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江涛的江和涛

其他

文化人士的读思写听

无论从事学习还是研究文科、理科、工科,一位梦想成为文化人士的人必须是专业加通识,或者专业加人文通识,沉浸于读思写的劳动(work)当中,并使这种劳动和实践互通。第一部分
2021年1月23日
其他

2021年图书市场的几个预测

1.实体书店的店内销售依然会是“一路向下”,但不会如2020年那般“一泄千里”,降幅会收窄。2.线上销售依靠单体店单打独斗不会成任何气候,国有发行集团要尽快建立线上平台总分闭环,这是发行集团的第二次“连锁经营”,但“连”要变成“联”。3.店外销售会是保留实体书店销售颜面的最后堡垒,但实体书店社区、社群的定位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长效化带动店外销售。4.2021是政治大年,这是头部中的头部。5.馆配市场中无论是“社馆”还是“校馆”依然会呈上升趋势,前者是响应全民阅读,后者是因新校、分校扩充,整体采购量会上升,但馆配的形态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化,“云馆配”是未来必然的趋势,现场采购模式肯定会没落。过去受制于线上技术的制约,现在这一制约消失了。据说2020年浙江春季“云馆配”三天搞了1.2个亿,老黄牛跑不过“复兴号”。6.农村市场是新起点。要注意:农村市场不是农村网点。2020年末中央农业农村会议定调“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振兴一定会包括文化振兴,乡村阅读点会成为亮点,也是最容易被基层政府所采纳。7.
2021年1月13日
其他

就出版行业的两个报告说几句

一到年底年初,各种图书榜单和图书市场分析报告纷至沓来,应接不暇。出于习惯和价值,有两个报告每年初必看:一是开卷年度零售图书市场报告,一是中南传媒产业研究院最新的中国阅读产业发展报告。2100亿码洋的图书市场中,1000亿是零售市场。零售市场一年四季算是最忙碌的,过去是办不完的书展,现在是忙不完的抖音视频,忙得自己不读书,忙得自己不回味,忙得自己去不反省,最后忙得自己总算看到零售市场总体开始下滑。总算看到实体书店销售硬硬地摔了下来,那么多实体书店何去何从真的茫然,尤其手上有大把实体书店的发行集团(见我公号文章《有人问了六个关于实体书店的问题》),网店销售也硬硬地摔了下来。摔了两下,完全做零售的出版社最痛。图书零售市场二十年的首次下降是发动机的几个动力在下降:一是电商的折扣到了边际,出版社失血过度,不能再降了,但读者的预期要降,从而导致购买收缩(见我公号文章《零售图书市场的血和泪》);二是短视频、抖音借尸还魂、以次充优的营销魔力很快就消失了,内容创新能力不够,读者发现抖出来的东西不怎么样,甚至很糟糕,不过是高级的地摊吆喝;三是头部产品缩水一半,腰部产品没有提高,底部产品依然庞大;四是新书的质量整体不出彩,加上新书营销成本太高,对顶部和腰部没有支撑,新书已经拉动不了市场。二三四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不过整体下滑并不意味着所有出版社的零售业务都在下滑。一些出版社销量和份额还在逆势双提高。市场竞争导致不断的市场出清和新的均衡。如此的现实大家该如何去应对?对出版社工业设计的实施和生产方式(出版生态)的理性变革是关键。我对两个问题说得太多了,总结起来就几句话:尽快终结出版第一阶段,完成出版工业设计的第二阶段,重在解决定位布局,实施系统方法;实现出版新生态第三阶段,重在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杜绝五个浪费,实现出版工业设计五个目标和新生态目标八个化,在此基础上实现规模生产。(对工业设计、新生态、五个浪费我在公号里都有专文讨论)2021年我们只要有足够的结构—系统、逻辑—理性、定位—布局的思维、方法和行动,看到数字阅读、有声读物、知识付费已经形成300亿的销售规模(不是码洋),且有进一步较快上扬的趋势,出版应该能走得很好。我最终坚信:线上和技术刚开始是新奇的,但最终拼的都是内容,无论是纸质的,还是出版数字化、数字化出版。没有好的内容,最终都是昙花一现的热闹。单边的线上和技术的拉动不会持久,值得出版人高度警惕。有人问了六个关于实体书店的问题我们是如何浪费出版资源的零售图书市场的血和泪有关出版系统思考的关键片段
2021年1月10日
其他

有人问了六个关于实体书店的问题

我回答六个问题的主题是:实体书店应该是有明确文化定位的书店,在此基础上实现新技术、文化多元业态融合的提升。书店要有文化的魂,它不是有钱人各种层次和形态的、或可有可无、或网红打卡的摆设。办一个好的书店其实就是办一家优秀的出版社。一、2020
2021年1月7日
其他

一位结构主义者的所思所为

一位结构主义者知道世界的点线关系是重要的,他以一般均衡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置它,犹如对待古典交响乐几个声部的关系。他也知道世界的点线结构是更重要的,他以工业设计的态度去思考和处置它,知晓理念、系统化和制度化的方法在驾驭这个结构中的重要性,否则他不会去展开大规模的制造行为,犹如对待一部19世纪交响乐各个声部的关系。他也知道世界的混沌结构是不可避免的,灰犀牛群上不时会飞来黑天鹅群,他以更复杂的人类新生态的态度去思考和处置它,知道看清方向和新的方法在控制这一结构中的重要性,犹如对待自马勒以后现代交响乐各个声部的关系。结构主义者把握结构—系统、逻辑—理性、定位—布局,但不是控制型的人格。控制型人格只控制点和线,只控制细节。一位结构主义者知道人的行为大多是各种形态的集体行为,知道有效的结构远远大于部分的相加,无效或不良结构远远低于部分的相加。结构唯有系统观念和方法方可驾驭;系统观念和方法起步是理性和逻辑,目标是定位和布局;集体行为在结构—系统、理性—逻辑、定位—布局下进行,实现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健康的结构主义者相信个人和群体的感觉、直觉、感情、无意识的力量,但这些力量必须和结构—系统保持张力的关系才能成为建设性的、持久的力量。
2021年1月2日
其他

主题和变奏

主题和变奏(变奏曲)可以作为一个乐章,也可以作为一首乐曲存在。众所周知的伟大乐曲有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贝多芬的狄亚贝利变奏曲、勃拉姆斯的海顿主题变奏曲、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变奏曲、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但我最爱听的还有贝多芬为大提琴和钢琴创作的二首莫扎特《魔笛》主题变奏曲、一首韩德尔《犹大·马加比》主题变奏曲,以及肖邦为钢琴和乐队创作的莫扎特《唐璜》主题变奏曲。它们都充分利用了歌剧原来主题的通俗和歌唱旋律的优美,不需要听者过度的全神贯注。其实,我的思考和写作经常也是在一些主题和类似“固定乐思”的主导下行走,它们不断地变奏,生成出林林种种的想法。主题和“固定乐思”或是确定了思维向上生发的根,或是决定了思维弥散的框架。我并不反对威廉·华兹华斯浪漫主义的观点:“感情的自发流泻”是创造力的源泉,但我始终坚持健康古典主义的结构—系统原则:理性、逻辑、定位、布局是第一位的、坚韧的,它们不抵制、反对、扼杀感情,反而使感情更具有张力。贝多芬的古典主义对感情的处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的行为。主题和类似“固定乐思”是结构—系统原则的表现之一,我们甚至在诸多最具有个人化的艺术表现中都发现这一点,比如在梵高、莫奈、毕加索不同时期的绘画中也能发现固定色系的主导作用。作为一位结构主义者,我相信生长、弥散必须有根、有框架,必须有主题、有方向。比如出版理论我有四个主题:1)作为集体行为的出版的四个标志。2)工业设计和出版:出版的价值观、世界观,系统化和制度化的方法,一共八十四个字;出版工业设计的五个目标。3)出版的新生态:单品形态八个字,结构形态二十个字,目标八个“化”。4)出版高质量发展的三条路径:一般方法控制平衡关系,工业设计处理线性结构,新生态协调处理混沌结构。这些是出版的主题,也是出版的底层结构,生成出版的一系列思考和实践。(参见我有关出版的公号文章)比如出版、阅读、听音乐、思考、写作的目的:无非是建立强大、丰富、整一、稳定的人格;种植出一棵能够实现生长、融合、迁移的知识树;培育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自我批判的能力。比如文学性和文学的本质:无非是文学性不在于文字语言和叙述结构的过度创新;文学是想象和象征的,其所指的魅力在于它具有能指充沛的象征和寓言意味;文学性一般处于多元和混合的状态,但语言、叙事(叙述、描写、结构)、情感、思想、想象力都充分实现的状态十分稀有。比如音乐:音乐噪音和顺耳的演变、音乐中心和边缘的互动、音乐的多元空间、音乐传播的媒介、音乐的特别之处——音乐的能指比文学更为复杂。文学是想象和象征的世界,但它的含义即使再丰富和抽象,也不能和器乐相比。器乐是诡异和狡猾的艺术,是人类思想和感情最后的堡垒。比如人格的四层面:它们是本能、本性、社会性、精神性,在不同的人那里呈现出内外深浅的差异,这些层面一旦分化开来就很难把握,所以没有比理解他者和自我更为困难的事情。培养人格的目标是建立强大、丰富、整一的内在人格,规避情绪失控、人格分裂、精神崩溃这是人类最艰难的行为。比如历史的七重奏:我们面对的作为学科的历史有考古的、文献的、叙事的、问题的,作为故事的历史有意识形态的、寓言的、神话的。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它们各有其合理性,无需简单否定一种形态的功能。有时它们是贯通的,有时是混合的,构成了历史的复杂性,犹如一首七重奏。作为学科的历史,在考古和文献中被不断封闭,在叙事和问题中不断开放。比如决定社会形态的六元素:它们是生态、政治、文化;经济、技术、文明(按照德国传统的理解,文明是物质的,文化是精神的)。生态、政治、文化决定方向,经济、技术、文明提供动力。要约束经济(以及背后的资本)、技术、文明,给生态、政治、文化留出空间。比如经济的三个层面:底层是自然经济,中层是市场经济,高层是政治经济。不要被中层的市场经济,尤其自由市场经济覆盖、吞噬所有的经济,甚至吞噬、覆盖社会。社会行为远远不是市场经济行为,也不能还原为市场经济行为。市场经济,尤其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不良外部性,在一个混沌结构的社会中是高风险的。比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经济,以及社会整体。必须保护整个社会整体,不被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绑架和扭曲。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历史就是经济、资本绑架国家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历史。无论写什么,我都要有主题和底层结构,尽量保持方向的同一性和连续性,保持在知识生长、融合和迁移中,具有稳固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在知识泛滥成灾、碎片化的时代,具有结构、系统和深度的知识。我不喜欢写评论,对我个人而言,任何人的信息都是不对称的,评论别人不如用别人的信息来启迪自己。其实大多数评论都是信息不对称的,甚至是完全不对称的意向,我也从来不看书评。我也不喜欢辩论、争论,对我个人而言,任何人的信息都是不充分的,与别人辩争不如吸纳别人的信息来丰富自己。其实大多数辩争都没有限定和弄清各自的概念和范畴,难免意气和面子,最终都是浪费时间,损耗身体和生命。出版、图书、音乐只是引子,触发我的思想主题,通过主题和变奏投射出内在的自我。虽然我热衷于涉及出版和阅读、音乐、文学、人格心理、历史、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但限于为谋生的劳作(labour)时间甚多,为思想和自我成长的劳动(work)时间对我而言比黄金还贵,我几乎没有深入到任何严格的科学领域,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是文化中最通约的一部分。对我而言,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却是不可跨越的鸿沟,在这里我既没有主题,更没有变奏。科学是分科的也是系统的、相互关联的知识和方法,是探索大概率规律的知识和方法,是可检验的、理性的、有序的、逻辑的知识和方法。它和艺术、文学、哲学一样,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知识树中最艰难的一部分,需要系统的训练和培养。不是谁都能碰科学的。人能掌握一门科学,同时知道或熟悉相关领域的一些科学结论就不错了。科学是掌握大概率规律的惟一路径,无他可替代。文学、艺术和哲学一样,通过感觉、判断、直觉、思维、智慧,去关注、思考、发现人的生存意义和人的生存行为的元问题,确定意义和行为的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确定它们的基本主题和变奏。科学也无法替代它们的功能。有关出版系统思考的关键片段读、思、写:人一生的劳动我们是如何浪费出版资源的
2020年12月26日
其他

听见音乐的三个阶段

音乐是一种声音,很多时候,音乐仅仅是声音,只有当音乐在耳朵里成为旋律、节奏、对位、和声、配器、音色、想象、感情、思想、结构的时候,我们就听见了音乐,听见了不同层次的音乐。布鲁克纳、瓦格纳的音乐在最近两三年在我耳朵里才成为音乐。
2020年12月19日
其他

有人问了六个关于实体书店的问题

我回答六个问题的主题是:实体书店应该是有明确文化定位的书店,在此基础上实现新技术、文化多元业态融合的提升。书店要有文化的魂,它不是有钱人各种层次和形态的、或可有可无、或网红打卡的摆设。一、2020
2020年12月16日
其他

独狼编辑

独狼编辑不是企图成为领导、但没有成为领导的编辑,也不是不再担任领导、被人替代了领导位置的编辑。他是杰出commissioning
2020年12月9日
其他

舒曼:一位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音乐家

接受和处理音乐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路径甚多,由内向外可以从艺术和文本出发,可以从心理分析出发,一直延伸到文化研究和阶级分析。所以发现人性—世界—未来的、内涵层次丰富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总是说不尽的《哈姆雷特》和莎士比亚、《第九合唱交响曲》和贝多芬。
2020年12月5日
其他

有人问了我七个关于勃拉姆斯、音乐、音乐和文学的问题

1.《凤凰·留声机》系列为何首选勃拉姆斯出版?第一,音乐史一般是噪音—熟悉—接受—顺耳不断演进的历史,过往的对位、和声、配器、节奏、旋律、强弱方式被创新所替代,一开始耳朵不能接受,但不久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后来又成为被替代的东西。音乐史一直是否定习以为常的好听的历史。很多伟大音乐家的作品可能“不是很好听”,他的音乐要否定原来固定的模式,要有变化,它会变得一度或者一直不好听。它们会把过去好听的、听多了审美疲劳,甚至腻味的东西解构掉。我们选择第一位音乐家要处于噪音—熟悉—接受—顺耳谱系的中间区域。中间地带的作曲家处于旋律为主向音色对比、调性变化为主的转移地带,前者容易被感觉把握,后者捉摸不定,似乎只是技术游戏。因此勃拉姆斯是最好的选择。就历史而言,他处于近代和现代的交汇处,是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汇聚一身的最后一位音乐家。就个人而言,他有许多优美的作品和旋律,直接把听众带入;也有很晦涩的篇章和段落,需要相当的素养和修养方能把握。如果从古代或现代作曲家入手,是这一系列图书选择的风险。下一个作曲家是拉赫马尼诺夫,也处于中间地带。第二,音乐的空间展示是复杂的。独奏曲、奏鸣曲、室内乐、交响乐、合唱曲、歌剧本身空间的大小就不一样,同一种体裁在不同的作曲家那里拉伸的空间大小也不一样。听众会在不同空间里安置自己的感官和灵魂。勃拉姆斯有优秀钢琴曲、室内乐作品,也有规模较大的交响乐作品。从书房、乡镇、城市、河流、森林、山川,各种空间尽揽其中。我们会以音乐空间的多样性作为这一系列书最初一些作曲家的选择标准。19世纪以前的作曲家的空间是单一的,无非城市和宫廷,20世纪后的音乐家的空间具有多样性,但是他们的音乐语言和空间的关系需要更多的适应力。所以首选勃拉姆斯,然后是拉赫马尼诺夫——他对我们而言是最好的了。2.我在《凤凰·留声机》总序中提到:我们没有办法直接去接触音乐,需要演绎家作为媒介。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勃拉姆斯音乐的唱片演绎是什么?你一开始接触的版本很重要,如果非常好,甚至非常经典,除非后来遇到特别打动的,你基本上就认为第一个最好,这是好运气加路径依赖。三十年前听cd唱片时候,我接触的都是当时优秀的,甚至已经是经典的版本。最初我听到的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双协奏曲版本是Issac
2020年11月28日
其他

我们是如何浪费出版资源的

从业三十二年,每每看到和想到出版单位在出版上的各种资源浪费,想到许多出版行为和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系统观念和方法相悖,弄得出版单位各级从业者或一头雾水,或疲于奔命,或一污尽糟,或暮气沉沉,或坐吃等死,就难免想要韶韶。浪费一,出版单位各个层级出版定位不明确、不专注,浪费钱财和人力。出版是集体行为,应该坚持理性思维和选择;坚持结构思维,明确出版定位,实现整体布局;坚持没有必要不增出版实体;坚持出版战略的集体决策和制度约束。但实际上,出版游击主义十分顽固和盛行,东奔西突,朝三暮四,到处挖坑,厌烦打井。没有定位和布局,会导致许多出版管理人员和编辑终其一生也不太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导致选题庞杂,库存滞涨,加上装帧、设计丑陋,更是雪上加霜,最高级的水平也就是满足几个出版亮点,毕其功于一役。没有定位和布局,也就是我长期说的垂直化,对集体行为是致命的,将导致以下的一系列浪费。浪费二,专业水准不高,把好书做烂,把烂书做滥。专业定位是出版定位的细化、延伸,是图书出版最为奥秘的地方。各类书都有其细分的专业特点,忽视出版定位、专业定位是专业化缺失的主要原因。许多出版从业者不知道一生在忙碌什么,对其一生的出版行为朦朦胧胧、迷迷糊糊。一个选题报告、一个文案、一个简介、一个短评、一篇评论都想不清也写不好,更不用说具备选题判断、选题策划、选题营销、出版和专业定位迁移、与大作者对话、对大作者的稿子进行修正等能力,更谈不上对出版进行整体一点的布局了。大家都有高级职称,但缺高级一点的思想和方法。浪费三,市场化水平低,没有形成新销售生态下的营销矩阵,只要看看众多出版社幼稚的公号平台就能一叶知秋;对市场化的理解就是简单的卖得好,销售缺乏对产品体系的整体把握,也没有形成销售网格,没有或无法实现出版的单体和总体目标。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出版浪费就是好的书、好的图书定位—布局被糟糕透顶的营销体系和销售体系糟蹋了;但多数情况下,内容的垂直化、专业化、市场化是一以贯之的,没有前两者,市场化没有落脚点。糟糕的营销、销售往往是糟糕的垂直化、专业化的结果;糟糕的营销、销售是容易改变的,但糟糕的垂直化、专业化是顽固不化的、难以改变的,路径依赖能力超级强大。前三个浪费都是显性的结构性浪费,还有两个隐性的结构性浪费,不容易被人觉察,暗暗地失血。浪费四,没有充分运用好一本书和自身、一本书和一套书、一本书和一个板块、一本书和一社书的关联功能,没有充分利用好图书的内容形态,缺乏内容自身的多元形态。一本书出版后就成了内容的终极。日本出版商二十多年前就对我说中国出版真大气。一本大书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做成好多小书,做成系列书,可我们做完了大书,又去做另一本大书。美国出版学教授也是二十多年前和我说,中国一些出版人总是在忙碌着一本本新书。至于优质存量资源的各种再造、重组,都没有得到充分实践,我们都是新书的崇拜者,所以对书号有狂热的饥渴症。每每看到优秀存量束之高阁,劣质增量层出不穷;每每看到优质存量版权流失,不相关的劣质增量涌入,真是痛心失语。浪费五,知识都是点、线的传播,没有以知识树的理念去出版知识类图书;没有帮助读者去形成知识的生长、融合和迁移的能力,去稳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没有形成与互联网弥散知识相竞争的结构知识,根本原因是:还没有让知识类图书产品化、标准化。只要看看DK和牛津的知识读物出版,我们就会发现巨大的差距。以上的浪费都直接和出版的内部行为相关,和出版的外部多元化,和出版的泛ip运营,和出版的泛融合化没有关联。是自己根子上的浪费,是自身微观上的失败,是自我帕累托最优没有形成,是无法外泄的内部责任。我们或许很懒惰,享受生活,无所作为,出版的资源浪费是道德上的堕落;但如果我们很勤奋,却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导致以上的浪费,那真是在浪费生命,是智力和智慧的下坠,是大胆地显示我们的愚蠢。实体书店的四种形态读、思、写:人一生的劳动零售图书市场的血和泪
2020年11月2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实体书店的四种形态

“书店”一词始见于清朝,历史上也被称为“书肆”、“书坊”和“书局”,长期以来是出版社和读者的桥梁。书店在我国出版发行体系中偏重于文化属性,整体的商业业态设计,即书店运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未得到系统归纳和制度化。直到互联网营销和销售对书店粗放经营的理念和方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时,书店不得不在生死存亡之路上考虑如何设计自己,不得不面对四种形态的取舍。书香和怀旧救不了自己,必须做出抉择,先转型、后升级。这比出版社先升级、后转型残酷得多,因为要先变脸。第一种形态——“连锁经营”。以众多实体卖场为终端模式、以区域划分为地理界线,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内部管控形成的书店集团。它的特征是形态标准化、管控扁平化、资源集约化,这在当时几乎以实体书店为唯一购书渠道的情况下,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垄断性,是书店里的大BOSS。传统大型连锁企业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发展过程中普遍缺乏洞悉业态发展的敏感性、自我审视的意识和自我调整的动力,例如:美国超级书店、前第二大连锁书店Borders于2011年进入破产清算。第二种形态——“颜值书店”。以实体书店二次振兴为起点,以高颜值、混业态、高曝光、多话题为主要特征,探索实体书店新的组建架构和运营模式。的确,线上书店海量品种、超低价格与高速物流是摧垮实体书店的三大利器,先暂不论线上书店与线下书店两者截然不同的经营逻辑和目标追求,仅从实体书店的自我革新来看,从一个极端快速进入了另一个极端:在线下店普遍认为“体验”是抗衡线上店最大的“资本”时,资金、概念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本,涌入了实体书店的振兴大潮。在没有准确理解何为“提升体验”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硬件投入与混业经营,辅之“网红概念”与媒体平台的高曝光,仿佛一夜间找到了一条快速甩掉土鳖形象、从此扬眉吐气的捷径。2020年疫情的突然而至,线下书店几乎骤停,消费断流、资金断供,“最美”和“网红”还没有享受太长的高光时刻,又纷纷加入了“比惨”和“救命”的大军,以“出奇与美颜”为目标的风潮瞬间降温。还好,疫情挤出了“最美”的泡沫,让书店经营者再次冷静审视书店的经营逻辑,认识到书店经营是一个慢工、精工出细活儿的地方。第三种形态——“社区书店”1.0。社区书店是推进“文化服务精准化和便民化”体系中的一环,小而精、受众精准、承担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消费及时性是其主要特征。社区书店的打造要改变“自建自用”的思维,紧紧依托政府公共文化建设平台,寻求政策支持,它是轻资产和可复制的;其次业态组合要注重统分结合,“一店一特色”,要充分结合社区定位,主业+生活多元,常规业态+社区特色,固化格局+机动调整;最后社群营销是关键,服务更细致、更贴心,社区书店要成为每一户家庭的公共书房、共享空间和每一个读者的精神家园。
2020年11月18日
其他

读、思、写:人一生的劳动

读书、思考、写作是人古老的文化行为,孔子对读书和思考关系做了警句的总结。在不同的时空,对不同人而言,三者的意义不同。表面上看,它们是个人行为,具有个人意义,但实际上它们是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交织的产物,最佳状态是两个行为、两个意义的平衡。但这些行为和意义的起点首先是个人的。对我一生而言,其意义是:1)人格、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一台八缸发动机,它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可能制造出来,还需要思考,尤其需要写作创造出更清晰的逻辑、形象、抽象三个思维的方向,向更垂直的、而非仅仅平面的方向进展,以历时的进展获得长久的共时。写作的真正意义不是通过营销将内容塞给不相关的人,而是照亮自己的内心,照亮自己的道路,让相关的人心灯互映。读是发动机,思和写是方向盘,一个都不能少。没有思考和写作,阅读大多没有得到整理、淬炼、升华,小部分可能进入了无意识,小部分残留在意识中,大部分挥发掉了。把阅读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路径,就是让思考和写作作为伴侣,使得后两者也成为一种习惯。人生可以放弃许多,但阅读力、脑力、笔力不能放弃,因为它们涉及到人的内在性。
2020年11月14日
其他

城市文学书写的意义和核心:人民的城市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说过这样的故事:可汗对马可波罗说,他想让所有的城市按照他理念中的样板演绎而成,其中一切都符合常规,可现存的城市都偏离了常规;马可波罗对可汗说,他的样板城市充满例外、不一致和内在矛盾,他想让所有现存的城市都是这一样板的一些修剪和修正。可汗的城市是不可能的,马可波罗的城市是可能的。城市最初是自然状态的产物,对生态的依赖是第一位的;后来又成了政治、文化(这里说的文化,不仅仅是形态上的,有时更是精神上的)、经济、技术、文明(这里指的是偏科学技术、作为物质和工具的文明,而非文化的高级形态)融合影响的产物;后来又成了城市理念和城市建设制度的产物。它充满了内在的例外、不一致和矛盾,最初都具有活力,后来被更多的要素渗透,被更多理念和制度参与,得到修建和修正,得到各自的命运。生态、政治、文化和经济、技术、文明两组要素一道推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总体而言,在前现代社会,第一组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后一组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前一组生态、政治、文化规定了城市的方向,使得城市丰富,使得它的力量持续下去。后一组经济、技术,以及偏重物质的文明使城市富有力量,并促发了现代城市的形成。人类社会需要的是:两组要素都不能缺,前一组是方向盘,后一组是引擎,这样形成的城市才可能是人民的城市,否则它只是各类社会精英、权力和权利的优势阶层此一时、彼一时的城市,脆弱、摇晃、空洞、破碎的城市,而强大、稳定、丰富、整一的城市则是人民的城市。在自然状态下,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在政治、文化、经济、技术、文明的渗透下,城市可能是人民的城市;在理念和制度状态下,城市应该成为人民的城市。城市的书写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入手,历史角度可以从考古、文献、叙事、问题等学科路径,可以从意识形态、寓言、神话的故事路径入手;也可以从文学角度入手,也可以从文学和历史的中间角度入手。文学角度和中间角度的书写离不开历史的角度,但文学角度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它无需重复历史的功能,这是由文学的想象性和象征性所决定的。城市在形成、演变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往往忘记了人民,而文学的想象性、象征性书写可以把他们记载下来,并将这一想象和象征延伸到理念和制度当中。理念和制度必须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并举,落脚点是人民的生存、发展、幸福。未来的城市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城市文学的书写是想象的、象征的书写,它不是历史的城市记录,不是中间道路的城市传记,而是雨果、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式样的书写。这是我理解的城市文学书写的意义和核心。再谈文学性文学阅读和阅读文学出版和文学可以展开的三个话题
2020年10月31日
其他

再谈文学性

一部作品之所以吸引我们不是实现了全部的文学性,而是非常有特点和个性地实现了一部分;伟大的文学作品具有文学性的多层性、融合性和不确定性,有些甚至接近全部的文学性,提供无限阅读和解释的可能。
2020年10月24日
其他

文学阅读和阅读文学

文学阅读1.文学不是用来谈论的,而是用来阅读的,谈论的目的也是为了激发阅读我们必须始终记得T.S.艾略特所言:莎士比亚不是用来谈论的,而是用来阅读的。具有阅读意义的出版是不是出版主体,我没有做过统计学上的判断,但可以肯定,大部分图书不是用来阅读的。大多数普通读者可不这样认为:出版和阅读高度关联,出版服务阅读,出版的意义和阅读的意义贯通;出版和阅读的主体就是少儿文学和成人文学,就是类型文学和原创文学。
2020年10月17日
其他

出版和文学可以展开的三个话题

个人行为时,个人接受信息,感觉和理性判断并不均衡;个人处理信息,直觉和思维也不平衡。对个人而言差异很大。但不存在纯粹单一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方式。集体行为时,虽然理性判断和思维是有限的,并经常是错误的,但人们依然会以理性判断和思维为前提,它们容易达成共识和妥协。这是集体行为的逻辑起点。一、作为集体行为的出版和文学如果出版是由规模出版企业完成的,它一定是人类重要的集体行为。成熟的集体行为有三个重要标志:一,它是由集体理性对自身优势,以及对行业趋势认知、判断和选择决定的;二,它是在系统化、制度化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指导下的集体实践;三,它有一支职业敬业专业事业的团队支撑自己的行为,实现自身的集体逻辑。这三点也是判断一家出版企业是否成熟的标志。参见我的文章:《有关出版系统思考的关键片段》《像指挥管弦乐团一样管理出版社》文学出版也是出版集体行为的选择:出版什么类型的文学、为什么出、为什么人出涉及到具体的文学出版理念;如何实现文学出版和阅读的最大价值需要编辑、营销、销售系统的方法,需要一支优秀的出版团队去实现这些出版理念和方法。表面上看,文学创作是个人行为、是作家个人当下的意识产物,但其背后是他一生意识的积淀,是集体意识的积淀,是集体无意识的积淀。文学写作似乎面对自我、回到自我,实际上也在面对他者、创造他者。最自我的作家都面对他者创作、需要他者的阅读。所有作家无论如何创新,他意识和潜意识中都有写作的边际和禁忌,都有超越自我的目的和责任。且一旦作品和出版、阅读相关联,作家就成为集体行为的一部分,作品就不再属于他自己了。传记批评、心理分析批评和作家个人直接关联,对理解作品有一定价值,文本细读批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文学批评为何形成如此繁多的流派和理论,固然和文学批评的自我繁衍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学创作确实不仅是一个复杂的个人行为,它也是复杂的集体意识和文化的社会行为。文学创作通过个人,通过个人天才,连接个人和群体、连接传统又不断创造传统。因此,文学批评和其对象文学一样是一个综合体,难免会调动人类认知的所有思想工具。二、文学出版和文学阅读关于出版和阅读的意义我们可以写一本书,但关乎到人也就几句话:出版关乎内在自我和人格,关乎内部和外部世界的知识结构,关乎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批判力,使人发现自我、发现世界、发现未来。文学出版作为出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用于阅读,直接激发读者,是发挥这些功能的主力。在中国,出版由文化精英把握,对政治、社会、文化三个导向负责,实现导向、质量、原创、精品四位一体的目标。文学出版还要为语言、叙事、想象力等文学性要素负责。文学出版要有对语言和语言表达的东西有敬畏之心。我对出版的高度评价,对文学出版的高度评价并非出于对从业盈利能力的补偿意识:因为我是做出版的,它不是一个大型盈利性行业,所以它必须了不起,然后去生造它的价值。出版的价值是实实在在的,文学出版的价值是真实的。参见我的文章:《如何把一个
2020年10月10日
其他

如何把一个“绅士”的行业做得更深更广

出版能唤醒、呈现、展开我们的内在自我;展示我们对内部世界、外部世界的体验、认知、探究,以及我们所有的想象和创造。出版提供系统化、深度的知识、学术、理论、思想、审美,这是文明人、文化人永远需要的。出版满足人精神世界的全面需要,它是“绅士”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出版的载体过去是图书,而工业设计和新生态可能把一个“绅士”的行业做得更深更广,单品的效益可以得到放大。国内外出版业过去做大的方法主要是外延式的:出版兼并重组、多元兼并重组、内部业务多元化,甚至泛多元化,已实现规模扩张。但因此也出现了三个问题:一是无关出版的多元化,搞了很多略有勾连、似是而非、可有可无的项目,在出版之外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二是难以驾驭的融媒体化,把出版变成大IP项目运营,结果是骑虎难下,欲罢不能。三是没有产品没有市场的融合出版化,没有产品形态和商业形态做融合出版。现在通过自身丰富内容的溢出,通过内涵式的方法,出版社找到了做得更深更广,单品的效益可以得到放大的路径:实现内容的垂直化、专业化、市场化,使自己的传统出版成熟,在此基础上实现出版新生态的内容多元化、营销矩阵化、销售网格化,以及知识服务所必须的内容产品化和标准化。聪明的出版人越来越清楚:如何以少以深以专的工业设计,以新生态的系统方法,尤其是融合出版的方法,实现出版的八个化,实现帕累托最优,恢复到当初这个“绅士”的行业。出版是劳动。劳动服务于心,劳作服务于生存。服务于心,出版人的一切功夫都服务于心,使心充满和充溢;服务于劳作,出版人的一切功夫确实很无聊、忙碌、效率效益低下。“绅士”只劳动。“绅士们”今天会找到自己的路径。用奥卡姆剃刀实现增长和发展:用减法实现增加。德彪西的四面出版社的融合出版是自身内容的溢出像指挥管弦乐团一样管理出版社中国出版前景辉煌
2020年9月29日
其他

德彪西的四面

他是瓦格纳最有力的挑战者法国19世纪的音乐家最文青,他们和法国的诗歌、绘画艺术接触得最近。但法国的文青们、艺青们却不爱法国音乐,他们爱德国的瓦格纳。许多法国的音乐家也被笼罩在瓦格纳的阴影下,写了瓦格纳式样的歌剧,巴黎被称为小拜罗伊特。德彪西用音乐语言和音乐结构彻底的创新,恢复了法国的名望和尊严。柏辽兹、比才除外,如果没有德彪西(当然还有拉威尔),19世纪到20世纪初一大堆法国音乐家,奥芬巴赫、弗朗克、拉罗、弗莱、圣—桑、德利布、夏布里埃尔、马斯奈、丹第、夏庞蒂埃、杜卡、萨蒂、普朗克虽然各有特色,但在欧洲音乐中心他们依然黯然失色,而有了德彪西,他们在这个中心和他国的音乐家——尤其是德奥谱系的音乐家——交相辉映起来。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柏辽兹、比才,没有德彪西、拉威尔的续上,法国音乐的景观和影响力会是什么样子。
2020年9月26日
其他

出版社的融合出版是自身内容的溢出

对于出版社而言,融合出版就是通过印刷术以外的手段,目前主要是数字技术手段,实现出版内容溢出纸书的出版行为。融合出版往往被神秘主义化,充斥着产业论坛,融资上市,有关它的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但是,出版社的融合出版是自身内容的溢出,它在无语中进行。出版社的融合出版依然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教化人心,技术只是手段,而且技术含量有限。不要被技术和应用迷惑、控制,要永远关注内容。出版社的融合出版一开始就要和优势的传统出版紧密关联,从那里自然延伸、生长起来,助推优质纸书的营销和销售,并逐步实现自身盈利。不要把融合出版和纸质出版变为痛苦的替代关系。其实融合出版只是优质纸质出版的溢出效应。出版社的融合出版一开始就要讲产品形态和商业形态,讲投入和产出。不是烧钱和融资的资本游戏。出版社的融合出版一开始就要优化内容生产体系,在内容建设上讲垂直化、专业化,进入纸质出版的第二阶段。不能走纸质出版的第一阶段的老路。出版社的融合出版一开始就要注重自有内容、营销、销售平台的建设。一个平台就是社级建制,切忌小平台林立,林家铺子横行。自有营销渠道、合作营销渠道根据内容产品的性质,在自有平台和社会平台上呈现,为自有平台和社会销售平台上自己的产品引流,实现销售。
2020年9月24日
其他

像指挥管弦乐团一样管理出版社

出版社的工作现在不单是编辑、营销、销售图书,而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一是要实施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每个工作板块的思路目标举措和重大项目,对重大事项集体研究讨论,并将好的领导工作方法系统化、制度化。对于出版人而言,这是超难的集体行为。二要实现出版主业的高质量发展,始终实践八个“化”。在出版的垂直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多元化、营销矩阵化、销售网格化。如果要做出版的知识服务,还要实现内容的产品化和标准化。前三“化”是工业设计层面上基本的出版理念,后五“化”是出版新生态中系统方法要实现的目标。三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出版团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组织素质、作风素质。社会主义的出版是文化精英把握的出版,对政治社会文化导向负责,对中国的语言、内容、质量、好书负责,实现出版导向、质量、原创、精品四位一体的目标,它需要一支文化的精英队伍。这里的工作专业性要求很高,非一般的出版人可为。三个方面的工作合成一部交响乐。如何把弦乐、管乐、打击乐三大板块协调好,如何把三大板块中的内部声部协调好,指挥知道这极其不容易:每一个乐句如何勾连,每一个声部如何叠加,勾连和叠加最终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其中不乏即兴的部分,但千万不要忘记方向,否则局部的完美依然会导致整体的散架。最极端的案例是:指挥马勒的交响曲就犹如管理一个大型、复杂的企业。企业家一定要听的古典音乐就是各种重要版本的马勒交响曲,这对企业管理和经营充满启迪意义。它们都是一流指挥家和交响乐团在马勒的声音世界里的神奇漫游,非一般人和群体可以驾驭。这个世界广大、丰富,有重量和密度。掌握不了控制平衡关系的一般方法,掌握不了控制条块清晰的线性结构方法,特别是协调处理突发事件的混沌结构方法,指挥和乐团会在马勒音乐的演绎中迷失和散架。杰出的指挥家是一个杰出的总经理,杰出的乐队是杰出的公司,知道控制平衡关系,掌握线性结构和混沌结构。现在管理和经营一家出版社,难度极大,就是在指挥一个管弦乐团。出版社办不好,很容易成为杂货铺。出版是集体行为,杂货铺不能解除忧虑。杂货铺有的是杂乱且粗制滥造,一收紧,就不知道做什么。也有的是杂乱却不乏精品,一收紧,突兀几个山头,不成气候和体系。虽然频频得到表扬表彰,但作为出版社终究不成气候。还有的是方向明确而不专业,均为平平之作,谈不上优劣好坏,平淡得很。好的状况只有一种,垂直化方向明确,专业化精湛,市场化能力极强,有一个高品质的内容生产体系。更重要的是在出版新生态下,这三个工业设计的“化”会转化为内容的多元化、营销的矩阵化、销售的网格化;在知识服务中,会转化为内容的产品化和标准化。就集体行为而言,杂货铺不能解忧,工业设计和新生态才能解忧。把出版社办成一支优秀的管弦乐团才能解忧。中国出版前景辉煌“党人”不存,国将焉附?西贝柳斯音乐的四个乐章从艺术出版想到的话题
2020年9月23日
其他

中国出版前景辉煌

出版提供系统化、深度的知识、学术、理论、思想、审美,这是文明人、文化人永远需要的。这种需要在众多人口的支撑下是一个庞大的基数。这预示着一个文化自信的民族一定会有一个强大的出版。随着中国五位一体建设向深远广大延伸,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科学体系和出版作为支撑;随着中国科技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之一,科学技术出版和知识服务将在出版总量中的比例高速上升;随着民众对艺术生活愈发强烈的需求,高档昂贵的艺术图书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出版门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三类图书的出版空间将爆发式扩大,成为出版的三大增长点,将会创造出文学出版、儿童出版、教育出版以外更大的体量。出版社的日益成熟。过去我们的出版社什么书都做,类别也比较多,一直处于漂移状态。现在许多出版社内容都更加集中垂直,更加专业化,更加市场化,都形成出版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出版理念,形成了系统化和制度化方法,从事制造而非造货。一个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传统出版延伸出来的融合出版,强大的互联网营销和销售,使得许多出版社内容形态更加多元化,营销更加矩阵化,销售更加网格化,单品效益明显提高。尤其是知识服务方兴未艾。内容更加产品化,逐步形成了产品规范,在此基础上更加标准化,实现规模性的知识服务,以满足读者越来越多的图书以外的知识需求和文化需求。中国出版必将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准备好的出版社将迎接和拥抱这个未来。“党人”不存,国将焉附?西贝柳斯音乐的四个乐章从艺术出版想到的话题有关出版系统思考的关键片段
2020年9月21日
其他

西贝柳斯音乐的四个乐章

我准备用西贝柳斯第七交响曲最紧凑、清晰、简练的方式谈论一下西贝柳斯。许多人在听西贝柳斯,希望我写一篇;江苏人民出版社即将推出世界音乐家传记丛书的第四本《西贝柳斯》,希望我写一篇。我在西贝柳斯的音乐语言中找到了我喜欢的文字语言风格、哲学风格,尤其在他的七部交响曲中。他的七部交响曲,越写越短。他的音乐世界不是爆炸的,而是热寂的。世界音乐家传记丛书
2020年9月12日
其他

从艺术出版想到的话题

在人文出版领域,艺术图书比音乐图书、文艺图书出版难的原因首先在于高质量图像资源的稀缺,图像找不到优质的替代物,选择空间实在太小。像素、制版、印制决定艺术图书的质量。相对而言,音乐图书,尤其是文艺图书可替代性、可选择的资源要多得多。其次在于艺术图书高昂的价格。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出版一道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出版和阅读实力的出版门类。艺术图书的整体价格是其他图书不可比拟的,存放占据的空间也大。看一国真正的出版实力,乃至文化实力,以上三类图书是标杆,而非教育出版、文学出版和少儿出版,后三类出版只是出版和文化的表层,我们许多人几乎把它们的出版水平、把书展和贸易会图书的出版水平等同于一国的出版水平。就此而言,中国出版还在起步阶段,前景辽阔;也印证了我所说的:不要认为出版业不相关联的外生多元化破灭了,就无事可做了。出版业相关联的内生多元化的事情多得做不完。其三在于氛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高层次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学院、艺术社区还算不上现代都市,艺术图书的消费就没有根,艺术图书出版动力和销售活力就不会强。目前很多城市出版高层次艺术图书和开办高层次艺术图书社区店的氛围基础还比较弱,不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艺术图书的出版和销售有了突破的可能。
2020年9月8日
其他

有关出版系统思考的关键片段

符合出版规律的价值观、世界观就是理念;把符合理念的、符合出版规律的方法论加以规范化,不断完善、更新就形成了制度;在上述理念和制度下进行的出版行为,就是制造,否则仅仅是造货。7.
2020年9月5日
其他

说说哈罗德·布鲁姆

1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宗教研究家哈罗德·布鲁姆1930年7月11日生于纽约,2019年10月14日在美国最富有的小镇纽黑文去世,那里是耶鲁大学的所在地。7岁到15岁,他依靠公共图书馆如饥似渴地接触西方文学名著。他的成长经验始于7岁,但他坚持一生的、自负顽固保守的人格一定比这个时间要早。他十分偏爱西方文学著作中大量暗黑而有力的人物,用他们来建立自己的精神性,他一定在艰难困苦的童年就形成了这样的偏好。人格固然和遗传、童年有着高度的关联,但是人格的展开、修订、培养、丰富需要后天的经验和历练。在这一点上,布鲁姆表现得过于充分:一是7岁前的贫穷、悲情、笨拙的混合,和大多数这种情况下的宿命者并无二致;二是他成年后阅读速度、记忆能力、聪明敏锐博学睿智,超凡的写作能力,以及一如既往的保守主义和精英主义,在西方文学批评界和文学理论界无人可比,他是超越者,对他的童年做了充分的补偿,建立了自己的超我。生壤死霄,全靠读书、写书、教书创造了奇迹。我们阅读的速度似乎都赶不上他写作的速度,他一共写了五十多本书。有人一生在课本和辅导读物之外肯定都没有读过这么多本书。他是为读书、写书、教书而生的人。对多数读者来说,首先熟悉的是他的文学理论,译林出版社出版了1994年的《西方正典》、2000年的《如何读,为什么读》,2011年的《影响的剖析:文学作为生活方式》,1973年的《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没有出版,它比前三本更有文学理论的色彩,是他文学理论和文学史观点的基石之作,对非文学理论专业的读者而言,前三本更有可读性。
2020年8月29日
其他

《美丽的磨坊女》和“消极的”浪漫主义

19世纪的浪漫主义分为两支,一支有着强烈的回到中世纪、回到田园和大自然、回到童年、回到暗夜、回到孤独的内心世界的冲动和欲望,我们称之为“消极的”浪漫主义。消极的浪漫主义一词是我大学一年级在高尔基的《俄国文学史》中看到的,后来在我们的文学批评界广泛使用。高尔基批评了一大批当时不为人知的诗人和作家——阿尔尼姆、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尼斯、蒂克、霍夫曼、埃兴多夫。他和我们那时都不懂得现代社会、现代性、资本、技术、文明的消极和危害,都以简单的方式拥抱它们为己任。这种浪漫主义本质上是用前现代社会反现代社会,用文化反工业文明,体现了一批知识分子对现代性、资本、技术的恐惧和厌倦。在19世纪之后,这种浪漫主义的精神以各种面孔在哲学、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中出现,成为从未断流过的反潮流力量。在现代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中阅读这样的浪漫主义文学、听这样的浪漫主义音乐是一件很反讽的事情。在19世纪初期的音乐中,这种浪漫主义倾向在舒伯特那里最具代表性。在他的音乐作品中,艺术歌曲、钢琴即兴曲又最具代表性,其中1823年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五段20首)把消极浪漫主义最重要的一些要素突显出来。
2020年8月23日
其他

现代化—现代社会—现代性

当代很少有杰出的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像齐格蒙特·鲍曼那样,经历过多重的思想转型,并像他那样滔滔不绝地多产,但其坐标定位是对整个西方现代社会的科层制管理,以及西方现代性理性规训的深刻怀疑。他的一系列著作对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以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进行了全面的描绘。其中著名的有《立法者和阐释者》《现代性与大屠杀》《现代性和矛盾态度》《后现代性的通告》《必死性、不朽和其他的生存策略》《碎片中的生活》《后现代的伦理学》《后现代性和它的不满》《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全球化:人类的诸种后果》《寻找政治》等等。对鲍曼来说,西方的现代性是一个陷阱,它的后现代性又是一个雷区,两者无论是叠加、嵌入还是展开、延续,都是共存的。作为前者的批判者和后者的预言家,他揭示了他所处的困境——我们如何才能实现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相互超越。丹尼斯·史密斯《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性的预言家》一书是英国polity出版社现代思想家传记丛书中的一种。由于鲍曼十分多产,他的中文版图书也出版了不少,仅江苏人民出版社就出版了他的《共同体》《被围困的社会》《废弃的生命》《流动的生活》《流动的时代》《流动的恐惧》《生活的艺术》。对齐格蒙特·鲍曼的书籍介绍、对他以及其著作的评述也十分丰富,又由于这是一部评论性传记,再为一部传记写一篇导引或另加评述几乎是多余的。十年前对此书的翻译,却导致我陷入了一个持续的境遇而不能自拔:对现代化、现代社会、现代性;现代社会前后相对应的社会形态;当下实际社会形态的混合特性等三个问题展开一些个人的思考。这些思考始终在清晰和模糊之间变幻,一切都怪碰了不该碰的东西。1现代化、现代社会、现代性是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主要状态,对它们的褒贬自然会以现代社会凸显的经济、资本、技术作为重要的路标,而将其前的前现代社会,以及其后的后现代社会作为参照背景。鲍曼更注重于后现代社会的背景,毕竟西方经历的现代社会历史已经久远了。现代化是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人的现代化的过程,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是其最为突出的现象。现代化形态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在不同国家对其的本质诉求和表现形式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对现代化的定义是难以统一的,尤其在规范意义上加以定义是艰难的。现代社会是现代化过程塑造的社会形态,由于现代化的过程不同,具体的现代社会形态也不相同。总体而言,现代社会是经济和政治结盟、个人权利和政治民主勾连、社会分工和分层细化、文化多元和文明优先的时代。从西方600年的现代化进程来看,资本权力和政治结盟、个人权利和政治民主勾连贯穿着在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两组关系的对立导致人总体上只是进入了形式公平、自由、平等的时代,依然是少数人掌握绝大部分的资源,并且变得越来越刚性。市场经济只是现代社会的底层,上层是政治和经济的结盟,是大企业的垄断,一切都是为了资本和其帝国在全球的扩张。现代性涉及更为抽象的定义,是一个更为驳杂的概念,是现代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人的现代化中呈现出来的基本特性,也是现代化和现代社会的方案和蓝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威权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都是现代性内部的矛盾。任何现代性的主张都会找到它的对立面,任何对现代性的简单概括都会淡化现代性内在的复杂性,降低我们对它的认识水准。现代化、现代社会、现代性具体而言都不是一个中性的概念,都涉及到价值判断,它们都有硬币的两面;对它们的褒贬无穷无尽,都是针对它们积极的和消极的阴阳两面;各国也都根据自己的传统、认知、理念,以及不断发生结构性变量,选择自己的道路。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独特而成功的现代化道路。2认识三种社会形态——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可以从把握不可避免的六个要素入手。它们分为两组:生态、政治、文化;经济、技术、文明(按照德国传统的理解,文明是物质的,文化是精神的)。对人类的生存和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而言,三种社会形态都有其内在矛盾,各有特性上的长短优劣。约1500年前,人类处于前现代社会,前三个要素——生态最初最为重要,政治、文化后来居上,尤其是政治要素——控制着后三个要素的方向和边际。1500年后,人类逐步进入现代社会,后三个要素——尤其经济要素——逐步摆脱前三个要素的控制,甚至反制前三个要素,只是需要的时候和政治结成同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帝国替代。一旦发生经济(资本、财富)从帝国滑落,帝国政治就会以各种形式出来相助,甚至倾立国之力。中西方600年前的大分流本质上在于政治和经济要素在社会形态中地位的消长。21世纪前后,技术的要素日益提高,甚至有可能脱离与前现代社会的政治结盟,以及现代社会的经济控制,我在《帝国之河》和《万有引力之虹的》的书评中已经阐述了这一点。同时,文化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变为后现代社会彻底的碎片化和去中心化,一切都在被解构和过度创新。失控的技术和文化的碎片化两者结盟意味着一种超级的自由和危险,而这种自由和危险被法国的后现代哲学家们浪漫主义地美化了。对此哈贝马斯再次告诫:现代性是未竟的事业。补充阅读:书评
2020年8月22日
其他

伤害出版的四把刀

伤害出版的第一把刀:出版的多元化,搞了很多略有勾连、似是而非、可有可无的项目,在出版之外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伤害出版的第二把刀:融媒体化,把出版变成大IP项目运营,结果是骑虎难下,欲罢不能,后悔莫及。伤害出版的第三把刀:没有产品没有市场的融合出版化,没有产品形态和商业形态做融合出版。人力专业资金管理体制机制均跟不上,用梦幻、排比句、对仗句打了三大战役。汉赋骈文精神不死,逻辑常识理性精神不生。融合出版要不要做,当然要做。融合出版的基本思路在于把握“两个根基”和“四个层次”:融合出版要有两个根基:一是各社传统出版的垂直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水平;二是各社出版的数字化运用和融合出版的水平,融合出版的本质是传统出版实力的延伸。要切实把握好融合出版的四个层次:一是出版的数字化,二是数字化出版,三是智能化出版,四是智慧出版。先把前两个做实做透。伤害出版的第四把刀:来自出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弱。传统出版被各级领导层的个人好恶控制,要么东奔西突,要么到处挖坑,盛行游击主义和机会主义,没有形成垂直化和专业化,始终停留或徘徊在出版的第一阶段:注重抓单品。目标是出精品,有高峰,追求销售和利润,取得阶段性成绩,奠定出版发展的基础,但比较粗糙,人力、物力、财力浪费颇大。
2020年8月19日
其他

朱利安·巴恩斯的肖斯塔科维奇

-和哲学家在一起的日子肖邦的夜曲和他的心路历程"五有"艺术家柯军再说一次贝多芬的三期风格和英雄风格海德格尔的“新人”
2020年8月16日
其他

和哲学家在一起的日子

-肖邦的夜曲和他的心路历程"五有"艺术家柯军再说一次贝多芬的三期风格和英雄风格海德格尔的“新人”
2020年8月15日
其他

肖邦的夜曲和他的心路历程

-"五有"艺术家柯军再说一次贝多芬的三期风格和英雄风格海德格尔的“新人”李斯特:“三面五地”的大师当代经济史的真实面目
2020年8月9日
其他

"五有"艺术家柯军

-再说一次贝多芬的三期风格和英雄风格海德格尔的“新人”李斯特:“三面五地”的大师当代经济史的真实面目
2020年8月8日
其他

再说一次贝多芬的三期风格和英雄风格

工业设计和现代出版业出版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出版的系统方法论出版的三个阶段和三个硬核问题出版的新生态凤凰出版的理想主义作为集体行为的出版出版人和他的阅读童书出版是人格质量和出版质量的种子
2020年8月2日
其他

海德格尔的“新人”

工业设计和现代出版业出版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出版的系统方法论出版的三个阶段和三个硬核问题出版的新生态凤凰出版的理想主义作为集体行为的出版出版人和他的阅读童书出版是人格质量和出版质量的种子
2020年8月1日
其他

李斯特:“三面五地”的大师

工业设计和现代出版业出版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出版的系统方法论出版的三个阶段和三个硬核问题出版的新生态凤凰出版的理想主义作为集体行为的出版出版人和他的阅读童书出版是人格质量和出版质量的种子
2020年7月27日
其他

当代经济史的真实面目

工业设计和现代出版业出版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出版的系统方法论出版的三个阶段和三个硬核问题出版的新生态凤凰出版的理想主义作为集体行为的出版出版人和他的阅读童书出版是人格质量和出版质量的种子
2020年7月25日
其他

拉赫玛尼诺夫:永远的新人

工业设计和现代出版业出版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出版的系统方法论出版的三个阶段和三个硬核问题出版的新生态凤凰出版的理想主义作为集体行为的出版出版人和他的阅读童书出版是人格质量和出版质量的种子
2020年7月19日
其他

生存—成长—成功:从约翰·契弗那里想到的事情

工业设计和现代出版业出版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出版的系统方法论出版的三个阶段和三个硬核问题出版的新生态凤凰出版的理想主义作为集体行为的出版出版人和他的阅读童书出版是人格质量和出版质量的种子
2020年7月18日
其他

你会永远爱着勃拉姆斯

贝多芬的英雄风格说不尽的古斯塔夫·马勒永远的古尔德和哥德堡变奏曲小号世界东方的、也是最好的小提琴的声音莫扎特的另一面鲁迅三书“凤凰·留声机”丛书总序“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三十二年出版纪念语书评
2020年7月12日
其他

鲁迅三书

工业设计和现代出版业出版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出版的系统方法论出版的三个阶段和三个硬核问题出版的新生态凤凰出版的理想主义作为集体行为的出版出版人和他的阅读童书出版是人格质量和出版质量的种子
2020年7月11日
其他

出版人和他的阅读

贝多芬的英雄风格说不尽的古斯塔夫·马勒永远的古尔德和哥德堡变奏曲小号世界东方的、也是最好的小提琴的声音莫扎特的另一面“凤凰·留声机”丛书总序“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三十二年出版纪念语书评
2020年7月10日
其他

书评 |《英帝国史》是一部小型的世界近代史

贝多芬的英雄风格说不尽的古斯塔夫·马勒永远的古尔德和哥德堡变奏曲小号世界东方的、也是最好的小提琴的声音莫扎特的另一面“凤凰·留声机”丛书总序“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三十二年出版纪念语书评
2020年7月4日
其他

凤凰出版的理想主义——以内容创新为志业 以传播文化为天职

贝多芬的英雄风格说不尽的古斯塔夫·马勒永远的古尔德和哥德堡变奏曲小号世界东方的、也是最好的小提琴的声音莫扎特的另一面“凤凰·留声机”丛书总序“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三十二年出版纪念语书评
2020年7月2日
其他

“凤凰·留声机”丛书总序

第一是音乐的历史,即音乐一般是噪音—熟悉—接受—顺耳不断演进的历史,过往的对位、和声、配器、节奏、旋律、强弱方式被创新所替代,一开始耳朵不能接受,但不久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后来又成为被替代的东西。
2020年6月26日
其他

贝多芬的英雄风格

二、作品编号的英雄象征意义从贝多芬开始,音乐家意识到音乐是来自内心的需求和冲动,是自由精神的体现。音乐发自于心,又归于心。从他开始,音乐家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020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