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过民营经济吧!

小萌王 汤山老王
2024-12-21

宗庆后去世,农夫山泉躺枪,民营经济流泪,放过民企吧!

2月25日,哇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先生去世,28、29号娃哈哈官方旗舰店并没有直播,但店铺销量涨超5倍,人们用这种方法纪念这位企业家,让人动容。

可很快,事情就变了味道。跟娃哈哈同处在杭州的农夫山泉陷入舆论漩涡。农夫山泉及其创始人钟睒睒遭到网友的质疑甚至诋毁。

一开始,网上有人放出来消息说“农夫山泉的钟睒睒没有给宗老送花圈”,但这样的消息明显有破绽。以宗老的地位,追悼会花圈数量肯定数不胜数。即便是出席了葬礼,在现场也不可能看得全,恐怕连宗家也很难第一时间统计清楚送花圈的完整名单吧。

紧接着,又有短视频博主发布“倒掉农夫山泉产品”的视频,还有废品回收站的人公开说:绝对不收农夫山泉。

甚至,有好事者拍下照片,说农夫山泉的瓶盖是照着日本国旗做的。

再然后,诸如“钟睒睒靠娃哈哈赚第一桶金”“钟睒睒被娃哈哈开除”“钟睒睒忘恩负义自己单飞,还和哇哈哈竞争”等消息开始网上大面积传播。

随后农夫山泉发布了钟睒睒的署名文章《我与宗老二三事》,讲述了他“第一桶金”的真正来源是在海南做窗帘生意,并不来自于哇哈哈。还说自己曾是娃哈哈的代理经销商,不是员工,没在哇哈哈领过一分钱工资,所以不可能有被开除的事情。

不过大部分网友并不买账。

我想说,即使是员工,看到自己公司的成功,想自己下海单干,这算忘恩负义吗?但是大部分人可不这么想。

先声明一下,对这两家企业我都非常尊重,今天只是客观来说说这个事。农夫山泉的解释没有堵住悠悠众口,很快农夫山泉又被骂上了热搜,因为“钟睒睒的儿子是美国籍”。这下事大了,开始有人说“农夫山泉背后站着的是西方资本,农夫山泉就是一家被外资渗透的企业”。

儿子是美国籍,可钟晱晱是中国籍。一个家中国人创办并绝对控股的企业,怎么就成外资企业了呢?

难道是因为它在港股上市,有外国人买了它的股权。腾讯集团马化腾持股8%,第一大股东是南非报业集团,刘强东在京东持股12%,沃尔玛持有约9%,还有阿里、美团、拼多多等一大批中概股公司,股权结构中都有大量的外资。难道它们都不算中国公司吗?

再说咱们现在新能源车的老大比亚迪,中国企业吧,可比亚迪的第一大股东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也就是外资通过深股通,买入比亚迪股份,比例高达37.7%,第二大股东才是王传福,持股18.8%,难道比亚迪也是外资集团吗?退一万步是外资企业就该被骂吗?这到底是无知还是装傻故意带节奏呢?

就在这一波波的热搜过程中,农夫山泉旗舰店5天销售额暴跌90%,港股股价三个交易日连续下跌,市值缩水近300亿人民币,这样的热搜堪称“中国特色做空”。不瞒大家说,我最近就被邀请发布一个题为《农夫山泉是怎样欺骗中国14亿消费者》的广告,广告主是谁我不知道,我只想说,资本是里边的还是外边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资本通过散布消息、煽动情绪做空获利,最后广大网友成了不明真相的替罪羊。

农夫山泉副总在朋友圈发文回应“捧娃哈哈踩农夫山泉风波”时表示,宗老先生九泉之下也没想到,他的离世会被一些人利用来攻击同城的另一家企业,并成为舆论热点。“两家企业同处一城,早年虽有竞争,甚至对簿公堂,但还是在法律框架下光明正大的竞争。”

的确,两家企业曾经竞争得你死我活,20年前关于纯净水还是矿泉水谁更好的大战至今还是商家竞争的经典案例。2000年前后,农夫山泉从纯净水转向天然水,并喊出了那句极具争议的口号——“担心贻误一代人,农夫山泉停产纯净水”。

这一嗓子彻底打破了平静,在主打纯净水的娃哈哈强大的护城河上,农夫山泉凿出了一道裂缝。“农夫山泉有点甜”和“大自然的搬运工”,媒体出身的钟晱晱在营销上屡屡破圈。他还搞了个实验,用农夫山泉和纯净水同时浇两朵水仙花,然后证明农夫山泉浇灌的长得快。这引发宗庆后公开吐槽:水仙放在粪水里长势更好,难道粪水就更好?

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之间连番鏖战,虽然也夹杂了些个人恩怨,但纯属商业竞争,和道德层面的“正邪大战”毫不沾边。而且,这场大战最后基本上双方打个平手,最终握手言和。虽然现在看来,钟晱晱的营销显得更加激进,但这只是商业竞争,并没有违反法律,讨厌他的人可以不喝他的水,但现在借着宗老的离世各种谩骂站得住脚吗?

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在这几年频频发生?其实,炒作江湖旧事,无非是借题发挥,点燃大家的仇富心理,而仇外、仇富的民粹风气大行其道,已然让民营企业家成了社会情绪宣泄的出气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早已退出公众词典的“资本家”一词又杀回来了,企业家这个本来正面的用词常常被资本家代替,一些大V恨不得让企业家抬不起头,干不成事,甚至待不下去,可然后呢?高兴的恐怕是新加坡的李显龙。民营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90%的企业数量,他们躺平会意味着什么呢?

2023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却同比下降0.5%,这是2013年有这个数据统计以来的第一次。眼看着大厂一波波裁员,大V们又骂大厂没有担当,可换做是你,被扣上“资本家”的帽子,你还想继续“剥削”吗?

前段时间看了一位经济学家的讲座,主要观点是民营经济没有信心,现在没有投资欲望,没有中长期计划,只有移民的计划。这两天又有两位投资界大佬移民了新加坡。

一位是高瓴资本的张磊,拿到了新加坡公民身份。高领曾经投资过腾讯、京东、阿里、字节跳动、美团、宁德时代、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可以说投资了中国医药半壁江山和大半电商公司。

另一位红杉资本的沈南鹏拿到了新加坡永久居留权。沈南鹏投资了中国一半的互联网大厂,比如阿里、京东、拼多多、字节跳动这些。还有很多大厂合并,比如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也是他在背后做推手。张磊曾经说过: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看到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不禁让人疑问:为什么某些人嘴里剥削别人的“资本家”,却成为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敞开大门欢迎的企业家呢?仅仅是因为他们手里的资本吗?新加坡已经是亚洲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了,资本他想要,但他更看重的恐怕是这些企业家的创业和经营才能,也就是他们的人力资本吧。

说回宗庆后先生,他是改革开放 40年百位优秀民营企业家之一,老先生不仅是经营企业的高手,品德也十分可贵,人称布鞋首富,一生节俭,大做公益。这样人格高贵的一位企业家,如果他在天有灵,看到因他的离世,让竞争对手遭遇无端谩骂,他也会痛心吧,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位为民营企业发展不断探索、开疆拓土的人。

宗庆后1987年成立哇哈哈, 最开始只是个仨人的校办厂,能有今天得益于一场“小鱼吃大鱼”的并购,这场并购当时阻力重重,差点被扼杀在摇篮里。哇哈哈成立后搞的第一个大爆款叫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就是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的那种小棕瓶保健品。改革开放10年,大家能吃饱肚子了,可很多孩子挑食搞得面黄肌瘦。宗庆后请专家研发了哇哈哈儿童营养液,一上市就卖爆了。在那个月薪百八十元的年代,上市两年销售额就过亿。当时哇哈哈厂子门外排满了提货的车队,甚至需要警察来维持秩序,扩产成了宗庆后最大的诉求。

当时娃哈哈只有146名员工,自建厂房太慢等不起,最好的办法就是收购现成的工厂。杭州市政府提出,让娃哈哈兼并国有企业杭州罐头食品厂,人称杭罐。杭罐的厂房面积是娃哈哈的30倍,员工2200人,是哇哈哈的15倍,哇哈哈跟它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杭罐因为销路出了问题,产品积压,资不抵债。宗庆后相中了杭罐,可杭罐的职工不干,国有大厂凭什么让一家小校办厂给吞并了?你算老几?而且,吞并后员工被下岗了怎么办?厂子里几十位领导干部怎么安排?

不仅内部不同意,社会阻力也不小,小民企吃掉大国企当时是全国首例,引起了社会轰动,很多报纸报道说这是“小鱼吃大鱼”。当时“姓资还是姓社”的讨论还在进行,个体户有时还被批作投机倒把,舆论给了宗庆后很大的压力,地方政府也开始犹豫。

但宗庆后有魄力,直接和杭罐的工人交流,他说了三点:第一是谁大谁小的问题。虽然杭罐人比娃哈哈多,但杭罐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娃哈哈产品供不应求,存款几千万;第二,合并后待遇一视同仁,当时杭罐员工月收入30块,哇哈哈员工一个月奖金就七八十块,加入娃哈哈就能拿高薪。第三是原有的杭罐干部照常使用,表现好的可以提升,表现不好的就下岗。这三条一说完,员工们哗哗地鼓掌,大家接纳了宗庆后和娃哈哈。

紧接着,浙江省领导也表态支持,官媒又发了好几篇文章声援。就这样,宗庆后的收购大门彻底打开了。娃哈哈花了8000万兼并了杭罐,接下了所有债务和员工。仅仅三个月后,杭罐的债务彻底还清,罐头厂扭亏为盈。而这次收购成为娃哈哈发展壮大的里程碑,杭罐先进的生产设备帮娃哈哈第二年实现销售收入4个亿,小校办厂直接成为了大企业,接收下来的2000多员工也成了后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1991年底,娃哈哈兼并杭罐100天后,上海《解放日报》头版发表了新华社记者吴晓波的通讯《百日兼并》,《文汇报》发表了长篇通讯《小鱼吃大鱼,百日传佳音》,媒体高度赞扬这场并购。第二年,邓公南巡说了这样一句话:“谁反对改革就让谁睡觉去好了。”从此民营经济更加快速发展,这种小鱼吃大鱼的并购也推行起来。

宗庆后先生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民营企业的今天,也就没有哇哈哈的今天。所以,宗庆后是最珍惜改革开放给民企创造的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的。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优胜略汰。公平竞争就是不论出身论本事,优胜略汰就是谁强谁活下去,这样才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地方,才能真正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但是,再看看现在的一部分舆论,似乎财富成了一种原罪,即便是合法经营取得了财富也最好夹着尾巴做人,否则弄不好哪天就成了一部分民粹的发泄工具。话说宗庆后曾经也有美国绿卡,他是2013年注销的绿卡,那时候被媒体各种正面报道,要搁现在,会不会也被一部分舆论骂上热搜呢?

从什么时候开始,骂民营企业家成了一种零成本的群体口嗨呢?去年小米的雷军给母校武汉大学捐款13亿,支持学校的基础研究。于是,有人指责雷军“喜欢锦上添花捞名利”;有人说雷军在作秀;有人说武大根本不缺钱,有钱就该把它们捐给贫困山区。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捐款100亿办大学,结果有人说他沽名钓誉,福耀科技大学就是为了给福耀玻璃做品牌宣传。连做慈善都被骂,想想农夫山泉的钟晱晱因为宗庆后去世,被骂上热搜,也就不奇怪了。

刚刚过去的2023年,被称为民营经济的“政策大年”:“两个毫不动摇”作为关键词,频频出现在高层会议和有关文件中;国家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多个部委出台涉及民营经济的数十项针对性配套措施。尤其是两会前夕,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传来好消息:司法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人大法工委共同组织召开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中央层面的方向是绝对正确的,但不少事到了下面,又变了味道。 

春节刚过,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贵州六盘水的一位少数民族女企业家马艺珈伊被捕,罪名是涉嫌寻衅滋事。

原来,她承包了扶贫搬迁工程、幼儿园和小学等10来个政府项目,但一直被拖欠工程款。多年来,她贷款,卖车卖房为农民工发工资,但资金还是不够,供应商的材料款那就不是自己卖房卖车能解决的,为此她曾被材料商以及一些追债人打骂侮辱,甚至软禁,最严重的时候被打成肋骨骨折。

被捕前,地方曾提出用1200万元化解所欠下的上亿债务。她和代理律师没有接受这一提议,后来她竟然被捕。在最近的两会上,贵州主要负责人回应说:一定会依法依规处理,会有解决方案。我们期待后续的解决方案。

在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我们不好妄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社会上对所谓“资本家”的污蔑谩骂风气,某些急于化债的地方就算狗急跳墙,恐怕也不会出此下策。

在努力稳经济促发展的关键时刻,无故伤害合法经营的企业家,实在是让人气愤。这时我们回顾毛主席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的央地关系,中央和地方两头积极,比只有一头积极要好。

确实,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两个积极性;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些问题开始显现的时候,两个积极性之间的博弈属性就充分显现了出来。

这期节目的题目叫“放过民营经济吧”,其实这是对那些民粹和仇富者说的。而对决策者们我想说:“千万别放过民营经济”,给他们平等、公正的竞争机会,让他们继续释放活力,哪怕改革阻力重重,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无数像宗庆后这样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不能让他们灰心。

虽然我们要严厉打击和出清那些没有底线的,诸如那些“债务内地化、收益海外化”的民营企业家,但我们也要谨防倒洗澡水的时候,把婴儿也给一起倒掉了。

往期精彩回顾:

房地产相关:

炒房变炒票?一纸房票,能救中国楼市吗?

央行放水印钞,给了2024年中国楼市一丝曙光?

祸起百亿赌局,万达卖子求生,王健林最后一战

恒大物业状告恒大集团,树倒猢狲散还是金蝉脱壳之计?

“烂尾楼”和“保交楼”,难点在哪里?

中央三部门发声不惜贷、抽贷、断贷,“棘手”的房地产问题靠政策刺激还能够解决吗?

“毒土地”事件,谁是地产下行周期的过错方和买单者?

中国宏观:

重大利好接踵而至,符合“政策救市”判断,2024年很精彩

允许外资100%持股银行保险,迫不得已?

《繁花》的时代,可以再来吗

经营贷,雷声滚滚

存款利率会持续下降,解读中国的“利率双轨制”

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再次下调,原因竟是“净息差”?

日韩带头,中国反超,东亚加速的人口危局!

经济问题,根本不在经济本身

一场意外的直播:董宇辉压力山大  俞敏洪未达预期

千年农业税,血泪消亡史

11月人民币升值超2000基点,中沙货币互换背后的意义

美国加息接近尾声,全球流动性拐点到来,中国经济要复苏了?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星舰二次发射失败,中国的“金融强国”痛点在哪里?

产业链:

贾玲,用身体与资本对赌

一场决定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内斗

美国改变科技封锁策略,对中国芯片下了狠手

近期火爆的减肥药,背后也是资本精心的布局吗?

人民币“无锚时代”,银行业的困局与迷茫

海外宏观:

中国需要基辛格,世界需要基辛格

中植系事件的背后,是乱象丛生的金融市场

法郎是如何收割非洲的,美元霸权为何难以颠覆

11月美联储按兵不动,年底还有最后一加?

日本经济强势复苏,要走出“失去的30年”?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经济连超预期,为何经济学家预测被打脸?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汤山老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