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练习34
18.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
答: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答: 。
19.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
子路丧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故曰:观过知仁。(《外戚传上》)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1)孔子为什么三次提到“女安”?
(2)宰我认为守丧一年即可,孔子觉得“予之不仁也”子路“期而不除”孔子亦“非之”结合材料,简述孔子这样评价的原因。
20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
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①。
(《论语•卫灵公》
【注】①明日遂行:卫灵公无道,有志于战伐之事,故孔子去之。
(1)孔子两次言及“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表现其 的精神和 的心情。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孔子对于军事的看法。
18.(1)①人应该知错改错;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2)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②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③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19.(1)告诫弟子,人要有仁信的重要性,人的行为应遵从仁心。孔子将君子的行为与宰我对比,希望弟子能理解“心安”的正确含意。
(2)首先孔子觉得宰我服丧期只需一年的观点是不孝的表现,有违仁德。子路因唯一的姐姐去世而太过感伤,服丧期满,不肯除去丧服,又表现得太过,不合中庸之道。
参考译文:《论语•阳货》(节选)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 子路的姐姐去逝了,已经过了服丧的时间,但是子路仍然穿着丧服不肯去除。子路说:“我非常不幸,缺少兄弟,现在姐姐去逝了,不忍心除去丧服。”所以说: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论语•里仁》(节选)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20.(1)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辛酸无奈
(2)①孔子认为军事要用在维护礼制、匡扶正义的事情上;②孔子反对滥用武力、贸然发动不符合道义的杀伐之争。
文言译文二: 陈恒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后朝见,报告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鲁哀公说:“(你)告诉季孙、仲孙、孟孙三人。”孔子(退了出来)说:“因为我曾忝为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对我)说:‘告诉季孙、仲孙、孟孙三人吧。””(孔子又)去报告三位大臣,(他们)不肯出兵。孔子说:“因为我曾忝为大夫,不敢不报告。”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行军布阵的知识。孔子回答他说“礼乐方面的知识,(我)曾经听过;至于打仗的事,(我)还没有学过呢。”第二天(孔子)就离开了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