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伦崂山采撷之《巨峰探古洞》
作者简介:王明伦,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民协会员,青岛市作协会员、民协理事,崂山区作协、民协副主席。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歌散文集《琴屿海风(合著)》,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巨 峰 探 古 洞
文图 / 王明伦
久闻崂山巨峰前麓洞窟颇多,周日无事,我前去寻访。
由巨峰索道下站的停车场动身时,才刚刚早晨七点,除了我们这班车上的游客,山道上几乎见不到其他游人。时值暮春,山下已是绿肥红瘦,炎热将至。这里却残花未谢,春光犹存,而且越往上走春色愈浓,使人心中顿生古人那种“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欣喜。
因步步登高,行前一再压缩的装备此时仍觉不堪重负。待太阳爬上东面山峰,已是汗流浃背,不得不驻足小憩。坐在平坦的石台上举目远眺,只见连绵的群峰如朝臣般俯于脚下,更远处,则是苍茫无际的大海,《文心雕龙》中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此刻体味起来最为真切。
在索道上站附近的山崖下,有几根石柱默然而立,这便是以“铁瓦飞”“天火烧”“鹅卵石当干粮”等故事而闻名遐迩的铁瓦殿遗址。此处古木遮天,藤萝缠绕,宽大的石阶可使人想象出昔日庙宇的雄伟与壮观。因为倾圮已久,当年道人镌刻在庙后石壁上的文字很多已被淤泥掩埋,尚可辨认的只言片语,犹如一个满嘴只留几颗残齿的耄耋老者,絮絮叨叨地向游人诉说着遥远的往事。沿遗址后面的石罅爬到上面,只见危崖高耸,苍松蔽日。岩根处有一卵形石洞,洞前岩石倾斜而下成一悬崖,危岩高耸,让人不敢俯视。该洞是过去铁瓦殿的道人打坐修炼之处,刻在洞口上方的“老君洞”三字仍隐约可辨。因地形隐蔽且攀登不易,至今游人罕至。
铁瓦殿下方有条苍松覆盖的山路,为昔年通往巨峰前麓几座庙宇的古径,虽经景区修缮,但大部分仍呈原始状态:横枝拦路,巨石当道,很多时候须从石罅中躬身而过方可前行,高处甚至须攀梯而上,这与古人游记中“僧垂木梯下”的记载竟相吻合。数百年过去,古径尚存,山水依然,人世间却完全变了模样,摩肩接踵的游人,让这片昔日的方外之地已不再清净。
转过一座危峰,路旁散落着一些的石制建筑构件,中间凿有凹槽的石墩应是廊柱的基础,圆的石鼓或许是当年道人的座椅,它们均精雕细琢,透显出昔日的繁华。石壁间嵌有青色的大理石碑铭。杂草覆盖下的那块平地,想来就是这处叫做“白云庵”的古庙宇遗址了。其实这个白云庵应为“玉清宫”旧址,即民间俗称的“上庵”,这一点,在古人的游记中屡有提及。清黄肇颚《续崂山志》中云:“白云庵今称上庵,相传明正德间创建。自上庵圮后,国朝康熙间移建于旱河东偏,曰玉清宫。则白云庵故玉清宫也,基地犹存。旱河玉清宫,今称下庵,亦称旱河庵。白云庵之名,似属之铁瓦殿矣。”不知有关部门是如何考证确认的。
与白云庵相邻的还有两处古庙宇遗址,一曰“铁佛庵”,另一处是“圣水庵”。这两处遗址的认定更是让人如坠五里云雾中。据史料记载,铁佛庵位于崂山东麓青山村西的铁佛洞,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原为佛寺,明万历年间道姑刘贞洁居此修真,于民国初年倾圮。而创建于元代的圣水庵则在崂山北麓的三标山西南,不知怎会在这里现身?或许是景区搞的资源整合?其旁有一洞穴,岩上刻着“白云洞”三字,亦不知何年何人所镌。巨峰白云洞俗称“避牛石屋”,过去赫赫有名。明嘉靖年间侍御、即墨人蓝田游览崂顶时,曾夜宿此洞,留下了“石洞丹梯上,掀髯一笑留。山高碍新月,潮长失孤舟。樵留穿林入,鱼灯隔岛浮。客怀浑不眠,直拟访丹邱”的诗句。他在“巨峰白云洞记”中称此处“是与人境隔异,直可以傍日月而依星辰,非玄武之神不足以当之也。”这是最早提及该景观的一篇文章。此后文人墨客多有涉足,并留有大量诗文。清掖县举人林钟柱在《重游崂山记》中曾如此描述:“洞深而明,其地高寒,不可久居,心慄而止。顷之,洞顶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然。”不过古人俱称其位置在巨峰东二里,想来这又是一处谬误。
虽说张冠李戴让人失望,但附近不少古代石刻值得一赏。“大明嘉靖二十七年九月初一日吉”及双勾的“大明正德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吉”已被涂抹一新,另有多片小字已漫漶不清。一处石壁上刻着“面壁洞”三字。但由于此处巨石叠架而成的洞窟颇多,让人难以辨别哪个才是真正的面壁洞,不过从落款“石亭”上得知此为明正德年间进士陈沂所书。陈沂曾于嘉靖十二年来崂游览五日,沿途留有大量题刻及诗文。据其《鳌山记》载,他在题写“面壁洞”的同时,还于“涧上璧,大篆‘灵鹫庵’”三字,另“留二偈于石壁间”,并将同游者及侍从之名刻于其旁。灵鹫庵三字近年已被驴友发现,可惜我们这次没能找到。
脚下的这条小道虽偏于一隅,却串联起数个景点。崂山颇有名气的洞窟——慈光洞便位于其间。慈光洞为元代人工开凿,因明代高僧憨山大师曾在里面修炼而闻名于世。该洞背靠危岩,前临平地,左右古松如盖,前方视野开阔,坐于洞中,海光山色扑面而来。洞口上方的山岩上有一沟槽,想来当年曾搭有类似屋檐的遮棚。涂丹的“慈光洞”三字传为憨山手书,但数百年来到此拾草打柴的顽童们用镰头敲击毁损,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韵致。两块经过雕琢、高约半米的残石立于洞口两侧,这两根石幢早在清代便已断裂。进入洞内,只见里面光滑异常,西侧洞壁上刻有憨山大师七言诗一首,诗曰:“鸟道悬崖入翠微,一龛高敞白云隈。坐观沧海空尘世,回首人间万事非。”据资料记载,其落款原为“戍子春日慈宁宫侍卫张本题”。明代万历年间历时十七年之久的崂山僧道之争,最后以“毁寺复宫”画上句号。憨山被发配雷州后,太监张本亦被问斩。据说附近庙宇中的道士恐受连累,遂将二人姓名毁去。洞本简陋,却因憨山之故而声名远播,明清两代,凡到巨峰游览的文人墨客无不来此寻访凭吊。明代安徽文人曹臣在《崂山周游记》中提及此洞时,称之“壁穷径绝,梯隙而上,再发天光。洞前,悬石如掌,海色愈来足下,唾唾如可及波。洞左一窦如龛,虚圆明洁,足展坐蒲。……”清人周紫登有诗赞曰:“茫茫沧海巨峰东,城郭遥连西北通。借问路旁仙子宅,慈光洞在半天中。”
走出慈光洞,又重新回到了主路上。本想再去寻找那个“丫丫葫芦洞”,但问询数人,皆不知所在,只好留待来日再访了。
王明伦往期作品点击欣赏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 子(相思枫叶丹)
主 编:王跃强
编 委: 雪 儿 河汉女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作家名录:文学沙龙作家诗人名录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两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