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中丨王惠莲:提心吊胆的旧金山之旅

王惠莲 新三届 2023-04-05


作者简历

王惠莲,河南省开封市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2004年移居美国,现居美国旧金山湾区。已在美国中文报刊和国内报刊及网络发表数十篇散文随笔,作品曾在美国、香港和大陆获奖。


原题
提着心吊着胆
去了趟旧金山



作者:王惠莲



6月15日,因疫情封了一年多的加州终于解封了,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开始在心里盘算要去实现疫情期间许下的愿望:如果自己没有感染新冠病毒或成为死亡数字的一员,等疫情好转,想见的人就去见。只是,想见的人大都在国内,而国门至今未开,要想见他们,最快恐怕也要到明年了。

于是我就做了一个决定,去见离我最近的人。

这个人就是北美文坛著名散文家刘荒田老师。刘荒田老师住在旧金山,要见他,就得去旧金山。我住的小城离旧金山30多英里,可开车去,也可坐轮渡去。开车我不行,我怕开高速,怕去陌生的大城市,所以只能坐轮渡。

我和“海外文轩”的主编深秋红叶约好,6月22日,她从南湾坐火车去,我从北湾坐轮渡去,到达旧金山后,再转乘地铁,刘荒田老师在Daly City地铁站接我们。

但是没有想到,疫情虽然解封了,可轮渡还没有恢复正常,要想按约定的时间到达Daly City,就只能坐早上8:45的轮渡,轮渡一个小时即可到达旧金山,到达旧金山后,距离约好的见面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如果是从前,两个多小时随便在轮渡大楼里转转,或在大街上逛逛就打发了,可是这一年多来看了太多亚裔被攻击的新闻了,特别是前不久有两位亚裔妇女在“市场街”等公交车时被歹徒用刀砍伤的消息,让人不寒而栗。

我要转乘的地铁站,就在“市场街”。这两个多小时怎么过,于是就成了问题。

我小的时候胆子比较小,听姥姥讲鬼故事,晚上不敢一个人上茅房,怕碰到鬼。后来长大了,知道没有鬼,慢慢地也就不怕了。可这一次,我又怕了,这次的怕和小时候的怕不一样,小时候是怕鬼,这次是怕人,怕那些对亚裔怀有莫名仇恨的人。因为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地方出现,会以什么方式向人发动攻击,我只知道我是亚裔,是他们攻击的目标。何况,旧金山还有上万名流浪汉。

如此一想,这趟旧金山之行,于我就变得有些可怕了。

怎么办?已经约好的拜访,总不能取消吧?再说,旧金山也不是每天都发生攻击亚裔的案件,就算有,哪能就让我碰上呢?只要自己小心点,应该不会有危险。我就按照约定的日期,提着心吊着胆地去了旧金山。

因为是早上8:45的轮渡,已过了上班高峰时间,所以乘客不多,偌大的船舱显得空空荡荡。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所有人脸上还都戴着口罩,选择座位时,也都是选离他人尽可能远的座位,那条为防疫情扩散而提出的“保持社交距离”的警示,看来已深入人心,感觉,像是萨特的“他人即地狱”,从云端一下子跌落到了人间。

我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海水发愣。窗外的海水一如既往地流着,和我一年多以前看到的一样,任你人间的灾难有天大,都不会做出丝毫改变,让你觉得,不舍昼夜的它,似乎在用它的不变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人孜孜以求而不得的永恒。


旧金山就在我的冥想中到了。

六月里的旧金山,天气依然带着点阴冷,厚厚的云层压在天空,码头上除了我们这些刚下船的乘客,几乎见不到什么人。走进轮渡大楼,里面也冷冷清清,好几家店门都关着,一家开着的咖啡店里只看见工作人员,看不到客人。

大楼的外面,更是冷清,长长的人行道上摆着一排卖水果蔬菜的摊档,摊档后面站着档主,摊档前面却不见买的人。我站在摊档的附近,眼看着一个穿短裤短衫的女士从摊档前旁若无人地跑了过去,高楼大厦在街的对面挤成了一堆,可街道上的车辆和行人却稀稀拉拉。


往年一到6月,旧金山就开始庆祝“同志骄傲月”了,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同志骄傲大游行”取消了,只有轮渡大楼的楼顶悄无声息地飘着一面“彩虹旗”。“彩虹旗”在浓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也格外孤独,孤独得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热闹过。


我拍了几张照片,看看时间还早,就穿过轮渡大楼,折回到了码头岸边。我从包里拿出一本随身带的书,在一张长椅上坐了下来。我想用看书打发一下时间,我一页一页地看,一页一页地翻,感觉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可一看手机,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再想想自己刚才都看了什么,竟然想不起来了。原来我在看书的时候,只是眼睛在看,心却在想着周围,想着是不是有陌生人靠近,这样的看书,还不如不看。我于是把书放进包里,打算到轮渡大楼对面旧金山最繁华的大街“市场街”转转。

我走到路边,站在那儿等红灯。红灯,绿灯,像往常一样一丝不苟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地闪着。即使过马路的人只有我一个,它们也不会“渎职”。我想象着,如果我们人类都像它们一样“敬业”,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过了马路就是“市场街”。可这是“市场街”吗?怎么路口只有几辆共享单车和一辆大巴,就再也看不到其它车和人了呢?我是不是走错路了,赶紧看看路牌吧。路牌上写着:Market St,没错,正是我要转乘地铁的“市场街”。只是我没有想到“市场街”竟会孤寂到如此境地。看来这街是不敢逛了,赶快找地铁站吧。


来之前不知道此行会遇到什么状况,为了安全起见,我特地把自己穿得跟个美国人似的,牛仔裤,带帽运动衫,脚下一双休闲鞋,肩上挎一个土色挎包,先生说这样最好,不会引人注意。我说,要不要买个金发戴上,这样就不会被人攻击了。他说不用,还没到那种程度。我又问怎么找地铁站,先生说地铁站设在两边的人行道上,没有标识,走到跟前就知道了。那就找吧。我沿着人行道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怎么连个人影都没有?人呢?人都去哪儿了?还窝在家里办公么?不是解封了吗?这大白天的,居然没人。没人也好,没人就不用怕。可心却不听话地直扑通。

老话说,怕什么来什么,就在我快要走到地铁站的时候,我看到了两个流浪汉。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不知道再往前走会不会有危险。恰好在这时,从马路对面过来一位女士,我像看到救星一样,赶忙上前,问她,地铁站在哪儿,她似乎也看出了我的害怕,说马路对面也有地铁站,这边的被栏杆拦起来了,你到对面坐吧。我一听,赶紧道谢,随后就三步并作两步,快步走到红绿灯前,穿过马路,来到了地铁站。


地铁站的入口黑咕隆咚的,没有扶手电梯,也没有灯照明,我想拍张照片,手刚伸进包里,就听见有说话的声音,吓得我赶紧把手缩了回来,头也不回地下到了地铁站的下面。地铁站的下面比入口处稍好一点,灯光虽然有些昏暗,但好歹照个亮,可以看清站台上站着三个人,两个亚裔,一个白人,看到他们,我绷紧的神经才算是稍稍缓和了下来。

车,很快就来了,我跟在两位亚裔的后面上了车,上车后,我坐在了他们的对面,感觉这样坐,会安全些。我知道这是心理作用,可我还是觉得和同种人坐在一起会更安全。因为整个车厢加上我们三个一共只有七个人。每个人都戴着口罩,最远的两个呆呆地坐着,看不清是哪个族裔,稍近的一个在低头玩手机,最近的一个是个正在自言自语的白人,如果真有人发动攻击,我们三个亚裔加在一起,还不算太弱势。

我就这么默默地想着观察着,列车开了一站又一站,人也一站接一站地下车,最后,整个车厢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开始在心里祷告:千万别上人!千万别上人!也许是上天听到了我的祷告,也许是我的运气好,直到下车,我所在的车厢都没有再上人。


这一路总算是有惊无险,等我走出Daly City地铁站的时候,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我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身后是一排地铁出口和一间信息咨询小房间,出口往前,靠墙是两排自助购票机,往右走是停车场,往左走是公共汽车停靠站,一个提着塑料袋的中年亚裔男子正站在那儿等车,其它的除了设施有些老旧外,没看出这地方会有什么“危险”。我于是舒了口气,站到了离中年亚裔男子不远的地方,等深秋红叶和刘荒田老师。

突然,犹如荒野里听到了狼嚎,一个明显是流浪汉的人一边吼叫着一边向我们这边走来。我吓得赶紧躲到信息咨询小房间的旁边,那位提塑料袋的亚裔中年男子,见状也吓得跟了进来,站在了我的旁边,距离之近,好像我们是“夫妻”一般。他这样做,是不是想恐吓一下流浪汉,你别过来,我们是两个人,你要敢动手,我们两个打你一个。

我这么臆想着,心里却在感谢这位陌生的中年亚裔男子,如果不是他站在我旁边,我还不知道吓成什么样呢。不过还好,那个吓人的流浪汉并没有停下脚步,也没有看我们一眼,只是嚎叫嚎叫就走开了。正好公共汽车也来了,那位亚裔男子上车走了。这时,整个车站出口处和地铁车厢里一样,又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终于,深秋红叶出现了,我们一起沿台阶走了上去,刘荒田老师的车正等在那里。

我在心里深深地舒了口气。

接下来就是见面吃饭聊天。

回去的路上,因为有了来时的经验,再加上是下午时间,车上的人比较多,所以我也就不像来的时候那么害怕了。

刘荒田老师有句名言,说他一直倾向于把“完美人生”定义为“尝遍人间百味”。我的这趟提心吊胆的旧金山之行,就当是尝了“人间百味”中的“害怕”一味吧。只是,这一味尝一次就够了,可千万不要再有下次。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海外疫中生活
美国

周小六:老公办公室三人,

有两人感染新冠病毒

孙超:回国难,难于上青天

归国记:八千里路熬和累,

还有测不完的核酸排不完的队

陶海粟:26天漫漫路,

双阴+双非的回京之旅

夏新民:在美国接种新冠疫苗

夏新民:一个武汉老人的

美国惊魂与万里牵挂

徐振康:休斯敦的惊魂日子

加拿大
周小六: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晃荡
周小六:超市每天清早是老年人专场
周小六:绝望退却之后,生活恢复阳光
周小六:渴望普通生活是一种奢望
英国
嵇伟:与新冠共生存,
英伦全面解禁进入狂欢模式
刘晓华:这一周是英国的最至暗时刻

刘晓华:整个英国都为重症首相祈祷

刘晓华:门外世界,全人类都在挣扎
德国
蒋国辉:疫中旅程,从珠海到法兰克福
澳洲
刘海鸥:宅家日子,期待五月的鲜花
陈苑苑:南澳抗疫何以成效骄人?
陈苑苑:无论外面世界发生什么,
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情
陈苑苑:这个复活节主题是"呆在家里"
陈苑苑:澳洲媒体有报忧不报喜传统
陈苑苑:自我居家隔离的日子开始了
 陈苑苑:疫情袭来之澳洲日记
萧蔚:悉尼警察飞到窗外查“扎堆”
萧蔚:不羁的澳洲人和口罩
萧蔚:悉尼的抢购潮
亚洲
李扩建:日本树立"正确地恐慌"意识
屈在祥:泰国普吉岛,在静静地熬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