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间借名买房无协议遭反悔,尚有贷款抵押、能否诉讼过户?
供稿│易居房产律师团队研究部(授权发表)
来源│易居房产律师团队案例研究库(2017-127)
兄弟间借名买房无协议遭反悔,尚有贷款抵押、能否诉讼过户?
---肖某1与肖某2、中行某支行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案例解析
【关键词】
借名买房 借名买房协议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诉讼过户 证据
【要点提示】
尽管不存在书面的借名买房协议,但是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房产首期房款、按揭款、还款以及其他相关款项等实际由借名人支付,与房屋相关的合同、房产证、票据等文件的签署和原件由借名人持有,以及房屋的交付、装修、实际居住使用等事实,则可认定借名人与被借名人形成了事实上的借名买卖房屋合同的法律关系,房屋所有权不归被借名人所有,而应归借名人所有。
【当事人信息】
原告:肖某2(借名人、被上诉人)
被告:肖某1(被借名人、上诉人)
第三人:中行某支行
【案情简介】
肖某2与肖某1系兄弟关系,2007年9月14日,肖某2为降低购买商品房首付款比例,与肖某1约定以肖某1名义同某开发商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购买其开发建设的涉案房屋一套,房屋预测建筑面积170.62平方米,房屋总价2478134元,付款方式为首付款30%,其余价款向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借款支付。《商品房预售合同》签订后,肖某2以肖某1的名义依照合同约定支付了首付款、面积补差款、专项维修基金以及相关的税费,并如期按照借款合同向第三人某银行还款。自2008年7月25日房屋交付之日起,肖某2便一直居住涉案房屋至今,并实际支付了居住使用涉案房屋的物业管理费、水电等费用,其相关的费用票据以及商品房购房合同、房产证、购房发票等相关原件均在肖某2处保存。2009年2月3日,涉案房屋登记至肖某1名下。此后,第三人某银行成为涉案房屋的抵押权人。肖某2要求肖某1将房屋过户到肖某2名下,肖某1却迟迟不予配合。因没有签订书面的借名买房协议,双方协商未果,肖某2向法院起诉,请求:一、肖某1继续履行借名买房协议,将涉案房屋过户到肖某2名下;二、肖某2代肖某1偿还对于某银行的贷款,并要求某银行协助解除涉案房屋的抵押。
【法院判决】
一审判决:一、肖某1、第三人某银行协助肖某2办理其代肖某1向第三人某银行一次性结清贷款手续(具体数额以某银行依据其与肖某1签订的借款合同计算后出具的结算信息为准);二、肖某1、第三人某银行协助肖某2消除涉案房屋上的抵押权;三、肖某1协助肖某2办理将位于涉案房屋过户到肖某2名下的转移登记手续。
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件解析】
一、在没有借名买房协议的情况下,法院为何会认定肖某1和肖某2存在借名买房的事实?
虽然肖某2与肖与1之间不存在书面的借名买房协议,但存在以下客观事实:(一)涉案房屋的首付款、贷款和还款均由肖某2支付。(二)涉案房屋的预售合同上预留了肖某2的电话,多份收房单据、票据上均由肖某2签署,且预售合同、房产证、票据原件均由肖某2一方持有。(三)涉案房屋由肖某2收房并居住至今。(四)肖某2与肖某1录音对话过程中明确提及借肖某1的名义买房,而肖某1并未对此明确予以否认,却多次提到了份额问题。正常情况下,肖某1理应积极反驳对其严重不利的事实,但肖某1却没有此类表示,而肖某1所提的份额更让人对此问题产生合理的怀疑。(五)双方共同亲属的证言,听肖某1说过当时是出了身份证给肖某2买房。
综合上述事实,根据《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12]8号)》第一条第一款“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同,一方以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等主张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对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认定。”法院认定肖某2与肖某1就涉案房屋形成了事实上的借名买卖房屋合同的法律关系。
二、对规避和防范借名买房风险的律师建议
1、借名买房存在极大的交易风险,建议慎之又慎。虽然本案中作为实际出资的借名人人赢得了诉讼,但也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收集各种证据,这些证据不仅要证明存在合意借名买房的事实,而且要证明实际支付房款和事实占有使用等关键事实,承担的巨大的举证责任,稍有不慎即有可能败诉,导致房财两空。
2、鉴于当前房屋价值巨大,万不得已必须借名买房的,强烈建议不论借谁的名义购买房屋,都应委托专业的律师起草并签订借名买房协议,约定清楚双方的权利义务,并保存全流程的证据原件,包括但不限于首付款汇款单、按揭还款单、完税证明、登记费用缴纳证明等。如首付款是以出名人的名义缴纳的,在向出名人汇款时,一定要备注汇款用途是与代本人(借名人)支付购房首付款有关。
3、借名人借名购买的房屋符合过户登记条件时,应及时要求出名人将房屋过户至自己的名下,预防不必要的纠纷发生。在房屋符合交付使用条件时,应及时占有使用该房屋。
【涉案法条】
1.《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12]8号)》
第一条 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同,一方以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等主张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对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认定。
对账确认函、债权确认书等函件、凭证没有记载债权人名称,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以此证明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2.《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第十五条
当事人约定一方以他人名义购买房屋,并将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借名人实际享有房屋权益,借名人依据合同约定要求登记人(出名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可予支持。但是,该房屋因登记人的债权人查封或其他原因依法不能办理转移登记,或者涉及善意交易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当事人一方提供证据证明其对房屋的购买确实存在出资关系,但不足以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借名登记的约定,其主张确认房屋归其所有或要求登记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不予支持;其向登记人另行主张出资债权的,应当根据出资的性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
版权公告
文章来源:易居房产律师团(授权发表);如需转载原创字样文章请联系本文作者并注明出处;本公众号原创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且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买房、卖房、继承、析产、分割、确权、陪购、陪售,代理谈判、签约、争议解决。
敬请关注:易居房产律师网
http://www.maxfcls.com/ (PC端)
http://www.maxfcls.com/wap/ (移动端)
法律咨询电话:13911056513
Email: 13911056513@139.com
点击下方文章标题,可阅读更多原创文章
☞3.26新政致买受人失去购房资格,法院判合同免责解除、卖方返还定金!
☞能否以及该怎样对相邻别墅违法建设被拆除后修复施工影响房屋价值进行索赔?
☞夫妻一方售房合同并非无效,履行不能致解除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
☞隐瞒房屋被查封致拍卖,履行不能合同解除卖方被判赔违约金40万!
☞抛开合作伙伴单独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可得利益损失该怎样赔偿?
☞房屋出售后再抵押致履行不能而解除,卖方应承担怎样的赔偿责任?
☞所购房屋被两轮查封,买方诉请解除合同双倍返还定金获法院支持!
☞出卖人拒不办理网签,法院能否认定卖方违约并直接判决房屋过户?
☞卖方能否以网签合同上增加夫妻另一方买受人为由 解除房屋买卖合同?(3)
☞连环交易买房不成拒绝履行已出售的房屋买卖合同,买方可否同时主张损失赔偿与违约金?(3)
☞卖方拒不履行房屋买卖合同,给买方造成损失,应承担什么责任?应如何确定损失赔偿额?(2)
☞连环交易中卖方可否以换房计划落空(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拒绝出售房屋?如何评价这种行为?(1)
☞9.30新政是否影响买受人履约能力?买卖双方各执一词,看看法院如何认定!
☞仅以房屋面积为补偿标准,作为安置人员的户籍迁入方离婚能否请求分割相应动迁利益?
☞虚报户口欺骗取得的拆迁安置利益(房屋),离婚时能否主张分割?
☞无证拆迁安置房出售后反悔拖延履行,买受人诉请办证、过户获支持!
☞购买无证房屋历经二次起诉,法院终追加开发商参加诉讼并判令协助办证、合同得以继续履行!
☞无证房屋售出后出卖人拒不申领产权证,法院判先办不动产首次登记再办不动产转移登记!
☞在分居或离婚诉讼期间,如何认定夫妻一方对外借款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
☞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即对外卖房,法院:《认购书》无效,开发商退款还息!
☞出资、居住使用,不足以证明借名登记约定,诉请确权、过户被判驳
☞使用已故配偶工龄优惠购得公房,是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有限产权房出售超标房屋未约定,房屋标的权属瑕疵出卖人被判担责
☞出售方能否以原产权人享有优先回购权为由,主张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买方误解并拒交税费,自行成交价值千万的房屋买卖合同被判解除!
☞符合法定形式要件的代书遗嘱有效 ---尚某2诉尚某1及尚某3遗嘱继承纠纷案法律评析
☞诉请给付房屋拆迁款,过2年诉讼时效法院不支持 ---朱某诉孙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法律评析
☞对征收安置补偿房,可主张分割产权份额 ---乐某1、许某与乐某2其他所有权纠纷案法律评析
☞公房承租权非遗产,依继承法律关系分割拆迁款法院不支持 ---殷1与殷2、殷3、殷4、殷5遗产继承纠纷案法律评析
☞离婚协议中有关房屋居住权利的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 ---张某与张某1用益物权纠纷案法律评析
☞特定承租公房属个人财产,拆迁补偿款份额可继承 ---王某与张某法定继承纠纷案法律评析
☞房屋买卖合同中重大条款“约定不明” 如何认定?如何救济? ---王某与李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法律评析
☞行政主管机关为已做抵押登记房屋办理的产权证,应予撤销 ---一起房屋产权行政登记纠纷典型案例法律评析
☞承租人逾期主张优先购买权,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季某与顾某、蒋某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法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