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费控的草莽创业时代已过:头部玩家进入模式、生态PK

清水 第一新声 2022-07-17
文/清水
编辑/田艳红
校对/李小娜
策划/Eason





企业员工平均每月要花0.5到1个工作日处理费用报销,而且报销审核流程繁杂。


管理人员每月要花约3.3个小时提交自己的报销申请,并耗费约6.3个小时审批下属的报销申请。...... SAP Concur的调研显示,在中国,46%的企业员工仍然通过手动来完成财务和行政流程,占用原本正常工作的时间。只需节省10%的提交和审批报销时间,每年就能潜在为中国市场带来79.1亿美元GDP。 显而易见,传统企业费用控制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难以真正满足企业对于费控合规和降本提效方面的需求。随着国家财税合规要求的提升以及新技术的驱动,费控作为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企业财务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切入点。 费控成为未来具有高潜力的“黄金赛道”之一。艾瑞咨询预计,2022年国内费控市场规模将达到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75.2%。



 数据来源:T数据,U.S.SBA及公开资料

第一新声持续报道“数字中国”系列研究内容,这是“财税科技”第二篇,主要聚焦增速最高的费控报销市场。

 既然费控市场潜力巨大,背后有哪些因素推动?行业目前发展的情况如何?入局者有哪些?未来各家的布局方向是什么?




01
费控CAGR达75.2%,成财税第一高增长赛道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9年国内费控行业的市场规模大约在7.3亿元,相较2018年增长100%以上,且将在三年内保持高于60%的高速增长。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75.2%。相较于全球,国内企业支出管理软件起步晚,渗透率不足1%,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甚至有创始人认为,国内费控报销市场规模的数据更高,其算了一笔账:中国约有1800万家企业,有45万是大型企业,渗透率约70%,每年预计花费8万元;中型企业255万,渗透率约50%;小型企业1500万,渗透率按照20%计算,预估市场规模为680亿元。
 
国内费控报销市场之所以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需求端来看,费控确实是很多企业的痛点所在,最常见的两个场景是差旅报销和采购。
 
与发达地区的市场相比,国内多数企业对费用管理的认知及投入,其实还比较低,具体的表现就是,需要员工先行垫付比例较高的费用,在商旅、出行等事项实际发生后,经过一系列繁杂的报销审核流程后才能最终打款,整个报销流程存在繁琐低效、监管透明度偏低、合规性难以保障等问题。
 
要知道,从2016年起,中国就已经正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务旅行市场,每年的支出多达3000多亿美元,每年接近9%的增长率也远远高于5.8%的全球增速。但是,有相关调查显示,尚有40%的中国企业仍然在使用传统的纸质或邮件的方式对差旅进行人工审批,没有采用自动化、流程化的商务旅行管理
 
雷军曾在一次创业访谈中指出,小米发展早期为了简化行政流程,员工报销不贴发票,都是通过微信拍照的方式快速解决。然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这种管理负担会越来越重,同时漏洞百出。
 
小米的案例并非特例,在传统报销的流程中,贴票报销是很多企业员工甩不掉的烦恼,不仅报销流程持续时间长,还需要积攒大量发票在固定时间报销。同时,也增加了财务等部门的工作量,无形之中企业成本就被抬高了。
 
二是从政策层面来看,政府对会计档案及发票电子化的倡导,为电子发票行业带来广阔前景,也对费控报销是极大的推动。
 
每刻科技预测,未来3-5年电子专票占比将超50%,2025年电子发票的比例达到最高,增值税电子普票占比99%,增值税电子专票达到73%。对于报销领域,专票电子化将对住宿、供应链采购等业务场景产生重大影响,发票电子化将引领中国无纸化进程走在世界前列。
 
三是新技术也将驱动费控报销的发展。例如将AI、RPA、OCR等新技术应⽤到费⽤报销领域,可以实现费⽤报销智能化、财务核算⾃动化,打通企业消费与报销之间的壁垒,通过企业内外部的数据联动,真正实现业财税⼀体化,推动企业财务数智化管理变⾰。
 
我们有一个方舟PaaS平台,可以通过灵活建模的技术手段支撑快速适配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可以在多种环境的云上完成部署,是基于云原生的分布式技术中台、低代码快速开发平台及智能化AI驱动平台,帮助企业有效提升研发效率,融合内外部业务系统。”元年科技高级副总裁&元年云CEO李彤强调:“我们的AI能力非常强,一是从2017年就已经开始在产品中不断植入应用AI的技术。二是与科大讯飞(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专门做费控领域的智能审核、智能服务的产品。”
 
例如元年云的智能审单引擎可以自动监测票据合规和业务合规,票据合规包含了对发票真伪的检查,发票抬头的正确定检查,发票是否超期,发票连号等相关的审核功能;业务合规包含对费用标准的检查,预算的检查,员工、供应商的信用检查等,确保了业务发生的真实可信。
 
智能报销方面,元年云提供了四大黑科技解决难题。第一招打通了微信、支付宝、邮箱自动获取电子发票,通过发票导出功能直接从这些地方一次性导入所有的电子发票,不重不漏。第二招纸票拍照识别、多张发票一次拍照自动识别,同时自动对发票进行验真和查重,杜绝假发票。第三招根据发票的数据自动生成报销单,自动关联报销的费用科目,让不懂财务的业务人员也能轻松的完成报销操作,第四招通过发票袋来收集发票,不用贴票,省时省力,财务收到发票可以扫描签收,直接归档,操作效率得到大幅的提升。
 
此外,打造的一体化智能助手机器人,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呼出进行数据问答,同时智能助手主动会主动推荐预警信息给用户。
 
在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优秀的费控报销厂商开始浮出水面。

 


例如海外知名的费用支出管理厂商中,SAP Concur、Expensify是较为传统解决的方案,其中Concur被SAP 于2014年以 83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2016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TripActions、Brex和Divvy是比较创新的公司,这三家的估值都已超过10亿美元,且进入到C轮及之后的融资轮次。
 
Concur被SAP收购一事刺激了国内企业服务SaaS市场,在2014-2015年期间,国内出现了多家以商旅和费用管控的 SaaS 创业者。2016年是费控厂商的井喷之年,至少有14起融资事件,市面上有六七十家费控SaaS创业公司

 


例如元年科技在2014年内部孵化出标准费控SaaS产品云快报(元年云前身),以“费控+商旅管理(TMC)”相结合的方式入场,采用报销SaaS+交易抽佣的商业模式。

 

李彤回忆了云快报成立的原因和发展节点:“从2002年,我们做自己的管理会计软件,包括预算、合并、成本分析、报表报告分析等系统;2004年进入到费控(当时叫预算控制),这个业务与预算产品打包在一起;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来了,我们认为费控会有一个独立的市场,所以把它做成了单独的产品,当时没有移动互联网,主要是以信息为主内网使用的一套系统;2013年,我们发现云计算是未来的方向,SaaS会是主要的模式,所以我就牵头成立了‘云快报’,主要是要面向中小微企业来提供服务。”
 
另外受到Concur的启发,李彤对产品做了两个比较大的设想,第一个是打通线上的商旅和电商平台,把财务延伸到交易端,当时的口号叫做“消灭报销,消灭会计”,希望员工不用再花时间去报销,会计不用花时间做凭证和重复的手工录入。
 
第二个是互联网思维,希望通过免费软件吸引流量,让流量带来的收入弥补软件上的投入成本。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虽然感兴趣的企业挺多,大概有5万多家注册的企业,但真正产生的收益和流量非常少,所以2017年开始收费。
02
进入费控4.0:长尾玩家掉队,头部升级做全链条

 

 

随着市场和企业不断地演变,费控报销经历了从线下员工自采的1.0阶段、企业跟差旅服务商合作的2.0模式,到费控跳转的3.0模式,再到企业自建差旅费控平台或SaaS 模式的4.0迭代。

 

但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费控赛道的长尾玩家由于能力不足开始“掉队”,逐渐被排除在决赛圈之外,资本在逐渐向头部聚集。

 

从2017年开始,费控SaaS赛道的融资数量急速下降,融资金额逐年走高。第一新声根据IT桔子和公开资料发现,2020-2021年,费控SaaS赛道头部企业初步显现,基本上只能看到,元年云、每刻科技、汇联易等几家公司的融资消息,且融资金额大、轮次靠后。几乎没有新的玩家在资本市场上活跃,从侧面证明当前行业已过萌芽期,参赛者减少。

 

为什么很多的费控SaaS厂商被淘汰?同创伟业投资副总裁彭奥蕾的观点是,从国内整体的 SaaS行业来看,公司如果是只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SaaS产品,想要赚钱很困难。一是因为中小企业客户的客单价、付费意愿较低,但是获客成本高,所以现在很多的公司通过SaaS引流,之后再通过其他方式来服务及变现。

 

二是因为国内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中国每年大概有100万家私营企业破产倒闭,60%的企业5年内破产,85%的企业10年内消亡,大型集团平均寿命7.8年左右,也就是说中国40%的企业在创业阶段就基本宣告了破产。而美国企业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0年。

 

从这两点来看,想要做国内中小企业的 SaaS生意很困难,就一定会碰到这样的瓶颈。

 

“我认为 SaaS只是企业服务实现的一种方式,改变的是服务方式,并不是改变服务的内容。对于客户本身而言,无论是传统项目制的软件本地化部署方式,还是按照 SaaS年费的收费方式,本质还是看企业能否解决客户的核心痛点,创造更大的价值。”彭奥蕾说道。

 

图源:网络


经过大浪淘沙,坚守下来的行业玩家从早期产品功能的竞争,到现在模式的竞争。

 

原来的费控报销赛道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发展路径。第一类是从报销SaaS起家,收入来自SaaS订阅费,例如每刻科技(每刻报销)、汇联易、易快报、简约费控等可以说是费控赛道的“原住民”。

 

第二类是从财税其他相关领域跨界到费控报销,例如将费控与商旅管理(TMC)相结合的元年云(前身为云快报),以及从商旅管理起家,后来切入费控赛道的分贝通等。

 

现在国内大部分的 To B企业,往往都是从单一工具或者场景切入,在产品打磨较为完善,积累了部分客户之后,所选择的道路是纵向深耕产业链,做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平台。

 

由此可以很好的理解,费控报销也远远不是费控SaaS厂商的终点。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多家费控企业已形成一些共识,从单一费控环节难以提升客户体验,应当不断完善业务能力,做全链条服务。所以费控报销的平台功能纷纷从最初的报销线上化扩展为整合供应商和服务商资源,建立一品多供比价,全流程全自助的一站式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智能化的费控服务方案。

 

元年科技洞悉到这个趋势,经过2年的打磨,2019年新一代PaaS平台方舟发布,定位也由原来的“管理会计的领导者”转为“数字化转型的领航者”,“云快报”升级蜕变到基于方舟平台的“元年云”,从费控报销+商旅管理SaaS的定位走向了数字化企业管理及决策平台,以“云赋能者”的身份,率先打造了涵盖商旅、采购、费用、销售、财务、税务、计划分析等多方面的云端智能应用、业财税一体化平台。如今,“宽能力”已经成为元年云的标签。元年云现在的目标客户群是200~5000人、收入50亿以下的公司。

 

也是在2019年,同创伟业投资了元年科技。

 

前面提到,彭奥蕾认为费控SaaS存在瓶颈,为什么还会投资元年科技呢?

 

她向第一新声回忆了当时对元年科技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一是它的市场地位突出,属于国内管理会计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产品矩阵多,覆盖各个行业的大中小客户,有大量优质的客户案例。二是业务体系完善,产品在国内领先,既有管理会计的预算产品,能够满足企业的预算管理、合并报表、成本管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有业财税的共享平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是从宏观的行业来看,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成为一种新常态了,企业的精细化的管理需求、成本控制的需求随之增强。通过元年科技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会计系统,可以使企业实现更加精细的内部管理,降本增效。中国BSM(指企业用于购买商品与服务的各种流程,如采购、差旅等所有支出方式)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四是,管理团队在行业内深耕多年,且高管团队稳定,在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中高层占比非常高。

 

在持续看好这家公司的情况下,2020年,同创伟业再次追投元年科技。


第一新声统计,元年科技共获得8轮融资,背后包括高瓴资本、同创伟业、云晖资本、华兴资本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

经过20年的发展与技术积累,元年科技的产品在持续升级打磨,获得了资本青睐,通过了大中小客户的验证,已然在管理会计体系咨询和系统构建、智能共享、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例如在中小客户市场,元年云费控作为元年的一个业务板块,是元年将专业能力向中小型企业市场扩展服务的战略举措,背后有元年强大的企业实力和专业背景做支撑,足以成为客户信赖的长期服务伙伴。
 
此外,元年科技还可以为其搭建业财税一体的私有化云平台,其中通过建立敏捷预算云APC,实现预算自动下达、执行及时反馈、激励灵活透明、智能分析进化。”
 
与此同时,其他的费控厂商也在纷纷加强壁垒。
 
每刻科技为了增长自身实力,逐步完成了从每刻报销到每刻档案,再到每刻云票、商旅生态云平台、每刻智能财务共享云平台等布局
 
汇联易以服务大型客户起步,逐步构建出有行业深度和经众多大型企业实践过的费用管理体系。因此也是国内费控企业中,首家通过优质产品打开海外市场的 SaaS 公司。通过聚合消费、授控支付、预算费控、移动报销、发票处理、智能审批、AI 审核以及对公业务等众多场景的一站式完成,打通了企业费用管理数据的流程壁垒,提高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颗粒度。核心产品包括“汇联易”、“E档案”、“甄选消费平台”“超级报销”以及在海外发展顺利的费用管理品牌“Spendia”
 
对于未来布局,汇联易COO倪嘉祺向第一新声表示:“无论如何发展,都要走近客户,从客户的真实需求出发,以产品去匹配需求,形成客户共创的良性循环。一方面从广度上满足客户不同场景、品类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深度上借助于SaaS、数字化的能力去深度参与、深度服务,解决企业经营中的深层次问题。所以,我们会始终坚持跟客户实际业务场景做结合,来提高我们的市场占有率。”
 
从单一费控SaaS产品到智能业财税一体化平台,费控报销的头部玩家,在竞争方面各显神通,但本质上还是模式pk。
03
巨头之争:各家构建生态壁垒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类比到商业的发展中依然适用。

 

在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平台以后,接下来是由平台变生态,这是企业进化的路径之一。构建商业生态可以分成跨界联盟型生态、共享型生态、投资收购型生态、区域合作型生态等。

 

国际的B端巨头是围绕自己的优势产品建立生态。例如Salesforce的生态是一种强关联生态,都是围绕自己的CRM产品中心展开的。在搭建生态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起并购,比如收购大数据分析平台Tableau、ESB软件Mulesoft用于外部系统对接,收购Heroku方便开发人员开发和部署应用程序,收购Linkedin为市场营销云提供分析数据源等。

 

还有前文提到的SAP,在2014年收购商旅采购和费控云企业Concur,还收购了人力资源云公司SuccessFactors,以及面向B2B采购的Ariba。

 

Slack的生态相对比较松散,和钉钉类似,有自己的应用市场,都是围绕协同办公建立生态,同时也提供外部连接API。

 

国内互联网巨头,包括阿里、腾讯、字节、华为等,均非常重视对SaaS生态的整合。例如腾讯已经构建完善的“腾讯云+企业微信+SaaS合作伙伴”,阿里构建了“阿里云+钉钉+SaaS合作伙伴”等生态体系。

 

从国际B端巨头到国内互联网巨头,再延伸至费控报销的头部企业,生态构建是必然趋势,是最具有联动性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目前,费控报销领域分为两种,一是共享生态联盟,多为创业型公司,由于自身资源有限,需更加集中于核心业务的拓展,不得不借助外部渠道和资源构建生态护城河;二是依托母公司生态的厂商,如携程商旅,其母公司主要是贴合费控的行业头部企业,资金雄厚,切入云费控市场以寻求业务协同。

 

“企业想要长期持续发展,它一定是能力均衡比较宽,能围绕企业提供比较全面的解决方案,而且核心产品会比较多,绝对不是一个单点的应用。目前大部分费控报销SaaS厂商是与第三方商旅平台打通,软件做单点登录系统,是H5的页面跳转。元年云的业务形态则与之不同,生态不是一堆中间商,我们的生态纵向连接供应商,提供机票、酒店、火车票、地面用车等产品,横向打通了从‘消费-审批-结算-入账’的全流程,而且自己开发前端页面,后端直接连接机票、酒店供应商,通过API接口将各平台聚合在同一个页面上,用户可以在线来进行比价和管控。”李彤提出,元年云把业务做重做深的原因是,互联网的本质是去掉中间环节,随着供应商和客户的数字化能力提升之后,未来的模式一定是 B To B直连的方式

 

每刻科技也将更大的锚定点来到了生态。今年12月,每刻科技创始人兼CEO魏美钟说出了“群智·共生”的概念,对此解释称“群智,是汇聚财务领域群体智慧 ;共生,是与生态伙伴各取所长,深度融合。”

 

目前,每刻生态进入3.0时期,企业可通过每刻数据生态引擎实现数据驱动、业财数据一体化。已入驻24家TMC伙伴,例如携程商旅、阿里商旅、同程商旅、美团商企通;8家出行伙伴,例如享道出行;7家支付伙伴,例如支付宝、工商银行、招商银行。

 

“我认为生态发展模式主要是由公司的出身决定,当你的资源库中有好的资源时,一定会优先选用。就像是你拥有一个好爸爸的时候,肯定不会选择从零开始创业,而是会选择依托现有资源去做,这样也是更快更合理。汇联易创始团队就是做ERP实施出身,和很多厂商都有充分的沟通协作,所以汇联易在生态发展上,有着天然优势,能够快速通过资源的合作进行产品的创新升级。”倪嘉祺表示,当然,从头开始也有一定的优势,可能没有任何阻碍,没有任何的历史包袱。但相对来说难度就会大很多,成功率也会低很多。

 

汇联易今年提出的“全面费用管理”理念,也是围绕企业费用管理的全场景、全品类、全流程来进行优化升级的,所以汇联易除了运营本身所拥有的资源,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市场上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也保持着很密切的沟通,双方在平等的原则下,也是有开展深度业务合作的。

 

费控报销企业如何构建生态构,选择哪种模式?多位受访人表示,不同厂商可以根据自身资源、实力、成本等各方面来决定,不一定采用与别人一样的发展模式。

 

目前,费控SaaS的草莽创业时代已经过去,坚守下来的头部企业继续前进的步伐,无论是纵向深耕产品矩阵,还是横向构建生态圈,均在试图拿下CAGR高达75.2%的费控市场更大的份额。

 

李彤对行业的发展格局进行了分析:“未来可能出现从商旅跨界到费控的新玩家,但不太确定他们是否长期坚持下去,费控行业已经在逐渐的整合,可能会有收购。创业者也可以进入,但如何能快速的追赶上别人是很大的挑战,毕竟其他企业已经发展了六七年,新入局者很难生存下去。” 

 

到底谁能够成为费控乃至财税领域真正的巨头,时间是最好的验证,拭目以待。


  • 转载、采访报道:请联系正   宇(微信:beijingzhengyu);

  • 榜单、市场合作:请联系孟小新(微信:dyxsmxx)

  • 商务合作:程雪薇(微信:sherry_199909)。


更多内容


【数字中国】

【投资中国】


【消费中国】


                 

  数字中国-2021年高科技高成长企业年度峰会正式启动



2021年中国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系列榜单评选正式启动



👇关注「第一新声」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GET行业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