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独活(1)

2017-08-11 中医宝典


更新啦!【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编者按

《素问·痹论》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自然界中的风、寒、湿侵袭人体,就会导致痹病。因为风寒湿侵袭的部位主要是关节、筋骨、肌肉,所以人们会出现关节疼痛、拘挛的表现。

 

中医采用祛风湿药进行治疗。根据功效,祛风湿药分为三类,即祛风湿止痛药、祛风湿舒筋活络药和祛风湿强筋骨药。

 

祛风湿止痛药有明显的止痛作用,用于风湿痹病疼痛比较明显的患者。今天我们来认识独活,独活是一种祛风湿止痛药。为什么叫独活呢?是古人把它神奇化了,说这个植物有风的时候不动,没有风的时候它动摇不定。那么独活有什么神奇呢?

 

独活 


风药悍将——独活与羌活

 

《名医别录》曰,独活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

 

小指月问,羌活、独活有什么不同呢?老爷爷说,古代羌独活不分,都是祛风胜湿之药。小指月说,《神农本草经》说它们主风寒所击及金疮止痛。

 

爷爷说,所以内外上下百节风湿痹痛,皆可用之。古人称它们可以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它们堪称风药中的悍将。

 

小指月说,那什么时候开始分开来呢?老爷爷说,宋朝以后,羌活芳香之气更为清扬,所以通行上半身,占尽优势,而独活之味更为浓厚,所以专走腰膝足胫,凡自腰少腹以下,下盘风寒湿痹,酸楚疼痛,通用独活。

 

小指月说,气薄者走上,羌活也;味厚者走下,独活也。所以羌活治上,独活治下。

 

老先生说,独活入足少阴,善治浮风;羌活入足太阳,善治游风。一般羌活发汗解表之力更雄,而独活镇痛止痹之功更强。但它们很多时候可以通用连用,把风邪由里往外拔,所以他们就是比较出色的风药。

 

****

 

有个种松树的老人,每天节气变化,关节都会痹痛不已。所以天气难过,他身体就难过,他说我这老骨头,都快成天气预报了。小指月不解地问,怎么人会变成天气预报了?

 

这种松老人哈哈一笑说,每年刮风下雨来临前,我的各个关节都要依次疼痛,每当我关节疼痛时,我就知道风雨要来了。小指月说,居然还有这种事。

 

老先生说,指月,你年纪还小,不能够体会老年人体虚,百脉空虚,风寒湿之邪最容易乘虚而入,令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小指月说,这在《黄帝内经》上叫做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

 

老先生便又问,你这遍身风湿痹痛,是皮肤表面痛,还是骨子里头腰脚以下痛。这种松老人说,有时痛左边,有时痛右边。小指月说,这是风,风者善行而数变。

 

种松老人又说,我还有腰椎间盘突出,整个腰脚有时痛到骨头都难受。小指月说,这是少阴浮风,痛入骨髓。

 

老先生说,既有太阳肌表游风,又有少阴浮风,用什么药呢?小指月说,上下都有风寒湿痹,表里都为风湿所击,那就羌活、独活一起连用。

 

老先生说,没错,还要加一味药引子,善于治关节痹痛的。

 

这种松老人说,什么药引子?老先生说,就你那松林子里最多了。种松老人不解地说,我种的松树林里就有治我风湿的药,真不知道啊?

 

老先生笑笑说,毒蛇出没之处,方圆数十米处必有解药。普通的病痛在你周围,同样可以找到对应的良草。

 

小指月说,如果住在城市周围都没有山,又怎么能找到良药呢?老先生笑笑说,应付普通寻常病,厨房即是药房,只要掌握升降浮沉寒热阴阳之理,厨房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不可小瞧,都会成为你对付疾病的好招法,以后我们再来慢慢讲。

 

这种松老人又问,是什么药,我可以去采?老先生说,就是松树疙瘩,中医又叫做松节,像人体的关节一样,能够治疗各类痹症。

 

这种松老人说,这个太简单了,我随手都可以砍很多,你们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给你们送一大把过来。

 

这样老先生便叫他回去用羌活、独活、松节来泡酒,每次服用时都煮过,平时就少量地喝。等天气变化,痹痛发作之时,就喝多一点。就这小小的药酒方子,让他周身痹痛大减,以前天气一变化,人都没法再干活了,身体关节痛得茶饭不香,睡眠不安。现在这药酒下去,浑身上下微微出点汗,气通血活,身心舒畅,不再怕这令人头疼的风湿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外台秘要》曰,历节风痛,用独活、羌活、松解等分,以酒煮过,每日空心饮一杯。

 


点油与除锈垢

 

《药品化义》曰,独活,能宣通气道,自顶至膝,以散肾经伏风,凡颈项难舒,臀腿疼痛,两足痿痹,不能动移,非此莫能效也。……能治风,风则胜湿,专疏湿气,若腰背酸重,四肢挛痿,肌黄作块,称为良剂。又佐血药,活血舒筋,殊为神妙。

 

故独活其功有二,诸风掉眩,颈项难伸。诸寒收引,腰脚不利。

 

****

 

有个渔农,经常要修筑塘堤沟渠,跟水打交道,有时整个人下半身都泡在水里,这样一边干活出汗,毛窍大开,一边寒湿之气乘机就进来。

 

刚开始年轻以为没事,可年龄越大,身体四处奇奇怪怪的疼痛就越来越多,甚至最严重的时候,早晨起来,周身硬邦邦如僵尸,转摇都不能,更不用说屈伸起来了。只有忍着疼痛,自己搞点活络油,涂涂擦擦,揉热后,才稍微可以活动开。

 

老先生说,老来疾病都是壮实招的。这渔农叹了口气说,我若早听老人言,就不会吃亏在眼前了。那些年,我成天泡在水里,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现在碰点冷水,关节都痹痛难受,你看我这腰都快弯不下去了,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关节老化,就像生锈了的钳子一样,屈伸不得啊。小指月说,前几天我拿药剪的时候,发现这药剪好久没用,都生锈了,费了好半天功夫把锈迹刮走点上油,才算修好又可以灵活使用了。

 

老先生说,你这关节痹痛屈伸不利,像不像锈迹堵在那里呢?这渔农说,有点道理,我在医院检查,又说我腰椎间盘突出,又说我膝盖长骨刺,这些大概就是锈迹吧。

 

爷孙俩哈哈一笑,确实检查的片子里头,发现关节之处长有些凹凸不平的骨垢。

 

老先生所,指月你思考一下,这些骨头周围的垢积影响到活动,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小指月说,《黄帝内经》上面都记载了。爷爷示意指月说下去,指月说,《黄帝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盛则为行痹,湿气盛则为着痹,寒气盛则为痛痹。

 

老先生又说,那他局部为什么会长垢呢?小指月说,风寒湿一旦束缚肌表,血液循环就会受阻,脉道会闭塞不通,瘀血就会停留。同时津液运行不畅,局部也会变为痰浊,这样痰瘀交阻,跟风寒湿相互搏结,就会形成现在看到的各种凹凸不平的骨垢。

 

爷爷说,那该如何把这骨垢给瓦解了呢?小指月说,首先少不了用风药把风寒湿由里到外,通过发汗祛出肌表。老先生又说,那还有呢?小指月说,还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风湿痹痛的治疗过程中,总少不了活血行气之品,气通血活,风湿自去也,而且气通血活有助于局部痰瘀对流解散开。

 

还有呢?小指月说,好像就是用这思路便行了,既补气血,又能祛风湿止痹痛。

 

老先生说,要见病知源,气血从哪里造出来的呢?风寒湿为什么会长驱直入,深入到筋骨里头呢?

 

爷爷这一句话,便点醒了小指月。小指月说,肝主筋,肾主骨,如果不是肝肾不足,这风寒湿不可能乘虚直入。至虚之处,乃荣邪之所啊,所以应该加些补肝肾,壮腰膝之品,而且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这精血之库便是肝肾气血也要从这里发源而出,经过脾胃运化,便能流布周身。所以应该加些补益肝肾健脾胃之品,这样气血源源不断能够造出来,正气日强,风湿痹症就会日退,精血日足,病理产物在局部就呆不下去了。

 

老爷爷说,照这样你首先要用祛风湿止痹痛的风药治其标。小指月说,比如独活防风细辛秦艽。

 

老先生又说,第二步你得流通气血治其本,治风先治血,而且气通血活,有助于局部病理产物搬运走。小指月说,比如四物汤,就是治血第一方。

 

老先生又说,第三步,你得强筋健骨补肝肾治其根,使骨髓坚固,肌肉致密,这样使风湿之邪不至于长驱直入,越进越深。小指月说,这时可以用杜仲、寄生、牛膝,专补肝肾强筋骨。

 

老先生又说,第四步你得健脾和胃,使得气血生化有源,以治其源,这样有源源不断的气血产生出来,五脏六腑能吃饱饭,才有力气一举把风寒湿痹赶出体外。小指月说,这时可以用人参、茯苓、甘草或肉桂,四君子汤的思路。

 

老爷爷点点头说,没错,这样标本根源思路都理顺了,那用什么方子呢?小指月说,爷爷我明白了,就用独活寄生汤,这汤方就考虑到了标本根源。

 

爷爷说没错,此汤方方歌上说,风湿顽痹屈可伸,可不是简单的治风湿痹痛的方子,孙思邈创造此方非常有道行,你还得继续领悟此方的精髓。

 

然后小指月就写出独活寄生汤来。

 

老先生说,病人舌苔白腻水滑,寒湿痹痛盛,独活须重用,方能以风胜湿。《本草正》曰,独活专力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

 

这渔农就连续煎了十剂独活寄生汤,一天天感觉身体轻松,一天天感觉到痹痛减轻,到后来早晨眼睛一睁开,就能起来,关节也不僵硬了,连晚上原本经常要抽筋的,也没再抽筋过,真是肝肾强壮,气血充足,百病难生啊!

 

老爷爷说,指月,你看这汤方像不像在给他关节点油除锈垢呢?

 

小指月想了下说,风寒湿邪还有瘀血,就像锈垢,所以用风药跟活血药把它们除走,这样气通血活,锈垢没有。

 

老爷爷说,那点油呢?小指月说,补肝肾强筋骨,还有健脾胃,生气血的药物,就是养他的筋骨肌肉,筋骨肌肉得到精血滋养,就变得柔和,不再僵硬了,就像剪刀点完油后,再用就很顺手了。

 

老先生哈哈一笑说,如果孙思邈他老人家知道你这么想,估计也会乐坏的。小指月也笑道,这样会修剪刀,就会治风湿咯。

 

老先生又说,其实,一般风湿痹症都有两大病机,一个是久痹多虚,一个是久痹多瘀。

 

小指月说,虚就是没油,需要点点气血,瘀就是锈垢多,需要刮一刮,哈哈!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备急千金要方》曰: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组成】独活3两,寄生2两,杜仲2两,牛膝2两,细辛2两,秦艽2两,茯苓2两,桂心2两,防风2两,芎2两,人参2两,甘草2两,当归2两,芍药2两,干地黄2两。

 

天津名老中医王士福在《治痹之秘在于重剂》一文中谈到“如疼痛较重,舌苔白厚而滑者加独活一味,此药不但有疏风散湿之功,若用至60克既有镇痛之神效又无副作用”。

 

独活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

【用法用量】3~9g。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请支持、购买正版图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番泻叶 火麻仁 芦荟 大黄(1) 大黄(2) 


大黄(3) 大黄(4) 大黄(5)


紫草 水牛角 青蒿、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芒硝(上) 芒硝(下)


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熊胆 绿豆 生地 玄参 丹皮 赤芍


败酱草、大血藤 射干、山豆根、马勃 青果 木蝴蝶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蒲公英 


重楼(七叶一枝花)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金银花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胡荽(香菜)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花 葱白 鹅不食草 


麻黄 桂枝 紫苏 香薷 生姜(上) 生姜(下) 荆芥 防风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