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号的诞生 |【乐迷心窍】新年礼物(四)
VIOLIN
CONCERTO
NO. 0
“零”号小提琴协奏曲
当时我向她咨询女作曲家李一丁的现状和联系方式(因为电话总是没有人接),才得知李一丁因患癌症已经离世,心中不仅凄然且遗憾,没有完成和李一丁约好的合作,她却乘鹤西去。当郭姗理事长了解到我们在策划制作《中国当代作曲家系列》录音工程,便向我们推荐了华人女作曲家协会的多位作曲家,首当其中的是耄耋之福的老太太王强!
▲作曲家王强
王 强
作曲家、教授。时任华人女作曲家协会主席。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在1958年三年级时即与其他三位同学创作大合唱《幸福河》并获得1959年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作曲比赛金奖。196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作品大提琴协奏曲《 嘎达梅林》在同年 5月第一届《上海之春》开幕式音乐会上首演。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移居香港。王强创作涉猎范围甚广,包括严肃音乐、电影、电视剧、舞剧音乐等,创作手法大胆、独特、新颖,有丰富的情趣。1994年她的名字被列入《世界女作曲家大辞典》,又载入《新格罗夫女作曲家辞典》。
跟王强联系上之后,王强不但把自己的几首作品发给了我们,还推荐了“世界华人女作曲家协会”的另外几位作曲家并她们的作品:何冰颐、林迅、陆伟莉、苏凡凌、史付红、张宁、朱婕。由此,在郭姗和王强的帮助下,项目策划团队在《中国当代作曲家系列》中,衍生出来了“女作曲家系列”。
选择王强的小提琴协奏曲《零号》,首先是因为这部作品从来没有录制过,第二是上海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教授丁芷诺对此作品做过详细的分析并将其列入教学曲目。第三是目前国内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太少,而现代派风格的小提琴协奏曲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标题性的协奏曲,如《梁祝》《鹿回头传奇》《洪湖》。
确定下整张专辑的曲目之后,项目组在选择独奏家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异议,大家一致认为陈莉能够胜任,因为她已经在“女作曲家系列”第一张专辑中,演奏录制了山西省音协副主席女作曲家王一兵的小提琴与乐队交响叙事曲《天仙配》,她的音色处理和再现作曲家原意的演绎方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提琴家 陈莉
陈莉
国家二级演员。爱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特聘教师。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硕士研究生。自幼学习小提琴,1992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熊治群教授、朱耀熹教授、王振山教授。199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刘培彦教授,以优异的专业课(专业优异单项奖)成绩获得人民奖学金、“维亚康母-萨默·雷石东奖学金”。2001年考入中国爱乐乐团,曾随团赴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2005年作为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小提琴声部首席,应邀出席世界青年古典音乐节开幕式。先后在北京、武汉、昆明、呼和浩特等地举办音乐会。2014年发起并组建爱乐四重奏并担任首席小提琴,目前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四重奏之一。陈莉应邀参加“库客音乐”《中国当代作曲家系列》作品录制,先后录制了《天仙配》《零号》《弦情4溢》等中国作曲家新作品专辑。
▲小提琴家 陈莉
当陈莉收到了谱子之后,她希望能够跟作曲家直接沟通。近80岁的王强老太太用微信!哈哈,这样交流起来方便许多。陈莉和王强就乐谱中的一些问题沟通了几次,并且也提出来了第一乐章当中的几个技术问题。这一老一少两代音乐人沟通得非常愉快。
▲江苏交响乐团指揮程晔与作曲家王强研究乐谱
独奏确定下来之后,选择指挥和乐团。我们也是一下子圈住了“大胖”程晔——一位认真研读作品总谱、严谨分析作品的指挥,因为“大胖”,自然也就选择了他所在的江苏交响乐团。
2017年4月8号、9号,我们顺利的完成了“首次录音”的《零号》小提琴协奏曲,并且(!)王强夫妇亲临现场指导,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啊。在全体工作人员和音乐家的努力下,这张我认为是“最具权威性演绎”的录音顺利完成。
作曲家在拿到了录制完成的CD唱片之后,给我发信息:“陈莉是第四位小提琴家演奏我的《小提琴协奏曲No.0》, 而且是第一位录制CD的独奏家。我对着乐谱连听两遍CD中的这首曲子。她的音色亮丽,清澈,透明。在第二乐章中深情浓郁的音色也有她自己的特点。尤其在华彩乐段中的多声部,处理得有层次,有对比。技巧相当成熟。第三乐章,要求速度,清晰度。大部分段落用marcatissimo演奏。连续快速的平行三度和平行六度双音演奏,难度相当高。她的技巧相当全面,演奏更有她自己的特点。谢谢陈莉用了相当的时间关起门来练习此曲。祝贺陈莉的成功!”
▲小提琴家陈莉
之后,王强老师又说,江蘇交响乐团对中國新作品持有新鲜感,且认真读谱。这是作曲家的特大幸运。指揮家程晔年輕有为,更喜欢介紹推荐中國新作品。我问他,看那麼多的新谱子有何感觉?他回答:那是指揮的责任。陆伟莉发來的新唱片CD的封面及作品排次,都堪稱一流。封面设计那条跳跃的滕又似小提琴的f孔,她是女作曲家的心灵精華,设计师太有想象力了。唱片的节目排次尤为精彩。只有深刻了解每首作品内涵的人,才能有如此精彩的排序。謝謝录制团队同事们对女作曲家的厚愛 !
指挥家程晔对这次录音感触颇深,他仔细研读乐谱,最终提出来推迟录音,要多排几天,以保障质量。他告诉我,“陈莉是我合作过最出色的小提琴家之一,王强老师的《“零”号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音乐思维新颖、现代、难以理解,技术上又非常难的作品,我在第一次和陈莉老师对谱子的时候她的演奏就非常完整,不论音准节奏,还是音乐的把握,都非常到位,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录音非常顺利,我们一共用了两个半天的时间就把一首如此复杂的作品出色地完成了,并且得到作曲家的认可,江苏交响乐团对于如此出色的演奏家也是赞不绝口。我想这是完全得益于她完美的技术以及丰富的乐队经验。能够与她合作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江苏交响乐团指挥程晔与担纲小提琴独奏的陈莉于排练时交换意见
这次录音,更要感谢乐团的大管演奏家于大伟,他身患急病住院,带着医院的住院手环跑出来参加录音,每天录音完都要直接回到病房继续治疗,有一次差点昏倒在演奏厅。他的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我们打破常规,在唱片册子里专门题写:鸣谢江苏交响乐团于大伟先生。
一首令人耳目一新的
小提琴协奏曲
(文:上海音乐学院 丁芷诺)
2002年4月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的一场音乐会上,人们听到了一首令人耳目一新的小提琴协奏曲——王强作曲的《“零”号小提琴协奏曲》。我是在三年前在香港遇到王强的,那时她已离开了工作几十年的上音作曲系,听说她在香港和许多人一样主要是在教钢琴,意外的是她拿出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总谱给我看,还让我提意见。从谱面看我很难说出什么,但感觉告诉我,这会是一首有分量的作品。临走,我加了一句:“你一定要写双音啊,不然就不叫小提琴协奏曲。”前年年底又在香港,王强带来了由何红演奏、叶聪指挥香港小交响乐队视奏的录音,一听之下不由得兴奋起来,特别是第二乐章的那段双音竟写得那么好。中国作曲家写提琴协奏曲实在太少了,弄得我们这些小提琴教师只能不断“崇洋”,王强告诉我作品将在上海演出,因何红英不能来,我们就决定让我的学生郑炜珉担任独奏,这样,我就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这首作品了。
这首三乐章的协奏曲虽没有具体内容,也没有故事情节,但作曲家运用小提琴多姿多彩的演奏技巧及管弦乐丰富的音响和色彩展现乐思,表达感情。
该乐章有三个主题、一个简短的引子和一个更简短的尾声,形成ABCB1A1环型结构。引子开门见山奏出小提琴E、A、D、G四条空弦的四个音,然后再由低至高G、D、A、E以自然泛音出现,第一主题充满朝气,风发向上,由两个四音组合; 第二主题, 行板,在长音的衬托下小提琴在G弦上奏出一段富于感情的旋律。这段旋律常常采用突然移高半音的方式,变换调式调性,使情调变化对照。在华彩性的尾声时,小提琴有两个线条层次,低底下行是全音阶,上行是半音阶进行,上层前半拍是七和弦,后半拍是三和弦的华彩段,在乐队G、D、A、E五度叠置的长音衬托下,似夜幕上悬挂着一只萤火虫。第三主题是一段4/4快速的节拍,像绕口令似的在do、re、mi、sol五声排列的四个音中打转转。
这种现代的作曲手法让人对古老的京剧音列产生某种联想,十分有趣。其中一段上方声部出现长音式的支声部,类似紧打慢写的效果,中间段音乐由四音组变为三音组,由十六分音符变为八分音符,这种数减少时值宽的反差,使音乐更富弹性和张力。这里的调性关系也相当复杂,弦乐每个声部有一个调中心,调性C、G、降B先后叠置在一起形成复调性的线条,而每个声部又各自根据运行规律转换调中心音。
它是单一形象的乐段结构,小提琴唱出一首哀伤的歌,开始的两个乐句徘徊在狭小的音区内,叹息般地在大小二度之间游弋滑动,而每句都是通过一个减五度下滑到六度音上。
大提琴声部似以安慰的感情奏出原先的主题,小提琴加入到第三句好像是前两句的倒影,乐句在摇摆的切分音节奏中半音向上爬行,然后突然跳进,第四句是个开展式乐句,每个句逗都开始在装饰性的不同结构的四音组分解和弦上,而乐句总是落在半音下行切分节拍上。华彩段是一个人的独白,又像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矛盾的展现。
有一段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分成十二个声部开始于同一音高,相隔一拍的卡农叠置同时名种半音下行,而独奏小提琴在上方用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伴奏,十二个声部依次进入,又依次退出,那样多层次,细腻而柔软铺展开来,又似多层纱幕垂挂,微微浮动,淡淡地,柔柔地,轻轻地消失…。
这乐章有一个令人兴奋的主题 —— 一个环绕式的半音化主题。
像第一乐章的引子一样,先在E弦上,然后A、D、G和GD两根弦上展衍这个半音环绕式的主题,并不断变换重音位置,使主题充满活力,乐思机智、敏捷。独奏部分有相当的难度,很具有挑战性,这符合作者的性格。乐队与独奏互相争艳,各不相让。突然在小军鼓的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一段似进行曲的新主题,上半句乐句是自然音阶,下半句却是全音阶的旋律进行,这种具有双调性的现代手法听来既丰富又新鲜,作曲家在这里运用了各种作曲的手法,对主题作了充分的展现,如倒影扩大等,音乐的配器也十分精彩, 铜管的力度,木管的呼啸,当音乐发展到即将达到饱和之际,木琴在高音区是以穿透之力,刺破天空之势闯入,给主题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音乐到达高潮区的顶峰。这时小提琴却出人预料地用轻声奏出泛音,然后立即以最强的力度及双音八度反复奏出主题的动机,这时乐队罕有地奏出一个音上构成的大小叠置的三和弦,并持续了八小节,最后以大齐奏的方式结束全曲。
这首协奏曲虽然采用的是三乐章传统形式,但却没有用传统的奏鸣曲式,在和声的运用上也较少采用传统的和声功能作用,而强调了线条,作者认为织体是从两方面出发的,一是线条二是节奏,大部分篇幅是靠线条的流动,线条层次多寡,成明暗浓淡的对照,这些线条层次长短参差迂回环绕像网似的拉着音乐向前展开,据作者介绍,这是她从针织艺术中得到的灵感。节奏和变化节奏重音等,使音乐产生力度和动力,由静到动规则与不规则的律动推动音乐的发展。在小提琴独奏声部,作者瞄准了它的四根弦做文章,加上装饰的半音,丰富了主题,第二乐章运用小提琴分弓连弓、手指滑音的奏法,产生了一个感伤的主题,第三乐章的半音化主题加上连续的双音,在提琴技术上有很好的发挥。
当时演出完后,这首作品引起了在场的小提琴界同行们的欢呼:“这才是真正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总要让演奏的人喜欢才好。”在香港担任独奏的何红英对王强说:“我以为小提琴协奏曲已写到尽头了,嘿! 你倒写出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有拉头。"当我把演出的录音放给年已95岁的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谭抒真听,老前辈连连说“精彩,精彩!”我赶紧要求王强写出钢琴伴奏谱,也好让这首乐曲加入到教材的行列,让更多的人熟悉。
特别感谢库客音乐www.kuke.com
为【乐迷心窍】提供音频
▼ 您 的 赞 赏 是 ▼
【乐迷心窍】
前进的动力
▼ 感 谢 大 家 关 注 ▼
【乐迷心窍】
享受音乐 享受人生
文中图片和音频由曾伟提供
本文由【乐迷心窍】欧鸥编辑
感谢原版权所有单位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