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姜波,经济日报社高级编辑。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进修两年经济学。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先后采写新闻作品上百万字,七次获中国新闻奖,长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为研究生班授课。主要著作有《魂归何处》《惶者自白》《女性与犯罪》(与姜伟合译)《新闻大咖眼中的中国经济》等。
原题
中国革命的领袖们,
曾在这日本小院汇聚
——采访本上的中国往事(29)
作者:姜波
在那血风秽雨的年代,成为中国革命先驱者的留日学生们聚集在宫崎滔天这温馨的小院,或共谋国事,或商讨大计,或畅叙友情,或对酒当歌,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激奋!
孙中山、黄兴、蒋介石、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中国革命的领袖们,都曾与这里有着渊源。
一幅长约2米、高约1米的挂轴,中间是醒目的大字“文章有神交有道,新丰美酒斗十千”,到处都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不同笔迹、不同人物的签名和题词。仔细数数,共65人,看看都是些什么人吧——
这里是东京都丰岛区西池袋2丁目15番地16号,是中国人民的俊游挚友——宫崎滔天的家。穿过高高的回廊,是宫崎家的和式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手书的横匾“推心置腹”,可见孙中山与宫崎的友情与信任。对面是黄兴的亲笔手迹“儒侠者流”。黄兴,这位叱咤风云的革命家,文武双全,才华横溢。他在指挥推翻封建王朝的起义中右手负伤,用左手书写的“朗照”,仍是那般苍劲有力,现悬挂在宫崎家的洋式客厅里。就连“弢园”这个雅号,也是黄兴为宫崎宅命名的。主人宫崎露dong(“雨”下边加“冬”——日本当用汉字)——宫崎滔天的长孙女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大堆文物。这是自上上世纪起,宫崎滔天一家与中国革命领袖、仁人志士、青年学生们交往的书信、电文、照片、诗词、挂轴、折扇等——这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记录,也是宫崎一家为支援中国革命终生奔波的写照。目不转睛地看,脑不停顿地思。一幅幅字画,一把把折扇,一张张照片,一封封书信,令人目不暇接。眼前仿佛浮现出上世纪初的画面——在那血风秽雨的年代,成为中国革命先驱者的留日学生们聚集在宫崎滔天这温馨的小院,或共谋国事,或商讨大计,或畅叙友情,或对酒当歌,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激奋!当然,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大浪淘沙,来过宫崎家的人们中,有的成为千古不灭的民族英雄,有的成为不齿于人类历史的狗屎。历史,是多么的无情。
宫崎滔天,这位中国人民难忘的好朋友,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而奔波,献出了一片赤诚之心。据史料记载和他的后代介绍,自青年时代起,宫崎滔天就自觉自愿地把自己与中国人民的命运联在一起。他身穿中国服装,学习中国语言,甚至和中国人一样留着长辫子;后来,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他又跟中国进步人士一道断发,自称“新生之滔天”。当时在日本,出资捐助中国革命的大有人在;但大多是基于将来能在政治上控制中国、在经济上有利可图之目的。而宫崎滔天却毫无私利,因而为日本社会所不容。他不仅当不上议员,甚至连政府里最低的职位也得不到。他为中国革命东奔西走,没有固定职业,生活极为艰难,常常是盐水泡饭,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不知欠了多少钱,不知搬了多少次家。夫人缒子本在熊本县老家农村带着孩子生活,为了照顾宫崎滔天,到东京相会后,只好靠给别人洗衣为生。一次,宫崎滔天在贫病交加中卧床不起,远在新加坡的孙中山听到消息,马上汇寄了100元,“知杯水车薪,莫能济事,不过聊表区区而已。”就连宫崎家这个居所,还是黄兴捐资1000元买下的。在宫崎家珍藏的文物中,有一份特别的“委任状”。这是中国革命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委任宫崎滔天“在日本全权办理筹资购械接济革命军,所有与资主交涉条件,悉便宜行事。”从1897年孙中山自伦敦脱险到日本与宫崎滔天相识起,几十年里两人保持着终生的友情。他们经常一起分析局势,商讨革命策略以及集资购买军火等事宜。可以说,宫崎家是中国革命者在日本的“参谋本部”。有一次,孙中山寄居在宫崎家,一个被清政府收买的叛徒突然敲门,宫崎滔天掩门与之周旋,缒子夫人让长子龙介带孙中山从后门躲开,使孙中山又一次化险为夷。辛亥革命胜利后,宫崎滔天在日本的地位为之一变。三井、三菱等财阀对他寄予着进入中国的厚望,送给大量的财物,甚至要替他抚养孩子,但宫崎滔天不为所动。孙中山说动袁世凯将从日本进口大米的权力交给了宫崎滔天,以酬谢他为中国革命的奔波之劳。但是宫崎痛恨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的卑鄙行径,也不赞成孙中山北上联袁,谢绝了孙中山的好意。“对于吾国革命历史,尤著有极伟大之功绩。”这是孙中山对宫崎滔天的高度评价。
在宫崎滔天一家交往的中国人中,有不仅孙中山、黄兴这些与封建王朝英勇战斗的民主主义战士,还有后来成为共产主义运动领袖的革命先驱。1951年5月1日,宫崎滔天的长子宫崎龙介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通过廖承志的翻译问毛泽东,“还记得给我父亲写信并见面一事吗?”毛泽东凝神沉思片刻,“记得,记得。”“白浪滔天先生阁下 久钦高谊 觌面无缘 远道闻风 令人兴起 先生之于黄公 生以精神助之 死以涕泪吊之 今将葬矣 波涛万里 又复临穴送棺 高谊贯于日月 精诚动乎鬼神 此天下所希闻 古今所未有也 植蕃 泽东湘之学生 尝读诗书 颇立志气 今者愿一望见风采 聆取宏教 惟先生实赐容接 幸甚幸甚此信虽为两人共文,但专家确认出于毛泽东之手笔。那是1917年3月,宫崎滔天出席黄兴葬礼到长沙,接到萧植蕃和毛泽东的信,赶到第一师范学校发表了演说,并与青年学生毛泽东见了面。宫崎龙介跟父亲一样支持中国革命,在青年时代参加了左翼的“新人会”,并作为代表到北京,与几年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密切交往。1920年10月,陈独秀写信给宫崎龙介,“去岁在北京晤谈甚快。友人李建君因事到东京,特为介绍,一切面谈可馨。此祝幸福。”李大钊更是对宫崎龙介寄予厚望,“敝校毕业生之诸君赴贵国观光调查贵国诸大学的学制,并与贵国青年、文化团体中诸同学相握手,关于文化交换意见。诸君多是《新潮》、《少青中国》、《国民》诸杂志的关系者,乞介绍于贵国新派学者、社会运动者乃至文化团体中的青年有志者。不胜为盼。”在宫崎家,存有宋庆龄在孙中山生病时用英文写给宫崎滔天的信,有何香凝老人题写的“保卫和平”的大字,有吴玉章、田汉等人的题词,而鲁迅先生的亲笔诗更是熠熠生辉——
宫崎滔天,这位名垂中国革命史册和中日友好史册的人士,于1922年去世,年仅51岁。他的长子宫崎龙介从孩提时代起,就置身于父亲的事业中并成为得力的助手。他与吴玉章等中国青年学生交游甚密,并协助吴玉章向中国运送枪支。有一次,在带领孙中山躲避反动势力追捕之际,17岁的宫崎龙介看着76年一遇的哈雷彗星发出耀眼的光芒,真诚地对孙中山说:“中国革命一定会成功。这彗星就是好兆头。”新中国成立后,他不顾日本政府的封锁,多次绕道到北京,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会面。据他的后代介绍,宫崎龙介曾对周恩来表示,要写信给蒋介石,提议台湾作为一个特别区以实现中国统一。周恩来支持他的想法,但他的愿望没有实现。后来蒋经国访问日本,拜会时宫崎龙介让他带信给蒋介石,批评蒋背信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原则。上世纪60年代后半,中国大陆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宫崎龙介对此感到迷茫,也许是由此原因吧,直到他去世的1971年,再也没有到过中国。现在,宫崎家的传人——宫崎滔天的长孙女宫崎露dong热心于中日友好事业。她的丈夫宫崎智雄是早稻田大学的教授,白天在学校从事教学研究,休息在家时潜心整理前辈留下的珍贵遗产。“台湾来人只整理国民党人的资料,北京来人只整理共产党方面的资料,如果两岸联手就好啦。这都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纪录呀。”宫崎露dong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当时只整理出500件左右。
离开宫崎家时,已是满天星斗。看着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东京夜景,总觉得眼前是模糊一片,因为我的思绪还留在宫崎家。临走时吟读了几遍的黄兴的诗句,是那样地令人荡气回肠——
外一篇
日本的义士守护着
中国的英灵
——采访本上的中国往事(30)
作者:姜波
18岁的周恩来、21岁的鲁迅、23岁的聂耳,他们“大江歌罢掉头东”,东渡扶桑,求知求索,力图救国救民。他们是中华民族历史天空中的璀璨星辰,并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也赢得了众多日本人的由衷敬佩。一些仁人义士建碑立传,纪念中华民族的不朽英灵。
京都岚山,风景绮丽。大堰川绕岚山脚下潺潺流过,河水碧绿,清澈见底;两岸苍松挺拔、翠竹婆娑、林木茂密,更有樱树枫叶,点缀着错落的村舍;如若一阵细雨过后,轻纱般的薄雾在岚山之顶飘绕,那简直是人间仙境!时值深秋,色彩斑斓。河水宁静得一丝波纹都没有,在山脚下打了一个大弯,环抱着一个半岛似的山包。太阳已经西斜,温柔的阳光透过扶疏的树叶,亲吻着丛林中的一座两米多高、未经打磨的一整块赭石色鞍马石石碑。这石碑没有一般纪念碑的华贵雄伟,没有考究精细的雕刻工艺,没有对称悦目的几何图形,却是那样的古朴而庄严。在这近似椭圆型的石碑上,镌刻着那首有名的《雨中岚山》——诗的作者是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周恩来。手书者是曾在东京早稻田大学留过学、在日本大名鼎鼎的廖承志……当年,18岁的周恩来一腔热血,走出国门,行前写下著名诗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1917年9月,周恩来留学日本,要“随着进化的轨道,去做那最新最近于大同理想的事情。”1919年4月,决定“返国图他兴”的周恩来,回国途中游览京都,写下了4首白话诗歌。写这首《雨中岚山》那天,正值中国的清明节。绚烂而短命的樱花在雨中飘零,触动了这英俊少年的心灵?“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竟是那样地“姣妍”!是真理之光?是奋斗之火?难道在这时候,他就决心踏上职业革命家之路?毋庸置疑,尽管岁月沧桑、艰难曲折,但在这位世纪伟人的心中,日本是难忘的,京都是难忘的。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先后会见过数千名日本各界人士,曾多次询问过日本的樱花。在这诗歌问世整整60年后的1979年4月,一个绯红的樱花如云霞飞扬的日子里,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在这里亲手为诗碑揭幕。在诗碑左侧,立着一座副碑,上面有这样的日文记载——“为了表达京都人世世代代友好的心愿,在这渊源深远之地,建立伟大的人物周恩来总理的诗碑。”尽管后来这石碑曾遭到日本反动右翼分子的破坏,但具有正义感的日本朋友又精心加以修复。这宁静的山坡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人们。我们在有小桥流水之幽的一家吃茶店歇脚。女老板自豪地告诉我:“邓颖超女士专程来揭幕时,在我这小店喝过茶。伟人呀。”天晴得瓦蓝瓦蓝,树不动,草不摇,一丝微风都没有。放眼望去,是一片燃烧的群山,火红的枫叶把日本东北的秋天装扮得如此壮丽。涉过一条小河,走过一座小桥,就来到青叶山下的浓荫环抱中的一座博物馆。星期天,这里人很多。穿过这博物馆,在一片银杏和枫树的之中,有一座高四米五、宽约一米五、厚约三十公分的石碑。碑的上部那圆型的侧身雕像,就是中国人民所熟知的“孺子牛”的形象,手持香烟,面带慈祥的笑容。这是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那脍炙人口的《藤野先生》,就是鲁迅先生追忆他在这座城市当年留学生涯的文章。1904年秋至1906年春,先生在这里的医学专门学校――也就是东北大学医学部的前身就读。先生就是在这里看到中国人被日军当作俄国的间谍杀头的情景后,决定弃医从文,以笔做刀枪来唤醒千百万民众的灵魂的。鲁迅先生在日本具有崇高的声望。在中日两国还没有外交关系的1960年,佐藤春夫、中岛建藏、白石凡、高桥刚彦等150多名仁人义士发起了修建鲁迅纪念碑活动,一些工会组织、民主团体和致力于两国友好的个人纷纷捐献。1961年4月,先生的夫人许广平专程到日本为纪念碑揭幕,并在碑前栽种一棵松树。后来,在这棵松树旁边,日本朋友又建立一座许广平女士揭幕纪念碑。1998年11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向鲁迅纪念碑献花,并在碑前栽种一棵红梅。每年先生诞辰和忌日,都有不少日本朋友到先生的碑前拜谒。当地政府将先生留学时住过的佐藤屋、上过课的阶梯教室等都作为文物保存完好。听说东北大学里也矗立着鲁迅先生的雕像。在1994年的五一黄金周期间,我们驱车在几乎见不到人影的校园里转了半个小时,终于看到先生在两座楼房中间的绿地中微笑。日本的三大美景之一――松岛,就在这座城市郊区。宁静的海湾拥抱着上百个形态各异的大小岛屿,小船在岛屿间游荡,海鸥在小船旁喃喃细语。不知先生当年留学时是否曾来过这里。先生说,当时这里没有其他中国留学生,只有他一人。不知先生是否曾感受到孤独寂寞?在当时蔑视“清国人”的恶劣环境里,不知先生是否曾感受到压抑愤懑?这里永远是车水马龙。海浪不断地洗刷着大地的污浊,而夕阳则为海浪披上一层金辉。那个不大的水族馆总是吸引来成群的孩子们,而活泼可爱的海豚表演出的各种令人叫绝的动作,更是赢来一阵又一阵的感叹声。通过一座栈桥,是有名的周长只有5公里的江之岛。这里有神社,有瞭望台,有建在山坡上的植物园,生长着各种珍贵植物。站在江之岛,西望海岸,有一处绿树环抱的幽静之地,仿佛产生着巨大的召唤力。来到这里,你一定会肃然起敬。你的耳边也许会、也一定会响起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上千平方米的广场中间,有一座祭坛式的造型,中间的花岗岩石座呈现一个“耳”字状;面向大海处立着一座巨大的石碑,左上方是聂耳的雕像,右下方是郭沫若先生的手书――“聂耳终焉之地”。人民音乐家聂耳赴苏联的途中,在日本作短暂停留。1935年7月17日,他怀着十分的向往和喜悦,投入大海的怀抱,而无情的狂涛却吞噬了他年仅23岁的年轻的生命。第二天,人们发现“穿着游泳衣的年轻白色的青年脸上带着笑容”。旁边另一座不高的石碑上,记录着聂耳年轻的生平和遇难经过。这座海滨小城的人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着聂耳的神灵。早在1949年,就有一些仁人义士为建造聂耳纪念碑而呼吁奔走。1954年纪念碑竣工,1958年被台风卷走。1963年开始重建,一同建起的还有“聂耳终焉之地”纪念碑。1985年在聂耳遇难50周年之际,纪念碑再度扩建,一些市民和有关方面捐资增建了聂耳胸像浮雕。纪念碑上有中文说明:“此纪念碑、纪念碑文、纪念广场是为悼念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在此成为不归之客的中国国歌作曲者聂耳先生,并颂扬先生的伟大功绩,由崇敬先生的藤泽市民主导而建成的。藤泽市民一直守护至今。”我第三次拜谒时,正遇台风刚刚停息,墨绿色的海浪在翻滚,海鸥在飞翔,冲浪的人们在跳跃,我看见石碑上还精心裹着一层防台风的塑料布。是《义勇军进行曲》在东京谱曲完成寄回国内并已传唱一时?是亿万中华儿女的抗日救亡运动已经如火如荼展开而使他无限欣慰?是不久后就将奔赴苏联能探寻一个新世界的希望之光?本是追风的年华、恋爱的时节、成长的岁月;但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年代,他们把青春的热血、生命的激情、灼热的理想,融入救国救亡的大潮之中。他们的名字不仅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廊,而且也赢得日本人民由衷的敬佩。京都、仙台、藤泽,今天已成为访日中国人的“朝圣地”。谢谢那些真诚的胸怀博大的日本朋友们!他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精心守护着中国的不朽英魂!姜波专辑
书记一晚陪五场酒的“基层政治生态”
不相信自己的记者,那还相信谁?
忆范敬宜:老范,我好想你呀!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