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魏讲书】教育往哪里去?——《民主主义与教育》

点击可关注→ 知教师 2021-12-23

这是线下读书会的讲座文字稿,希望能用1-2小时的时间,把一本书讲完。比较丰富的作品,可以多讲几次。例如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还可以就课程论和教学论分别讲一次。

希望利用业余时间,断断续续地将一批我认为重要的经典这样处理掉,用于团队内部的培训。公开第一次的讲座文字稿,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否定掉也没有关系。

怎么整体地把握一本书?

通常,我会问这么五个问题:

1.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这个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被提出来的?

3.关于这个问题,历史或同时代人,有哪些看法,如何回应这些看法?

4.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什么?

5.我们今天如何评估这个回答?获得什么样的启发?

《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中,杜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围绕着这个问题,形成了一组相互联结的子问题:

1.教育与生活(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2.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什么?

3.教育应该如何选择内容?

4.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作出哪些改变?

 

1

 

这个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被提出来的?

杜威生活的年代,是美国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折的时期,是一个热火朝天的时代。

 

1800年,当蒸汽动力、机器和工厂已经使英国成为世界上头号工业国的时候,美国仍然是个农业社会,其为数甚少的工业产品都是在家庭和小工场里用手工制造的,或者是从英国进口的。住在有2500人以上的城镇的居民数只占人口总数的6%,而且这个百分比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取自网络)

 

1861年4月12日 - 1865年4月9日南北战争,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的胜利。整个十九世纪,美国人不像欧洲人那样墨守妨碍变革的传统和陈规旧习。革命的传统和共和主义思想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新型的、与众不同的人。他们有意识地使自己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他们重视变革而轻视传统,他们公开宣称自己信仰「进步」、「发展」和「改革」。

在十九世纪中叶,美国(不包括南部),是世界上现代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1839年,美国建立了第一所培训教师的师范学校。1852年,通过了第一个义务教育法。

 

1857年,马萨诸塞州主管学校的负责人曾写道: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通过每天灌输伦理道德和宗教信条」,「培养组织纪律,遵守时间,坚忍不拔和刻苦勤奋的习惯」。由此可见,当时的教育尽管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许多教育改革者已开始用更为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的作用。尤其是霍勒斯·曼,他已经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学校,认为学校是使经济增长和社会变化的动力。1848年他写道:「教育是使国家资源发展或扩大的伟大动力,它比政治经济学家的著作中提到的任何一种生产因素都更强大,是一个国家的总财富中最有效益的资本。」学校教育还给予贫民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价值观和技能,从而也提高了他们的经济地位。教育「更能使穷人消除对富人的仇恨,并能使他们摆脱贫困」。这一说法可能过于乐观,但确实反映了美国大多数人把教育看成是提高社会地位的手段。(取自网络)

 

而杜威生于1859年。

所以,杜威生活在一个崇尚进步主义、实用主义的时代,这个时代在呼唤与之相应的教育哲学,杜威恰逢其时地成为这种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成为一代巨匠。

 

2

 

所以,杜威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实际上是在问:在我们这个时代,美国教育往哪里去?

而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些经典的回答。在这些回答中,最为经典的回答,分别源自柏拉图、卢梭、黑格尔。

 

柏拉图说:当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天然禀赋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情时,社会这个组织就能稳固不变;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一个人的天然禀赋并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最后把其应用于社会。

柏拉图的「正义」,是围绕着终极目的(永恒的善),各种活动的正确的界限和恰当的分配。

柏拉图的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有一个超越一切(时间和空间)的永恒的不变的目的,即至善。

人类需要根据这个目的,去组织一个有秩序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不同的人被安排在不同的位置,承担不同的角色。

教育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的角色,提供不同的教育,并维持这种稳定。

做到了,这就是一个稳固和谐社会。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班级,班主任就仿佛上帝,他提供「至善」,最高目的,同学们不用考虑,听他安排就是了。

A同学,高度理性,你做班长最合适了,成为一个班级的立法者,负责安排一切。这叫哲学王,班级里的统治者。

B同学,充满激情,慷慨大方,开朗自信,英勇果敢,你做体育委员最合适的,如果有外班同学敢欺负我们班同学,你就负责打回去,保护我们班同学的安全。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你可别谈恋爱啊。这叫战士。

C同学,比较感性,善解人性,你就做生活委员好了。

在柏拉图看来,人由理性、激情和感性组成,但是,每个人都天生的倾向性,你做你自己就好了,这样,你会幸福快乐,社会会和谐安定。

——不对,问题来了,那班上其他人呢?

对不起,奴隶还不能称为人。

杜威说了:等等,柏老师,我有几个问题——

1.你说咱们班到底朝哪个方向走?即所谓的班级愿景,是在班级成立之前就已经形成的呢?还是在大家共同进步发展中逐渐明确或涌现出来的呢?

2.另外,谁说只有A同学能当班长?就因为他爸爸是校长吗?D同学他爸妈虽然是淘宝开网店的,但不代表人家就当不了班长啊?你都不能人家机会,怎么甚至在人家出生前就预先下这个结论呢?我觉得应该向南明教育那样,采用项目制,人人都有机会通过竞争承担任何岗位。总之,我们要民主,社会要民主。

这个争论,就是理性主义与进化论之间的争执。

谁对?都对。一切真理,都是处境中的真理,并且,往往都是事后辩护。在西方有个柏拉图,在东方有个孔子,差异很大,但是有共同性。孔子会说,别闹了,人家做君主,那是有道理的,生活要幸福,社会要和谐,就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看,一个国家有君王,就像一个家里有家长吧?你不能不听你爸的话吧?儿子听爸爸的话,老婆听老公的话,这家庭就容易美满和谐。

 

到了十八世纪,又出来一个人,叫卢梭。

卢梭一脸崇拜地说,我觉得柏老师讲得好有道理啊!教育就应该顺应人的自然天性。那么,凡是压抑天性的东西,就是不合理的!我的这个想法叫什么好呢?对了,就叫「人道主义」。

但是啊,柏老师讲的,我也有点小小的异议——

咱把上帝改成自然行不?伟大的牛顿老师,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的神奇与秩序。啥叫真理?真理如果是至善的话,那么至善就是自然啊。

另外,城邦啊,国家啊,社会啊,都可能会妨碍人的自然天性的发挥。你看看这个社会,最早的时候,没有国家,那是黄金时代,现在,太腐朽了,我们要把青年从这些外部枷锁中解放出来,在自然中去自由呼吸。什么?人与人之间怎么相处?订个契约啊。

如果卢梭穿越时空遇到了老子,一定会如遇知音一醉方休。「大道废,有仁义」,庄子也会跟着附和:对,我们要摆脱一切外在的束缚,像大鹏一样,逍遥游,从北冥飞到南冥,达到彻底的自由。陶渊明也会跟着附和:尼玛讲得太好了!我都想吟诗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杜威说了:卢老师啊,你讲解放,讲自由,不,讲自然,这都很好,青年们很喜欢,最好不用上学,天天去晒太阳。问题是,娜娜出走以后怎么办?我发现啊,自然以后,他们好像更喜欢奇装异服、性交、吸毒啊?这是不是有点剑走偏锋呢?

 

卢梭快死的时候,黑格尔8岁了。

黑格尔说,卢老师,你看看你把学生都影响成啥样子了?上课一副葛优瘫,还说这是自然。还有,你说整天臭烘烘来上学,连个澡都不洗,这是人还是猪啊?自然倒是自然了,只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你过来,我不打你,我们再研究一下柏老师的思想,之前可能理解有点问题。

我觉得呢,讲理性可能没有错。错在哪里呢?柏老师可能错在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呢,应该把人格的完满实现与对现存制度的彻底服从结合起来,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理解。整个人类的发展,不是静止的,是朝向终极目标的伟大的运动。个人的自由,就是在这个运动中实现的。

康德举起手来:附议。

马克思想了想,这可能还真的很有道理啊。

旁边的希特勒连忙补充,什么叫「可能」?这简直就是真理啊。

这时候,民族国家开始兴起了。或者说,国家主义开始兴起了。一群教育家就开始琢磨了,老大喜欢听话的人,再说了,这国家与国家之间,老不安全。这教育,确实不能太自由了,它本身是社会的功能啊。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有大国自信,而个人,应该是螺丝钉,确保国家这个大机器的运行。螺丝钉难免会有损耗,不过,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机器的螺丝钉,「纵做鬼,也幸福」。

大家听着很有道理,纷纷鼓掌:厉害了,我的国。

杜威说了:可能什么地方有点不对劲。我首先声明,我是美国梦的坚定不移的拥挤者,紧密团结在以华盛顿为首的总统们周围。这是学术讨论,不要跨省。

我就问一个小小的问题,能不能把教育的社会目的和国家目的等同起来呢?打个比方,祖国和政府,不应该划等号吧?怎么保证国家意志(政府意志),不会妨碍教育过程中的社会目标呢?这会不会演变为一小部分人对大部分人的盘剥,而不是创造一个更好的共同生活(这是社会目的)?

 

3

 

在考察了人类历史上关于教育的主流观点后,杜威回答了「教育的目的」这个问题。

杜威说了,其实,教育是没有目的的。

什么鬼?教育没有目的?那学校咋不关门呢?不行,你作为一个教育家,一定要跟我说个教育的目的。我们究竟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社会主义接班人呢,还是顺其自然地释放天性?

杜威说,好吧,一定要给教育一个目的的话,那么,教育的目的,就是自身。什么?还听不懂?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长,永无止境地生长!

专业地说,两条——

1.教育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教育过程之外不存在目的;

2.教育过程是一个持续重组、持续建构和持续转变的过程。

 

柏拉图说了,不对吧?教育的目的,难道不是为成年以后做准备吗?例如,现在辛苦地刷题,不就是为了高考吗?我们设立教学大纲,不就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吗?像落花生那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杜威会怎么回应?

对不起,儿童永远是生活在当下的。你告诉一年级儿童,为什么要读这个绘本?为了识字,以便将来报效祖国。儿童不明白,家我明白,但祖国是个什么东西?既然将来有用,我将来再学行不?

这样你就没招了,只能说,你读了,我就奖励你,发小红花,你不读,我就惩罚你,站在教室后面去。要知道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以,不是为了将来,而是尽可能地拓展现在的生活,使之丰富和有意义,这就是为将来做准备啊。

 

黑格尔说了,实际上,教育即展现。儿童的生命就像一粒种子,一切的理想与可能性都包含在里面了,因此,需要唤醒,让他们逐渐展现出来。

福䘵倍尔附议。

显然,在哲学上,这是先验论的。

这就麻烦了,因为这种观点,将理性主义与进化论结合起来了。最终,又意味着遵守外来的命令,而不是遵循自然的成长。

当然,这条路上的,还有卢梭、史代纳等人。

 

还有一种观点,源自洛克的白板说。

在洛克看来,心灵就是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换句话说,孩子是训练出来的,你想让他啥样就啥样。这在教育学上,叫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的逻辑很简单:外部世界,通过我们被动的感官给我们提供材料或知识内容,而我们的心智有一定数量的现成能力,例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综合能力等等。举个例子,思维能力,就可以通过数学得到锻炼。

这是一种二元论,心与物是分开的,一个提供材料,一个提供形式。

听上去很美,是不是?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训练背诵圆周率来训练记忆力呀,训练出来后,以后再记功课,不就不费吹灰之力了么?

然后杜威说了——

并不存在这种所谓的先天固有的心理能力。虽然确实存在着天赋倾向和各种本能行动模式。

你用手去抓一个东西,你其实不只是在用手抓,你的全身,包括大脑甚至尤其是大脑,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是一种复杂反应。并不存在说,某些特定的器官,负责某些特定的事情,某些特定的能力,只对某些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

 

反应和刺激的相互适应愈加专门化(因为考虑到活动的顺序,反应适应刺激,刺激也适应反应),所获得的训练就愈加刻板,愈加不易普遍应用。换言之,训练的理智的或教育的性质就愈少。这个事实的通常说法就是,反应愈加专门化,在练习和完善这个反应中所获得的技能,愈加不容易转移到其他行为方式中。按照正统的形式训练理论,一个学生在学习拼法时,除拼写那个特殊的词的能力以外,不增强观察、注意和回忆的能力,在需要这些能力时,都能加以运用。事实上,如果学生愈加限于注意和注视词的形式,而不顾这个词和其他事物的联系(例如词的意义,习惯使用时的上下文关系,词语的派生和分类等等),这个学生除了注意词的视觉形式之外,愈少获得可以用于其他事情的能力。他甚至不能用此增加辨别几何图形的能力,更不用说一般的观察能力了。这个学生只是选择字形所给的刺激以及口读默写的运动反应。协调的范围极其有限。当学生仅仅练习字母和词的形式时,有意识地排除在其他观察和回忆(或再生)中所用的联系。这些联系被排除以后,需要时不能恢复。他所获得的观察和回忆词语形式的能力,不能用来观察和回忆其他事物。用通常的话来说,这种能力不能迁移。但是,前后的关联愈宽广——就是说,协调的刺激和反应愈多样化——获得的能力愈能用来有效地完成其他行为;严格地说,不是因为有任何「迁移」,而是因为在特殊的行为中所利用的大量因素,等于范围广泛的活动,等于灵活的而不是狭隘的和呆板的协调作用。


归根结底,形式训练理论的基本谬误是它的二元论。这就是说,这个理论把人的活动和能力与所用的材料分离开来。其实我们并没有所谓一般的看、听或记忆的能力;我们只有看、听或记忆某种东西的能力。离开练习所用的材料,一般的心理的和身体的能力的训练全是废话。


我们训练拼法能力有两种方法,一种仅注意狭隘的上下文中的视觉形状,训练拼字的能力,一种联系需要领会意义的活动,如上下文、词源等来看视觉形状,训练拼写能力。这两种训练方法的区别,可以和在健身房练习滑车举重来「发展」某些肌肉和竞技或运动游戏的差别相比较。前一种训练是不变的,机械的,它是呆板的,专门化的。后一种训练是时刻变化的,没有两个动作完全相同;必须对付新的突发事件;形成的协调必须是灵活的,有伸缩性的。所以,这种训练是比较「一般的」;换句话说,它包含较广的范围,包含更多的因素。心智的专门教育和普通教育,完全和这两种操练的区别相似。


单调的没有变化的练习,可以通过练习在一种特别的动作上获得高度技能。但是,这种技能,不管是簿记,或对数的运算,或关于碳氧化合物的试验,都限于这种特别的动作。一个人也许是某个领域的权威,但是,除非他在专门领域的训练和其他领域所用的材料有关系,否则对于其他没有密切联系的事情,其判断力的拙劣也许超过一般的程度。


举个例子,一个数学教授,思维水平应该很高了吧?但很可能进了菜市场,就跟傻瓜一样,智商明显不够用。

诗词大会、汉字大会、读经运动、速读术、记忆术……问题均在于此。

以记忆为例,记忆的本质不在于术,不在于记忆的技巧,而在于理解。记住圆周率不需要理解,由此培养出来的记忆力,也无法有效地迁移到其他领域。

 

总结一下。

教育不是从外部以某种标准塑造儿童。

教育也不是像种子一样展开,或者复演人类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可以被看作是经验的重构或重组。这其实就是进化论的思想。人类压根没想过要发明电脑,电脑的出现,是在人类社会某个阶段自然而然地根据需要涌现出来的。就好像我现在做校长,不是我父母安排的,也不是基因里有这个,而是在经验不断的重组中,自然形成的。

所以,教育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本身,成长本身。

 

4

 

那么,民主主义与教育有什么关系?

卢梭的自然主义观点,重视了天性,但是忽略了社会性;国家主义又以国家代替了人类社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真正民主的社会,既尊重个人差异,又注重共识,此之谓「和而不同」。不是团体操,也不是自由散漫,而是交响乐。

如此,民主是自由教育的保障,而自由教育也是民主的保障。

因此,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应该成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您说是不?

(全文完) 


荐书


《学游戏,玩数学》系列(王志江等著)

《种下一间教室》、《小种子教室的童话剧之旅》(桃夭著)


荐校


茅山双语学校

晨山学校(双语部)

运城国际学校

(点击可见招聘广告)

重要文章推荐(点击可入)

智力 | 第三条道路 | 重要他人 | 水仙花课程 | 捡垃圾 | 门卫 | 健美操 | 专业前传 | 期末 | 海拔五千 | 第一性原理 | 管理者的善意 | 问题解决 | 人事 | 通俗与媚俗 | 健全的学校 | 班主任三类知识 | 婚庆 | 留堂 | 电影或户外 | 家庭作业布置 | 校长们 | 校长 | 微信 | 开会迟到 | 划车事件 | 魅力教师 | 教师节 | 演讲 | 不吃亏 | 开学管理 | 开学清单 | 演讲清单 | 自组织 | 读经运动 |身体安全 | 家校关系 | 早恋 | 人际关系 | 打招呼 | 自我管理 | 暑假 | 健美操 | 打架 | 自动化阅读 | 速读 | 家庭作业 | 绘本 | 剩饭 | 父母必读 | 补习班 |  幼升小 | 关键学习 | 收礼 | 生日信 | 体罚 | 期末测评 | 童话剧 | 好词好句 | 作文 | 不做作业 | 写字 | 名师现象 | 假如我来办一所私立学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