军人带我们几位同学到小君家中进行了慰问。几十年过去了,如果小君活着也是近70岁的人了。如果不是文革的乱世,学校正常上课,也不会出现这种意外事故。谨以此文表示对去世的小君同学的怀念。



(文中人名为化名  图片来自网络)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革命少年

刘惠君:文革时期的县城中学岁月

龚国庆:县城男孩成长实录

白而强:一个淘气捣乱男孩的世纪之问

赵东明:我们生命史中的暗流和不堪

王彬彬:女特务,禁欲时代的性启蒙

赵建伟:革命时代少年,荷尔蒙何处安放?

严向群:那个时代的中学生与男女界限

北京"老莫",梦开始的地方

牟志京:拍婆子与黑格尔

杜欣欣:拍婆子的考证

革命时代的性压迫与“作风问题”

刘索拉:小女生为加入红卫兵苦练骂人本领

余琼琼:一生的道歉,只为九毛七分钱

王宗禹:1966,我的"大串联"纪实

王宗禹: 成都观武斗记

饶浩明:那年,我们长征在赣湘大地

红色少年三度越境投奔抗美援越战场

张玫:十二岁红少年 六千里大串联

蒋国辉:风起云涌的日子里

史钊:一个中学生在“文革”中的挣扎沉浮

邱炜煌:一个少年眼中的革命时代

俞孟生:大串联中我两次扒车逛京城

王世浩:一份红卫兵大串联的真实记录

红卫兵时代的串联记忆

于向真:一个女红卫兵的1966年

郭爱平:我最最幸福的一天

王骥:白衬衣,革命时代的青少年标配

将校呢,将校靴,白边懒汉及其它

北京顽主们的血色青春

我们这一辈人的北京中学旧事

徐浩渊:诗样年华

杭雪:荒芜年代和我的第一个闺蜜

田沈生:我们以行侠仗义之名偷吉普

田沈生:京城里那些忘不了的儿时旧事

萧蔚:东八楼,我儿时的记忆

陶洛诵:儿时的京城记忆

陶洛诵: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情窦初开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