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事务||“攻坚2020”口述史征集活动协调会在穗举行








“攻坚2020”口述史征集

活动协调会在穗举行







2020年5月8日下午,我院刘向晖书记、谢治菊教授、李强副教授、郭明博士一行4人到广州市社科联参加“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协调会。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广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副主任徐志荣、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书记谭晓红、广州市文明办精神文明协调处处长谢艺杰、广州市社科联学会部部长陆璐、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对口支援处一级主任科员邓丽婷、广州市社科联《城市观察》杂志社编辑李钧、广州市社科社团党委党建指导员秦耀明。



会议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席曾伟玉主持。主持中,曾主席对此次活动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她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遏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来开展扶贫干部的口述故事活动,凝练中国扶贫经验,无论是对内对外,还是对上对下,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接下来,谢治菊教授以“当口述遇到扶贫: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的缘由与展望”为题,给与会者做了详细的汇报。在汇报中,谢治菊教授结合精准扶贫与基层减负这两大背景,首先就本团队近两年所做的扶贫研究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汇报;然后对扶贫干部口述故事的价值与作用、组织与发动、现状与困难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该活动的未来打算和具体安排进行了规划。谢治菊教授指出,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斗中,广大基层干部无论是从精神层面还是从体能方面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自2018年她们团队开展精准扶贫调研以来,就把一线扶贫干部当做重要的调研对象,调研中发现了许多感人的精彩故事,如部分基层干部家人生病,请假回家匆匆一瞥就含泪返回;部分驻村干部夜以继日、带病工作,最后积劳成疾、倒在扶贫一线,等等。由此,团队一直有个心愿,一定要为一线扶贫干部做些什么。口述故事正好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将扶贫干部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和所获记录下来,由此萌生了举行这一活动的想法。



随后,与会者就谢治菊教授的汇报进行了谈论。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副主任徐志荣指出,此次活动聚焦一线扶贫干部,以他们在扶贫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和所获为主要口述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收集一线素材,为后续的贫困治理贡献力量;也可以让高校学生受到历练,了解脱贫攻坚的历程。广州市协作办主要负责省内外的对口帮扶工作,国家层面考核的对口帮扶主要是贵州毕节市和黔南州,省级层面考核的对口帮扶地是广东梅州与清远,这次活动,他们主要从国考的帮扶地——贵州毕节市与黔南州推荐优秀扶贫干部接受访谈,采写故事。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书记谭晓红从“上下内外”四个角度,对活动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对上可以树立典型与示范带动,对下可以教育学生与激励干部,对外可以树立形象与传播信息,对内可以提炼经验与激发动力。广州市文明办精神文明协调处处长谢艺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给如何多元化丰富此次活动的形式提出了建议。广州市社科联学会部部长陆璐对活动的宣传和后期策划进行了介绍,我院刘向晖书记代表学院表示将大力支持此次活动,也表态要全力配合谢治菊教授团队最好此项工作。最后,曾伟玉主席做了总结发言。她强调,为做好此次活动,要坚持“五个突出”,即突出访谈重点、突出广州经验、突出培养学生、突出树立典型、突出成果传播。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中国“对口帮扶”的广州经验能够得到有效呈现。 

据悉,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这与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分不开,更与众多有情怀有担当的一线扶贫干部分不开,他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谱写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为了让这些故事能够流传下来,被更多的人所珍藏和记忆,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素材,为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贡献新的篇章,由我院谢治菊教授领衔的公共健康与贫困治理创新团队,自2018年以来就在贵州、广东、四川、广西等地开展精准扶贫大调研。此次活动是调研的成果之一,也得到了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文明办和广州市协作办的大力支持。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稿
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学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论文报告(2012-2016)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读研报告(2015-2018)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4期: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珠江会讲||第25期:疫情之下的加州观察
珠江会讲||第26期:疫情之下的澳洲观察
珠江会讲||第27期:疫情之下的雪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8期:疫情之下的社工行动
珠江会讲||第29期:疫情之下的志愿行动
珠江会讲||第30期:疫情之下的社区行动
珠江会讲||第31期:疫情之下的弱势关怀
珠江会讲||第32期:疫情之下的北美观察
珠江会讲||第33期:疫情之下的印度观察
珠江会讲||第34期:疫情之下的瑞士观察
珠江会讲||第35期:疫情之下的伊朗观察
珠江会讲||第36期:疫情之下的日本观察
珠江会讲||第37期:疫情之下的德国观察珠江会讲||第38期:疫情之下的荷兰观察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