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日常”——中外青年摄影师联展京城亮相
从客观、历史的角度来审视,20世纪中多数的摄影杰作,均取材于那些人们称之为琐碎的平凡事物。
——约翰•萨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
2019年7月15日,从“日常”出发——中外青年摄影师联展在北京的京师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以色列、孟加拉、马来西亚6个国家的9位青年摄影师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都取材于日常,却又各不相同,展现着青年群体对于自我及与“他者”之间的身份认同、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多媒体展映交流会现场
多媒体展播一直是“日常”系列影展主要的展示方式。展览期间,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多媒体展映交流会也同期举办,与会嘉宾和媒体代表就围绕中外青年摄影师的“日常”表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希红已经连续主持、推动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她在现场分享了有关青年摄影师的认识和现状,并对大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中国摄影报副总编辑柴选以一位资深媒体人的视角,围绕有关青年摄影师的挖掘和传播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参展作者之一王攀分享了作品《小城碎戏》的创作思路。他的作品通过“日常”影展活动后,参加过很多国际摄影活动,也让更多的摄影人看到和了解他的作品。
“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由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承办的学术项目。自2015年启动以来,每年一个主题,《日常—观照》《日常—遇见》《日常—心像》《日常—非常》已经举办四届,共呈现了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青年摄影师的作品。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就是从历届联展作品中遴选出的。
现场多媒体作品展播
联展主题定为“日常”,旨在从日常经验出发,让年轻人发声、发现摄影新力量。联展中,中外摄影师各占半数的比例可以使观众较为充分地了解中外摄影师在关注点和创作方式上的异同。2018年,联展启动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并给予一定的资助,鼓励更多青年摄影师对于拍摄主题、对象以及相关的社会性、全球性等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拍摄和探讨。
2019年,联展延续“日常”系列,以“时间的旷野”为主题正在面向全球进行作品征集。截稿时间8月31日,点击征集|日常-时间的旷野:2019第五届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了解更多。
扫码参与征稿
来自蜂鸟网的谭佩里,从媒体传播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来自搜狐网的程宫在如何发挥、传播好前几届“日常”影展作品方面提出思路。他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推出更多更好的青年摄影师作品。
王靖熙作为本次展览多媒体包装导演,和大家分享了多媒体视频包装的创作体验。他表示,年轻人的作品充满了实验性,这种影像呈现充满了新鲜感。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将于7月21日结束,观众可免费参观。
展览地点: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一层京师美术馆
以下为部分展出作品
吕格尔 (中国)《羌的山》多媒体作品
吕格尔是第四届届“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入选摄影师。《羌的山》正是一个基于家乡汶川的大计划。他通过前期对当地的类似田野考察,在一种“再熟悉”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身份认同的疑问,又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对于身份认同的答案,并通过图像+影像的“实验”寄予家乡于美好的希望之中。
维基·阿斯科伊蒂亚(美国)《派斯基与爸比》
《派斯基与爸比》这个纪实性图片故事通过一个母亲的视角,展现了现代社会中父亲身份的模糊界限,反思母性与父性的概念是否一定具有显著差别的问题。
沈思远 (中国)《荒蛮志》多媒体作品
参展摄影师神思远的《荒蛮志》,以日记或素材的形式,探讨自我与自然相处的某种发现,表现“荒蛮”的日常。
法哈德·拉赫曼 (孟加拉) 《海岸之歌》
《海岸之歌》描绘的是孟加拉国处于孟加拉湾580公里沿海地区的变化。法哈德·拉赫曼通过影像的记录的形式表现随着时间的发展,海洋和土地发生的变化。这些也正是日常生活中随即消失的景象。
杨博炜 (中国)《柔软的刺》
《柔软的刺》是杨博炜通过肖像与地景的叙述,来完成关于对于童年的回忆的一组作品。
王攀(中国) 《小城碎戏》
王攀的《小城碎戏》系列拍摄于他的家乡——临潼,或许正如他所说,“平淡”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没有重大突发事件,也没有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都是些日常片段和偶遇碎戏,人物普通,场景司空见惯。
Mitsu Maeda (日本) 《我的回忆》
Mitsu Maeda的奶奶Tsuyajyo患有老年痴呆症。通过给奶奶拍照,美津可以铭记现在,发掘奶奶周围更深层次的细节。
Eiffel Chong (马来西亚 ) 《制度化护理》
Eiffel Chongl深入探索医疗中心作为生死之地的潜在“危险”属性和双重属性。他被这种情形的矛盾性所吸引,决定更深层地探究医疗中心这个看起来安全的地方的潜在“危险”属性,并同时呼吁他的观众们也进行思考。
提醒:
7月23日截稿
▶ 更多活动◀
影像中国俱乐部 | 中国摄协“在线影展” | “鄂尔多斯四季美”| 记得住乡愁 | 浙江天目山 | 世界风光 |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 | 走遍中国 | 大美秦淮源·健康新溧水 | 大国小家70年 |“绿色白马·智慧园区” | 日常-时间的旷野 | “丽水味道”| 这位投稿的摄影人,您是故意玩儿我们吗?| “大国小家70年”影像征集来稿作品被人民日报选中 | 美丽临安 | 镜头里的光阴故事 | 镜头记录三农 | 十个乡亲的影像故事 | 让我看到你镜头里的全世界 | 2019“荔香情韵·印象派潭”
▶周末看展◀
19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黎光波 | 46位温州摄影师的“2018” | 从西湖出发 | 韩国影汇展 | 日本3.5万张照片里80年前的中国 | 周海婴 | 舟山女儿拍父母 | 埃文·奥拉夫 | 安哥 | 殷业强 | 何藩 |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的时代变迁 | 丽水摄影师眼中的丽水 | 卢彦鹏与饶凌华 | 刘香成 |贾勇 | 杨发维 | 汪滢滢 | 连州摄影博物馆夏季展 | “脱贫攻坚精彩瞬间”| 消释之光 | 脱贫攻坚精彩瞬间 | 30人大画幅展 | 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 第六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作品展 | 罗福平 | 论色
▶更多荐书◀
景观摄影 | 罗伯特·杜瓦诺:时尚光影 | 失明的摄影师 | 风景之眼 | 奇趣自然 | 女摄影师眼中的世界 | 济南图记 |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千万别错过这十本书 | 编辑们心中的那些好书 | 卡帕:战地流星 | 网红博主的摄影炼金术 | 世界读书日的特别推荐 | 画意摄影 | 那些渐渐喜欢上人的日子 | 美之地图 | 美国表相 | 中国的颜色 | 夜幕下的神奇 | 全球50本摄影杂志 |长皱了的小孩 | 街头摄影的52个任务清单 |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第4辑 | 濒危:我们与它们的未来
▶ 本周值得◀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 、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 、144、145、146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收藏名单◀
第一期 | 第二期 | 第三期 | 第四期 | 第五期 | 第六期 | 第七期 | 第八期 | 第九期 | 第十期 | 第十一期 | 第十二期 | 第十三期 | 第十四期 | 第十五期 | 第十六期 | 第十七期 | 第十八期 | 第十九期 | 第二十期 | 第二十一期 | 第二十二期 |第二十三期 | 第二十四期 | 第二十五期 | 第二十六期 | 第二十七期 | 第二十八期
本文图文仅供交流使用
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