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萨克令《爱人与人爱》
萨克令受本·琼森影响颇深。他的诗歌自然轻松,读来流畅,但常带嘲讽的语调,《爱人与人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为什么这样子苍白,憔悴,痴心汉》是名篇,由于恋爱痛苦反而大骂女方,颇有贵族的不在乎的劲头。
《爱人与人爱》反映了萨克令愤世嫉俗的观点:“爱情的胜利必定是荣誉的葬礼”——爱情的交易,只不过如此而已。诗人在诗中直抒胸臆,是愤慨,是针砭,也是尖锐的讽刺。但面对这感情欺诈的现实,又显得无可奈何。
诗分四节,每节是一个四行组加两行押韵偶句构成;四行组每行四音步,押韵偶句每行五音步;全诗为抑扬格,韵律是ababcc。
云啊!现在听我告诉你应走的路程,
然后再倾听我所托带的悦耳的音讯;
旅途疲倦时你就在山峰顶上歇歇脚,
消瘦时便把江河中的清水来饮一饮。
…………
前面蚁蛭峰头出现了一道彩虹,
仿佛是种种珠光宝气交相辉映;
你的黑色身躯将由它得到无穷美丽,
像牧童装的毗湿奴戴上闪光的孔雀翎。
不懂挤眉弄眼而眼光充满爱意的农妇
凝神望你,因为庄稼要靠你收成;
请升上玛罗高原的刚耕过的芬芳田野,
稍转向西,再以轻快的步伐向北前进。
…………
《后云》部分写云朵来到药叉的家乡阿罗迦城的情景。诗人渲染了阿罗迦城的壮丽以及生活在那里的女子的美丽和多情,然后引出自己妻子的美丽的形象,想象她一定因为思念自己而面容憔悴,嘱咐雨云“用你的水滴所冰过的凉风把她唤醒,还有新鲜的茉莉花苞来使她精神焕发”,然后用雷声做语言转述自己要对她说的喁喁情话。
《云使》的语言风格既华美又自然,全诗用了“缓进调”的格律,每节四行17个音节,用长而缓慢的节奏,表现乌云满含水分和雷声电光的气氛。《云使》取得的艺术成就引起后人竞相模仿,出现了《风使》、《鹦鹉使》、《蜜蜂使》、《天鹅使》、《月使》、《杜鹃使》和《孔雀使》等,形成印度文学史上的“信使体”诗体。
迦梨陀娑最负盛名的作品是七幕诗剧《沙恭达罗》(又名《孔雀女》),其情节取自《摩诃婆罗多》和《莲花往世书》,但经过诗人“点铁成金”式的再创作后焕发出新的光彩。全剧通过国王豆扇陀和净修女沙恭达罗的爱情纠葛,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豆扇陀在一次狩猎中走进了净修林,与修院主人的女儿沙恭达罗不期而遇,一见钟情。两人用干闼婆方式(自由恋爱)结为夫妻。国王送给沙恭达罗一个戒指作为信物后离去。之后,沙恭达罗因日夜思念国王而不小心得罪了一位仙人,仙人诅咒她将为国王所忘。在沙恭达罗女友的央求下,仙人减轻了诅咒,允许国王在看见他自己送给沙恭达罗的信物时恢复对她的记忆。但结果,因怀孕而前去寻找国王的沙恭达罗在路上失落了戒指,她在指认国王时因无法提供信物而被国王赶出了王宫。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被母亲天女弥诺迦救到天上。多年以后,国王从一位渔夫捕获的鱼肚中得到戒指,恢复了记忆,来到天上与沙恭达罗和他们的儿子团圆。
诗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光是它生动曲折的情节,更在于它采取了将现实情节和神话情节相结合的表现方式。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展示现实生活,又便于寄托诗人的理想。剧本安排了三个不同的场景,分别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和境界。代表自然界的净修林,孕育了沙恭达罗单纯和质朴的性格;代表社会界的宫廷,促使豆扇陀犯下“始乱终弃”的罪行;而摆脱了自然界和社会界束缚的仙界,则体现了诗人的愿望和理想。男女主人公只有在这里才能共庆团圆,获得人世间不可能实现的幸福。
作为一部诗剧,《沙恭达罗》还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善于通过拟人化的景物描写烘托剧情和人物性格。第四幕讲到,沙恭达罗准备离开净修林前去寻找国王时,草木鸟兽都向她表达了恋恋不舍的惜别之情,净修林中弥漫着浓郁的离情别绪:
推荐阅读: